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3 不會算的人生就是糊塗/楊東庭

共修法會對我來說有很大的紓壓效果。前面有很好聽的梵唄唱頌,後面師父講的故事,也引人入勝。高中課業壓力重,每週六下午補習結束,我就騎腳踏車到台南講堂共修「紓壓」。因為師父很會說法、接引信徒,所以不久因緣成熟我就皈依了。

高中畢業考上中部的大學,開始尋找佛光山在中區的道場。先到東海道場,一九九六年光明學苑設立青年團,我就在兩邊帶兒童班,參加青年團,有時也會在光明學苑服務台值班。某天我們一群青年在學苑的會議室中喧鬧嘻笑,突然間星雲大師走進來,全部人都愣住,只見大師和藹地跟我們說:「中午大家留下來吃飯。」說完就走出去了。大夥面面相覷,直覺大師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而是如此平易近人。

一九九七年參加第一屆國際佛教青年會議,大師開示說道:「不會算的人生就是糊塗。」我聽了深有所感,是呀!我們應當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短至一天、長至一年,都要好好經營,而不是渾渾噩噩過日子。

大學四年,假日我幾乎都在道場度過。法師不時教我們梵唄,也教做菜,感覺像一家人。後來我上了佛學課,因而對佛教中觀哲學產生極大興趣,於是積極報考南華大學佛教學研究所。家人本以為我會出國留學,沒想到竟跑去研究佛學,懷疑問我說:「這跟未來的出路有關係嗎?」我跟爸媽說,這兩年算是給我人生一個沉潛期,況且我大學念的是財經,預計兩年研究所畢業,找到工作並不難,感謝家人都能尊重我的選擇。

承蒙研究所的教授依空法師推薦我到香海文化任職,我就邊做邊學,倒也學到一技之長。任內編輯的星雲大師著作《生命點金石》,搭配尤俠先生精美插圖,還榮獲國立編譯館評選為「甲類優良漫畫」第三名。此外,《人間福報》專欄「另類財富」結集而成的《創造自己的優勢》一書,也頗受好評。之後,陸續待過圓神集團、經濟日報等媒體,迄今與人合資成立文創公司。可以說,我的職場生涯並沒有因為念了佛學而受到阻礙,反而受到許多長官的肯定與信任。

就業後,我從台中中五青轉到台北北三青,印象中籌備國際佛光青年會議,在行政等環節上學習最為完整。有幾次跟著李虹慧檀講師到浩然敬老院關懷慰問老人家,引導大家念佛。印象深刻的是,有個老人少有親友探望,我就寫張字條給他,上面是我的電話號碼,告訴他說:「有需要幫忙的時候,連繫我。」我再度探訪他時,那位長者空無一物的桌子上,玻璃墊下只有那張字條。不禁在心裡喟嘆,我竟是他最重要的聯絡人,霎時覺得這樣的社會服務實在太有意義了。活動中,我認識了時任菩提分會楊秀春會長,他對年輕人照護有加,也期許我未來能夠接任會長。那時候我正值三十五歲,是青年團轉佛光會的契機,於是不假思索地轉入該分會,並在二○一五年接下會長職務。

在我任期內,為了讓佛光青年多多認識佛光會,分會有動態活動時,就常邀請佛光青年歌詠隊來演唱、主持,全然信任放手讓他們去發揮,對他們的優異表現,大家也都歡喜給予鼓勵、讚美。

我一直認為,佛光會與青年團之間需要一個重要橋梁。儘管青年畢竟尚未成熟,許多缺點需要佛光爸爸媽媽多多給予包容,青年的創意與活力,卻是佛光會必須借重的地方。可惜的是,我看到很多青年超過三十五歲結婚生子後就失聯了,顯然兩者之間的接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人建議我,既然認識那麼多的資深青年,不如邀請他們轉入菩提分會,但目前我沒打算這麼做,因為我不曉得這些人進來後,「如何藉由佛光會的力量,為這個社會做哪些事情?」

當初大師對我們年輕人說,大家要會打算,要懂得規劃。但目前我看到佛光系統當中的老化危機,並沒有一個很妥善的機制在因應。雖然佛光山與佛光會是鳥之雙翼,但佛光會畢竟是一個人民社團,與道場的屬性不同,別分院並不適合經常要求每個分會必須有多少人參加道場舉辦的法會活動,我總是看到一群自己人在同個圈子裡打轉,讓我很憂心。佛光會的使命是要走入社會,必須有一個完備的創意發想,才能真正茁壯發展,可惜現在的分會必須不定時支援道場活動,時間空間都被壓縮了。

由於上述的原因,我不知如何說服資深青年持續在佛光會發光發熱。我覺得任何活動辦過之後,必須有所感想與省思,人心才能沉澱,如果活動太頻繁、密集,在「質」上面就無法兼顧,久了之後會彈性疲乏。不過,若是動員參加佛光會本身舉辦的禪淨共修祈福法會,這是必要的,因為那本是一個對社會大眾開放的萬人活動。我目前最想做的是佛光會正在推動的 「一社區一蓮花」以及「社區讀書會」,因為很多里民跟我們接觸後,都對佛光會很有好感,也很認同,所以應該藉由這些活動跟他們有所交流,這才是佛光會必須扎根、經營的地方。

「不會算的人生就是糊塗」,大師的叮嚀猶如在耳,我期許自己未來十年能成為檀講師,在職場上也能具備更高度職能,從服務、奉獻中體現佛光人的生命價值。(大立文創副總編輯、佛光會菩提分會會長)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