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77 無我的狀態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再從否定上來解釋空。經云:「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什麼是空?「不」。什麼是空?「無」。
說到「是諸法空相」,「空相」這兩個字的解釋,就是「空的樣子」,人相就是人的樣子,菩薩相就是菩薩的樣子。空的樣子是什麼呢?空相就是實相,相要空才是實相。我們人生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是空相;宇宙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是空相。空的樣子就是真實的樣子,我們不認識空的樣子,對宇宙人生真實的樣子就不能認識。
《金剛經》說:虛空四維上下可思量否?不可以思量,虛空無相。
虛空是什麼樣子?你說虛空是方的嗎?不是。是圓的嗎?是長的嗎?長方形、圓形、四方形都不是虛空的樣子。虛空是無相,無所不相,如果你建的是長方形的房子,虛空就是長方形的樣子;建的是圓形的房子,虛空就是圓形的樣子。因為虛空無相,就無所不相。
從否定上看空的樣子,可以舉一個禪宗故事來了解。
福建福州有一位古靈禪師,他在百丈禪師那裡開悟了。開悟後心想:「我之所以能認識自己,認識我的空相、我的本來面目,是剃度師收我做徒弟,給我出家,我才能有今日。所以,現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回去報師父的恩惠。」於是他就從百丈禪師那裡回到福州。
師父一看到徒弟回來了,「你在外面參學,有得到些什麼東西嗎?」「沒有得到什麼東西。」
「有做些什麼事業嗎?」「沒有做什麼事業。」
這個師父一聽,心想這個人也是沒有用。「好了,好了,在家幫幫忙,回來做做事。」於是他就這樣天天掃地、種花、煮飯。
年老的師父有時候洗澡不便,就跟古靈禪師說:「幫我擦背。」於是古靈禪師就替師父擦背,擦啊擦的,碰到師父的背,就說:「好一所佛堂,可惜有佛不聖。」他把師父的身體喻為一座佛堂,並有感而發的說,這麼好的佛堂,裡面應該要有佛,很可惜裡面的佛沒有成佛。意思就是說師父沒有開悟。
這個師父想,徒弟替我擦背,竟然說「好一所佛堂,可惜有佛不聖」,這麼樣膽大妄為。於是他轉過頭來看一看徒弟,古靈禪師又再說了:「佛雖然不聖,還會放光。」意思是說,雖然沒有成佛,但是還有作用,師父朝他一看,表示還會放光。
像這樣子的奇怪語言,一再的說,師父開始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師父在窗下看經。古代的窗子都是棉紙糊的,不像現在是玻璃製成。師父看經的時候,有一隻蒼蠅老是想要朝窗子飛出去,但是怎麼鑽就是鑽不出去,一碰到窗子就掉下來,停頓了一下之後,再飛起,又想要飛出去。
徒弟一看,說:「世間如許廣闊你不肯出,鑽它驢年故紙作什麼?」古靈禪師看起來是在罵蒼蠅,世間上這麼廣闊你不去,你在紙上鑽什麼?實際上這句話是在諷刺師父,這個虛空之大,悟道的機會之多,你都不能走出去嗎?天天看經、看書,在知識上找,不在心地上找,世間如許廣闊你不去,你鑽驢年故紙,在紙上哪裡能找得到?
聽出他話裡有話,師父就說:「喂!你剛才講什麼?」他說:「我剛才講的是一首偈子,『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哪一天才能開悟呢?
師父這一聽,就說:「自從你回來,常常講這許多話,而且話中有話,你究竟跟哪一位老師得到了什麼,開悟了嗎?」
他說:「實不相瞞,我在百丈先師那裡已得到身心安住的地方。」
「這樣啊,了不起!好,搭台、準備寶座,請你升座說法。」
徒弟開悟,師父向他請法,這在佛教裡是很了不起的事。例如古代有名的譯經家鳩摩羅什,過去他的老師盤達多是小乘行者,在鳩摩羅什成為大乘佛法的高僧之後,盤達多回過頭來向鳩摩羅什學習大乘佛法,甘願做他的學生,自此「大乘小乘互為師」成為美談。
「不生不滅」,我們追求功名富貴,是永遠不能滿足的;吃藥打針、運動健身,身體再怎麼好,也是靠不住的,總有一天會壞去。因此,《般若心經》告訴我們,在虛妄的相上增加、計較,是沒有結果的,要在實相上、空相上體會、體悟,那裡面才有個不生不滅、永恆的生命。
「不垢不淨」,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空的真實樣子呢?
不垢不淨,空的性質不是用骯髒或用乾淨來說的,是超越垢淨的,因為塵垢也好,清淨也好,都是對待法。什麼叫做垢、什麼叫做淨,有沒有標準?骯髒和清淨是沒有標準的。
舉例說,喜歡吃小魚小蝦的人,把牠們放在油裡炸一炸後,醬油一沾,吃到嘴裡,覺得很好吃、好鮮美。儘管小魚小蝦的大便、小便還在身體裡,也覺得好香、好鮮。不喜歡吃的人呢?儘管你弄個小魚小蝦來,還說:「這個很乾淨,我洗了又洗,沒有大便、小便、沒有腸胃,都是肉。」他也不吃。所以骯髒和乾淨的標準是很難說的。這就是虛妄的業識所招感的結果不一樣。
又例如,豬在豬圈裡生活,有的人覺得那裡既骯髒又臭,實在叫人看了不忍心,想要把牠放出來,讓牠到乾淨一點的地方生活。但是一旦換了地方,豬一定不安心,因為牠喜歡住在骯髒臭穢的地方。
過去,幾個捕魚的人來到一個地方,天晚了,沒有地方住,剛好有一間花店在路旁,於是就向花店的主人借宿一晚。睡覺時間到了,捕魚賣魚的這一班人翻來覆去,怎麼樣都睡不著。為什麼睡不著?花太香了。怎麼辦呢?明天還要趕路。有一個人就說:「這樣好了,把我們的魚簍子搬進來,我們聞到魚簍子的腥味就睡得著覺了。」果真,大家聞到魚腥味之後,全都睡著了。所以,垢淨是沒有標準的。這也說明了這個世間的善惡沒有標準:善惡是法,法非善惡。
空就是實相。實相是什麼樣子?是這個樣子。拳頭張開,變成五根指頭;五根指頭合起來,又成了一個拳頭;拳頭張開,又再變成五根指頭。實相是本體,萬物依緣,依本體而起,也就是空相。
所以,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本來面貌?超越對待、超越善惡、超越有無、超越人我,就能找到本來面貌。
空相是「不增不減」。佛經有云:「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若有人說他修行成佛了?其實沒有佛可成的。《金剛經》裡也說,我過去於燃燈佛所,無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假如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作是言:「汝等當來作佛,名叫釋迦牟尼。」
有法可得就是無得,無法可得才是有得。
那麼,我們得法要得什麼法?得無得的法!我們修行,要修無修的修!說話要說無說的說;得要得無得的得;證要證無證的證。你說我現在有好多的話要告訴你們,「多」是什麼?釋迦牟尼佛說:「我所說法如爪上泥。」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就只有指甲上的泥土這麼一點點;「我所未說的法如大地土」,佛陀沒有說的才多呢。所以,法,無限無量,怎麼說得了;有所說,即為非說。
我們讀到《維摩經》,多少菩薩在那裡討論不二法門,最後就請問文殊菩薩:「什麼是不二法門?」文殊菩薩說:「無言、無說。」沒有語言,沒有言說,沒有文字;「無思、無始。」沒有思想,沒有開始。所以,離開語言、文字、思想、開始以外的那個狀態,就叫作「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說完再問維摩居士:「維摩居士,大家都在這裡討論不二法門,請你老維摩也告訴大家什麼是不二法門。」維摩居士眼睛一閉,文殊菩薩稱讚道:「好啊,好啊!妙啊,妙啊!」什麼妙啊?無言勝有言,無說勝有說。最好的辯論是不辯論,最好的語言是心裡的語言、心裡的溝通,是心心相印,不是從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曾有一位很有名氣的藝術家,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教授音樂,我請他為學生教授佛教梵唄、佛教歌曲。他在音樂方面的知識廣博,在課堂上,總是用最好的設備播放世界各國的古典音樂、熱門音樂給大家聽,他自己也聽得自我陶醉。後來就問同學:「你們說,哪一節最美?哪一節最好聽?」有一位同學說:「停下來的時候最好聽。」
沒有聲音最好聽。人在無聲的世界裡,要去感受人們善良的言語,這種無言的開示才是真開示。所以,實相是不增不減的,增減太多就不是真理了。
《楞嚴經》裡記載,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姐,叫做演若達多,喜歡照鏡子,欣賞自己的美貌。有一天他拿鏡子出來照的時候,忽然產生一個錯覺,自己的頭不見了,一著急,四處叫喊著:「我的頭呢?」自此開始,他神經錯亂了,常常在街上到處跟人家說:「我的頭呢?我的頭呢?」人家都說:「頭不是在你的頭上嗎?你怎麼還到處找頭呢?」「我沒有頭了,你們的頭給我,我沒有頭了!」就這樣,他到處流浪,到處跟人要頭。
有一天,一位佛教大德知道了他的情況,要度化他。他看到這一位大比丘,一樣問他:「我的頭呢、我的頭呢?還我的頭、還我的頭來!」那位大德比丘上前就給了他一個耳光。「你怎麼打我?」「我什麼時候打你?」「你打我的頭。」「既然說我打你的頭,那你還跟我要頭做什麼?」「我有頭呀?我的頭在這裡嘛!」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頭就在自己身上!他向人要頭,也沒有失去頭;他知道有頭,也沒有增加頭,就好比我們的本性沒有增減。
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人的佛性在時間裡是「豎窮三際」,在空間裡是「橫遍十方」。由於我們不懂自己的本性如恆河沙般無量,不懂自己的本性頂天立地,具有普遍性,那麼活在虛妄的世界裡,也就患得患失了。
學了《般若心經》之後,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我們要知道空、真理之中,是無色受想行識,是無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