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1 歡喜與融和(一九九二年)

國際佛光會第一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

時間: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西來寺

國際佛光會各國地區會長、各位會員代表、各位貴賓:

今天,欣逢「國際佛光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世界總會成立大會,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菁英代表,齊聚於美國洛杉磯西來寺,四千餘人參與此一盛會,初步體現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在現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來頻繁之際,佛教也逐漸突破舊有型態,走出山林,進入社會;擴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務;步向家庭,助益國家,進而超越國界,延伸全球。為了促進人類融和,發揚慈悲友愛精神,國際佛光會乃應運而生。

依星雲個人的體會,本會具足:

一、信仰的根性─以虔誠信仰的佛法,建立本會的基礎。

二、普及的特性─以普及人間的服務,作為本會的目標。

三、現代的適性─以適應現代的發展,形成本會的風格。

四、國際的廣性─以擴大國際的交流,開闊本會的胸襟。

所以我們主張,佛光會員要能做到以下六點:

一、做個共生的地球人。

二、做個同體的慈悲人。

三、做個明理的智慧人。

四、做個有力的忍耐人。

五、做個布施的結緣人。

六、做個清淨的修道人。

在我們步上世界舞台的時刻,呈現給世人的必須是一個歡喜的團體,也是一個融和友愛的組織,所以將這次大會的主題定為「歡喜與融和」。

過去,佛教常常給予人們以消極、悲觀、厭世的錯覺,加上深山苦修,導致了佛教的積弱不振。誠然,佛陀慈悲教誡:世間是苦、空、無常,但他同時也指示對法樂喜悅的追求。因此現世悲苦的現象,只是用來指點迷津的教示,佛教的真相是禪悅與法喜。佛教有慈悲喜捨的內容,有利樂人間的聖道,有極樂淨土、琉璃世界的美妙樂悅。凡是在佛法中有體驗證悟的人,總是歡呼著:「法喜!解脫!禪悅!安樂!」在在表現佛教導人歡喜、令人快樂的實情。

我相信國際佛光會的建立,一定能把我們的歡喜展現出來,將我們的法樂散布出去。我們要用入世替代出世,用積極取換消極,用樂觀改變悲觀,用喜世摧毀厭世。用歡喜的奉獻,展現國際佛教的生命力與正覺觀。

依據佛經記載,佛陀宣講佛法時,他是「助令歡喜」、「歡喜說法」、「示教利喜」的典範,諸弟子聞法皆「心生歡喜」、「願樂欲聞」,大眾更以「歡喜踴躍」、「歡喜信受」、「歡喜奉行」乃至「歡喜讚歎,作禮而去」表達對佛法的信受。這麼一場歡喜春風,早在佛陀時代已散發遍布。佛教所擁有的法喜禪悅,才是真諦寶藏。所以,國際佛光會全體會員,所期許的共同願望:「我們要把歡喜布滿人間!」

因歡喜修道而體悟功德者,也所在多有,如:「我於喜樂念樂中,欲求五功德果。」(《釋提桓因問經》)「歡喜恭敬心,能問甚深法。」(《華嚴經‧入法界品》)「諸佛子菩薩,住於極喜地時,極多歡喜,多淨信、多愛樂、多適悅、多忻慶。」(《十地經》)普賢菩薩就是以「隨喜功德」作為第五項修行指標。(《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彌勒菩薩也贊成在快樂修行中獲致菩薩行:「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集無上正等菩提。」(《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諸佛菩薩當中,以「歡喜」成就佛道的,有眾所熟悉,笑顏常開的彌勒佛之外,尚有:歡喜王菩薩、歡喜念菩薩、歡喜意菩薩、歡喜力菩薩、歡喜快樂佛、歡喜自在佛、歡喜莊嚴佛、歡喜藏佛、歡喜德佛、歡喜無畏佛、歡喜威德佛等(出自《佛名經》),可見「歡喜人生」的提倡,諸佛菩薩早就以此作為修行入佛的常道。

其實,人類生命輪迴的過程已經夠苦了,何忍再加諸憂悲苦惱於世間?我們為了解決苦惱的難題,提出一劑「歡喜」的良藥來醫治。我們要創造一個進取的理念:給人幸福,給人快樂;要讓大家分享歡喜,具足希望。佛陀說「諸行無常」,當得會意:「無常很好!」無常就是變化,好的會變成壞的,壞的也會變成好的。因為無常,所以一切人、事、物,在「因、緣、果」的法則下,只要善因善緣,均能否極泰來,時來運轉,生機出現而希望無窮。故吾等國際佛光人,由尋求自身輕安法喜,體證超越時空的清淨安樂,更要散播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禪悅法喜給大眾。將我們身口意的無限歡喜,呈獻於法界之內、普世之前。讓那些已經忘了微笑,許久沒有關懷,愁眉深鎖的朋友,獲得一分「歡喜灌頂」。讓我們秉持著「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的理念,開創佛教歡喜的風氣,促使幸福快樂的人間佛教,源遠流長;讓歡喜的人們,永保樂觀。就算娑婆八苦交煎,我們也要做到從心不苦,進而做到身不苦,因為在佛光普照下,我們要讓憂苦的陰影蕩然無存!

在佛光山上,靈山勝境的山門定名為「不二門」,有一副對聯是:「不二本無門,二不二,具是自家真面目;靈山稱勝境,山非山,無非我人清淨身。」佛陀的清淨法身與眾生的真實自性,都是同源一體,無二無別。在每個人的佛性中,根本存在著:融和、平等與圓滿的本性,不須外求。今天國際佛光會草創開始,除歡喜外,必能秉持著「融和」的廣大包容性,吸收會員,接納會友,擴展會務,發揚會風。

「融和」是一種容人的雅量,一種平等的相待,一種尊重的言行。國際佛光會必須具備一分容納異己的氣量,方能有博大的未來。古諺云:「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昔日,齊桓公延用敵師管仲,得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唐太宗推崇魏徵魯直規諫,顯示寬容大度。同樣地,佛門傳頌:「百川匯歸大海,共一鹹味。」「各族入佛,同為佛子。」昔日,剎帝利王孫難陀和阿難,尚對首陀羅賤民出身的優波離,拜火教的迦葉,好玄論的迦旃延,尊奉為師兄,概因「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的平等性,由此可知佛陀早就打破種族隔離線與階級差別。佛陀慈悲融和的性格,使佛種得以遍撒各地,法水得以流傳至今。今日,國際佛光會要屹立於世界,更需要努力接納別人,融和眾生,才能成長茁壯。

星雲一向主張,同中容異,異中求同。在佛教裡,南北傳的佛教要融和,傳統和現代的佛教也要融和;禪淨要融和,顯密也要融和;僧信要融和,世出世法也要融和。融和就是中道,中道才是真正的佛法。今日世界更需要融和:國家與國家要融和,種族與種族要融和,士農工商與士農工商要融和,政黨主義應與政黨主義融和,群我之間更要有群我之間的融和,因為融和才是今後地球人的共生之道!

世人以心地不夠寬大的陋習是:「自己萎弱,厭人健全;自己惡動,怪人活潑;自己飲水,嫉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笑聲。」國際佛光人與此陋習恰恰相反,佛光人是實行菩薩道的,「人在山林,要心懷社會;立足地球,要放眼宇宙;身居道場,要普利大眾;天堂雖好,要美化人間」。處身在融和的修行氛圍中,平等尊重,有活潑的人我一如,更有健全的自他兩利。

古來的佛教,一直十分注重融攝反對者的理論,包括吸收異論者合理的思想,並且不斷取得其他學派、宗教中適合的善巧與方便,以適存於各地域、各歷史、各文化、各社會與環境之中,由此發揮佛教強韌的生命力。佛教對外如此,對內更是以融和來兼容並蓄。二千六百多年來,佛教幾經萬花齊放、百鳥爭鳴,綻放出極其繽紛的光彩。在佛理、教義上,有頓漸、迷悟、真妄、空有等不同的學說與議論;在印度宗派上,有大眾部、上座部的分岐;在中國則有八大宗派的不同。不論什麼殊異的發展,總是不離佛教三法印和八正道的軌範。可見佛法中蘊含極深,包容極廣。國際佛光會所推崇的,正是這類融和的佛法。我們的主張是:

一、以平等尊重和開放的態度,容納異教和異言、異人和異事,但要正而不邪。

二、以積極慎重和穩健的作風,吸收其他的精華、特色與方法,但要與人有益。

三、以豐富廣博和深入的內涵,滋養世間和人類,同體和共生,但要氣宇胸襟。

四、以融和交流和溝通的行動,接受文明和訊息,自覺和覺他,但要正心誠意。

所以國際佛光會全體會員共同的願望是:「我們要以融和來與世界相處!」

融和的重要,從最近發生的洛杉磯種族暴動事件也反映出來。正因為缺少了融和,缺少了包容,缺少了互相諒解,缺少了互相尊重,才會產生種族隔閡,引起種族歧視,最後也才會觸動種族暴亂。看看世界種族糾紛不斷,國家暴力糾纏不已,現代的文明已影響了和平與安寧,也敗壞了天地法則與自然生態,這說明了國際佛光會提倡的「歡喜與融和」,不僅是主觀的願望,更是客觀的需要。

就這一點來說,象徵著歡喜與融和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此時此地在洛杉磯正式宣布成立,實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我們在消除種族彼此歧視中,扮演一個角色;我們在發展現代文化思潮中,促進人類的和諧;我們在提倡弘法利生佛光普照時,帶給世間的希望;我們在復興佛教宣揚法音時,提醒大眾的良知。這是國際佛光人的光榮,也是國際佛光人的義務!

國際佛光會的任務是一件接一件,國際佛光人的精神是一代傳一代。在此,祈願在三寶加被及佛陀慈光下,我們共同以信心、耐心與恆心,延續佛法慧命;共同用佛心與慈念,化解自己和世人的愚昧!我們領納「融和」的無量,付出「歡喜」的布施,實踐國際佛光人的目的:「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淨化世道人心,實現世界和平。」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