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6 一九七四年新春告白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好!

一元復始,大地回春。

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在四季節氣更迭、冬去春來交替中,工程建設不斷的進行,佛教的聖法轉輪亦不停轉動著。「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雖然信眾們都盼望佛光山能加速各項工程的進度,但是,因緣有其成熟的時機,有些事是急不得的。

由於佛光山具有古典雄偉的建築和幽美景色,自然成為南台灣新興的佛教聖地及觀光景點,近幾年來吸引不少國外人士前來觀光。希望每個來到佛光山的有緣人,在歎為觀止之餘,從這些硬體建築,和各種教育、文化的弘法事業,重新認識正信佛教的根本內涵。

教人歡喜的是,去年在監察地方機關巡視員丁俊生、林亮雲,以及高雄縣政府官員、大樹鄉蘇鄉長親自前來參觀佛光山之後,擬請觀光局給予協助,將本山正式列入國際觀光名勝手冊內。同時建議交通部公路局,設法把佛光山下彎曲狹窄的道路拓寬,期望便利的交通網,能更方便信眾、遊客前來禮拜參訪。

一九七一年中美斷交,台灣退出聯合國之際,時局動盪,日子十分難捱。不過,看見信徒每次來山,連吃住的地方都沒有,心中真是過意不去,因此開山之初,本想將朝山會舘的建設列在佛光山第一期工程中。但是當我提議設立一座美侖美奐的食宿建築時,卻沒有多少信徒支持。那時慈惠法師曾對我說:「台灣的信徒根本不懂什麼叫作『朝山會舘』,他們只希望有殿堂可以拜佛,應該先建大雄寶殿才對。」雖然如此,我認為現代化的佛教應該考慮社會大眾的需要,有良好的食宿環境,信徒才能安心辦道,歡喜來朝山拜佛。因而在一九七一年開始興建的朝山會舘,終於在去年三月落成啟用,館內全為現代化的設備,不但建有可容納千人的齋堂、供數百人住宿的套房,還設有兩間提供機關團體開會用的會議室。

創建佛光山的辛苦可說是移山倒海、改天換地的艱難,尤其朝山會舘的建設過程更是艱辛。因為它與東山之間是一道深溝,將一些山上較高土丘的土推下來,仍然不夠,於是再購買三千多輛卡車的泥石,夜以繼日的堆填。有時深夜大風大雨,為了搶救「泥土」不被雨水沖刷,不知裹了多少棉被、枕頭,才保護住這片好不容易填平的地基。

為了工程建設能應付一些重要節日的來臨,全山大眾常常出普坡,男眾負責拆卸工程竹架或繁重的搬運;女眾則前去高屏溪取泥沙,用鐵牛車運回山上,供填修放生池石堤或山溝深壑之用。

值得一提的是,當工程發包後,負責管理財務的人說,銀行戶頭裡已無存款,而購買各種建材都需要不少費用,不如暫停工程,等到有足夠經費時,再行興建。我心想不一鼓作氣,若「再而衰,三而竭」,該如何?便指示工程繼續進行。同時親自打電話訂購鋼筋、水泥等建材,並說明會稍延後付款。建材商也都全力支持,先交付材料,不使工程中輟。不可思議的,各方捐款竟很快的跟著源源而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助而後佛助,秉持「為了佛教,為了弘法度生」的信念,我將會排除萬難、勇敢的走下去!日日難過日日過,每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總有「為大事何惜生命」的使命感,自然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禪悅法喜。

去年,佛光山聯合港台高僧百餘人,舉行清明報恩孝道水陸法會七永日,來山信徒達十萬人。感謝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先生、台灣省議會議長蔡鴻文先生、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易勁秋先生等人,他們感於法會意義重大,而共同發起贊助,護持法會順利進行,使其功德圓滿。

另外,過去的中元普度,佛教、道教混淆不清。為了改革「拜鬼」的觀念,匡正社會一般民間錯誤荒謬的習俗,特地在佛光山壽山寺首次擴大舉行盂蘭盆法會。一方面仰仗出家人修持的功德,回向先亡,使他們早日得度或增高品位,一方面也讓信徒了解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的意義和功德。我也倡議中國佛教會訂定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為「僧寶節」,七月為「孝道月」。

中華民國各宗教領袖,為推動宗教教育,於台北中國大飯店舉行座談會,討論宗教學院聯誼會籌備事宜。發起人為天主教王尚德先生,基督教戴紹曾先生、黃加盛牧師,還有佛教護法信徒馮永楨居士、理教趙東書先生等人。座談會中,大家一致認為宗教教育可以輔助政府對社會教育的不足。

為了使宗教教育發揮更大的教化力量,必須促進各宗教之間的聯誼,並且藉由座談會討論重要議案,如學籍名稱使用、畢業資格認定等等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能獲得政府的重視及解決,使各宗教教團,能發揮力量,協助政府安定社會,促進國家富強康樂。

去年,在佛光山開山六週年紀念日之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暨台灣省政府謝東閔主席、高雄縣林淵源縣長,前來致賀、參觀。這不僅是佛光山的光榮,整個佛教界更應該感到歡欣,因為正信佛教的寺院及各種弘法事業,已經獲得行政長官的重視和肯定。

當蔣經國院長參觀佛光山時,對佛光山的建設、文化、教育等各方成就,至表讚揚;同時發現住眾很多,不禁關心我們生活經費的來源。我覺得佛教除了靠信徒有限的贊助之外,應該力求自謀發展,創辦生產事業,如創學校、辦醫院,出版圖書、雜誌等。如此不僅可以維持教團本身的生存,也能帶動社會國家的繁榮。總之,要讓正法久住,要讓佛教走在時代的潮流裡,必須邁向企業化,才能達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也才能永續經營。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裡,科技知識已呈現爆炸性的資訊需求,而佛教的教育體系,卻得不到普遍的重視。然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辦好教育就不能培育弘法利生的人才,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弘傳佛法的重要性。

由於國內缺乏正式培養佛教人才的高等學府,有志深研佛法與融通世法者,多閉門摸索或遠赴海外。有鑑於此,去年九月,創設了「佛光山叢林大學院」,原有的東方佛教學院仍予保留,其歷屆畢業生,也准予進入叢林大學院補修學分。大學院裡設有教理、實踐、教化、藝術、語文五個學部,並分設有唯識、佛史等二十五科目。我想唯有從普通教育邁進淵博專才,讓有志深研佛法,獻身佛教工作青年學有專長,才能讓佛教教育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育理想。

在此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四年前,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派遣慈惠法師與慈怡法師,至日本大谷大學和京都佛教大學深造。他們負笈異國刻苦求學,孜孜不息。讀書之餘,仍時時關心佛光山弘法的情況,也曾數度利用假期飛回台灣協助山上的弘法工作。如今他們分別獲得文學及史學碩士學位,帶著優異的畢業成績回國,為台灣前往日本留學的佛教青年增添了極大的光榮,我也相信高學歷的有志僧青年,將成為台灣佛教的一股清流。

去年初,師範大學教授徐照先生,感念佛光山對佛教的宣揚,將他翻譯的《金剛經》及《百法明門論》英文譯本所有版權,奉贈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另外,中國文藝協會及分會,於佛光山新啟用的朝山會舘,召開六十二(一九七三)年度會員代表大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佛教含藏著浩瀚的優美佛學,值得探索、研究。在應邀講演時,我說:佛教與文藝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今日從事文藝工作者,應該多多研究佛學,以佛學來充實文藝內容與生命,為這個世界添增更多至真、至善、至美的瑰寶。

為了讓佛法甘霖能遍灑每個角落,我也常隨緣隨處的歡喜講演。如在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開營典禮上,我告訴同學,研究佛學要用「信心」、「疑心」、「悟心」、「無心」,始能領會佛法大意;十一月,全國女童軍於澄清湖舉辦露營活動,我應邀前往講演「人生快樂之門」;十二月,在高雄師範學院大慧學社講說「禪門教學法」;隔了兩天,又至高雄醫學院講演,以「談心」為題,深入淺出的剖析我們這顆心。

佛光山在短短六年之中,在全省各地舉辦佛學講座、大專佛學夏令營,不但安定社會、淨化人心,同時引導知識青年走向能為社會國家貢獻之路。未來,更冀望中國佛教會把信徒的組織與聯繫,視為最急迫的工作;團結全台佛教徒,才能掌握並發揮信仰的真正力量。

新春新希望,在三寶加持庇護下,祈求國泰民安,社會安和樂利。祝福大家

禪悅法喜

逍遙自在

星雲 合十

一九七四年元月一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