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4 精進

世間上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哪一個不是從苦幹中成功的呢?你喜歡安逸,討厭服務勞動,就算黃金隨潮水流下來,都給人撈走了,也沒你的份。「要怎麼收穫,就先怎麼栽。」這是必然不變的因果道理。

俗話也說:「勤有益,戲無功。」勤勞、精進是為了對治懈怠、懶惰。懈怠是眾行之累,是人生之病,所謂「在家懶惰,失於俗利;出家懈怠,喪於法寶」,所以精勤的人生,才能有成就。

當然,精進必須是正當而有益於人我的行為,才是正精進。佛經有四種正精進,即:「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意思是說,還沒有犯的惡事、惡念,要用智慧去糾正,不讓它生起;已犯的惡行,要勇敢的懺悔、斷除;好的念頭、沒有做的善事,要有勇氣、力量讓它萌芽;已行的善事、好念,要能保任它,讓它成長、茁壯。總之,對於斷惡修善的事,必須要精進、勤勞地去做,不能稍有懈怠、放逸的心。

如寺廟裡,出家僧眾早晚課誦經都會敲打木魚,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不論白天黑夜,魚在水中雙眼都不曾閉上。佛教以此象徵出家人行道的勇猛精進。當敲打木魚或看到木魚時,應深觀魚的精進力,效法魚的精神。佛經也提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主要是警惕、勉勵我們,人生要常行精進,不要輕易空過。

佛教裡有許多菩薩的名號,如:不休息菩薩、常精進菩薩,也是在鼓勵修道人不可以過分地懈怠、懶散,應當精進辦道。如觀世音菩薩遊諸國土、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度眾生,乃至歷代祖師甘願為眾生作牛作馬,諸菩薩大德甘願布施頭目腦髓,他們也是為了完成自我的願力而精進不息。

過去,雍正皇帝非常景仰康熙皇帝在位時的玉琳國師,可惜他已圓寂。後來四處訪尋,找到國師的一位後代;但雍正皇帝見他容貌不揚,言不達意,未能深悟禪機,大為不滿,說他有辱祖先之名。於是設一靜室,並在門口掛一寶劍,限他七天開悟,否則殺頭;最終在利劍之下,這位法師,精進忘我,終於開悟。

因此,精進能策發一切善行,與一切功德相應,六度波羅蜜中若缺少了「精進」,則其餘五者皆不能完成波羅蜜(圓滿)。如《大智度論》說,精進法是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諸道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精進是辛苦呢?還是快樂呢?看起來精進是辛苦,實際上是快樂的。如《勸發菩提心文》說:「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