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全集介紹

【一】《星雲大師全集》簡介

星雲大師畢生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其願力宏偉,慈悲廣大,佛學深厚,解行相應。現壽九十六歲(二○二二)、出家八十五年、弘法七十餘載,大師一生對佛教的貢獻,可謂厥功甚偉。   

編輯委員會對所彙編的《星雲大師全集》,有下述幾點說明:       

第一、此次《星雲大師全集》,收錄大師中文圖書著作,將大師重要的作品重新編排造冊,系列性分門歸類,《全集》初版本有三六五冊,《全集》增訂版為三九五冊,四千多萬字、五萬餘篇條目,種類豐富,論述多元,可謂包羅萬象,一應俱全。從這部《全集》,可以認識星雲大師,也了解這個時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現況。   

大師除了中文著作以外,另有英文、法文、葡文、德文、西文、韓文、日文等二十餘種語言翻譯,則不收錄在《全集》中。       

第二、《全集》有十二大類,依序為:經義、人間佛教論叢、教科書、講演集、文叢、傳記、書信、日記、佛光山系列、佛光山行事圖影、書法、附錄等,期能兼備橫的廣度、縱的深度,裨益讀者完整詳盡閱讀,及便利學術研究人士更簡捷查閱。       

大師在這三九五冊著述中,有系統地闡述人間佛教的思想、學說、理論,以及實踐結果。內容豐厚全面,其中大量的經典導讀、學術論文、主題講說、佛門掌故、叢林規範、倡議評論、偈語格言、藝文創作,乃至編著的教科書,從不同角度來論述人間佛教的體、相、用,處處閃耀著人間佛教思想的智慧火花。對於想要深入佛法,研究佛學的人,在這套《全集》中,可以找到你所想要知道的答案。       

第三、大師主張傳統佛教與人間佛教要融合,闡述佛法應該要與時俱進,要能給人懂、同時給人受用,才有真正的價值。因此在「經義類」中,他把《六祖壇經》、《金剛經》、《心經》、《阿含經》、《法華經》等,做了語體文的詮釋,含括天台、華嚴、淨土思想的論述,乃至闡釋性宗的中觀、相宗的唯識,也把現代佛教種種人間需要的問題,提出很多的意見貢獻,這許多的層面,正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尤其在《佛法真義》裡,大師啟發我們作另類思考,引領我們從積極樂觀中,看見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期許我們更全面地契入佛心,重新估定佛法的價值,以獲得身心的解脫。       

可以說,這一套《全集》就像是佛教藏海,無所不包,無所不含。尤其《讀藏指導:佛經表解》一書,可見大師精采的佛學思想背後,一步一腳印的醞釀力度。       

第四、對於佛教歷史文化、義理學說有心研究的人,可以從《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論文集》、《佛教叢書》等「人間佛教論叢類」、「教科書類」,看到大師於此中詮釋、解讀、論述佛教真理,提出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不離佛陀本懷。       

此中,我們也了解到佛學對於中華文化的貢獻。如千條以上的佛教成語、辭句,證明了佛教融入中華文化之深、影響民間的語言文字之廣,並且也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連帶說明人間佛教為現世人心所需要的成果。坦言之,這是一部提供大眾深入歷史、文化、文學、理論,稀有難得的百科全書。   

第五、大師擅長為現代人應機說法、隨緣開示,他一生度眾,始終以「給人懂」為目標。因此他辦校興學、撰文編書、急難救護、法會共修,以種種權巧方便,將艱深的佛法,深入淺出,化為易懂、能行的人生指南,才使得人間佛教成為千百萬人的生命實踐。讀者可以從「講演集類」、「傳記類」,看到大師一身革故鼎新的膽略、勇氣和開拓的精神;大師為佛教史寫下無數個第一,有如印度的龍樹、無著等論師,並有「佛教創意大師」之稱譽。

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套自中國佛教初傳時期,就倡導的人間佛教,經過歷代祖師,如:唐代的六祖惠能大師、近代的太虛大師等人倡導,到現今完成「理論實現」並提供「實踐方法」的一套寶典。   

第六、《全集》裡,除了大師的講演開示、學術座談、書信、日記以外,有特殊的幾部作品,如前述《佛法真義》的闡述;還有自然呈現大師平常待人接物的《如是說》,數千則短小精闢的紀錄,每篇都為「應機」而說,篇篇散放溫煦智慧的光芒,耐人尋味,值得一讀再讀。       

另外,「文叢類」中,廣羅大師在《人間福報》上發表的《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甚而有他二十三歲,在替人看守山林時,趴在草棚地上,撰寫而成的第一本著作《無聲息的歌唱》。那些作品,文學意境豐沛,讀了真如行雲流水,美不勝收,可謂「異書在案,朱墨爛然」啊!       

尤其是「書法類」,大師於杖朝高齡,因長年與病為友,眼不能視之時,猶以翰墨為佛事,每一幅字,因為無法停頓再寫,只能一揮而就,故名「一筆字」。所收錄的萬幅「一筆字」書法,字句之間都是發人深省的醒世法語、修行箴言,充滿對人間的祝福與期許。此外,大師也寫了他所欣賞的歷代名篇詩文,如:〈禮記‧禮運大同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劉禹錫的〈陋室銘〉、崔瑗的〈座右銘〉,以及蘇東坡、白居易、王安石、唐寅等名家詩詞歌賦。這些傳世的名文,含義豐富,今與大師書法相融,讀之、賞之,沁入人心,更具藝文之美,可謂燦爛人間。   

綜觀大師書法的藝術成就,乃因大師於心念之間修行,每一字都自然煥發出慈悲能量,所傳達出來的無言之教,令人動容。尤其在二○一六耄耋之年,因進行重大腦部手術,「病後字」自二○一七年起,即從一筆一畫的琢磨重新開始,彌足珍貴,用以鼓舞世人,永不失望的信念,乃特別匯集出版,以饗大眾。       

第七、在《全集》中,讀者可以從「佛光山系列」及「佛光山行事圖影類」,看見佛光山開山五十多年來,大師建設佛光山、創辦了美國西來、台灣南華、佛光、澳洲南天、菲律賓光明五所大學,於多處建立圖書館、數十座佛光緣美術館、博物館,開辦《人間福報》、「人間衛星電視台」、「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佛光文化」等,包括教育、文化、出版等文教事業。       

當然,佛陀紀念館、藏經樓、佛光祖庭大覺寺,全世界五大洲三百餘座道場的設立,這些浩大工程事業的過程,都可以在其中知悉詳情,加上信徒何止百千萬眾,大師實可謂佛教史上「千年來一人」。 

大師曾說「人生三百歲」,意義是說他要在有限的歲月裡完成更多利益眾生的心願,將弘法奉獻的能量到達三百歲的程度;這三九五冊的《全集》,也是他人生三百歲的成果。然而,若加上著述之外的宏偉事業,大師的人生,又豈只是三百歲呢?透過《全集》,讀者不但可以認識佛教,也可以依照《全集》行解並重。如果讀者能得到其中機要,必然每個人都可以事業順利、諸事成功。       

第八、《全集》當中,我們弟子為了呈現一代大師完整樣貌,在「附錄類」收錄各界學者、名士撰寫有關「話說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之研究心得、學術論文,同時編製《總目錄》、《總索引》,便利讀者檢索。從中,能看到這個時代,從教育、文化、學術、文學、藝術、慈善、政治等各界人士,他們如何評鑑人間佛教,可以從這套《全集》裡知道全貌。   

第九、總的而言,這套《全集》,是學習人間佛教從信仰、家居、生活、做人、處事、入世、就業、修行等行解並重的理論與解脫的方法。它是以平常心的人間性,不涉及私人偏見,抱持平等、平和、平衡之心,將佛教的公平公義、真理價值彰顯宣揚。可以說,《全集》是一套認識真正佛教的智庫寶典。     

最重要的是,希望讀者閱讀這套《全集》的時候,不但讀通佛學、懂得做人、善於處事、了然社會、明白人生,也能通達人我往來的妙法之外,更能讀懂一位當代萬人敬仰的大師,以眾為我、通達緣起、有情有義的一生。       

這套《全集》,示現了一個沒有進過學校讀書的人,他內心自悟的佛學、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圓融真俗二諦,是一位悟道者的本來面目,一切現成,不假外求。可以說,這是一代大師內修實證的現身說法。       

第十、我們向全球有緣人報告,《全集》有以下十點特色:     

一、是全球華人作家中,文類最廣著作最長的全集。     

二、是古今全集編印史,包含書法圖影的美學專書。   

三、是中華文化精粹裡,佛學與文史哲融合的彙編。   

四、是千年佛教歷史裡,從人學到佛學的百科全書。   

五、是學佛信仰過程裡,認識佛教真義的實用寶典。   

六、是出世與入世圓融,內修外弘兼具的最佳教材。   

七、是集結一切諸法義,專論小品皆備的佛學叢書。   

八、是人間佛教弘傳上,理論實踐兩者合一的紀實。   

九、是涵融經律論佛典,體現一代時教的無盡藏海。   

十、是超越時空與人間,回歸佛陀本懷的示教利喜。
     

大師一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在他「不墮悄然機」的弘化裡,書寫出版,是他以「文學為佛法之翼,佛法為文學之核」的理念下,所化現的痕跡。他一以貫之的寫作初衷,即是以文教為根柢,佛學、哲學為基石,懷抱文學人的悲憫情懷,以開顯佛陀的權實之教。   

大師一生言行相應,其所說所行,所開創的弘法事業,皆以人間佛教為宗旨。正如大師所言:「人間佛教,不但早在我心裡,在我的行事裡,也時時在我的信仰之中。」三六五冊《全集》的初版本,以及三九五冊《全集》的增訂版,等同為人間佛教定位,構成人間佛教學,成為一宗法門,統攝了古今一如、事理融和、空有不二、教觀雙美,讓佛法的真義回歸到佛陀本懷。不僅是佛教界之盛事,也是全人類的至聖寶典。   

《星雲大師全集》編輯委員會  

二○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二○二二年八月十九日 



【二】《星雲大師全集》編輯總凡例

二〇二二年八月      

一、星雲大師各類著作總計一千八百餘冊,卷帙浩繁,流通全球,各大圖書館皆有藏書。《星雲大師全集》(以下稱《全集》)僅收錄大師中文著作,其他如英文、法文、葡文、德文、西文、韓文、日文等二十餘種語言翻譯作品,則未收錄。       

二、《全集》收錄大師中文著作的準則,以佛光山轄下出版社所出版過之中文著作為主,非本山系統出版社所出版著作,則未收錄。除獨家授權版本之外,包括童書、繪本、影音等系列作品,也均未收錄。   

三、《全集》文稿乃依佛光山法堂文書室所提供,並廣羅大師自一九五○年起,發表於《覺生》、《菩提樹》、《獅子吼》、《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普門》等佛教刊物,以及各報章雜誌等平面、電子媒體之未集結作品,將之重新彙整,分門歸為十二大類,有四千多萬字、五萬多篇條目。此次「增訂版」總計三九五冊,相較於二○一七年五月十六日所發行之「初版」三六五冊,共增加三十冊,全套重達二○○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乃首次付梓,彌足珍貴。   

四、《全集》十二大類,內容依序為:     

(一)經 義(25冊)   (二)人間佛教論叢(17冊)  

(三)教科書(70冊)   (四)講演集(39冊)      

(五)文 叢(82冊)   (六)傳 記(33冊)      

(七)書 信(12冊)   (八)日 記(32冊)      

(九)佛光山系列(13冊) (十)佛光山行事圖影(10冊)      

(十一)書 法(31冊)  (十二)附 錄(31冊)  

五、《全集》所收錄大師著作中,各冊內容若有相同篇章,原則上僅保留一處。十二類中有少數正文重複,乃因類別性質差異,有其不同詮釋之必要性。例如第三類【教科書】《金玉滿堂》十冊套書,與第五類【文叢】《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等正文有重疊,因《金玉滿堂》除正文外,另有提要、題解、註釋、習題、延伸閱讀等教材式彙編的作法,為維持該套書原編輯體例之次第性,類此情況的作品,我們均予以保留。   

六、《雜阿含經》:「四種姓者,皆悉平等,無有勝如差別之異。」大師提倡兩性平等,《全集》中的代名詞,不分性別,皆以「你」、「他」為用。       

七、文中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以及大師各時期所寫偈語、慣用措詞、標點符號用法等,多依作者習慣;譯名部分,參閱國家教育研究院出版之《外國地名譯名》及中央通訊社之《標準譯名錄》。用字主要參閱「佛光山統一用字表」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如需校改,則遵現代漢語使用規範。       

八、《全集》三九五冊雖為整體套書之彙編,有其統一編排的一致性體例,然大師著作體裁豐富多元,為保有各類、各冊(套)內容特色及獨立發行之可行性,因此,(一)每一類的第一本刊載《全集》編輯總凡例;(二)第一至十一類,每類的第一本,依序刊載《全集》自序、《全集》簡介、星雲大師略傳、《全集》推薦序;(三)單冊及單元套書的第一本,刊載《全集》自序、星雲大師略傳;(四)第十二類【附錄】,所收錄學者專家等各界研究大師之專著,以及第六類【傳記】中的大師傳記、《大師年譜》等非大師著作之作品,文前僅刊載《全集》簡介。 

九、《全集》繁體版規格乃遵照大師指導,選定圖書出版最常用、最普遍的二十五開本,全書全彩、附插圖、軟精裝,以及每一冊盡量力求「厚薄一致」,希冀《全集》成為讀者隨手可拿、隨身可帶,方便閱讀的生活智慧寶典。因此,每冊以三百多頁為原則,字數多的作品,則編成二冊、三冊以上不等的單元套書。但仍有少數為維持該書的完整性而不予分冊,如:《讀藏指導:佛經表解》、《佛法滿人間》、《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病後字──看見信仰的力量》、《總目錄》、《總索引》等七冊。     

十、《全集394‧總目錄》詳載十二大類內容簡介、各冊(套)簡介,以及三九五冊全書目錄,等同《全集》閱讀指南,提供讀者認識《全集》全貌之參考。另外,有關星雲大師一千八百多冊著作總書目,請參閱《全集261‧星雲大師年譜8》附錄之〈大師中外著作一覽表〉。 

十一、《全集》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總體呈現。大師一生弘法以回歸佛陀本懷為宗旨,將佛法義理以現代語言詮釋,宣說「聽得懂」而又直探心源的法要。中國佛教初傳時期,即一路探尋的人間佛教,經過歷代祖師,如唐代的六祖惠能大師、近代的太虛大師等人倡導,至今由星雲大師在《全集》四千多萬字中,完整體現了「理論學說」與「實踐方法」兩者兼備的弘法紀實。且《全集》乃由大師親自指導編撰所成,是一套前所未有的寶典,更是人人容易讀得懂的「無盡藏海」。願有緣接觸的讀者,都能從中: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 

十二、《全集》「增訂版」與「初版」冊號略有更動,請參閱《全集394‧總目錄》「新舊冊號對照表」,暨每類的第一本書末,皆附有此表供查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