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71 平等與和平(一九九六年)
國際佛光會第五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
時間:一九九六年八月五日
地點:法國巴黎國際會議廳
各位嘉賓、各位會友:
歡迎各位來到崇尚自由民主的巴黎,參加佛光普照的盛會。永久的和平是千古以來,人人夢寐以求的美景,尤其處在這個是非顛倒、戰爭迭起的時代裡,人人自危,大家對和平更是渴望不已。然而,「以戰止戰」的和平主義,經常被人利用,反而製造了更多人為的禍害,導致世界各地的人禍,頻傳不已!
今天,舉世紛紜,政治上的以強欺弱,經濟上的貧富不均,宗教、種族的排擠,男女、地域的分歧,這些不能和平解決的問題,莫不是因為彼此不能平等共存所引起,此所謂「不平則鳴」。因此我們在「國際佛光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的此刻,提出「平等共尊,和平共榮」來作為大會主題,正是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大眾,都能將平等的觀念、和平的福音帶回去,喚起地球人的覺醒與共識。
關於平等的主張,自古有之,但終究未能切中時弊,也無法有效用的解決問題。今日以佛法的「生佛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空有平等」的原則,僅提出四點意見,來說明對平等的看法:
一、平等必須要人我共尊
先賢曾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平等不是用強制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而是應該顧及對方的尊嚴,唯有人我共尊,才能達到彼此平等的境地。像東西德過去的隔離,現在南北韓、巴爾幹的分裂,彼此劍拔弩張,一直無法達成和平共處。但到一九九○年,柏林圍牆倒塌以後,西德對東德的尊重包容,人民心中那道無形的圍牆,隨之冰消瓦解,從此大家在人我平等共尊的理念下,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南北韓、台海兩岸、以阿之間,如果彼此尊重,人我無間,則和平又哪會遙遙無期?
在佛教教義裡,對於不同國家、種族、階級、性別、年齡的人們,也最能賦予尊重、平等對待。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陀喊出,「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的主張。正因為佛教擁有「人我共尊」的平等特性,以及心物一體的平等主張,因此在僧信四眾攜手合作之下,佛法得以迅速風行印度,乃至流傳世界,也都能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和,相互尊重。在歷史上唯有佛教,在流傳的過程中,未曾發生過戰爭流血的衝突。可見人我共尊是平等互惠的基石,也是和平進步的良方。
有人說:「世間上沒有完美平等的事情。」誠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難達成,但我們可以從心理上建立起平等的觀念。例如:母親餵幼兒吃飯時,自己也張開嘴巴,作勢引導,所以母子之間水乳交融。父親以身當馬,讓小孩騎在背上玩耍,因此父子之間心意相通。世間大小尊卑豈有一定的標準?我們唯有泯除成見,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納,才能和平相處,共享安樂。
佛陀當初在證悟真理時,第一句宣言就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由於因果業報的千差萬別,在智愚美醜、貧富貴賤上有所不同,但論及一切眾生的本體自性,並無二致。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我們應該以悲憫的胸懷來看待眾生的苦難,以人我共尊的平等角度來包容彼此的差異,這樣才能促進和平!
二、平等要彼此立場互易
佛教裡,佛陀開示吾人,如何建設平等觀念?必須要視人如己,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必定能愛人如己。經典上也一再提醒我們,如何增長慈悲胸懷?見到別人苦難,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設想─假如他是我,或假如我是他,如此立場互易,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處模式。能平等相待,世界怎會不能和平?
我們見到一個身體殘缺的人,有「我優,你劣」的心態,怎能達到平等的尊重?要想:如果殘障的是我,此刻我的心情會怎麼樣?立場互易以後,自然心境就會不同。
將社會上的醜陋缺失,看成與自己有關,自然不會排斥,也自然會以慈悲胸懷,以平等觀念去對待。所以唯有人我互易,異地互惠的平等方式,才能和平共存。
提婆達多一次又一次地想迫害佛,佛不以為迫害,反而認為是逆增上緣;指鬘外道兇殘暴虐,佛陀設身處地的施以慈悲,終能感化他出家修行,利益眾生。
佛經有一則譬喻說,瞎子、跛子各有殘缺,卻各展所長地互助合作,所以能一起逃出火窟,倖免亡身之難;反過來看,同為一蛇之身,首、尾之間卻由於互有排斥,不能相容,最後同歸於盡。眾生與我,名雖有殊,而體性不殊,唯有互易立場,彼此成就,才能發揚平等的真諦,自利利他,這都在我人心念一轉之間,平等現前,尊嚴必見,有何不能息諍,而能導向和平!
三、平等因為是萬法緣生
宇宙萬有,不過是個因緣和合的假相,離開因緣,了無所得。即以我人為例,人之所以為人,是個人業識與父精母血的因緣結合,方能出生,其後生命的延續生存,更需士農工商各個階層提供種種食物資糧;一朵小花,也必須要陽光、空氣、水分、土壤等因緣和合而綻放;一棟房子,也要有鋼筋、木材、水泥、磚瓦、工程師的構思等有形無形的因緣條件才能建設;工商企業則要先籌集資本、市場調查、改良品質、研究促銷,生意才能順利開展。在我們生活境遇中,無處不是因緣:父母生養我們是血親因緣;師長教育我們是學問因緣;農工商賈供養我們生活物品是社會因緣;出門乘坐交通工具是行路因緣;觀賞娛樂節目是視聽因緣……人們若離開因緣,任誰也無法生活下去。
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一切都是因緣相互成就,相互存在。佛教的因緣果報,正是說明宇宙人生真理的關係。例如:說到時間,必定是先有過去,延續到現在,才有未來的因緣;說到空間,有了東西南北方向,才有中心點;說到人間,有了你我他,人類才能建立共存的生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樹上的果子能與地下的種子沒有關係嗎?所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萬法緣生的定律,不外是:果從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相由緣現,多從一生,佛由人來成。這說明:人我彼此相依,互生互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緣生緣滅,彼此互為消長。能明白萬法緣生的道理,才能從差別中求取平等,從矛盾中求取統一,進而從中發現「一如」的真相。
世間諸法雖有相狀力用上的差別,但究其法性,則是一味平等。懂得因緣法,認識自他存在離不開因緣,則處處種好因,時時結好緣,人生必能有好因緣,凡事無往不利。所以即使是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即使天涯海角的點滴事物,看似與我無關,卻都是我們生活上的恩惠,人生中重要的助緣,我們也要心懷感激,時思報答。人人能平等對待萬物,廣結善緣,則世界焉有不能和平之理?
四、平等真義乃一多不異
一般人喜多厭少,以致比較、計較,起惑造業,這個世間也因而紛擾不斷。其實在佛教看來,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異,性相圓融。因為萬法一如,同體共生。隨舉一法,都與全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小國盧森堡或新加坡的總統到歐美訪問,大國如美、法總統,也一樣要親臨機場迎接,以表尊重。因為不管國家大小,人民多寡,在一個同盟之下,價值是一樣的,此即是「一多不異」的平等真義。
南美的巴西,擁有一片廣大森林資源,具有調節地球上氣溫的作用,聯合國曾明文規定,要巴西保護這片森林,不得任意砍伐。這雖只是在巴西國內的一個定點,但卻可以影響到整個人類的環保存亡。
我們常看到世界各地有著幾十萬人或幾百萬人的示威遊行,過程都非常激烈,但只要為首的領導人,登高一呼,立即可以解散;一個獨裁暴君,萬千群眾亦可將他推翻,可見其中一多的關係並沒有分別。
不管人口多少、土地大小、語言種類、經濟懸殊,並不會影響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像亞洲四小龍,就是一例。一棵尼拘陀樹的種子埋在土裡,經過灌溉施肥,可以結出萬千果實;道家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能生三,三生萬物。」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一本書,甚至一個念頭,都可以決定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命運,因為「一」具有眾多的背景,因為「一」可能是眾多的起因。所以我們不要因星星之火而輕忽,因為它可以燎原;不因少數民族而輕忽,因為可能引起難以想像的族群問題;不因王子幼小而輕視,因為他日總有統理群眾的可能。這些都是多從一生,一多不異的例子。
平等要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強尊重弱,以有尊重無,以上尊重下。平等是當然的習慣觀念,世界在平等的觀念之下,必定能獲致和平。
上面論及「平等共尊」,才能導向和平。下面要談到唯有「和平共榮」,才有平等共尊可言!
過去世界對和平的主張,有的認為以權利來促進平衡,有的主張以武力嚇阻戰爭,這種以力止戰,以戰止戰的方法,永遠不能達到和平,只有共尊共榮才能和平!
諸葛孔明七擒孟獲,不以威力折人;長壽王多次釋放梵豫王,甚至讓位來免除戰爭;佛陀曾在炎陽之下盤坐擋道,令琉璃王兵馬主動休戰,教示雨舍大臣侵略戰爭者,必然失敗!
今日世界,由於意識型態的對立、經濟資源的搶奪、分離運動、恐怖主義、歷史宿怨、我法執著,造成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對立,讓兩個國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母親喪子的淚水流淌成河;波士尼亞、斯里蘭卡、蘇俄聯邦間的內戰,製造了多少死亡和仇恨!非洲部落的相殘屠殺、朝鮮半島的大戰邊緣、台灣海峽的險惡風雲,都讓舉世滔滔萬億人,處在恐怖、痛苦的泥淖之中。
現在的我們,誰能夠昧著良心,把眼耳關閉,任世間沒有光明,只有黑暗?沒有善美,只有罪惡?沒有和平,只有仇恨?所以我們不得不以「平等共尊」呼籲世界要和平共存!
平等與和平是一體兩面的真理,真正的平等不是表相上,或齊頭式的平等,真正的和平也不是只用嚇阻、限武、禁核等外在措施所能達成,我們還必須注意心靈的淨化,思想的共識,以及觀念的重新評估。對於如何促進和平?我僅提出下面四點意見:
一、用慈悲促進和平
佛教所提倡的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可以走進信徒的心中,走進信者的家庭中,當然也可以走入世界各個國家,就算我們無力給予榮華富貴,但我們也要發願去解除世間人類的痛苦。
阿育王登基初期,征服印度諸多小國,導致怨恨不止;後來改以慈悲教化,民心才肯降順,可見得使用慈悲的力量,才能化解兇暴。中國南北朝時代,石勒、石虎因佛圖澄慈悲的感化,而放棄殺戮;十六世紀,西班牙人拉斯卡沙斯(B. de Las Casas)為捍衛印第安人的權益而仗義直言,終於阻止查理五世大帝(Charles V.)出兵攻打美洲大陸。世間上唯有善法的勝利,才是完美的勝利。世間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槍炮子彈,而是慈悲忍耐的力量,才是真正有長遠影響力的勝利。
我們不但要以同體的慈悲來解救眾生,更要用無緣的慈悲為廣大眾生救苦救難;不僅要消極的不做惡事,更要積極的行善做好事;不要一時口號的慈悲,還要力行務實的慈悲;不要以圖利求償而行慈悲,更要以無相無償而行慈悲。唯有慈悲平等,共榮的和平才能到來。
二、除我執促進和平
華文的「我」,旁邊是個「戈」,暗喻「我」是引起糾紛的最大因素;英文的「我」是個大寫字母,可以見得「我」是多麼的自尊自大!的確,人類往往因為執著於「我」的看法、「我」的財富、「我」的利益、「我」的名位……而煩惱叢生,有了我執,見解就會偏差了。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南北朝時代的五胡十六國;美國的南北戰爭、南非的種族械鬥、歐洲的新舊宗教戰爭,都是為了「我執」而引起的,所以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佛教也強調:「無明煩惱皆為我。」兩個人在一起,各有我執就不能和平;一個家庭若各有我執─如選舉時,每個家庭成員所支持的對象不同,就會造成家庭糾紛;社會國家,人民群眾,若有太強的我執理念,就會無法和平。
戰國時代,趙太后問齊使,先問人民,後問賦稅,再問君王。齊使不悅。而趙太后能以民為重的「民本」作風,能不執著自我,才能開創民治、民有、民享的天下為公!執我非無我,而是從小我到大我,從私我到公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總統羅斯福問太虛大師:「如何才能和平?」大師回道:「慈悲無我!」所以想要求得和平,正本清源之道,首先要消除心中的我執。四相不除,空華亂墜!我執既去,私欲不存;世間無我,戰爭何起?
三、從寬容促進和平
寬,則能容;容,則能和;和,則能平。土地寬大,容積率建高建大;大海寬廣,水底的世界多彩多姿。一個人心中若能包容一個家,就能成為一家之長;能包容一個國,就能成為一國之王;能心包太虛,就能成為法界之王!心量有多大,擁有的世界也就有多大!
世間上的戰爭,有的人說是為了麵包,有的人說是為了土地。其實真正的麵包和土地,指的是內心的世界,能夠征服內心自我一念,才能擁有無限的時空。
大海能容納百川,大海才能廣大;虛空能容納萬物,虛空才能無邊。人能包容眼耳鼻舌身等,才能為己所用;包容父母親屬,親屬才能為你所有;包容世界種族、宗教、國家,自然就能和平共處。
今日世界所以你爭我奪、爾虞我詐,正是由於人類的度量被名韁利鎖繫縛,以致人心不平、國土不安,所以我們要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擴大我們的心胸,包容異己,推己及人,兼善天下,才能廣結善緣,涵攝十方,才能從寬容促進和平。
四、共榮體促進和平
隨著科技發達,工商進步,功利主義掛帥,許多人為了在競爭的時代裡求取生存,不惜用盡一切機巧,結果不但自他無法受益,甚至擾亂了社會的祥和。而今日由於人類長久以來濫砍森林,濫墾坡地、濫倒垃圾、濫用能源、濫殺生物,造成「地球反撲」的現象,一場物我之間的戰爭,已在無聲息之中展開了!原來世間的一切,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這正是提倡環保、共存共榮的時代!
我們感謝世間在種族上有黃、白、黑、紅多彩多姿的膚色;感謝有百多個國家可以共同往來,而且建立美好的友誼;感謝世間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各種不同的宗教,讓眾多不同信仰的人們,各有其精神的依託。世界各地,依其地理環境的特色,都出產不同的金銀銅鐵,都生長不同的花草植物;依個人喜好有酸甜辛辣之味,依個人習慣有麵飯飲食,天地間都供應著我們所需,我們怎能不好好的來共同建立集體創作的共榮觀念?
紅花雖好,需要綠葉的配襯;五官雖美,也要四肢的健全;高樓大廈,也需要山水的圍繞。今日要以慈悲心,平等共榮,以除我執;提倡同體共生,必然能帶來和平。
一個人若不能征服自己的貪瞋愚痴,就不能擁有慈悲喜捨的胸懷!
古人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個人的福樂有限,唯有化私為公,以眾為我,才能共享安樂。二千五百年前,教主佛陀所標舉的「六和僧團」,便是這種共榮思想的先驅。所謂的「六和」,指的是─
(一)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這就是思想的歸一。
(二)戒和同遵:在法制上,人人平等,這就是法制的平等。
(三)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這就是經濟的均衡。
(四)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和,這就是心意的開展。
(五)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這就是語言的橋梁。
(六)身和同住:在行為上,利益他人,這就是相處的和樂。
目前的世界,文明國家紛紛實行:社會安全制度、物質救援第三世界、技術移轉、宗教對話、科技整合、環境保護等措施,並且創設歐洲經濟聯盟、歐洲共同市場、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世界貿易協會等多種組織,一面促進經濟合作,一面達成政治共識。而私人企業方面,也逐漸注重社會倫理,改變過去一味牟利的作風,而以服務完善、創造發明,來增進全民福祉。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這些改善,雖然僅僅踏出自我框架的一小步,但只要大家肯持之有恆,在教育上,注重大悲力、寬容心的培養;在文化上,推展人我共尊、立場互易的美德;在社會上,發揮萬法緣生、一多不異的真理;在處事上,消除我執,攜手合作,以期從時間的共榮、空間的共榮,達到人間的共榮,那麼,建立平等社會、達到世界和平,將是指日可待之事!
最後祈求佛光加被,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