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04 佛教對「族群問題」的看法

時間:二○○六年三月四日

   晚間七點至九點三十分

地點:美國西來大學

記錄:滿義法師 英文翻譯:妙光法師

對象:西來大學校長、副校長、教務長,以及遠距教學位在世界各地幾十個地區的學員近千人。

「自有人類以來,『族群問題』一直存在於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不但經常造成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有時一個國家內部因為族群對立,也會導致分裂,甚至發生內戰。」

有感於「族群問題」經常造成舉世動盪不安,二○○六年三月四日,星雲大師在西來大學主持的「遠距教學」中,特別從佛教的觀點分析族群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消弭族群對立的方法。

大師表示,族群是從「家族」展衍開來成為「親族」,從親族發展到地區、文化、習慣、語言相同者群聚之「族群」。不同的族群之間,固然會因為思想、理念、習慣等不同,以及利益衝突等因素而互相對立、排斥;即使同一個族群,也有親疏之別,乃至有宗親、同鄉等組織而互不團結。因此,唯有透過佛教信仰,人人有「同體共生」的「地球人」思想,才能相互尊重包容,彼此才能和平相處。

大師舉例,西方極樂世界裡「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可以說是種族大融和的典範;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能融和各種不同的種族,就是因為有包容性。由此亦可說明,世界上的族群之間,只要懂得尊重包容、同體共生,就能和諧無爭,共創人間淨土。

大師的「地球人」思想,不啻是化「濁世」為「淨土」的一帖良藥。以下是當天的座談紀實。

一、世界上一些多族群的國家,幾乎都有種族歧視跟種族紛爭的問題,例如美國與南非都有白人與黑人的對立;在台灣不僅有客家人、福佬人、原住民,尤其本省人與外省人更經常受到政客的挑撥而視如水火。種族紛爭不但造成國家動盪不安,甚至引發戰爭,請問大師,如何才能消弭族群的歧視,繼而促進族群的融和呢?

答: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戰爭?過去共產黨在某些國家地區引起思想上的戰爭,這是肇因於主義不同所引發。有時候國與國之間,為了經濟發展,侵犯到對方的利益,或是彼此爭奪土地,甚至宗教信仰不同,都會引起戰爭。

族群之間,由於民族性格、風俗習慣、文化不同,也容易引起戰爭。過去美國有所謂「南北戰爭」,就是白人與黑人的戰爭。現在美國科技如此發達,今後如果有人能研究基因改良,透過改造基因,讓想要變成白人的黑人,或變成黑人的白人等,都能如願,相信戰爭必然會減少許多。

美國向來有「移民天堂」之稱,來自世界各種族的移民之多,堪稱是個種族的大冶洪爐。由於美國移民人種很多,因此儘管美國是個重視人權的國家,講究自由、民主,反對宗教歧視、種族歧視等;事實上,在美國的各個種族之地位,仍有很明顯的差別待遇。所以現在美國很忌諱提到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擺明這些問題不可談論,只要大家不去觸碰這些敏感的問題,彼此相互尊重包容就好。只是種族之間如果不能平等對待,只要有某些族群受到歧視,彼此就很難相安無事。

談到種族平等,過去印度社會階級森嚴,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姓階級;但是釋迦牟尼佛提倡種族平等,所謂「四姓出家,同為釋種;四河入海,同一鹹味。」只要你進到佛教裡來,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同等尊嚴;就如江河溪流的水,流到大海裡面,都是同一鹹味。大海不揀細流,因為它有包容性,所以能成其大;在世界上的各種宗教當中,佛教的包容性比較大,舉一個證明來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接引世界上所有不同的種族到西方極樂世界,讓「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淨土就是種族的大熔爐。

佛教鼓勵信徒們,不只是家庭是我的、村莊是我的、社會國家是我的,甚至應該把整個地球、虛空,都看成是我的。就如一個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五官,雖然功用不同,因為是自己的,就會同樣的愛護它們;甚至自己的手上長了一個瘡,潰爛流膿,也不會把手剁了,反而會好好的為它洗滌、敷藥、包紮,因為這是我的手。

是「我」的,所以我會好好愛護它。然而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世界上還有很多和我們不同的人;也因為有很多不同的人,世界才因此更加多采多姿。就如奧運場上,比賽的國家隊伍,彼此服裝不同、項目不同、姿態不同,才引人入勝。

人與人之間,儘管有著不一樣的思想、興趣、信仰,乃至有地域的不同、性別的差異、年齡的懸殊等種種差別因緣,但是彼此卻息息相關。因為世間上沒有獨立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所成;人要靠許多關係才能存在,所以要有因緣觀,要把別人看成和自己是一體的,即使對方不好,也要能容許他、稱讚他,甚至愛護他、感化他。

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尊重包容,大家和平相處。在一個家庭裡,夫妻當然要互容互諒、互敬互愛,之所以結婚就是因為我愛你、你愛我;在社會上,我們要想獲得別人的愛,自己先要愛別人,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能夠愛人如己,包容異己的存在,大家才能和平共存。

世間是眾緣和合所成,所以一個人光愛自己是不夠的,要愛別人才能合群、才能發展、才能存在。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心量愈大,能包容的東西就愈多。例如,能愛一家人,就可以做家長;能愛一縣的人,就能做縣長;能愛一個國家,就能做國家的領袖。所以佛教說「心包太虛」、「心如虛空」,虛空能包容所有的東西,如果我們的心也如虛空,能夠包容宇宙萬有,還有什麼不能包容的呢?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包容全世界,人人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唯有世界一家親,人類才有幸福可言。

所以,族群之間如何才能消弭紛歧,繼而促進族群融和?我想「佛性平等」,大家應該互相尊重包容、同體共生,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曾經讀過大師寫的〈沒有台灣人〉這一篇文章,大師說現在是個「地球村」的時代,並自許自己是「地球人」。大師這種思想理念是從何啟發而來?可否請您再做一些說明。

答:幾年前,我到巴西主持國際佛光會理事會議,承蒙一位聖保羅州聯邦警察總監派了一隊警察人員為我開道,並且二十四小時在我的住處巡邏、護衛,前後達十天之久。因為有這一段因緣,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當活動結束後,他又特地陪同夫人到如來寺來拜訪我,跟我談論佛法。

一見面,他們神情感動的告訴我:「佛法這麼好,為什麼佛教這麼遲才傳到巴西來?」我一聽此言,很自然就讚美說:「巴西人很淳樸、很善良,也很有佛性。」他聽我如此一說,隨即回答了一句很有見地的話。他說:「巴西沒有本地人,凡是住在巴西的,都是所謂的『巴西人』!」

乍聽此言,我一下愣住了。他看我一臉訝異,馬上補充說明:「全巴西有一億六千萬人口,大部分都是外國移民,所以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巴西人。全世界的人,誰到巴西來,誰就是巴西人;正因為沒有巴西本地人,所以大家都是巴西人。」

聽了他這一番充滿哲理與智慧的高論後,我忽然有所感,我想到自己年輕時離開大陸,在台灣住了將近一甲子的歲月,當我一九八九年再度回到久別的故鄉時,鄉人稱我為「台灣來的和尚」,而我在台灣住了四、五十年,台灣的本地人稱我是「外省人」、「大陸和尚」,甚至走遍世界各國,也沒有人承認我是美國人或澳洲人……後來我就自詡做個「地球人」,我認為只要地球沒有捨棄我,我就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

所謂「地球人」,我平時雲遊在世界各地弘法,看到歐洲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等,他們現在建立了歐洲共同市場,都說「我們是歐洲人」。美國加拿大的人,都說自己是美洲人,智利、巴西、秘魯、巴拉圭,都說他們是南美洲人,如果再擴大一點,不就是地球人了嗎?

現在世界各國都有很多的移民,在美國有所謂的「移民政策」,你剛來的時候先做居民,再過一段時間,等你習慣當地生活了,才讓你成為公民。多年前我到美國,聽到一些移民到美國的人,由於文化不同,常常口出不友善的語言,例如開口閉口就說「死美國」。既然是「死美國」,你為什麼要來美國呢?你享受美國的高速公路、醫療等資源、福利,卻又說不喜歡美國。後來我成立國際佛光會,會員們參加美國國慶日的遊行,我都叫他們拿著旗子高喊:「我們是美國人。」

所謂「既來之,則安之」,你來到美國,就應該把美國當自己的家。我在南京棲霞山寺出家,那裡的山頂上有一尊石雕的佛像,高踞在峰頂上,有一位遊客好奇,就問一位老法師:「那一尊佛叫什麼佛啊?」老法師回答:「那是飛來佛。」客人再問:「既然飛來了,為什麼不飛去呢?」老法師說:「既來之則安之!」

過去有一些年輕人想在佛光山出家,我就問他們:「佛光山是誰的?」多數人都指我,說:「佛光山是您的,是您開山建設的!」佛光山是我的,你常住在這裡,能安心嗎?所以最好的答案應該說「是我的」,我要在這裡安單,這裡就是我的家,如果覺得這個家是我的,我就會愛它。

世界上凡是與我們有關係的,我們都會對他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護。佛經中常說「眾生是我心裡的眾生,世界是我心中的世界」;甚至說「心包太虛」,虛空都在我的心中,還有什麼不是我的呢?

台灣過去曾提倡「去中國化」,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半夜醒來想到要「去中國化」,我嚇了一跳,如果「去中國化」以後,那我就沒有祖先了!因為我的祖先都是中國人。「去中國化」以後,中國的語言就不能講了,中國式的生活,衣食住行我就不能享有了。想到這裡就覺得好可怕,「去中國化」以後,我怎麼生活呢?

台灣不應該「去中國化」,反而要國際化、世界化,四海之內皆兄弟,就能成其大了!所謂「一沙一石」裡面都可以包容三千大千世界,我的心裡何必只有一個台灣呢?我們不但要包容中國、包容美國,甚至包容全世界,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國際人、世界人、地球人;唯有大家都是一家人,才會和平、才能幸福。

因此,我覺得世界上的人都不應該自我設限,不要劃地為牢,大家應該想到我們都是「地球人」。因為隨著交通、資訊的發達,所謂「天涯若比鄰」,這個世界即將成為「地球村」,居住在地球村的人,當然都是「地球人」了!所以希望今後人人都有「同體共生」的思想,人人都能發願做個「地球人」。

三、大師,您曾經說過世間上的問題,都是人為所造成,唯有靠人自我覺醒才能徹底解決。針對族群問題,可否請大師提供一些意見,讓人們有個自覺與反省的方向?

答:講到族群問題,族群的形成,先從家族開始;在一個家庭裡,有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叔伯、妯娌等長輩、晚輩、男女、老少成員,這就是一個小族群。

從家族慢慢展衍開來就是親族,在中國叫做宗族。同宗、同族的親人就是一族;從一個親族慢慢發展到一個地區,或是文化、習慣、語言都相同,也就自成一個種族。

不同的種族之間,往往因為思想、理念、習慣等不同,尤其當利益發生衝突時,時常造成對立、仇視的情結。例如在台灣,族群意識經常被一些政客操弄,挑起族群仇恨,造成本省人、外省人的裂痕,讓台灣社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不同的種族固然容易引生紛爭,即使同一個種族,也有親疏之別。多年前,馬來西亞的華人領袖時常找我去講演。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有二千兩百萬人口,華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華人沒有凝聚力,不夠團結,華人喜歡組成宗親會,諸如王氏宗親會、張氏宗親會、李氏宗親會……乃至成立同鄉會,廣東同鄉會、福建同鄉會、潮州同鄉會;宗親會或同鄉會多了,大家就分別你姓王、我姓張,你是廣東人、我是福建人,因為彼此互組小團體,所以不容易團結。所幸華人之中以信仰佛教居多,後來許多華人的領袖就找我去講演,希望以佛教的信仰來團結華人。

族群之間的問題,在我認為,一個族群本來就應該像一家人一樣,只是在我一生的歲月裡,我感覺愈是親近的人,愈會排斥。我二十多歲時初到台灣,那時台灣人就認定我是外省人,不是本省人;我是一個出家人,很多的佛教人士也不是很喜歡我,反而是不同的宗教人士,或是在家信徒對我比較友好;我是一個男眾比丘,但是男眾比丘也不喜歡我,反而女眾比丘尼對我比較和善。愈是靠近的人,有的時候排斥力愈強,所以就算是父母、兄弟、姊妹一家人,如果大家沒有包容心、不能相互和諧、友愛,這一個家庭也不會幸福。

因此,要想消弭種族之間的紛歧,促進族群之間的融和,唯有大家效法「常不輕菩薩」的「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做佛」。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因此常不輕菩薩把一切眾生都當成未來佛,儘管你罵他、打他,他都是恭敬的表示:「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將來都會成佛。」這就是對人的尊重,也是慈悲的表現。

佛教講「慈悲」,有時候我們也想要待人慈悲,但是慈悲心不容易生起。如何才能長養慈悲心?如果我們能有「立場互換」的同理心,凡事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就比較容易生起慈悲心。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故事,很有意義。有一位家庭主婦,家人都上班去了,他把家裡打掃過後,到外面丟垃圾。看到四個老人瑟縮在寒風中,看起來又冷又餓的樣子,一時心生悲憫,就親切的上前招呼:「四位老先生,請到我家裡去喝杯茶、取取暖好嗎?」四個老人看看這位家庭主婦,問道:「你們家裡有沒有男人啊?」太太說:「我先生、孩子都上班、上學去了,家裡沒有男人。」老人說:「你家裡沒有男人,我們不方便去。」

中午時分,先生、兒女都回家了,他把這件事告訴先生,先生一聽,也生起慈悲心,就說:「太太,你再出去找找看,如果老人家還在,就把他們請進來吃頓飯吧!」太太到外面一看,還好,四位老人家還在,就對他們說:「我的先生、孩子都回來了,我先生邀請你們到我家裡去。」四個老人當中的一個說:「我們四個人,一個叫財富,一個叫成功,一個叫平安,一個叫愛,我們四個人當中,只能一個人代表進去,現在你要我們哪一個人到你家裡去呢?」太太說:「讓我回去問一下我先生,再來請你們。」

太太如此一說,先生直接就回答:「財富最好了,請財富進來吧!」太太隨即表示不同的意見,說:「我們請平安進來好嗎?」兒子在旁邊加入意見,說:「成功啦!請成功進來好了!」小女兒也表示看法,他說:「愛最好了,還是請愛進來比較好!」最後先生就以小女兒的意見說:「把愛請進來吧!」

太太出去就對四個老人家說:「我先生說請愛做代表,現在就邀請愛到我家裡來。」那個叫愛的老人站起來,跟著太太朝家裡走,但是後面的三個老人同時也站起來跟著一起走。這位太太覺得奇怪,就問:「咦?你們不是說只能一個人進去嗎?怎麼現在你們三個人也都一起跟進來呢?」後面的三個老人就說:「我們三個人有一個習慣,只要愛走到哪裡,我們就會跟著到哪裡。」

人人都希望擁有財富、成功、平安,但是人間更重要的是要有愛,一個家庭裡,夫妻、父母、兒女、親戚、朋友都要相愛,有了愛心,則財富、平安、成功也會跟著一起來。愛的昇華就是慈悲,慈悲就是佛法,有佛法就有辦法。但是一般人的愛,都是有緣、有相的慈悲,尤其有親疏、愛憎、人我的分別,故而有比較、計較,繼而有人我紛爭。因此,唯有以「國際宏觀」來打破人我的界線,唯有人人發願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大家互相包容、尊重,彼此才能共榮、共有,人間才能充滿歡喜與祥和。

四、世界上有一些國家,因為種族不同而一分為二,例如北美十三洲殖民地對抗大英帝國的革命成功而獨立。但是也有某些國家並非緣於種族問題而分裂,例如東西德、南北韓以及大陸與台灣。現在東西德已經統一了,目前海峽兩岸的問題,有人主張和平統一,有人希望台灣獨立,請問大師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

答:在台灣,有一對青年男女經過自由戀愛,彼此論及婚嫁,但是男方的母親不同意,年輕人執意要結婚,媽媽於是生氣的說:「如果你們結婚,從此就不要再踏進這個家,不要再回來了。」年輕人果真從此十年沒有回家。

十年過去了,年輕的夫婦已經為人父母,也想要孝順長輩,就託人告訴母親:「我們很想回去看媽媽,請媽媽不要拒絕我們回家。」但是母親還是很堅持,不肯原諒他們,也不許他們進家門一步。有一位朋友就對這個媽媽說:「不要這樣嘛!你看柏林圍牆都倒了,東、西德兩國人民都來往了,你何必再那麼執著呢?」

東西德的統一,西德人民要為東德分攤貧窮的擔子,付出不少金錢代價,這種心量是了不起的。南、北韓過去也是打得你死我活,現在也慢慢開始來往了。人與人沒有天生的仇恨,一切都是人為製造的。現在世界上有很多聯盟,如歐洲人參加歐盟,去年我到歐洲,在每一個國家之間來來去去,都不需要簽證,甚至你把護照給海關看,他們也都不要看。後來還是我主動跟他們說:「請你蓋個印章讓我做紀念,表示我來過這個國家。」

過去台灣在兩蔣時代,就曾經有過「和平統一」的想法;美國對台灣也是希望和平安定,維持現狀。不要說海峽兩岸應該要統一,就是聯合國也希望全世界的國家都能聯合一起,團結合作。所謂「兄弟同心,力能斷金」,所以人類應該要團結合作,團結就是力量。

有一則趣談,五個手指頭吵架,互爭老大。大拇指說:「我頂好、我第一,我是老大。」食指不服氣,他說:「民以食為天,做菜嘗鹹、嘗淡,都要我食指來試吃。再說,只要我食指一指,你就要到這邊、到那邊,全都聽憑我的指揮,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中指也說:「五個手指頭,我最長、最中間,當然是我最大,應該讓我來領導大家。」無名指也不服氣,說:「人們結婚,金戒指、鑽石戒指都戴在我身上,只有我最珠光寶氣,我才是最尊貴的。」

大家都在發表意見,互爭第一,只有小拇指不開口,大家就說:「咦!小拇指你怎麼不講話呢?」小拇指說:「我最小、排行最後,我哪裡能跟你們比呢?不過雖然我不能跟你們比大,但是見到長輩、聖賢、佛祖,合掌時是我最靠近他們。」

小拇指雖然很渺小,不過心存尊敬,就和聖人很靠近。因此談到兩岸的問題,我的理念是不希望搞分裂,也不主張獨立。這個世間沒有獨立的東西,以佛教的真理來看,一切都是關係的存在,都是你靠我、我靠你,離開了關係,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存在,這個關係就是「因緣」。

例如,今天我們依靠西來大學的禮堂才能聚會;有了桌子,茶杯才能放在上面;靠著衣服,我們就不畏懼寒冷;甚至我們要依賴士農工商,供給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才能生存,假如沒有世間的眾緣成就,我如何能存活呢?所以人類應該彼此如兄如弟,應該如同五個手指頭一樣,不要分裂,要團結起來,成為一個拳頭才有力量。

既然世間一切都是依靠因緣而存在,有因緣就能和諧,有因緣就能合作;相反的,排斥別人就是拒絕因緣,就會減少自己的力量。有一個丈夫老是搞婚外情,太太難以容忍,鬧著要離婚。後來先生發誓不會再犯,就將小拇指砍下以示決心。他原以為小拇指沒有用,砍下來不要緊,有一次耳朵癢了,很自然就想用小拇指掏耳朵,但是忽然發現小拇指沒有了,不能掏耳朵了。

世間上即使是廢物都能利用,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要做離心份子,離開人群、離開團體、離開了力量核心,就不容易存在。我站在信仰佛教的立場,普願天下的大家,不但是人類,一切眾生都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友愛。尤其政治上沒有永久的敵人,彼此應該要交流、互相來往。我很歡喜見到大陸領導人出國訪問的消息,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回去也可以做為建國的參考。我們台灣的政治領導人,也不要只做一個島國領袖。儘管現在世界上的科技發達、文明進步,但這些都遠不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來容易獲取和平。所謂「見面三分情」,中國人有很多問題、困難,都可以在飯桌上解決,何必說「你不准到我這裡來,我不准到你那裡去」?互相訪問、互相了解、互相促進友誼關係,和諧就不為難了。

因此,對於兩岸的未來,我一貫的主張是「和平統一」。但是「統一」並不是你統我、我統你,也不是你大我小、我有你無;統一的先決條件必須建立在「平等」與「尊重」之上,因為「平等」才能互相尊重包容,才能「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才能「平等共尊,和平共榮」;如果不能平等,就無法和平。

有人說台灣人是番薯,因為台灣地形像一個番薯;大陸人就叫芋仔,現在芋仔和番薯都聯婚,已經融和成為一家親了,何必要再製造分裂呢?長久以來,我愛台灣,也愛中國,更愛世界;我沒有大陸的意識,也沒有台獨的觀念;我的心中只有佛教的「慈悲為懷,和平第一」。尤其中國五千年來戰亂連年,人民不但需要佛法給予精神上的撫慰,更殷切盼望長治久安的世界和平早日實現,因此我確信未來海峽兩岸能夠和平統一,才是十三億人民的福祉。

五、世界上為何有那麼多不同種族的人,他們的長相、膚色、高矮、胖瘦,甚至他們的智商、生長的環境都不一樣,這是否也是造成有些族群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原因?請問大師,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種先天的條件不一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答: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窮?有的人天賦異稟,有的人資質魯鈍?有的人外型挺拔俊秀,有的人醜陋聾殘?影響每個人的命運、決定每個人長相、膚色、高矮、胖瘦,甚至智商高低的最大力量,就是「業力」。

所謂業,是我們行為的結果,包括口中所說、心裡所想、身體所做的種種造作,通稱為身口意三業。有一句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業可分為善業、惡業,我們自己造了善業或者惡業,時機成熟了,一定要隨著這些業力去受報,業力控制我們的命運,絲毫不爽。

業除了有善業、惡業之外,還有許多種類。影響個人的稱為「別業」,影響眾人的稱為「共業」。譬如生長在台灣的人有共同出生於此地的共業;同為娑婆的眾生,必有相同的共業,但是有的人住亞洲,有的人住美洲、歐洲、非洲,甚至膚色有黃、白、褐、黑等等,那是因為別業的不同而產生的種種差別。

生命都是群居體,一個民族的形成,是因為血緣、地理、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膚色、宗教信仰等各種因素下,「物以類聚」成為族群。相對的,不同的種族之間,由於先天、後天條件不同,光看外形,就不能平等,所以要從本心、本性上看。如黑人說:「我們的皮膚是黑的,但我們的心是白的。」

我對世間一直保有一種觀念,就是大家應該「同中存異,異中求同」,不管是什麼種族的人,也不管白皮膚、黑皮膚或是黃色膚種的人,大家應該像兄弟姊妹,雖然彼此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在「同」裡面我們應該准許有「不同」的存在;在不同當中,大家同樣都是人類,都應該講仁愛,求取和諧為共同的目標。

總之,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民族,乃至每個人有智愚、高矮、胖瘦等不同,在很多的不同裡面,唯有從人格、佛性上看,大家有著「同體共生」的認知,才能平等;能夠從人格的尊嚴上一視同仁,才能化解種族歧視,減少族群紛爭,世界才有和平的一天。

六、世界上有很多弱小民族、邊疆民族,他們不僅希望獲得平等的對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苦難應該如何協助解決呢?請大師開示。

答:如前所說,在這個世界上,由於地理、氣候,尤其語言、文化的發展,自然而然會形成許多不同的種族。在中國大大小小的民族共有五十多個。除了漢滿蒙回藏五大族以外,有許多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乃至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弱小民族。

對於一些少數民族等弱勢族群,世界上的強權不但不應該欺負他們,甚至如佛教講:「有病的眾生更需要愛護。」我們對於有病的人,應該對他們多一點關懷;同樣的,對於邊疆地區的一些弱小、貧窮民族,也應該多給他們一些照顧。

一個國家,能夠愛護弱小,才是偉大。例如,大陸明訂《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規定對於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事業所需要的資金,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財力予以安排。乃至少數民族公民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或者控告,有關國家機關必須及時依法處理。另外,美國的政策則是保障工作機會,把很多工程都留給少數民族來做。

世上一切都是關係的存在,人們必須團結合作,才能諸事圓滿。

其實不僅對弱勢族群應該發揮人類之愛,我認為國際之間尤其應該發揮「大事小、強護弱、有助無、富濟貧」的慈悲精神,彼此互助、關懷,例如過去美國對台灣濟助麵粉、黃豆等;現在台灣也成立「農耕隊」,到中東等地區協助他們發展農業,這都是很好的國際交流。

國際之間,能夠發揮人道關懷,用慈悲才能攝受人心。在佛陀涅槃後的一、二百年之間,印度有一個阿育王,他用武力征服了很多弱小國家、民族。後來阿育王去巡視那些被征服的國家,雖然街道兩旁站滿歡迎的人群,可是阿育王從人們的眼裡,看到的都是怨恨的眼神。阿育王忽然有所感,他認為:「我雖然征服了他們的國家土地,但是沒有征服他們的心!」

後來阿育王信仰佛教,他用佛教的慈悲、仁愛去幫助弱小民族。多年後,阿育王再度前往巡視,舉國人民心悅誠服,紛紛扶老攜幼來歡迎他。這時阿育王領悟到:「用武力征服他國,不是真正的勝利;唯有用法,用慈悲來待人,才能收服人心,所以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

佛經裡面也說:「以諍止諍,諍不能止。」就如同用油去潑火,火會更旺;如果用愛,就如同以水熄火,比較有用。佛教所謂「冤親平等」,耶穌教也說「愛你的仇敵」,如果我們只以一般世間法來想,並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懂得;唯有把我們的心慢慢和佛與聖人的理念相應,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西元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為了懲罰阿富汗而發動戰爭,我從新聞報導裡看到,當布希總統要去訪問阿富汗時,阿富汗全國人民都反對。其實美國當世界的警察,也花了許多錢,假如能將這些花費在戰爭中的錢,撥一點去各地辦教育、救濟苦難,我想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尊重。我比較主張大國侍奉小國,好比富有的人要幫助貧窮的人。我們在一個大國家、大都會裡的人,對於邊疆地區的人民,乃至一些文化不發達的地方,要多給予一份愛心,例如幫助他們建學校、圖書館等,給予他們多一些受教育的機會,充實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力量,讓他們能夠自力救濟、自力更生,幫助他們成長,這才是究竟解決之道。而這一切都要從「有心」開始,只要有心,就會有辦法。

七、舉世各國都有原住民,例如美國的印地安人、澳洲的土著、紐西蘭的毛利人、台灣的高山族等。每一種原住民都有他們特有的文化,請問大師,我們如何幫助他們保持特有文化,而又能跟隨時代的進步發展呢?

答: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也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現在舉世各國都有原住民,而每一種原住民都有他們特有的文化,我們對於少數原住民文化,要尊重它、保護它,但不能侵略它。

過去我雲遊在世界各地弘法,記得有一次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講演,該校一位約翰麥克雷教授在敘談時說道:「你來美國弘法可以,但是不能開口閉口都是中華文化,好像是故意為征服美國文化而來的。」當時我聽了心中就有一個覺悟:我應該要尊重別人的文化,我們來到這裡只是為了奉獻、供養,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養諸佛菩薩一樣。由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即使大如美國,也是害怕被人征服。

文化不容被侵略,但是文化是可以交流的。現在舉世各國都在吸收他國文化,所謂「有容乃大」,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要想雍容華貴,就要有「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揀細流」的胸襟,包容愈多種文化,國家就愈是偉大。

多年來我遊走世界,一直在倡導「本土化」,就是尊重當地文化,也就是要讓佛教依各地的文化思想、地理環境、風俗民情之不同,發展出各自的特色。我所推動的「本土化」不是「去」,而是「給」,所以我在五大洲建寺,就是希望透過佛教,給當地人帶來更充實的精神生活。例如,建設西來寺的時候,就是覺得美國科技發達,宗教也多,假如能夠再增加一種佛教給人民選擇,不是更美好?所以我的本土化是奉獻的、是友好的、是增加的,不是排斥的,不是否決的。

世界上好多地方都有原住民,都有少數民族,因為他們是少數,我們更應該要優待他們。我自己從小就歡喜不同的民族,尤其喜歡看到少數民族,我曾收集許多錄影帶、DVD,都是介紹少數民族的生活。過去因為少有機會到中國大陸看雲南、貴州、新疆、蒙古等少數民族,我曾經特別遠到緬甸少數民族的地區去看他們,哪裡有十六個民族,我覺得他們都好美麗。台灣的少數民族就是原住民,過去稱為高山族。近年來國際佛光會一直積極對原住民提供資助,例如捐贈書籍,甚至為他們興建圖書館,提供他們多一些受教育的機會,希望幫助他們有能力在社會上與人公平競爭,在能夠保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時,進而發揚光大,讓世界的文化更加多元並且多采多姿。

總之,文化沒有國界,文化是民心自然發展的結果,不是用武力強迫加諸就可以要什麼文化就有什麼文化。因此,人類可以和人類相互為敵,但不能跟文化敵對。中國過去講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即便是元朝的蒙裔發動戰爭占領中國,也不敢蒙化中國;即使清朝滿人統治中國、台灣,也不敢滿化中國,因為中國之大,中華文化之豐,不是一時就能取代的。

既然文化是自然形成,當然也要任其自然發展,不可以用自己的文化去侵略別人的文化;能夠尊重各地的文化特色,這就是文明的象徵。

八、世界上有些民族生性懶散,有的民族則充滿優越感,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人種,例如德國的日耳曼民族、英國的英吉利紳士、美國的美利堅合眾國、法國的法蘭西斯主義、日本的大和民族、中國的大中華等。請問大師,您覺得這些真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嗎?為什麼呢?

答:多年前我到非洲弘法,當地的佛教人士招待我到野生動物園參觀。動物園中有一種牙籤樹,他們告訴我:「不要以為獅子、老虎很兇猛,可以吃掉斑馬、綿羊、長頸鹿等動物,只要牠們被牙籤樹刺到,皮膚就發炎、潰爛。」說明即使再兇猛的獅子、老虎,也有天敵,也會死亡。

世界上,強權、優秀都不是絕對的,中國有句話說:「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水的。」會打拳的反而被人打死,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不會打拳的人,別人也不會來找打。會游泳的人因為要下水,就有可能會被淹死;不會游泳的人他不下水,反而平安。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聰明反被聰明誤,優秀養成了傲慢,也不是福氣。

其實,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好,哪一個國家不好?哪一個民族優秀,哪一個民族不優秀?所謂貧富貴賤,都沒有什麼標準。過去大英帝國到處爭戰,在世界各國建立許多殖民地,因此有「日不落國」之稱。但是現在英國跟美國比起來,遠遠差了一大截。不過,美國也不能因此自以為很富有、很強大,這個世間是無常的,例如過去最貧窮的一些沙漠地區的國家,後來在沙漠下面發現石油,一夕之間成為大富翁,我們怎麼能看輕他們呢?

世界上貧富貴賤都隨著時間在變化,因為眾生的業力,也就是大家的思想、語言、心理、行為種種的不一樣,就感召不同的結果。過去中華民族、大和民族、蒙古民族、亞利安民族,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時代,尤其中華民族過去一直以「五千年文化」而自豪,也曾自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但現在已逐漸落伍,未來要注重教育,培養傑出人才,才能提升種族形象。

總之,世間上所有的法界眾生,都由於業力的關係而有種種的分別、種種的不同。希望今後的人類,大家能多接受教育,知書達禮,都能有「普世平等」的思想,都有「人我一如」的想法,如此世界才容易達致和諧統一。

九、談到民族的優越感,世界上也有一些國家,因為自覺民族不夠優秀,因此透過移民、異國通婚、優生保健等政策,希望進行種族的改良。請問大師,種族可以改良嗎?乃至種族之間真的有辦法和諧相處嗎?

答:種族當然可以改良,就像現在的農業,很多水果經過接枝、基因改良等方法,不但種類愈來愈多,而且果實大、果肉多、水份足、甜度高,可以說是農業改良的一大成就。

一般人也都聽說過,異國聯姻所生的兒女比較聰明。過去日本人長得比較矮小,後來他們把一批批的女孩子送到中國東北,一旦懷孕後再送回日本,慢慢的,他們的種族改良了,所以現在的日本人普遍都長得比較高大。

除了異國通婚、優生保健等方法以外,美國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是族群人種的大冶洪爐;因為美國歡迎他國移民,把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都集中到美國裡,因此國勢強盛。只是現在有些國家因為領土太小,不容許移民,汶萊就是一例。

在佛教裡,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個移民的世界,族群最多,阿彌陀佛把世界上各種種族的人都接引到他的淨土,讓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是一個種族融和的典範,但是並非人人都能移民,必須有條件的人才能得生其國。

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民都來自外國移民,或是多元種族融和後所產生的後代,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混血兒」。例如巴西就是一個混血的民族,早期巴西的原住民印地安人和葡萄牙人混血,之後加入黑人血統,接著義大利、德國、波蘭、南斯拉夫、阿拉伯和日本相繼來此和當地人通婚。巴西不但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也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種歧視的國家。另外,目前澳洲中部的阿不雷訓地方,據說有很多人的姓氏都是華姓,他們都是中國人與當地土著通婚的後代。

現代社會開放,國際往來頻繁,尤其各國的留學生很多,造就了不少異國鴛鴦。但是也有很多父母並不同意異國通婚,其實如果能放大眼光,以寬宏的胸量接納,異國通婚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過,認真說起來,世界上的種族問題並不是政治、經濟,甚至也不是宗教所能解決的。現代科技發達,雖然能夠改變基因,但也不究竟。最好的方法就是人類互相尊重包容,容許不同的存在。我雖然是一個出家人,但是幾十年來的出家歲月中,我看到天主教的神父、修女,甚至看到回教的穆斯林,我對他們都很友好,也很尊重。在台灣有一位來自美國的丁松筠神父,他跟我說:「假如你生在美國,你可能就是美國一個很好的神父。」我說:「假如你生在中國,你可能就是一個中國的和尚。」由於我們出生的地點不同,讓我們的信仰不同,其實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

南非南華寺與國際佛光會舉辦各項慈善救濟活動,開辦教育訓練課程,幫助當地青年擁有一技之長。

在黑人的教科書裡,第一課就說:「黑是最美麗的顏色。」即使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不同,從小都應該訓練喜愛不同的東西。例如,二十年前,中國大陸穿的衣服都是同一個顏色,顯得很單調;現在他們的衣服顏色很多,感覺就很活潑,很好看。我們對於跟自己不同的人,如果不喜歡他、討厭他,就表示自己渺小。高山之所以崇高,因為上面長著各種樹木花草,還有各種飛禽走獸棲息在裡面;海洋裡,也因為有各種魚蝦悠游其中,所以才造就海底世界的美麗。

常有人問:「世界能否和平?」自古至今,任何時代都有災難,儘管今日的世界籠罩著各種苦難,但是人只要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只要內心祥和,世界自能和平。

至於種族之間是否真有辦法和諧相處?我想,教育的普及、政府的政策、資訊的發達、男女的通婚、留學生的交換、文化的交流、技術的援助等,都是減少種族間摩擦的有效方法。另外,「尊重與包容」、「同體與共生」,更是促進種族和諧的不二法門。

一○、中國幅員遼闊,大小民族共有五十多個,其中最大的有漢、滿、蒙、回、藏,因此過去曾倡導「五族共和」,然而五族之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請問大師,現在中國政府對這些邊疆的少數民族,是否曾經給予他們什麼樣的幫助與照顧呢?

答: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資料顯示,在中國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有五十六個,即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佤、畬、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等民族,乃至台灣的原住民也有十多個,像阿美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等等。由於漢族以外的民族,人口顯然比漢族少很多,因此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為了照顧這些少數民族,大陸當局除了成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專職負責以外,憲法更是明文規定,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對各民族要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歧視和壓迫。而台灣政府內閣裡也有「原住民委員會」給予少數民族照顧。

有關大陸對少數民族的保障條例,包括: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二、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四、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五、各級國家機關保障少數民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在制定涉及少數民族的重要政策、決定以及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的重要問題時,應當聽取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意見。

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規劃並採取措施,有計畫地選拔,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

七、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的數額,扶持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資金。

八、少數民族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九、少數民族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十、少數民族公民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

我一向對邊疆少數民族頗具好感,甚至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能和少數民族生活在一起。現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對少數民族的照顧都做得很好,少數民族也都獲得應有的尊重、禮遇和優待。少數民族不可輕,因為一個民族,不管大小,都有他的文化、語言、習慣,如同人間的百花齊放,我們要看到他們的美麗,不可予以輕視。

一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裡,經常處於戰亂之中,其中大部份以民族之間的內戰居多,例如「五胡亂華」,乃至元朝與清朝更分別由所謂的少數民族統治多數的「大漢民族」。從歷史的殷鑑可知,一個國家如果內部不和,容易招致外侮,甚而引發國際戰爭,這實非人類之幸。因此請問大師,今後各國之間如何讓種族相互融和,繼而共創世界和平呢?

答:剛才講到,光是一個中國大陸,大大小小民族就有五十六個之多,再加上其他各國的各種民族,世界上的民族之多,可想而知。

促進種族和諧,這是鞏固國本的大事。每一個人生下來以後,屬於哪一個種族,並不是個人意願所能決定的;但是如何打破種族、地域的籓籬、觀念,共同促進世界各民族的和平相處,卻是每一個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種族之間所以會產生紛歧,有的是地理環境使然,有的是語言風俗習慣差異,有的是人種膚色的不同,致使大家排除異己。就算是在同文同種的種族裡,也會有階級貴賤之分;不同種族裡更是劃分了種種的不同,於是產生種種不能相聚融和的情結。

要消除種族隔閡,首先應該發揚慈悲的精神。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涅槃經》云:「慈息貪欲,悲止瞋恚。」佛教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體的慈悲來解救眾生,更要用無緣的慈悲為廣大眾生救苦救難;不僅要消極的不做惡事,更要積極的行善;不只要一時口號的慈悲,還要永久務實的慈悲;不唯以圖利求償而行慈悲,更要無相無償而行慈悲。所謂「慈」能與樂,「悲」能拔苦,當一個人內心充滿了慈悲心,則見他人痛苦時,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當見別人不歡喜時,即能以慈心施予安樂;如果人人都能以慈悲心相待,則一切眾生皆得福樂。

因此,只要地球上的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都能本著慈悲心,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幫助,大家都能做個慈悲的地球人,都能走出國界,自然沒有種族的歧視。

一二、讀過佛教史的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初是為了打破社會階級不平等而出家,他主張「四姓出家,同一釋種」,佛陀這種寬廣的胸襟,應該可以給今日製造種族問題的人一些教育,可否請大師把佛教的這種平等思想做一些說明與介紹?

答:過去很多人以為,學佛的人是逃避現實,是消極厭世,其實這是大大誤解了學佛的本義。佛陀當初所以出家修道,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解救自己生死苦惱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更是為了救濟被壓迫的人民。

在佛陀住世的當時印度社會裡,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等四種姓的嚴格劃分。第一階級的婆羅門,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徒,他們為了維持自身的權利,以及鞏固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利用一卷《摩奴法典》,把印度社會分成四個階級,自己列在第一,他們的權威、橫暴,其他階級的種族都要無條件的信奉和接受。

第二個階級是剎帝利,也就是一些王公貴族,他們和婆羅門同樣受到尊敬。第三階級是吠舍,就是一般的農工商階級,他們受婆羅門和剎帝利權勢所壓迫,連受普通教育的資格都沒有。第四階級是首陀羅,他們是被征服者,被公認是為了被役使、被奴隸而生到這個世間上來的。

在這種種姓制度下,形成嚴重的種族歧視,彼此既不可相互通婚,也不可享受同等權利,而且貴賤懸殊很大。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階級懸殊的社會裡,他自己雖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的,他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向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展開革命。

佛陀革命的對象,一是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二是沒有究竟真理的神權宗教,三是生死循環不已的自私小我。在世間上,一般的革命家雖然標榜著為民的口號,但人民並不因此而得到幸福,因為他們革命是源於瞋恨敵人,所以使用的革命手段都很殘忍。唯有佛陀的革命,完全是由於慈悲心腸的激發,他的革命是用慈悲覆護一切,感化一切,他不用暴力,行的是不流血的革命,這才是真正的革命。

一般的革命家,大都是由下而上的,因為有感於自身的不自由,不安樂,因而聯想到別人的不自由、不安樂,所以就起來推翻不合理的勢力。唯有佛教的教主佛陀,他的革命是由上而下的,他本是貴為王子之尊,過著優裕的生活,照理說他用不著革命,但是他看到很多遭受壓迫的民眾,為了公理與正義,他不能不擺脫王子的虛榮,用「一切眾生平等」的真理來為那些被壓迫的可憐人們打抱不平。

一般的革命者,都是向外革命而沒有向內革命,說明白一點,就是向別人革命而沒有向自己革命。唯有佛教的教主佛陀,他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自私的小我,都有生死之源的煩惱無明,為了求得真正自由自在的解脫,不得不向五欲、榮華富貴革命,捨離一切的愛染,過平實的生活,這才是究竟的革命。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