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278 四、《法華經》相關注疏

現存中國撰述的《法華經》相關著作近八十多種,比較重要的注疏有以下十四種。除收在《大正藏》、《卍續藏》,亦收於《佛光大藏經‧法華藏》。

(一)法華經疏

凡二卷。劉宋‧竺道生撰。乃竺道生整理其師鳩摩羅什的講義,再加上自己的見解,以闡明法華一乘之真義。書中將《法華經》的經文分為因、果、人三段,以《法華經》解明一乘之因果。為現存最古的《法華經》註釋書,書中文辭暢達而富於古意,巧妙運用《易經》等經典之字句,而予教義以創新的解釋。其優越的風格,成為後世經典註釋的典範。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

(二)法華經義記

凡八卷。梁‧法雲撰。為《法華經》之註釋書,初釋經題,次論經之宗旨,其次解釋〈序品〉以下至〈普賢勸發品〉等二十七品的文義,於各品下一一設科,以闡明經說之生起次第。特於〈方便品〉的權實二智義、〈譬喻品〉的索車義等詳加解釋。

本書是我國現存《法華經》的註釋書中,僅次於竺道生所撰《法華經疏》的古本。日本聖德太子之《法華義疏》,大多根據此書而來。而智者、吉藏等之《法華疏》亦多少受此書影響。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三)法華經安樂行義

全一卷。陳‧慧思述。本書為慧思依《法華經‧安樂行品》所闡示之三昧行。主要重點在於依〈安樂行品〉的經文解釋無相安樂行,謂無相行乃精修禪定,體得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之三昧。本書非但興隆禪修及念佛,且促成以止觀為宗之天台教派的誕生。對中國佛教教理史之影響甚巨。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四)法華玄義

凡十卷(或二十卷)。天台大師智者在隋開皇十三年(五九三)於荊州玉泉寺講述,灌頂筆記。為法華三大部之一。

本書詳細解釋《妙法蓮華經》之經題,並說明《法華經》的幽玄義趣。
內容分七番共解、五重各說二部分。即於五重玄義(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分通、別二門以釋之。闡釋經題「妙法蓮華經」五字,包含迹門、本門之妙意;闡明諸法實相為本經之經體;強調一乘真實,以一佛乘之因果為本經之宗旨。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三冊。

(五)法華文句

凡十卷(或二十卷)。天台大師智顗在南朝陳代禎明元年(五八七)於金陵光宅寺講說,由弟子灌頂記錄而成。本書對《法華經》的經文,作逐句註釋,書中多運用天台四釋(因緣釋、約教釋、本迹釋、觀心釋)來解說經文,為天台三大部之一。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六)法華玄論

凡十卷。隋‧吉藏撰。本書乃吉藏依三論教旨,以闡釋《法華經》之要義。內容包括:1.弘經方法,闡明弘傳《法華經》的方法。2.大意,說明佛說《法華經》之十六種因緣。3.釋名,解釋經題「妙法蓮華」之義。4.立宗,闡明《法華經》之宗旨。5.決疑,論《般若》、《淨名》、《法華》三經的異同等。6.隨文釋義,次第論釋《法華經》二十八品之大綱。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七)法華義疏

凡十二卷。隋‧吉藏著。本書係吉藏以三論宗之立場來為《法華經》註釋。吉藏為三論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講《大智度論》、《法華經》,且引用多數經律論疏加以註釋。全書初立部類不同、品次差別、科經分齊等三義,概說《法華經》大要,次解釋〈序品〉以下二十八品之文義。雖基於三論宗的立場,但對《法華經》仍給予甚高的評價,是研究《法華》不可或缺的文獻。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八)法華遊意

凡二卷。隋‧吉藏撰。概說《法華經》要旨。內容將《法華經》之玄旨分為:大意門、旨歸門、釋名題門、辨教意門、顯密門、三一門、功用門、弘經門、部黨門、緣起門等十門,逐一加以敘說。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九)法華經統略

凡三卷。隋‧吉藏述。作者晚年依據三論宗立場,闡釋《法華》之要旨,以「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來解說《法華經》。分有「方便分、真實分」的析論:1.方便分:指乘方便與身方便。乘方便,是指《法華》以外的經典,乃「四十年未顯的真實」;身方便,則指藥師佛、阿彌陀佛的度眾。2.真實分:有乘真實與身真實。乘真實,指一佛乘;身真實,則是佛的法身。吉藏是在人生觀、宇宙觀、佛陀觀上,開方便門,顯真實相。收於《卍續藏》第四十三冊。

(一○)法華論疏

凡三卷(或二卷)。隋‧吉藏述。為世親所造《法華論》的註疏。吉藏著有諸多有關《法華經》的註釋書,其立場深受《法華論》的影響,本書即為其中之一。全書旨在指出南北朝時代四宗、五時等教判之歪曲《法華》經意。故吉藏立於三論宗的立場,力說《法華》一乘之旨,以闡明《法華》之經意。此書對教理史有極大的影響。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冊。

(一一)法華玄贊

凡十卷。唐‧窺基撰。本書從唯識學的觀點解釋《法華經》,依據《攝大乘論》等之說,自一乘方便、三乘真實的立場,批判天台、華嚴宗之說,文中甚多引用世親的《法華論》、劉虬之的《注法華經》、慧表的《注無量義經》等。

內容首先敘述《法華經》興起之因,其次闡明經的宗旨,解釋經品的得名,以彰顯經品的廢立、經品的次第,其次再解釋經的本文。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四冊。

(一二)法華五百問論

凡三卷。唐‧湛然著。為中唐時期《法華經》的註釋書,針對窺基的《法華玄贊》所說,而以天台宗的立場作斥難。全書採問答形式,總數約有五百,故名五百問論。內容為天台一乘家、法相五姓家的論諍。主要論點以定姓二乘之成不成問題、一乘三乘之權實問題為主,網羅三車四車論、《法華論》之四種聲聞、《攝大乘論》之四意趣、《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之正宗流通論等。此書對天台、法相兩家見解不同之處,加以論議。收於《卍續藏》第一○○冊。

  (一三)妙法蓮華經解

凡七卷。宋‧戒環撰。為解釋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的註解書。戒環因感《法華》舊釋詞義深遠曠放,初學者鮮能知曉,遂於閒暇,作此經要解。解釋經文中,多依《華嚴》來闡《法華》文意。收於《卍續藏》第四十七冊。

(一四)妙法蓮華經綸貫

全一卷。明‧智旭撰。以節取玄義、文句的大綱,貫通《法華》全經大旨。內容首判佛陀四十九年說法為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時。其次,將鳩摩羅什所譯七卷二十八品的《法華經》,依天台智者大師「五重玄義」解釋經題,復將二十八品之各品要旨一一闡示,意欲使讀者透過此重點式的解說,能得知《法華》全經意旨所在。收於《卍續藏》第五十冊。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