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32 第十章 流通
一、持地歎德
偈頌是本經的眼目,今已講完,再有散文體,可以看作是這〈普門品〉的流通分。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爾時」,是佛陀回答了無盡意菩薩的問話,終了之時,應該頂禮觀世音菩薩。在這時候,持地菩薩從所聽聞說法的大眾之中起座,走向佛前,而說:「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這位持地菩薩,一般皆解說是地藏菩薩的異名,如果說是地藏菩薩,則誰也都會知道他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一位發大勇猛誓願的菩薩。在《地藏十輪經》中說:「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這是說如由地上生成萬物,而又能藏諸萬物之義。在《延命地藏經》的〈直談鈔〉也說:「地藏,乃是一切眾生本心之異名。」
在《延命地藏經》中,佛陀回答帝釋的問話,說:「心圓明故,名如意輪;心無罣礙故,名觀自在;心無邊際故,名大菩薩;心無色相故,名摩訶薩。」觀自在即是觀世音同體,有時地藏讚歎觀音,有時觀音讚歎地藏,可以看作是同一法身的應現。但這裡是以觀音為中心的,所以,只是持地菩薩出來進問:「世尊!若有眾生讚歎此觀世音身口意的三業,能救七難三毒等的冥益,而得解脫自在;若有眾生見觀世音現三十三身的變化,聽觀世音示十九說法神通的顯益,其功德實在不少!」
在這〈普門品〉中所現的菩薩,由無盡意起問,而廣談觀音的功德,再由持地讚歎流通,這就是所標示的智慧、慈悲、勇猛的三德。無盡意標示智慧,觀世音標示慈悲,持地標示勇猛;以此宣揚流通。
二、開品得益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持地菩薩說聞此〈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功德不少,果然,佛說此〈普門品〉時,八萬四千大眾聽了以後,皆發無等等心。佛是無上之尊,無可比擬,這無等等的心,即是指與佛相同之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或無上正遍知,即是沒有比這再上的正覺。正覺是不同於凡夫的不覺,不同於外道的邪覺。正等是不同於二乘的偏真,二乘的不能真俗平等的圓融無礙。無上是不同於菩薩的分證。菩薩雖然能真俗等觀,不偏空有二邊,然因分證未圓,如十四夜月,尚稱有上之士,唯佛方堪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故此心略稱菩提心,又叫覺心、慈心,即是佛的心。現在八萬四千大眾聞此〈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生起沒有比這再上的菩提心,此即顯現大智慧、大慈悲、大勇猛之謂。
佛說此〈普門品〉時,是指遠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在靈山會上說這〈普門品〉的時候。
八萬四千眾生,是我們心中八萬四千煩惱妄想,在我們的心裡,不知道有和觀音同樣的真心存在,徒任煩惱妄想的跳梁跋扈,現在聽了這微妙的法門,如果將貪欲的心,一轉而為慈悲;瞋恚的心,一轉而為勇猛;愚痴的心,一轉而為智慧;接著這八萬四千煩惱妄想也可一轉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心。
以上,關於〈普門品〉已經講完,希望不要徒被定義所囚,須心讀眼警為要。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吾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哀憫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