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11 袈裟
我是從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漢朝,由天竺國跟隨很多傳法的師父跑到中國來,在我國流傳了這一段不算短的歲月中,我有著很光榮的歷史,也有著很不幸的遭遇。
由於我本是印度的服裝,印度的僧侶乞化、修持,都是穿著我。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中國人若要披剃為僧,也就非穿我不可了。
我有著好幾等的等級不同,依印度的話來說:我分有僧伽黎、鬱多羅僧、安陀會三種;在中國話說起來,就是祖衣、七衣、五衣三種衣。自古我國高僧三衣一缽隨身,就可四海飄遊,到處食住無憂。不知多少人,終日伴著我,就這樣打發了他數十寒暑的人生。
很多所謂享受著紅塵之福的人,他見到已經披了我的出家師父,過著超然物外的淡泊生活,他都帶著憐愍似的同情,認為僧侶都是自甘寂寞的不懂人生樂趣。直到順治皇帝才打破這種庸俗的見解,他認為「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確如所言,沒有福報和善根的人,想披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
記得教主釋迦牟尼佛曾這樣說,皈依他做弟子的人,留有袈裟一角,便不會餓死。是的,你見到有道心而保存著我的僧徒遭到過饑饉嗎?除非那些沒有堅固志願的僧侶自願的捨棄我,他絕對不會遭遇到餓肚子的時候。今日有很多脫去我而重入紅塵的人,在生活的漩渦中掙扎,受著無窮的苦惱,我想要勸勸他們不要庸人自擾,因為今日舉世都是欺凌爭奪,除了佛教圈子中,尚有一點光明與清涼,那兒有所謂安樂國啊。
大家不要誤會我是反對脫去我袈裟的人,像現在有很多愛國愛民思想的僧徒,他們奉持大乘佛教救人救世的精神,「脫去袈裟著戰袍」這本是令人很敬佩的。然而,有一些是佛教把他培植出來,他一日脫去了我,西裝畢挺,魚肉齊來,口邊再不說佛教的真理,心中再沒有皈依的佛陀,我對這些忘恩負義的俗漢,實在感到他們萬分的卑鄙。
當然囉,這並不單獨是脫去我的人忘恩負義,即連披著袈裟的佛弟子,他們雖然現出了僧相,但空掛了佛教的招牌,並不曾依佛所行而行,這不也是美中不足嗎?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事衣」,多少還有一點佛教的表面哩。
有很多在塵世波浪中翻滾過的人,他帶著有色的眼鏡看佛教,以為披了袈裟的僧徒都是清閒自在,都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因此他心中有無限的羨慕,直到他走進了佛教的大門,方知道出家要荷擔如來的家業,一方面要在自己生死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做解救眾生的工作,他方有「未著袈裟嫌事多,著了袈裟事更繁」的感覺。我本不是好隨便亂著的,你若擔當不起救拔苦海中芸芸眾生的責任時,我勸你還是不要非份妄想似的來作「僧寶」吧!
做僧寶的人,又名「福田僧」。福田僧披的袈裟也被呼為「福田衣」了。意思說僧侶披了我,能令一切眾生培植福報。所以,一些高僧大德常在佛前發願,虔誠念著:
僧寶清淨不思議,
身披如來*1福田衣;
堪作人天功德主,
堅持戒行學無為。
由此可知,要想做披我的出家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你不能做人天的功德主,你不能堅持清淨的戒行,我希望你還是不要來披我好了。
我又可以作一種獎勵的表記,好比是現在授發勛章的意義相同。勛章,是代表把榮譽授給一些有功或有德的人。在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的帝王,都用我袈裟,賜給那些德高望重的僧侶,禮拜他們做國師。這一段歷史的開始,是在大唐武則天年間,有高僧法朗等九人,譯畢了《大雲經》,替中國文化史上寫了一頁,其功不小,皇帝賜給紫袈裟,給他們一種榮譽和鼓勵。好景不常在,我袈裟今天再沒有人來用為獎勵了。
過去,多少人披了我而感到驕傲和光榮:因為披了我,人們對他恭敬膜拜;因為披了我,解決了他生活的問題,使他得到了信徒的供養。然而今天呢?往往有人披了我,被人譏為迷信、落伍,為什麼會遭逢到這不幸的命運呢?呵!原來,很多寄佛偷生的人出賣了我高貴而聖潔的靈魂。
本來在佛制上是規定披了我的人,是不拜鬼神、父母、亡靈的,然而,今天做經懺的師父們,紅綠的袈裟一搭,亡靈魂前一跪,對沒有呼吸氣的人講著鬼話;或是神台上坐了一些夜叉小鬼、天神天將,他們愚痴的忘去了自家的身分,跪在神將前祈禱。他們忘去了自己是清淨佛子的身分不打緊,但在我的身上留下了汙點,叫我怎不感到悲嘆和傷心呢?
佛制上,非但規定披我的不能跪拜鬼神、父母、亡靈;而且規定了不曾受戒的人就不能披我。受五戒的居士搭五衣,受菩薩戒的比丘搭七衣,這本是佛制的規矩。然而,在今日一個俗漢、一個女人,只要把頭髮剃去變成光頭,他的身上就可以披了我,也不問受戒,更不論五衣、七衣,宗教上的形式本是可以代表精神的,我現在已經沒有了精神,失去了我的尊貴,你叫我如何才能受人的恭敬呢?
更可怪的是齋姑們頭上燙了髮,身上披了我,也做販賣如來家業,作度死人的工作了;還有留著西裝頭髮,穿著小領衣服的齋公,也能搭起大紅祖衣,帶起毗盧帽子*2作起金剛上師*3來。這一種奇形怪狀的發展,使我抱恨終身,洗刷不盡這些奇恥大辱。
更有一些經懺師父們的聰敏,替我又造出一種什麼「水紅衣」的名稱來;每在人家死了人出殯的時候,他們跟隨在棺材後面,披著水紅衣隨風飄舞,樂手們的喇叭,喚來了觀看的人,你叫我在那種情形之下,怎不受社會的譏嘲與輕視?搭大紅祖衣講經說法,都被人譏為落伍和不受人的歡迎,何況把我弄去和鬼為伍呢。
所以我說:我有著很光榮的歷史,也有著很不幸的遭遇。天哪!如何解除我這不幸的遭遇?
*1 如來:佛陀的十種德號之一。
*2 毗盧帽子:黃檗宗僧所用之帽。今之放瑜伽焰口的正座者,所戴之帽名稱即毗盧帽。
*3 金剛上師:佛教密宗對菩薩的稱謂。此處即指代表佛菩薩放施食焰口的大師。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沒有福報和善根的人,想披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
補充教材
袈 裟
袈裟為佛教僧眾所穿著的法衣。它是從衣的「顏色」而立名的,可稱為「壞色衣」或「染汙衣」。其製作方法是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後縫綴,像一塊塊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稱作慈悲服、無上衣、離塵服、解脫服等。
袈裟主要有「五衣、七衣、大衣」三種,稱為「三衣」。「五衣」梵語「安陀會」,義譯為「中著衣」,是平常起臥或工作時用的。「七衣」梵語「鬱多羅僧」,義譯為「上衣」,是聽經聞法、誦經禮懺、或是大眾集會時用的。「大衣」梵語「僧伽黎」,義譯為「眾聚時衣」或「大衣」,是說法、論辯、羯磨,或是面見重要人士時用的。「袈裟」乃佛教之標幟,是聖人之表徵,它的功德善利,豈是尋常可比?清代順冶皇帝更讚歎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