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0 006 夜來偈

各位觀眾,大家平安吉祥!

在佛教裡面,「參禪悟道」─這是有境界、有層次的,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最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一樣的山水,等於一樣的世間,參禪者為何會有這麼不同的境界呢?

我用蘇東坡參禪學道的詩句,給大家了解,第一個悟道階段,他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等到幾番努力,心靈層次更上了一層樓,他以下面的詩偈來說明: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他學道到了第二個階段,內心的一種寫照。

到了最後一個境界,他就用佛經裡面的思想,作為詩偈的表達,他說: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意思是說,前面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只是一般世俗的看法。這只是形相上面的概念,也是世間共同認知的層面,等於一般的常識而已。但是參禪,初悟了道以後,發現原來這個世界,全部都是個假相!所以變成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你說,從山水的元素上面來看,都是各種元素的集合,山哪裡是山?水哪裡是水?山與水,只是假相而已。

其實,學道也不用破壞世間法,所以到了深一層的悟道以後,也就不必管它各種元素的集合,畢竟人還是要在世間生活的。雖然「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已經是不同的境界,不再是第一層面、光是初淺的認知與常識了。

所以,當你悟道了以後:「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意思就是說,昨夜我有緣得到了佛法上的許多開示、分享,感覺好豐富,收穫好多。但這許多的道理,今天的自己,有受用嗎?能把這些道理,再繼續弘揚給別人嗎?「我」,也可以承擔起示教利喜的任務啊!就像我們所敬、所愛的佛陀,他所以降誕在人間,主要的就是開示大家,開啟希望與光明的人生,教導大家如何轉黑暗為光明,轉煩惱為菩提,給予人類佛性顯揚的本來面目。

因此,我們學佛的目的,除了懂得「轉」字的妙用,還要能示教利喜,要把我過去所學的,也就是昨夜的「八萬四千偈語」,能夠把它分享給別人,所以要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是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歡喜承擔的責任。

學佛、學佛,有了佛法的內涵,並不只是自受用而已,接著還要「行佛」,這才是帶來自他歡喜,建設美好人間,最重要的一環!

祝福大家,努力「行佛」,法喜充滿!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