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著作總覽
1977年11月
慶祝開山十週年,首度傳授「萬佛三壇大戒」,任得戒和尚。此戒會被譽為模範戒期。
1977年7月
開辦普門中學。
1977年7月
設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
1977年
出版《台灣寺院庵堂總錄》,為第一本詳盡記載台灣寺院庵堂的精裝書。
1976年11月
「佛光精舍」啟用,為佛教首座老人頤養天年之所。
1976年11月
正式開辦英文佛學中心,培養英文佛學弘法人才,後更名「英文佛學院」。
1976年7月
代表「中國佛教會」組團赴美,慶賀美國立國二百週年紀念。為佛教界首次訪美。
1976年6月
設「佛光診所」為佛光山大眾、學生及村民醫療服務。
1976年3月
《佛光學報》創刊,開佛教學術研究先端。
1975年11月
佛光山「接引大佛」開光,高一百二十尺,為東南亞最高立佛。
1975年10月
至「國立藝術館」舉辦佛學講座,為國內首位進入國家殿堂講說佛法的出家人。
1975年7月
率團訪問日韓,並於漢城成立「中韓佛教促進會」。
1975年4月
彰化福山寺開工興建,由心平法師負責,為佛光山第一所分院。
1975年3月
召開第一次「佛光山信徒大會」。
1974年9月
開辦每週定期之「佛光山朝山團」,首創「朝山列車」。
1974年4月
出任「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率團赴日訪問。
1974年
「日本日華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曹洞宗貫首丹羽簾芳等蒞臨佛光山訪問。
1973年9月
創辦「佛光山叢林大學」,為第一所佛教大學,後更名「佛光山叢林學院」。
1973年8月
為革除民間對中元節的錯誤觀念,於壽山寺首開盂蘭盆供僧法會,並倡議每年七月十五日為「僧寶節」、七月為「報恩孝道月」的觀念。
1973年6月
蔣經國先生一行蒞山,對佛光山建設、文化、教育等成就,表示讚揚。
1972年10月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伉儷來佛光山訪問。
1972年10月
《釋迦牟尼佛傳》改編為連續劇「佛祖傳」在台視播出。
1972年
制訂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組織章程,自此佛光山成為有制度、有組織的現代教團。
1971年4月
首次傳授「萬佛在家菩薩戒會」。
1971年4月
大悲殿落成暨佛像開光,為台灣佛教界首座採用中國宮殿式的建築。
1971年
當選「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
1970年12月
「大慈育幼院」成立,為佛教界第一所收容國際兒童之育幼院。
1969年7月
舉辦「第一屆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為期兩週,共有二十六所大專院校,近一百位學生參加。
1969年
弟子慈惠、慈嘉、慈怡等人赴日深造,為佛光山第一批留學生。後相繼有慈莊、慈容、依昱、依空、依恩、慧開、依法、依益、永東、永有、滿紀、覺誠、覺明、覺冠、覺舫、滿昇、妙皇等人,分別至中、日、韓、印、美、英、法、巴西等世界各地留學。
1968年1月
東方佛教學院(原壽山佛學院)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
1968年
東方佛教學院院舍落成。
1967年
壽山佛學院移址佛光山,更名為「東方佛教學院」。
1967年
變賣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購得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二十餘甲山坡地作為建寺用地,於五月十六日動土,定名為「佛光山」。
1967年
接辦宜蘭基督教創辦之「蘭陽救濟院」(今仁愛之家),收容無依老人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