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5 三、南傳五阿含與北傳四阿含

佛陀入滅後一百年,原始佛教的統一教團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其後復細分為小乘十八部或二十部,各部派均各有其獨自傳承的經藏。依現今資料顯示,當時至少有南方上座部、有部、化地部、法藏部、大眾部、飲光部、經量部等所傳的經典存在。然至今日,僅有南方上座部的經典完全保存下來,計有五部,是以巴利語書寫,即《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這就是南傳五部,又稱南傳五阿含。

至於北傳方面,則匯集其他諸部片斷的經典,成立《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等四阿含,是以梵文書寫,這就是北傳四阿含。

在《增一阿含經》裡,旨在教導我們明白人天因果,也可以說就是我們現在倡導的人間佛教。在《中阿含經》裡,說明人性中最究竟「寂滅」的真義。在《雜阿含經》裡,大部分講佛陀的生活和各種禪定的內容。在《長阿含經》裡,則是破除外道和邪見。

其中南傳的《長部》、《中部》相當於北傳的《長阿含》、《中阿含》,《相應部》相當於《雜阿含》,《增支部》相當於《增一阿含》。

此外,因「南傳五部」以巴利文書寫,較接近佛世所使用的通俗語言,所以一般以為南傳比北傳更富於原始色彩;因此,近世學者於原始資料的採證上,多喜用巴利文聖典來對照研究。

傳統上,中國佛教學者,尤其是大乘佛教學者,往往將《阿含經》視為小乘經典,所以在中國、日本的佛教教理史上未受重視。直至近代歐洲諸國加以研究,自一八二○年代始漸受重視,而確認《阿含經》並非僅是小乘經典,其內容包含佛陀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實踐的方法綱目等,具有多重意義及價值。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