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87 一個人做什麼要像什麼/林秀美

筊杯落在地上,發出響亮的聲音,我彎身去撿,再交給阿嬤,這是我童年每天例行的公事,說起來我是阿嬤的小幫手,但是這個公差一點都不輕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先擲杯問過神明才行,看著阿嬤對神明念念有詞,好不容易出現聖杯,有答案了,我眼睛一亮抬頭看阿嬤,但他卻一定要連續擲出三個聖杯才算數。我心裡想,阿嬤您為什麼對神明給的指示沒信心,一定要三個聖杯,而且每件事都要問,每天花太多時間在擲杯上面了。

每逢過年過節,跟阿嬤到菜市場,採買祭拜用的雞鴨魚肉,來回一趟一趟地買、運送。叔叔看不過去,常跟阿嬤吵,有一次他跟阿嬤說,拜拜講究的是誠心,不是一定要很多的祭品,如果你想炫耀你拜很多,那乾脆把這些祭品拿到屋頂上去拜,讓人家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這樣不是更好嗎。

每一次拜拜他們母子間都會有不愉快。我當時以為這就是佛教,很反感,尤其在小學班上,有些同學的父母當醫生、教師的高級知識分子都是信基督教,於是我就更加認定只有老人家需要有個心靈寄託才會信佛教。

一九五二年星雲大師應地方賢能之士的邀請到宜蘭弘法,駐錫雷音寺,組織宜蘭念佛會。令我驚訝的是,我母親竟然也成為宜蘭念佛會的會員,而且還是平和里班長,負責聯繫該里蓮友的各種活動。他在日據時代讀到高等科畢業,在當時是可以到小學去教書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你為什麼會這麼熱衷迷信的佛教。

一九五五年,我國小畢業,考上蘭陽女中那年暑假,母親要帶我一起到雷音寺參加星期六的共修活動,我立刻拒絕說我才不去那迷信的地方。媽媽每星期六晚上,不管颳風下雨一定準時去雷音寺,好奇心驅使下,有一天我首肯跟著母親踏進雷音寺,那可是大師所興建的台灣第一所佛教講堂。首次走進這莊嚴肅穆的講堂,仰望莊嚴慈祥阿彌陀佛白色聖像,滿廳堂安靜無聲,環顧四周善男信女,不但靜默端坐,而且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祥和的笑容,讓我心裡不知不覺肅然起敬。

原來母親、蓮友們到雷音寺,不是只去誦經而已,還有聽大師講經開示。當天共修大師的開示好像針對我講的,他說:「佛教是一種最科學、最進步、最活潑、最人間化的宗教,是引導人走向正知正見的宗教,不是老年人才信的宗教。佛教不迷信,沒有抽籤、擲筊、燒金紙。拜佛最重要的是心香一柱,到這麼潔淨莊嚴的講堂,只要雙手合十,恭敬的問訊禮拜就好;也不一定都要用香拜佛,把佛堂薰得『烏組組』(台語:烏黑)才叫有誠意。」我聽了連連點頭,回家的路上,我跟母親說,以後每週六我都要到宜蘭念佛會參加共修,還要將大師的開示記錄下來。

小學及初中時期,作文總在中等或中等以下,我常為作文傷透腦筋,那時老師教我們多看範文,但我愈看愈不會做,因為整個思想全被範文牽住了,更發揮不出來。讀高中時,有一天在國文課堂上,劉鳴嵩老師說,當代真正的白話文,寫得最好的就是宜蘭念佛會的星雲大師,多閱讀星雲大師的文章,作文能力一定會提升。我聽了吃了一驚,心想:「星雲大師就是我師父呀!」當下愧悔自己缺乏慧根、慧眼。

一九六三年我師專畢業後,服務於當時宜蘭縣最大的小學中山國小。結婚生子後,人生又多了一項為人母的角色。我常記得大師開示的一句話:「一個人做什麼要像什麼。」家庭主婦不能說我要去拜佛啦,丟下家事不管,碗筷不收,家裡不整理,孩子不照顧,讓家人起反感;上班的人不能說我要拜佛,而不辦公,引起同事、主管的不滿或議論批評,這樣就不如法。每個人都必須把分內的工作做好,再精勤修持,這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這也就是人間佛教,因為「人成即佛成」。

我想必須把孩子照顧好,把家事做好,不能不務正業。從孩子一出生到上大學前,這段時間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小學、國中、高中,每一個階段均有不同的照顧方式。我除了上班認真做好我的教師工作外,其餘的時間都視孩子的需要陪伴著他們,使孩子能正常的發展。因為大師常開示,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都可以修行,於是廚房就成了我早晚課的殿堂,邊做菜、邊持咒、邊念佛,也許就是這樣,家人及孩子吃了我做的飯菜都平安健康。

兩個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就養成拜佛念佛的好習慣,並且有他們各自修持的法門。老大專持《心經》、觀音聖號,老二專持《地藏經》,兩兄弟早在一九七二年就都皈依心平和尚,法名「乘光」、「乘明」,現都任教於大學,也都和我們夫妻共同護持佛法。(宜蘭市中山國小退休教師、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