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十二類【附錄】 /
- 373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 /
- p212 有捨才能得/許美月
p212 有捨才能得/許美月
我們夫妻跟一群愛好山水的同事,利用假日到處漫步林間吸收芬多精,稱得上是休閒玩家。
一九八六年好友蔡茂松居士引薦我們去到位於大屯火山群中的北海道場,北海岸蔚藍景致、優美環境令人目不暇給,第一次到佛教道場,法師親切招呼我們一行人,並挽留大夥一起用餐,只見他瀟灑撩起長衫,走進廚房,很快地變出好幾道可口素菜料理。飽餐一頓之後,每人還收到法師送的觀音菩薩畫像,真是滿載而歸。
之後久久難忘佛門的慈悲溫暖,有一天買了四箱水果送上北海道場,法師們歡喜供在佛前,從此我跟先生每週四固定送水果上山。後來得知佛光山有許多別分院,也就近到極樂寺、普門寺禮佛。有一次到普門寺,正好遇到法會,就一起參加,法會結束後法師講道理給大家聽,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先生騎摩托車載我回家途中,一路上都在討論剛剛法師講的內容,正好為我們事業上所遇到的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為了聽開示,我們夫妻總將法會列為優先行程。後來發展到只要夫妻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就相約去聽開示,回家後再細細檢討。所聽的開示,對我影響最大開示就是──「因緣果報」和「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這句話。
我是幼稚園園長,有一次,我急著將小朋友送回家長那裡,摩托車停好後就抱著小朋友下車進到屋內,才短短不到三分鐘,放在車上的皮包竟不翼而飛,我猜應該是住在附近的人家取走,就在車上貼一張留言──「拜託將印章與證件寄到以下地址,其他的東西我可以奉送」,隔天我才去把摩托車騎回家。果然幾天後我收到了裝著印章證件的信封。十萬塊現金對方真的拿走了,二十幾年前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想當初我跟先生結婚時生活清苦,就是一人一雙筷子、一個碗這樣建立家庭,我每個月薪水原封不動交給婆婆;為了養育小孩,我還在家裡做加工,夫妻胼手胝足努力打拚,丟了十萬元怎麼能不著急!很奇怪,從發現皮包不見那一刻起,我就沉著不慌亂,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平常聽經聞法,對金錢的價值觀念已經不同了,我當下想到的不是錢不見了,腦中首先閃過的念頭是「因果」,所以能立刻放下執著。好想大聲告訴親友:「學佛真的太好了!」
我本是佛光會松一分會,後來精緻化,就承擔起松四分會長的責任,台北道場尚在興建時,跟會員常來打掃,寺院建設完成,我就到十三樓來做知賓;同時間也加入普門寺友愛服務隊,到老人院、殘障院關懷慰問,視野心胸都比以前更寬廣開闊。
一九九一年我父親往生,淚眼悲傷中,我看到他老人家兩手空空,一生心血什麼都帶不走;想到他一生勤儉撐起這個家,但也養成不容易施捨的習性,看到他去世前痛苦難當。我陷入深思──人生有什麼是帶得走的?有所覺悟後,我果斷地將幼稚園的經營權免費轉讓出去,不收分毫,只要接的人具足教育理念就好。我要用更多時間行善助人。決心從事慈善公益時,立定信念,所謂「堂上雙親你不敬,遠廟拜佛有何功?」我告訴自己,「家裡的大菩薩小菩薩」要普同供養。大菩薩就是我的公婆、母親,小菩薩就是家族晚輩。
我固定在道場做知賓,有一個師姐跟我說,香燈法師很忙,我們去幫他排水果。沒想到這一排,排了十七年,後來更加入香燈組,學會各種程序銜接事項及三時繫念壇場、告別式場的布置。先生擔心我無法搬重物,就跟著常來幫忙,他是金剛分會長,我是松四分會長,夫妻同心除了照顧各自會務,在法會香燈工作上也很有默契。每逢農曆七月份,我都是早上五點來道場,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在道場我接觸到許多往生佛事,看到傷心的亡者眷屬,因為佛法加持而能在信仰上建立信心;也在大殿遇到過形形色色拜佛人,有虔誠恭敬者、有惶惑不安者、有祈求許願者……我覺得建立道場成就正信信仰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只要佛光山哪裡有建寺功德可做,一定盡力護持。日本本栖寺的建設,除了功德款護持,我先生每年去一個月做義工,修剪花木、整理庭園。
原本往生助念佛事我都是先以佛光會松四分會為主,後來到了香燈組,常隨法師外出助念,就超越了區域性,更廣泛結緣。分會的助念團都是輪班,我沒有輪班,常常都是從頭到尾,關照每一梯次的交通及飲食。有一次接到電話,一位會員的先生在家中往生,我立刻趕去他家,進門看到會員與孩子縮在角落,因為亡者面容青黃扭曲,他們害怕不敢靠近。看到我來,才比較安心,我告訴他們:「不要怕,要走過去對亡者講話,告訴他若還有未了心願,會盡量助他圓滿,讓他心安。」之後蓮友陸續來助念。隔天入殮,亡者臉色變好看,嘴角微笑。家屬非常感念,對佛法也更具足信心。
除了佛事之外,舉凡大寮洗碗、烹煮臘八粥、佛光會服務台值班等,都是我分內之事,體驗義工多元的服務學習,我的人生因而更豐富精采。「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助人行善其實也幫助了自己,如此才能修植福報。二十年來看過無數的生死,得到一個結論,如果沒有福報,就算看得到也吃不到、如果有福報,就算眼見好處從手上流走,其實也會從暗處再流回來。我先生退休後,又被大公司聘請,收入不比從前少,我也退休近二十年了,從來不用跟兒女取生活費,相反地,還可以常包紅包給他們。
近三十年的義工歲月,我獲得珍貴的領悟:「捨得」、「捨得」,有捨才能得。(佛光會台北松四分會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