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314 宣揚佛教與提倡音樂
近期宜蘭念佛會在各方面的弘法活動日有進展,尤其音樂方面,前次特請廣慈法師蒞宜教授佛教音樂,一般佛教青年男女們,對於佛教加深了一層認識與信心。那莊嚴的音樂傳入到各人的耳中,給心靈上一種無上的法樂。
作者老早就感覺要宣傳佛教音樂,是不可少的工具。能夠普遍的提倡佛教音樂,利用音樂來做宣揚佛教說法的工具,那收穫的效果一定很大。
前一個時期,作者在台北與中國佛教會弘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子慎居士,也談到佛教音樂問題,聽說他的糖業公司已有了一團四十多名組成的佛教合唱團,而且已每星期六早晨在民本廣播電台,廣播歌唱〈佛曲〉、〈佛化家庭〉、〈偉大的佛陀〉等詞譜。一般知識青年男女對此特表歡迎,新佛教的宣揚需要用新方法,這是再也沒有懷疑的必要。
佛教裡的讚頌梵唄,在古代本來是用來宣傳教義的,但後來不知怎麼變成用來做修持的日課了。這實在是佛教音樂停滯而無法進步的一大原因。
現在我們在這寶島上,所有愛好佛教音樂的佛教徒們,能夠重新熱烈的來提倡佛教音樂,重視音樂的力量,把過去古舊的弘法作風,重新改變成一股新的風氣,讓一般知識青年男女,快快樂樂、歡歡喜喜、高高興興的來信仰佛教,來投進佛教的懷抱,過佛教的生活,建立佛化的家庭。這才是時代對佛教的需要。
佛教為什麼要用音樂來宣揚呢?要想了解這個問題,先得要知道音樂的價值與意義。音樂有培養德性,健全身心,激發情緒,轉移風氣的功能。音樂對於個人或社會的影響,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漢朝張良的「吹簫散楚」,不就是音樂能感人的功效嗎?音樂對人生既有如此之大的影響,佛教也是人人所需要的,所以佛教實有借音樂作宣揚教義的必要。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修學佛法的人用功辦道,是不應該沉迷在音樂裡的,而且在佛教所謂小乘經典中,也指出音樂是障礙佛道修行的,所以對此應有禁誡。修學小乘者雖是否定音樂,但是在大乘經典裡,宗教的感情就擴充得多了。大乘經典裡是非常重視音樂的,其目的是在用音樂供養佛陀,作為宗教儀式,並助成教養人格完成的成佛思想,故而常常利用音樂做傳道的方便。因此,在大乘佛教裡提倡音樂有著三點重大的意義:
一、對佛陀的禮拜供養,以及維繫宗教儀禮。
二、用音樂來刺激宗教的感情,給修學佛法者人格向上的陶冶。
三、調和學佛者的感情,使釀成彼此間協和的氣氛。
由此可以推想,佛陀說法是沒有排斥音樂。相反的,佛陀還讚歎音樂有助於人格的完成。《法華經.方便品》中說:「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及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既然佛陀說法,訓示弟子們能「歌唄頌佛德,及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可見在釋尊住世的教團裡,音樂是如何的流行了。佛陀涅槃以後,諸大弟子們編纂結集經典,這結集的方法是用合誦。合誦就是一種合唱,這個合唱,不也是音樂嗎?而且在經典中的「偈頌」,也是音樂化的詩句,《毗尼母經》明明白白的指出偈頌是用梵唄唱的。
我們的看法是說經典的體裁,就是用一種音樂譜成的,是用音樂的形式創作的!在宜蘭念佛會,每週六都有數百人在雷音寺誦《阿彌陀經》,我常常獨自的在外邊聽,那抑揚的經聲佛號,好像一種微妙的合唱音樂,使我心靈上感覺到無上的法喜!
中國的音樂是宮商角徵羽等五音,等於西洋音樂的12345 音階名。佛教的音樂大概受當時印度古哲學五明中聲明的影響,都是重於口傳,口譯而已。佛教音樂中的「讚頌」固然莊嚴,但以其詞句過深,是不適宜於通俗宣傳的。前次廣慈法師來宜蘭教授海潮音的梵腔。教的時候調子很一致,法師去鳳山教學後,在宜蘭的學生已各人有各人的調子了,因為這沒有一個固定的曲譜。你看台灣全島各寺廟各有各的音調,很不一致,所以通俗的佛教音樂,我們很有重視和提倡的必要。
我對佛教音樂的意見是這樣的,佛教舊有的讚頌可以用於寺院裡舉行隆重的典禮,向外宣傳應該要譜出佛教專有的歌曲。
現在佛教裡有〈三寶歌〉,是稱讚三寶的。歌中難懂的文詞很多,所以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除此,佛教裡還有一本《海潮音歌集》,收集了數十首歌詞,可惜那些曲譜很多是借用別人的,而且作的詞不能深切動人,這還有待我們的努力。
雖然如此,但佛教界的音樂,總之是漸漸的邁向新的途徑了,這個努力是因為很多佛教徒認識宗教音樂的重要所致,深感遺憾的,這僅限於少數的青少年佛教徒間的世界而已,在教導者階級還是沒有什麼重視。聽說有一部分老年出家人,對〈三寶歌〉非但不敢唱,而且不敢聽,這真是新時代新佛教中的一大諷刺!
宣傳佛教,要重視音樂,今後佛教音樂的歌詞,不要用佛教難解的術語,也不一定句句都像勸世說教的口吻,要能發露其宗教的感情,給鑑賞者的心頭可以打一個微妙的振奮劑,這才是今日所需的佛教音樂。
作者最後希望糖業公司合唱團的發展,能夠領導台灣的佛教音樂;同時愛好佛教音樂的人士,發揮力量,創造佛教新音樂運動,協助弘揚佛教。並希望在台灣音樂法師廣慈大德等,領導組成一個佛教音樂交響樂團,有機會開一個佛教大型音樂會,讓這一個時代,能出現音樂說法的一幕。這不但是我個人馨香盼禱,也將是時代對佛教的需求。
一九五四年二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