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8 一九六八年新春告白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好!

在繁忙的歲月中,已忘記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觀看滿山的綠意盎然,驚覺嚴冬已去,春滿人間。

回想台灣光復初期,政府偏安,經濟蕭條,一般善信沒有多餘能力供養寺廟,佛教很難再要求其他的發展。整個社會教育不普及,更何談僧伽教育?佛教為了求生存,停留在「葬儀的宗教」,很難將正信佛教的種子廣弘於民間,遑論不少政商達貴以信仰基督教為時尚流行,竟把建設人類心靈的佛教貶為次等宗教。

「為了佛教」是我一生的信念,我無時無刻不在思惟振興佛教之道,我發現要在台灣推動佛教,讓佛法普遍弘傳,發揮端正社會風氣的作用,徒有寺院廟宇是不夠的;唯有人才,才是中興佛教的根本,當務之急要扎根佛教教育,培養年輕一代的佛門新青年,才有資格談到佛教的弘法大業。

壽山佛學院招生邁入第三屆,來報名的學生有五十六位,由於教室、住宿空間不夠,只能先錄取十人。我心裡非常掛念,不能擴大人才的培養,人間佛教的藍圖就不能展開,所以四處尋地,因緣際會,越南華僑褚柏思夫婦急於出售佛光山現址麻竹園這塊土地,經過幾次勘察,我想為佛教擘畫的未來弘法藍圖,油然而生,便決定買地建設佛教學院。

其實在決定籌建佛光山時,也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既然北有宜蘭雷音寺、南有高雄壽山寺,足為弘法利生之用,又何必要千辛萬苦再另外開創道場?為此,我特地包了一輛大巴士,載著大家到現場,準備實地報告我心中的理想。沒想到,一見到刺竹滿山、野草沒徑,竟然沒有人願意下車,還說:「如此荒僻之地,連鬼都不來!」我只得一個人下車,心想:「鬼不來更好,只要有人來、有佛來就好。」

我獨自信步繞山一匝,很篤定地告訴自己:「我,非來此開山不可!」

六月,東方佛教學院新院舍工程,恭請中華佛教文化館東初長老主持動土典禮,來賓有月基、煮雲、開證、圓融等大法師及上千人的觀禮者,正象徵佛教學院的發展如佛光普照於大地,受到有緣眾生的關注。

第一屆學生即將於近期畢業,學院因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現有的校舍不敷使用,我初步規劃增建教室十二間,以及辦公室、康樂廳、齋堂、廚房等數間。自下學期起,我擬將現有的第二屆學生,遷至佛光山上課,而壽山寺內教室及所有設備,移作下年度增收先修班時使用。

國際上有不少佛教大學,但是中華民國迄今連一所由佛教主辦的大學也沒有。我很希望為佛教辦一所大學,同時為響應中華文化復興,我將學院命名為「東方佛教學院」;由東方出發,再融合西學,始能適應這個時代大眾身心的需要,甚至可以再進一步提昇佛學的層次,擴充成為佛教大學。

如果能順利在麻竹園這座山丘建設佛教學院,取五個山頭的地利之便,就可以四眾兼收,並由高級佛教學院再分設壽山、蘭陽初級佛學院,以及沙彌學園。近幾十年來,台灣佛教興學之風鼎盛,青年學佛人數逐漸增加,將以往讓社會大眾誤認為佛教是老人的信仰之想法改變。又佛教學院大都附屬於寺院,往往受寺院法務的牽制,阻礙教育的發展,致使教育工作難以走上正軌。將佛學院獨立出來,是佛教教育的一種改革、一種創舉。我的構想是,本部在山上,另外在其他縣市設立分校,由點而線而面,讓佛教教育普及化,成為青年學子受佛學教育的另一種選擇。

往後,如佛教新村、西方安養院、育幼院,以及永明放生園、智者放生池等,也將陸續破土開工。東方佛教學院及西方安養院完成以後,我計畫興建一所具有大陸叢林風範的規模體制,但又兼具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弘法功能的現代化道場。我深信,這裡會是全省第一座十方叢林,第一個有制度的僧團。

工程在經費極端困難的情況中開始進行,「日日難過日日過」是此時建寺興學的寫照。為了寺務、為了教學,我仍要奔波於壽山、佛光山之間。因此,託付心平擔任監院暨工程主任之職,在缺水缺電的情況下,他長期駐守山間草寮中,每天翻山越嶺摸黑巡工地,並負責監督一切工程的進度。

除了開山之外,各種弘法的腳步未曾停歇,尤其對於推動佛誕節,我一直不遺餘力。四月,為了恭祝佛陀聖誕,在高雄舉辦化妝遊行,各種花車、儀隊、舞龍舞獅,節目多采多姿,延路都是成群結隊、扶老攜幼的民眾,他們紛紛詢問:「這是什麼節慶?為何如此熱鬧啊?」有人歡喜驚訝,也有知情者虔誠恭敬合掌。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佛教就應該走入人間,給人間帶來和諧,給群眾帶來希望與安樂。

七月壽山佛學院第一屆學生組成「弘法布教團」,我和慈惠帶領他們前往澎湖作為期四天的布教活動。同時,於高雄設立的普門幼稚園也有了第一屆的畢業生,這是繼宜蘭慈愛幼稚園、高雄佛教堂慈育幼稚園之後,佛光山第三所幼稚園。今天這些菩提種子散播在小小心田中,隨著時日成長,也將成為庇蔭群生的大樹。

早在一九五一年,花蓮發生大地震,那時連公共汽車票都買不起的我,也曾經四處為花蓮震災而勸募,並率先運送食物到災區。去年十月,解拉颱風為宜蘭地區帶來連續三日的豪雨,這是宜蘭地區九十年來最重大的水災。大部分地區都氾濫成災,甚至冬山、五結、羅東、三星、蘇澳等五鄉鎮所有的村里全被淹沒,災民達五萬多人,我也趕快籌募物資前往賑災。

七月,接辦私立仁愛救濟院。這所救濟院是一九六二年建立於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原由耶穌教人士所創辦,因為種種緣故,無法繼續經營,創辦人董鴻烈先生乃主動要求交由佛教人士接辦,並出具同意書。所以,現在是由宜蘭縣佛教支會承接和全權負責,新院長由現任宜蘭縣議會議員,也是宜蘭縣佛教支會常務理事余簡玉嬋女士接任。

回顧這一年來,承蒙佛菩薩的加被,和海內外大德居士的熱心護持,佛光山各項工程得以順利進行。這些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十分艱鉅,原料的運輸、工人的僱聘,皆非易事。尤其每逢下雨,山路泥濘,施工運材更是困難重重,而最窘迫的還是龐大的經費。有時付了這期工程的款項,卻不知下一餐伙食費在何處?所幸往往在最危急的時候,就遇到有緣的護法居士,即時解決當下的經濟危機,就像是菩薩特意派來的護法大使一樣。

自古以來,中國佛教事業並沒有企業理念,向來的生活是靠田產、經懺、香火等為主要收入。若有人發心要開辦佛教的工廠或其他佛教的事業,一定會為社會輿論所不容。中國佛教徒的思想除了保守之外,也缺少隨喜的性格,而且有一種不問是非、同歸於盡的心態,自己不做,更不容許他人為佛教打開新的格局。

‭ ‬因應時代的趨勢,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間化、生活化、現代化,甚至國際化、科技化。唯有讓佛教深入家庭、社會、人心,才能與生活結合,成為人生需要的佛教。如此,佛教才會有前途!佛教一定要與時代結合,要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它才有存在的價值,否則一定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未來,遙不可及!這一段路,即使看不到遠處,但不管路途多麼艱難,我仍然會勇往直前,繼續為弘法利生的事業奉獻心力。願與大家共同勉勵!祝福大家

新春法喜

平安吉祥

星雲 合十

一九六八年元月一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