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1 蒲團

說起我來,人們對我一定不會感到生疏。因為,我並不一定要到清淨莊嚴的佛寺中才能夠見得到,同時我也不是佛教中專有的東西。在中國,無論大家小戶和貧富貴賤的人家,都有我的存生,而我也就一視同仁的普及在社會各階層,給一切人利用。

蒲,本是水草的名字,用它來做成一個團圓形的墊子給人來跪拜,免得地上的灰塵弄髒了衣服,因此蒲團的名稱和用途確立了,我就這樣奴隸似的一天一天的度著時光。

在我們中國各地,因為氣候、地理、產物的不同,所以有好多地方只有蒲團的名稱,而並不都是用蒲做起來的團。你不是常常在寺院中見到嗎?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團的形式;更有的只用板做成長型的,像一張小矮凳似的。蒲團的形式雖沒有了,但蒲團的名稱,還是照常習慣的用著並無人見怪。

我的形式固然不同,人們在蒲團上禮拜的樣子也是花樣百出。不曾皈依佛教的人,不懂宗教的儀式,在禮拜的時候,他的樣子像個叩頭如搗蒜似的連連點了幾下頭;已經學佛的人,在他禮拜的時候,非常虔誠莊嚴,隆重威儀。所謂有「兩把半」的規定,兩掌翻開,以頭著地,這是最恭敬的禮拜儀式。大凡學佛有年,或有些功夫的人,禮拜時的態度都很安靜、平和;一些初學佛而脾氣急躁的人,禮拜的樣子,就顯得飄浮、不定了。所以在蒲團上拜過的人,從他那浮躁、沉著的態度上,便可看出他學佛的程度了。

還有一些學佛不久,或是貢高我慢,不明學佛行儀的人,進了大殿,非要跪在中央的蒲團上,大模大樣的禮拜不可。好像在兩邊的蒲團上拜,供奉在中間的佛菩薩就沒有看見似的。他又哪裡知道中央的蒲團,乃是規定給寺院裡的方丈或是大法師所專用的呢!

「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就是因為念佛拜佛的功德是如此之大,所以一些學佛,忙著了生死的修道者,常常兩腿一盤,眼睛一閉,收心攝念,坐在蒲團上念佛;或是穿起海青袈裟,端正的一次一次的在我的身上跪拜,以表示對蓮座上諸佛菩薩最虔誠的敬意。我好似一道橋梁,眾生*1要往佛國中跑,必要走我身上經過,因此我在一個修道者的眼光中看來是多麼的重要了。

我和那些拜佛的人常常接近,所以我知道他們拜佛有種種的好處和功德,有一種人把拜佛當一種運動,他說多多的拜佛,不但能增長自己的福慧,而且也能使身體健康,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多禮拜,他就會更易痊癒。

禮拜諸佛菩薩,是為了去除驕慢的習氣,驕傲的習氣去除了,方受人的恭敬,弘法布教才能使人信服,佛法也才能更易向外宣揚。同時,拜佛更能收拾散亂的身心,不致去放逸造罪……我不是來向人說教,我想拜佛的種種好處和功德,這裡不想多說,親自去體會比我說得更好。

大凡世間上的事情不盡是像花朵那麼的美麗,我因為看不慣人世虛偽的假道學,心中也是有著說不盡的煩惱。

我所以終日躺在地上為修學佛法的人服務,完全是要人糾正自己不正的行為,和不正的思想。但有些人把拜佛也弄成虛偽欺騙不忠實,使我實在感嘆萬分。有一次一位以長老自居的人,教一位年輕的師父到我上面來拜佛,他說即使不願意修行,也該來拜給人家看看。這位長老的言論,弄得這位年輕的師父啼笑皆非,從此發願在人眾多的地方絕不拜佛,恐怕會給別人譏為像那位長老說的是拜給人看的。拜佛不是從內心發出對佛陀的恭敬心,而是沽名釣譽拜給別人看的,這是太侮辱拜佛的意義和價值了。

更常見到一些號稱學佛的人,每到寺院的時候,都是先和住持方丈之流的老和尚見禮,然後再到大雄寶殿上向佛陀行禮,或者有些人簡直是只有向人行禮,而不向佛行禮,使我心中老布滿了疑雲。我真不解,學佛的人究竟應該先向佛為禮呢,先向人為禮呢?假若你以為佛陀是慈悲的,不同他行禮他不會來責怪你;而人是勢利的,愛受人的尊敬,所以你不得不先人而後才佛,那麼我告訴你,你不必去學慈悲偉大的佛陀而去學勢利嚇人的人好了!

又有一些人,見到別人就向人宣說:我每天念佛一萬聲呀!我每天拜佛三百拜呀!好像是向人討功勞似的,假若拜佛也是可以當做功利主義的話,我不禁要為拜佛的尊嚴而感到非常的懷疑。

現在常聽到一些不信佛教的人批評佛徒禮拜佛菩薩的聖像是一種偶像的崇拜,我初聽到這話時,不覺大吃一驚。以為拜佛既遭人反對,跟著而來的是我的命運也就會遭到不幸。可是我後來細細思維:基督教堂裡掛了耶穌的像,各機關學校掛了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容,每一個人的家中都有祖宗八代的牌位,這是為了什麼?

如果說掛國父遺像、掛耶穌的像、供祖宗八代亡人牌位是為了一種信仰和恭敬,那麼,我不是為了愛替自己辯護,拜佛也是為了恭敬和信仰啊!

拜佛不一定已經信佛的人拜,即使對佛教還未有信仰的人也常常拜佛求菩薩。例如:有的人求升官發財,有的人求消災免難,有的是拜把兄弟的求佛菩薩證明,有的是求佛菩薩添子添孫;假若把這些拜佛的人與已經學了佛而來拜佛,求了生死、求增福慧的佛教徒相對照一下,前者的知見當然還待正信的佛教徒去糾正,免得把在蒲團上拜佛的神聖的行為,搞得烏煙瘴氣。

拜佛,當然是正信的佛教徒修持的一種法門,但現在有很多人都不是為了修持而在寺中拜佛,有的卻是為了鈔票,跑入齋主家中去拜鬼,致使替佛教帶來了不少的譏嘲。當初憨山大師也是一個做經懺的人,當他放了焰口歸家的途中,走路的聲音驚動了一家屋子裡的老夫婦,老太婆驚奇這半夜三更還有什麼人走路,老頭兒回答說:「半夜三更走路的,不是賊骨頭就是經懺鬼*2 。」把賊骨頭和經懺鬼看在一起,憨山大師認為侮辱了自家的身分,從此發願:「寧可蒲團靜坐死,不作人間應赴僧。」所以他後來才能成為受人崇仰的一代祖師。

做一個出家人,應該要發願度生,造福人類,如果不能做到這種大乘佛法的精神,「寧可蒲團靜坐死」還不失為一個於人無害的人。

*1 眾生:意即眾緣和合而生,此處即指有生命活動的動物。

*2 經懺鬼:此為譏諷專替人念經拜懺,不作弘法利生事業的人。

補充教材

蒲 團

蒲團是以蒲草編織而成的圓形扁平坐具,是供人坐禪及跪拜時所用之物,以免地上的灰塵弄髒了衣服。蒲團的種類頗多,厚者稱厚圓座,菅草編成者稱菅圓座,又有中央開洞而呈環狀者。

在中國各地,因為氣候、地理、產物的不同,所以有好多的地方只有蒲團的名稱,並不都是用蒲草編織的。例如:有的是用布做成蒲團的形式,更有的只用板做成長的小矮凳。蒲團的形式雖沒有了,但仍沿用蒲團的名稱。

蒲團就好像是與佛陀接心的一種工具,我們可以透過蒲團來向佛禮拜、懺悔。

禮拜時,誠心表露出對佛陀的敬佩、思念等;對於之前的過錯,就能在蒲團上向諸佛菩薩求懺悔及發願。古代高僧大德,多數也是在蒲團上而開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