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66 正法久住--賀「法住學會」道場落成
香港,這東方之珠,多少人對它都懷著關心;法住,這般若寶庫,多少人對它都寄予希望。現在「香港法住學會」,有了從事佛教文化的道場,今後佛光普照、法輪常轉,必定可期。僅有四點意見,作為祝辭。
第一、佛教文化應注重融和化:佛教文化淵遠流長,兩千多年來,南北東西部派林立,各宗傳人風格不一,故時至今日,佛教極需互相融和、互相尊重。全世界的佛教徒雖然共尊佛陀為教主,同信三法印、四聖諦,但已出現同中有異,故目前應求異中有同,亦即是融和發展。如各宗各派的融和、南北傳佛教的融和、傳統與現代的融和、僧伽與信眾的融和、禪宗與淨土的融和、顯教與密教的融和等。因為唯有「融和」,佛教才能成其大,唯有「融和」佛教才能有其力,唯有「融和」佛教才有興隆的希望。
佛教的學術思想,本來就是主張融和貫通,像五乘共法,其中人乘之佛教,融和佛教的人道思想;天乘之佛教,融和耶教的天堂思想;聲聞乘之佛教,融和道家的出世思想;菩薩乘之佛教,融和人天入世和二乘出世的思想。佛教所倡導的空有不二、事理無礙、性相相即、法應一體,甚至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皆一如也。佛教是提倡融和的精神,以期圓滿的成功!這就是我希望「法住學會」的文化事業,今後要有融和的發展!
第二、佛教文化應注重普遍化:佛教裡的弘法人士,常有「契理容易契機難」之嘆。佛經,本曰「契經」,上要契合諸佛之理,下要契合眾生之機,這已經說明佛法的精神,要合乎普遍化的需要。
現在佛教人士,均注意到佛法要弘傳的重要性,但可惜目前佛教文化,不是過於專門,就是流於庸俗,我們所倡導的普遍化是「通俗」而非「庸俗」,是講「生活」而非專講「生死」,是大眾共有而非為少數人所獨占。我們希望普遍化的佛教文化,所有語文,不但要契理更要契機;所有發行,不但在佛教圈內,更要走進學校、機關、團體甚至每個家庭。
我所說的普遍化,希望文字力量不夠時,佐以圖畫、照片;無聲刊物不足時,加以錄影、錄音;理論宣化不及時,輔以通俗文藝;中文流傳不普遍時,加以英、日等語文。除此之外,我們的佛教文化,更要重視青年、婦女、兒童,甚至全世界人士,我們要讓佛光照耀於黑暗之處、讓法雨滋潤於乾旱之地!這就是我希望「法住學會」的文化事業,今後要注重普遍化的方向和目標。
第三、佛教文化應注重現代化:佛教文化問題若有人提起,即刻便令人想到佛教是古老的、艱深的、太不現代化了。
其實,佛學的內容,講空間的大小,大到虛空無邊、小到微塵無數;講數量的多少,多到一切無量,少到萬有是一;講時間的長短,長到阿僧祇劫,短到只有剎那。佛教的科學觀,有甚於今日尖端科學的成就;佛教的哲學觀,如三世因果,業力緣起等,更值得哲學家們窮畢生精力去研究。
重要的是,我們的佛教文化,是希望今後文字要淺顯生動,印刷要美觀大方。我們要重新將經文分段、標點、註解、釋義,甚至加以索引、注音、題解、翻譯,不要老是將經論古版影印。
我們現代人要注重現代化的佛教,現代化的佛教要重視現代人的生活、現代人的需要、現代人的概念。所有的佛教文化都應是現代人能讀、能解、能信、能行的智慧寶典,唯有如此,才能讓佛法延續慧命,流傳後世!這就是我希望「法住學會」的文化事業,今後要注重現代化的必要!
第四、佛教文化應注重未來化:任何個人和團體都應注重未來的計畫,如果一味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必然會為時代所淘汰。佛教文化的未來,也是一樣,我們必須不斷的求新求變、求大求廣。因為我們不但要發揚根本佛法,更要融合現代思潮,這非得注意未來化不可。
佛教的無常思想帶給吾人無比的信心和希望,因為世間無常,一切人、事、地都不是定型的,都會改變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只要有未來,就有未來的希望,就有未來的成就。今日,人類研究未來學已成為時髦的風尚。
展望未來的世界,必然是一個佛化的世界。神權已經維繫不了人類的信仰,物質也填補不了心靈的空虛。唯有佛法的緣起真理,才能啟開人類迷濛的心靈;唯有佛法的業力因果,才能給予人間生生不息的未來希望。
今後,佛弟子如何擔當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之功?這必須仰賴佛教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例如建立「視聽覺傳教會」、「郵遞圖書館」、「函授學校」,編輯「佛教生活須知」、「語體文大藏經」、創辦「都市佛學院」、「閱讀測驗學會」、「雲水參訪學校」等,都是未來值得推動的佛教文化事業。這就是我希望「法住學會」的文化事業,今後要注重未來前瞻性的事業!
法住學會在香港多年來,由霍韜晦教授所領導,為佛教文化所做的辛勤耕耘,其對佛教的貢獻有口皆碑。現在有了道場,今後弘傳佛法,光大聖教,更是希望可期了。我願意告訴「法住學會」的各位青年佛教工作者,發心為佛教文化奉獻,是不會寂寞的。「若是佛教文化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因為文化事業為佛教慧命之所繫。
謹以此四點微見,祝賀法住學會「正法久住」!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刊於《普門雜誌》一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