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6 人間佛教的實踐與「生活書香化」之展望

覺培 佛光山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

前言

二○○二年一月一日當「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在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派下正式成立之後,全球各地所有佛光山別分院道場一時成了推廣「生活書香化」*2的重要據點;再加上台灣 PHP 素直友會*3十多年讀書會運作經驗的指導與協助,同步展開連續近五十場次的讀書會培訓課程;透過佛光會*4組織的宣導、落實,以及所有佛光山文化單位教材的不斷提供、出版,在短短的一年間,使得人間佛教讀書會在彼此前後呼應配合下,瞬時成立了近兩千個讀書會的團體。

也因此,本篇論文將先從「人間佛教」的思想意涵談起,再從佛光山、佛光會的組織架構堅守的四大宗旨*5所延伸的社會力量,以及近半世紀佛光山在文化事業的努力耕耘後,所留下豐富的文化資產,來說明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所以快速成長,其背後所蘊涵的理念與發展的主要原因。

一、佛教改革思潮與「人間佛教」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莫大的影響,這其中包括了音樂、雕刻、建築、文學等外在藝術的表現,以及民間習俗、學術思想等較內在的形式。然而千年來,佛教在歷經三武一宗、太平天國、文化大革命的毀佛事件之後,佛教被迫隱於山林,以自修自了的態度,而忽略了現實人生所存在的諸多價值,再加上近百年來諸多的革命思潮,信仰被曲解為迷信而受到強烈的打擊,最後影響了佛教最初所倡導的積極、樂觀與人間化的性格。

自十九世紀末葉以來,面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佛教尤其面臨了中國在轉型過程中應有的現代性問題,所以,伴隨著二十世紀初年政治革命的萌動,無論是宗教功能的定位,或社會價值理念的社會樣式之呈顯,信仰成了時代變遷下首當其衝的第一步考驗。

反觀近百年來,佛教徒出現的一些弊端,例如:太偏於理論的鑽研,以純理論化的導向,停留於文字上的爭辯,致使忽略了生活中的修行,流於純知識性的哲理。又另一些佛教徒,將佛陀當成神格化的崇拜對象,以功德利益的交易心態,求取世俗諸多欲望。甚至以「五濁惡世」的觀點,而強調出離與自利自了,貶抑了佛陀的教育與大乘佛教「利他」的實踐精神。

也因此,透過「佛教改革思潮」正好藉此重新作了一徹底的梳理與詮釋。*6

(一)「人間佛教」的思想依據與特性

根據原典佛教《阿含經》的記載:佛陀初轉法輪所談及的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始終環繞在「人生」的一大課題上來談。除了追究其「苦」的根本原因,同時針對這些根本因素,開展出一連串解脫煩惱的方法,甚至將解決人生苦樂的實際問題,作為弘法內涵之主軸,其整體義理的架構,完全建立在「人生」的基礎上。

中國禪宗之六祖惠能大師亦曾云: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

事實上,佛陀出生在人間,成就圓滿智慧在人間,如果棄離現實世間而旁尋正覺之道,猶如追求龜毛兔角一般,必然了不可得。這是六祖惠能大師所提倡「人間佛教」的開端。也因此,禪宗這種「即世間」與「人間化」的思惟,提供了「人間佛教」一堅強而穩固的基本特性。

也因此,星雲大師曾提綱挈領地指出:

追本溯源,人間佛教就是佛陀之教,是佛陀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人間佛教重在對整個世間的教化。*7

從佛教的目標─離苦得樂,看出其「喜樂性」;從佛陀示現於人間,自出生、修行、成道乃至度化眾生,看出其「人間性」;就經典義理所提倡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論而言,強調以實用為導向的「生活性」;再從大乘佛教菩薩利他的願力與實踐,看出人間佛教「利他性」的本質。總而言之,人間佛教的理念,不但源於傳統之佛教,更與現代社會結構相契合,其包容性與實用性,正好契時契機地提供現代人面對不同階段的人生課題,作一最佳解決之道。

(二) 從太虛大師之佛教改革談起

雖說佛陀倡導的教義本屬「人間佛教」,但是近百年來,中國受到西方科學主義的迷思、革命風潮的衝擊,一連串對佛教信仰的討伐、廢寺充公的霸行,當時佛教人士的表現或但求自保、或有心無力的對應。

素有民國四大高僧之稱,也是最具佛教革命代表人物的太虛大師*8(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在面對明清以來山林佛教的積弊,重新提倡了「人生佛教」的思想,其所革命的內涵,全然以重視人生、改善人生為出發點,提出了「佛學的人生觀,合乎現代思潮」*9,以校正傳統佛教只重視死後、來生,而忽略現實社會及其生活的流弊。

太虛大師認為:中國傳統佛教的根本問題,並不僅限於思想層面,而是整個思想、制度、經濟交織而成的問題。佛教需要表現的應從「現實人生化、證據科學化、組織群眾化」著手,也因此,太虛大師提出了學理革命(人生佛教的理念)、組織革命(僧伽制度的建立)、財產革命(寺產合理化)之主張。藉此期望重振當時佛教積弱不振的景況。

太虛大師這位遊學法海、貫通各家學派的出家人,可以說引進了西學之長,更奠定了以出世心積極入世。其一生最具成就者,乃在於僧伽教育及組織制度之改良;只可惜,太虛大師在〈我的革命失敗史〉中提到:佛教革命終無法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理論有餘而實行不足」*10。也就是說,社會革命需要足以感召群眾的理想,而且此理想必須合乎人們心理的需要,並充分說明理想與人們需求直接的關係。若僅站在以「復興佛教」為目的,而忽略了大眾心理的貼切性,最後造成人間佛教之理論無法具體落實,這也是太虛大師大嘆佛教革命失敗的最大遺憾之一。

(三)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理念與開展

星雲大師曾一系列發表有關落實人間佛教的方法,其中〈如何建設人間佛教〉*11的演講,綱要中提到六點建設人間佛教的具體方針:

1.建設生活樂趣的人間佛教。

2.建設財富豐足的人間佛教。

3.建設慈悲道德的人間佛教。

4.建設眷屬和敬的人間佛教。

5.建設大乘普濟的人間佛教。

6.建設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

在這篇結構分明的演講綱目中,我們發現星雲大師所開展的人間佛教理念乃源自升斗小民所關心的切身問題,從生活樂趣、財富豐足、慈悲道德、眷屬和敬,一直到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等理想,以一步步的導引,不離現實生活的需求,更貼近了大眾的生活層面。

從社會觀點來看,星雲大師以顯正為前導,別於太虛大師以破邪出發,討論「人間佛教的建設如何可能」,其主旨多環繞在「佛教界」,著眼於「振興佛教」。相對的,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的明確目標,將人類追求的幸福快樂為前提,告訴人類如何獲得真正的快樂,人類的財富在何處?以及使人們很快地瞭解到慈悲與道德落實的具體方法。其對象是以「個人幸福」為出發,開展出的對象乃是全體之眾生,跳脫出佛教界內之範疇,以「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作為人間佛教發展的藍圖。也因此,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義理,用一更清明簡要的方式註解著「人間佛教」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是佛說的覺悟之道,是人要的生存之道,

是人間的淨化之道,是普世的善美之道。


由於星雲大師將人間佛教的理念,不僅局限在宗教界的範疇,更甚地將之擴展成一種更貼切人類幸福的生活方式,並對世人所關心的名位、財富、家庭、感情、道德等,予以正面的引導與安頓。也就是說,人間佛教不再只是理論上的可能,而是已經建立起可依循漸進的步道,數十年來在佛光山弘法事業的落實上,足以看出星雲大師不僅是人間佛教的提倡者,更是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者。*12在其人間佛教理念的整體內涵架構中,他不但勾勒出其實踐的藍圖,更同時含括著:「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四種特質。

(四) 從佛光山與佛光會全球分布網談「人間佛教」之體現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這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開山時立下的宏願。歷經三十八年來的披荊斬棘,佛光山打破了國界、地域、種族的觀念,以同體共生的宇宙觀,在全球五大洲建立約兩百所弘揚佛陀教育的道場,以及百萬餘名信眾的護持,其內涵以「建立現代教團,發展國際佛教」,並將「傳統與現代融和,僧眾與信眾共有,行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以作為弘法之方向。

八○年代,隨著台灣經濟成長,政治民主、教育普及、社會多元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佛教在集改革、創意、教育於一身的星雲大師,毅然跨出寺院,走向城市,並深入社會,面對群眾,甚至超越國界,弘化至全球五大洲。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來自歐、亞、美、非、澳等佛教人士,大家齊聚美國洛杉磯,並正式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中除了確定國際佛光會的名稱、宗旨、任務、組織章程等主要架構,以及未來籌組工作的重心、步驟,同時與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修行*13作為其發展方向。

國際佛光會創會至今,除了在世界五大洲各地區成立百餘個協會、千餘個分會之外,其中包括二十七個非漢語系協會,其會員已達百萬名以上,廣布在全世界各地,而就推廣華文教育者之中華學校,便有五十餘所。為了使佛教真正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14的理念,全球兩百餘所別分院道場,自然成為佛光會行政會務的最佳支持。

佛光山與佛光會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但將佛教「僧信四眾平等」*15的精神作一明確之落實,更以「人間佛教」的理念為其發展,除了體現佛教國際化的目標,更在世界各地同步展開淨化人心的工作。

二、談「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沿革與展望

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其中文化、教育更是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理念的重要內涵。自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星雲大師擔任了《覺世月刊》總編輯開始,民國四十八年「佛教文化服務處」相繼展開了整理、翻譯佛教經論,以及出版、流通,一直到《普門雜誌》、「佛光出版社」*16、「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17、「香海文化出版社」*18、《人間福報》*19一一的成立,以及分布在美國、澳洲、南美洲、歐洲、亞洲的「國際翻譯中心」*20所從事的數十種外語翻譯佛學著作等,四十餘年來為佛教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

除此外,自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創辦佛教叢林學院*21至今,佛光山培養無數佛教青年加入弘法的行列,如今散布在全球各地,使佛教的文化教育,藉其所設立的道場作為弘揚的據點,再透過制度化、生活化、現代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國際化、人間化之後,如今再度呼籲所有百萬信眾為「生活書香化」的開展而努力。

(一)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創辦宗旨

由佛教改革思潮後所展現的「人間佛教」的理念,我們不難看出星雲大師之所以別於太虛大師,其所展現的佛法教育,是一種與生活結合的教育,以不離開現實生活的教育,唯此足以更貼近大眾生活層面的需要。也因此,星雲大師以半個世紀的弘法生涯,投入於人間佛教的藍圖,從早期青年歌詠隊,帶領著青年從歌詞中領悟佛法,或從星期學校*22、兒童班*23、光華文理補習班*24、青年學生會*25、民眾補習班*26等,一路倡導著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後,佛教叢林學院培育出來的僧青年們,紛紛在全球各地展開「都市佛學院」*27、「社教班」、「信徒講習會」、「佛教冬(夏)令營」、「婦女法座會」、「佛學講座」、「金剛護法講習會」、「教師研習營」、「生命教育研習營」、「佛教論文學術發表會」、「世界宗教學術交流」、「海外遊學營」、「松鶴學苑」、「兒童冬(夏)令營」、「善童學園」、「佛教藝術研討會」、「佛教音樂創作營」……等無數種類型的弘法課程,其主要目的除了為提供不同年齡層的需要,讓佛教徒從多元學習向度中,培養對佛法教育的認識,同時,更希望信眾在生活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認知。

雖然數十年來,信眾多以聽講作為學習的管道,但是,真正能夠以自主性取代被動性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人人皆可發言的平等式*28學習,而不是上下關係所產生依賴性的學習。也因此,早在五年前(一九九八),星雲大師開始將成立讀書會的理念推廣於海內外,之後又在二○○一年南非所舉辦「國際佛光會理監事會議」中,再度呼籲佛教應該朝四個弘化方向而努力:「寺院本土化、佛法生活化、僧信平等化、生活書香化」。其中為了更具體落實「生活書香化」的理想,二○○二年一月一日更將讀書會列入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下的事業單位,正式成立「人間佛教讀書會」,透過計畫性的組織,期望展開全球性的讀書風氣,並將「生活書香化」視為「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同時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在面對人生不同課題的需要時,藉著「深入經藏」,找到斷惑證真的依據。

(二) 從結盟、合作、到群起推廣

二○○二年三月二日人間佛教讀書會正式與「台灣 PHP 素直友會」結盟,其結盟內容以「共同培訓讀書會領導人、栽培種子講師、教材與經驗交流、資源分享」為主軸,由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證盟,台灣 PHP 素直友會總會長簡靜惠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慈惠法師於三峽金光明寺代表結盟。

結盟後在短短的一年多,從台灣本島到海外各別分院*29等,同步或分別舉辦了近五十場的培訓課程,其所培訓的讀書會帶領人已超過三千位,其中尚有韓國一乘寺住持深山法師帶領著三十位韓國信徒代表,在二○○三年初前來佛光山接受讀書會培訓講習,並決定將讀書會的理念帶回韓國,使韓國佛教徒也能廣受讀書會的影響而自我提升。

透過讀書會培訓課程後,其帶領人所推廣的讀書會類型,至今已包括了菩提眷屬讀書會、親子讀書會、企業讀書會、長青讀書會、青年讀書會、兒童讀書會、雙語讀書會、成人讀書會、經典讀書會以及空中讀書會等。此外,花蓮四維高中、台中大里高中、南投至誠國小、台中縣龍海國小、台北中正社區大學等教育界所推廣的讀書會,也將人間佛教讀書會的理念帶入校園。而土城少年觀護所、台中監獄、新竹男子監獄等教誨師,更是以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的啟發教育,協助成員們進修、轉變與成長。

(三) 生活書香化之發展步序

在佛光山與佛光會全球基本的組織架構下,人間佛教讀書會正以三階段的步序,引導著「生活書香化」的目標:

1.理念宣導期:如前所言,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成立,乃經過星雲大師五十年弘法生涯的理念播種,當正式提出「生活書香化」時,信眾莫不群起呼應護持,並隨著各別分院道場的法師,以及國際佛光會全球各分會的督導、會長不斷宣導,使信眾會員們瞭解到成立讀書會之必要。

2.方法培訓期: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30成立以來,與台灣 PHP 素直友會結盟後,透過一連串對各佛光會幹部與佛光山各道場住持的培訓課程*31,除了在寺院或會內展開讀書會的運作外,其同步延伸已至家庭、社區、鄰里、學校、監獄、社團、企業、廣播、電視、平面媒體*32等,所成立的讀書會根據總部二○○二年十二月份年度統計,其中不包括社區、監獄、班級、企業型讀書會者,有一千一百五十二個讀書會*33。為了使不同年齡層獲取其不同的需要,所開發出豐富多元的讀書會類型已有十餘種之多。

3.交流成長期:二○○三年正是讀書會成立一年後的另一階段成長期,總部除了繼續作讀書會培訓課程,依各讀書會運作需求另作加強外,目前正著手在各地區成立讀書會推廣小組,以協助讀書會之長期運作。此外,在今年度將擬定全省及海外交流會,將讀書會的運作經驗、成果作一綜合發表。一來藉以表揚優秀推廣之讀書會群,二來提供更多精采的讀書會經驗,以饗各地區讀書會之帶領人。

(四) 人間佛教讀書會之未來展望

1.建立見和同解的人我關係

「見和同解」意指思想上的統一,其代表了大眾凝聚力的形成要素;無論是家庭、學校、企業、團體等,都需要透過共願、共識,以期達到共同的目標。

讀書會正是讓學習者透過對話式的教育,從親身的經驗中,提出每個人心中的價值理論。根據心理學家 Kert Lewin 的研究,有效的學習將影響學習者認知的結構、態度、價值觀、理解力和行為。然而要人們接受新的想法、態度和行為模式,不能支離破碎地進行,必須同時改變那個人整個的認知──情感──行為系統。所以,若要建立見和同解的人我關係,不能單靠知識的灌輸,觀念與態度如果沒有改變,行為的改變也只是一時的。也因此,在透過讀書會的對話與討論,正可因此而達到「見和同解」之理想。

2.創造全民閱讀的生活方式

所有的歷史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無論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教育方面……人類始終在複雜的世界中學習,經由所發掘出來的潛力,再回到人類自己所創的世界。也因此,人類正不斷地在決定著自己的未來。在面對著知識經濟的時代,眾生需要回到自己本身的主體上作更深度的學習與發展。「全民閱讀」的創造正是因應著快速變遷的世界,使人類具備更豐富多元的內涵以因應時代性的需要。

3.落實淨化人心的自覺教育

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云:「讀書」乃是為了「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讀書不應只是專業的需要,也不應該將讀書流於知識的累積。讀書的目的無非是回歸到自覺覺他的生命內涵。也因此,人間佛教讀書會別於一般讀書會的不同處,乃是透過「深入經藏」而真正落實淨化人心的自覺教育。

2B4.實踐人間佛教的未來藍圖

佛法不離人間,離開了生活,更談不上修行;佛光山一向倡導人間佛教的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普濟性,而讀書會也依此在不同的時空因緣裡,稟承著佛陀所重視的利生、示教利喜之本懷,繼續開展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未來藍圖。

結語

「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成長,可說是星雲大師五十年來對文化、教育的耕耘,加上佛光山僧信的努力,以及全球組織網的迅速執行,再透過一向以真誠純樸的精神推動著讀書會的 PHP 素直友會,其無私的大力協助,才有今日近兩千個讀書會成立的成果。

若從快速發展的社會角度來看,其代表了今日的佛教已不同於往昔,佛光山在經過五十年佛教改革的一番洗練後,不僅僅以制度化、普及化、生活化、大眾化、藝文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面孔呈現給世界各國,更同時將佛陀對生命的教育,與時俱進地作一更徹底的弘揚與宣導。未來,期望「生活書香化」能夠真正落實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刊於二○○三年七月《普門學報》第十六期發表,作者於二○一七年三月修訂)

【註解】

*1宗務委員會:乃佛光山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亦為各單位之最高指導。設宗務委員七至十一人,任期六年一任,由僧眾學士三級以上具投票權而產生之,再由宗務委員推選宗長以擔任佛光山寺之住持,以對內綜理一切寺務,對外代表本寺。

*2生活書香化:「佛法生活化、寺院本土化、僧信平等化、生活書香化」乃星雲大師在二○○一年於南非「國際佛光會理監事會」時,所提出「四化」的弘法方向。「生活書香化」主要希望佛教徒的內涵經閱讀而不斷自我提升。

*3台灣 PHP 素直友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乃為洪建全基金會所創辦、支持與發展的讀書會團體,附屬於基金會

以推動、實踐「真誠純樸」的素直精神為重要特色與目標,總會長為簡靜惠女士。

*4佛光會:為佛光山信眾所組合的團體,同樣推動著社會淨化的工作,除佛事法會及僧團事務不予參與外,其餘皆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與佛光山的關係如鳥之雙翼,同步為淨化社會而努力。

*5佛光山四大宗旨:指的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方向。

*6李向平(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論人間佛教思潮的現代性問題〉,《二○○二年佛學研究論文集─人間佛教》,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編印,頁七九。

*7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藍圖〉,《普門學報》第五期,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二○○三年元月,頁三。

*8太虛大師,出生於一八八九年,浙江省海寧州長安鎮人,一生致力於佛教改革運動,倡導人生佛教,主張八宗平等互融的思想。曾任中國佛學會會長、雲南省佛教理事會理事長、閩南佛學院院長等職,首開自由演講佛法的風氣,曾赴英、法、德、荷、比、美等國,成為中國僧侶前往歐洲傳揚佛教的第一人,乃中國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領袖之一。

*9〈什麼是佛學〉,《太虛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頁五九。

*10〈我的佛教革命失敗史〉,《太虛大師全書:第二編‧文叢》,頁六二。

*11《星雲大師講演集》(一),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一月,頁二五七。

*12林明昌,〈建設人間佛教的宗教家──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參考《普門學報》第二期,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二○○一年三月。

*13所謂修行,乃包含寺院的法會共修、慧解並重的修持活動。

*14〈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佛光教科書》(十一),第五課,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頁三九。

*15僧信四眾:佛陀在世時倡導四眾平等,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男眾)、優婆夷(在家女眾)。

*16一九六七年成立「佛光出版社」,主要發行各種叢書,類分經典、概論、史傳、教理、文學、儀制、用世、藝文、工具書,以及《佛光學報》、《普門學報》(論文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一百三十二冊白話經典寶藏)、《佛教高僧漫畫》、《佛光小叢書》、結緣書、電子書等,目前發行類別至今已超過近千種的書籍。

*17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成立於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專司佛學研究之文化編纂工作,包括:《佛光大藏經》(佛教藏經編纂)、《佛光大辭典》(佛教工具書)、《佛教史年表》(佛教歷史文獻)、《法藏文庫》(近百年佛教博碩士論文)。目前已發展有佛光大藏經電子書、佛光大辭典光碟版以應現代人的需要。

*18香海文化: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主要發展項目為平面、影音出版品及文化禮品的製作、代理、發行,其中包括:佛教藝文、佛教音樂、心靈音樂、有聲書籍、佛教音樂、繪本等較輕鬆多元化之讀物。

*19人間福報:成立於二○○○年四月一日,是為綜合性日報,以每日發行四大張,披露世界各地文化、教育、財經、政治的訊息,並揭發社會各層面良善的角落,期望以一份清新乾淨的媒體報導,影響民眾良善的風氣。

*20國際翻譯中心:乃因應佛教國際化之後各不同民族文化的需要,而翻譯出中、英、日、韓、法、德、俄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斯里蘭卡等十餘種外文,其中英文與葡萄牙的翻譯著作,各榮獲美國、巴西暢銷書排行榜。

*21佛教叢林學院乃佛光山教育青年,培養佛教人才的搖籃。在佛光山教育院的三大系統中(僧伽教育、信眾教育、社會教育),隸屬於「僧伽教育」,目前海內外包括南非、澳洲雪梨、香港、馬來西亞、印度以及全台灣北中南,共有十六所叢林學院的分部,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學費全免。畢業後,或可繼續出國深造,或擔任文化教育的工作,或分發至全球各佛教事業單位服務。

*22星期學校: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成立,宗旨在為佛教教育向下紮根、重視及落實兒童教育。固定每週日上課,經常舉辦佛教繪畫、勞作、書法、作文等比賽。

*23兒童班: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成立,宜蘭念佛會成立後,由於大人念佛共修,同行的小孩亦為他們成立兒童念佛班。

*24光華文理補習班:成立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三月,為清寒子弟義務輔導英文、數學、理化等科目,鄭石岩教授是為當年光華的孩子。

*25青年學生會: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成立,結合在學高中、初中青年學子,利用假日給予佛法的教化並帶領他們弘法。

*26民眾補習班: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成立,為照顧山下村民,提高鄉民知識水準,特創辦此補習班。

*27都市佛學院:屬佛光山教育院體系下的「信眾教育」,以各道場寺院為據點,定期在每週一次中授予佛教課程。為了方便信眾前往學習,道場多設在都市,故名「都市佛學院」。

*28星雲大師希望透過人間佛教讀書會的運作,以平等對話的方式,使大眾進行思想見解的交流。

*29海外培訓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日本、菲律賓、泰國、加拿大、西澳等地。

*30「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服務項目包括:提供讀書會教材書目、協助各區成立讀書會、讀書會帶領人課程培訓、舉辦讀書會聯誼交流、優良模範讀書會評鑑、全球讀書會專題培訓等。

*31培訓課程內容主要著重在:成立讀書會的基本要素、帶領人應有的精神與態度、帶領討論法(意識會談法)的學習與應用、各種「書」的帶領法、各類型讀書會經驗分享、永續經營讀書會的理念等。

*32廣播媒體:指的是全國廣播電台 FM106.1 空中讀書會,電視以及人間衛視由高希均所主持的「讀一流書」以及趙寧博士所主持的「迷悟之間」。平面媒體則透過《人間福報‧全民閱讀》的版面,二○○二年一月一日起每週六提供給大眾、讀書會的讀者一永續經營的管道。

*33數據為總部僅就各別分院道場所推廣的寺院型讀書會作一客觀的統計,其餘由信徒或佛光會幹部、會員們所延伸到社區的各類型讀書會,暫不列入統計中。根據瞭解,尚有數百個讀書會正在同步成立與發展中。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