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27 一月
*1月1日
新春祈願文(節錄)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慈悲偉大的佛陀!
在這新一年的開始,
我要把過去的種種視為昨日已過,
我要把未來的種種當作今日新生。
在這個新年的開始,
我一願眷屬和諧,家庭美滿;
我二願生活滿足,行善濟世;
我三願情緒正常,性格穩重;
我四願掃除習氣,增加修養;
我五願發心做事,慈悲待人;
我六願事業順利,身心康泰;
我七願修行進步,增加慧解;
我八願佛教興隆,眾生普度;
我九願社會安定,人民快樂;
我十願世界和平,普天同慶。
慈悲偉大的佛陀!祈求您護佑我,
讓我在新的一年裡,
所說的言語,都是慈悲善良、鼓勵向上的好話;
所做的事情,都是令人歡喜、利益大眾的好事;
所存的心意,都是祝福他人、回向他人的好心;
所有的行止,都是幫助國家、協助世界的美好。
我願意將自己的身心奉獻社會,
我願意將所有的一切與人分享。
慈悲偉大的佛陀!
新春新氣象,讓我一切重新開始吧!
—選自《佛光祈願文》
*1月2日
功不唐捐
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
它就有什麼意義。
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
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
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
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
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
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
切莫思量,更莫哀。
從今往後,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選自《胡適全集》
*1月3日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六八八~七四二)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選自《文苑英華》
長歌行
佚名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選自《樂府詩集》
浪淘沙
唐 劉禹錫(七七二~八四二)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選自《全唐詩》
*1月4日
幸福在哪裡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小狗和老狗彼此相依為命,小狗聽說幸福就在自己的尾巴上,從此拼命轉圈,要咬住自己的尾巴抓到幸福。
老狗笑說:「我尋找幸福是向前走,對過去無悔,對現在無懼,對未來無憂。只要我的腳步向前,尾巴上的幸福快樂自然跟隨我。」
幸福在哪裡?猜忌使我們遠離幸福的目光,懷疑使我們錯過幸福的召喚,嫉妒使我們模糊幸福的面貌,妄想使我們失去幸福的擁抱。何必向神祇乞求幸福降臨,要佛祖喜捨幸福的地圖?幸福,原在我們的心靈。—選自《人生的階梯》
*1月5日
悟道詩
五代 布袋和尚(?~約九一七)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是非憎愛世偏多,
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忍辱,
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
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
自然證得六波羅。
即心是佛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
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選自《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
*1月6日
垂訓詩
唐 元真(生卒年不詳)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閑中檢點平生事,靜坐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選自《御制悅心集》
仁壽堂說(節錄)
元 吳澄(一二四九~一三三三)
仁者壽,非聖人之言乎!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壽最久。聖人之仁如天地,亦惟上古聖人之壽最久。夫人之全德固未易全,然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無一而非仁者。得其一,亦可謂仁,亦可得壽矣!予嘗執此,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洪者壽,貌之重厚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溫和也、慈良也、寬洪也、重厚也、簡默也,皆仁之一端也。—選自《金至元吳文正集》
*1月7日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選自《劍南詩》
明日
明 文嘉(一五○一~一五八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今日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選自《文氏五家集》
*1月8日
除賤語
唐 拾得(生卒年不詳)
富貴浮雲未足誇,
民間風氣太奢華;
漫將兩字逢人勸,
勤儉由來好起家。
寒山拾得忍耐歌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選自《寒山詩集》
*1月9日
好了歌
清 曹雪芹(一七一五~一七六三)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葬花吟(節錄)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繫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選自《紅樓夢》
*1月10日
生活的藝術(節錄)
夏丏尊(一八八六~一九四六)
在他,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小旅館好,統艙好,掛褡好,粉破的席子好,破舊的手巾好,白菜好,萊菔好,鹹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
這是何等的風光啊!宗教上的話且不說,瑣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謂生活的藝術化了嗎?人家說他在受苦,我卻要說他是享樂。當我見他喫萊菔白菜時那種愉悅叮嚀的光景,我想:萊菔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實嘗得的了。對於一切事物,不為因襲的成見所縛,都還他一個本來面目,如實觀照領略,這才是真解脫、真享樂。
藝術和宗教實有同一的歸趨。凡為實利或成見所束縛,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與藝術無緣的人們。真的藝術,不限在詩裡,也不限在畫裡,到處都有,隨時可得。—選自《平屋雜文》
*1月11日
青年人的閱讀(節錄)
余秋雨(一九四六~ )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
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只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歷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義的豐富。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歷是無法獲得的。黃山谷說過:「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這就是平庸的寫照。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選自《余秋雨台灣演講》
得力於忍
唐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
孔聖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
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
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選自《忍耐之人方能成大器》
*1月12日
放言(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選自《全唐詩》
忍耐功德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我們觀察一個人是否成器,往往先看這個人有沒有忍耐力。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忍耐的力量,忍的功夫可以成聖成賢,如:忍餓、忍窮、忍貪、忍氣、忍苦、忍難、忍魔,這種忍的力量,實為禪定、持戒所不能及,因為忍耐的功德很大,可以成就一切。—選自《人間佛教系列》
*1月13日
一半一半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善良一半,邪惡一半。
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真的一半,假的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
你一半,我一半。
這個世間,誰也無法統一另一半。
努力好的一半,壞的一半自然減少;
接受美好的一半,包容短缺的一半,
才能擁有全面的人生。—選自《人間音緣》
【案】:
世間福禍相倚,
好的一半、壞的一半;
善的一半、惡的一半,
要求世間完美無缺
是不可能的;
殘缺是生命的本質,
也是世間的實相。
*1月14日
七佛通偈
晉 瞿曇僧伽提婆 譯(生卒年不詳)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選自《增一阿含經》
奉行於戒
東晉 佛陀耶舍 譯(生卒年不詳)
不謗亦不嫉,當奉行於戒,飲食知止足;
常樂在空閑,心定樂精進,是名諸佛教。—選自《四分戒本》
心寬山川小
唐 佛光如滿(生卒年不詳)
心中寬廣山川小,眼內澄清日月明;
耳邊天籟人間寂,腳下飛沙不染塵。—選自《星雲說偈》
過天山和上人韻二絕
元 耶律楚材(一一九○~一二四四)
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
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選自《湛然居士集》
*1月15日
踏破海底天
明 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選自《古今圖書集成》
偶逢一笑
張大千(一八九九~一九八三)
說法青蓮九品台,天知病榻亦低徊;
偶逢一笑禪心定,那有阿難著體來。—選自張大千「天女散花」題識
*1月16日
美麗心世界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美好的世界,從自己做起,當我們埋怨人際的冷漠疏離,先從自己散發溫暖熱情開始。無奈於社會亂象叢生,先從自己持守律法,清白克己開始。感慨於功利主義掛帥的潮流,為什麼不從自己慈悲愛人,喜捨無求開始呢?美好新世界,從每一顆心開始做起。—選自《星雲說喻》
佛教的福壽觀
經上說:「現在之福,積之祖宗,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之子孫,不可不培。現在之福,譬如點燈,隨點而隨竭;將來之福,譬如添油,愈添則明。」我們要善於把握現在已有的福德因緣,努力種植未來的福德因緣,如此必能福樂常隨,永享甘醇的美果。—選自《人間佛教系列》
*1月17日
學與用
太虛(一八八九~一九四七)
學貴知要,不在貪多;
用貴適時,不專泥古。
大慈大悲
大慈當與一切人生的安樂,
大悲當救一切人生的苦痛;
救人應當救各國各種的人,
救世應當利益於一切生物。—選自《太虛大師全書》
*1月18日
吃虧是福
清 張英(一六三七~一七○八)
天道有滿損虛益之義,
鬼神有虧盈福謙之理。
自古只聞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
未聞忍與讓反以釀後來之禍患也。
欲行忍讓之道,先從小事做起;
每見天下大獄,多起於小事。
故凡天下事,
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
受得小虧,則不致於受大虧。—選自《張文端集》
暗中陰騭
韓恩榮 集(一九○一~一九九五)
利己害人促壽算,
積善修行裕子孫。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暗中陰騭分明有,
遠在兒孫近在身。
守口莫談人過短,
自短何曾說與人。
生事事生君莫怨,
害人人害汝休瞋。
欺心折盡平生福,
行短天教一世貧。—選自《箴言集成》
*1月19日
岳陽樓記(節錄)
宋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選自《范文正集》
為天地立心
宋 張載(一○二○~一○七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選自《張子全書》
〈定風波〉
宋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選自《東坡詞》
*1月20日
前赤壁賦(節錄)
客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觀書有感
宋 朱熹(一一三○~一二○○)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敬恕齋銘(節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是行之,與物皆春。
內順於家,外同於邦;無小無大,罔時怨恫。
為仁之功,曰此其極;敬哉恕哉,永永無斁。
*1月21日
知與行(節錄)
知與行,工夫須著並到。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
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二者皆不可偏廢。
如人兩足相先後行,便會漸漸行得到。
若一邊軟了,便一步也進不得。
然又須先知得,方行得。
所以《大學》先說致知,《中庸》說知先於仁、勇,
而孔子先說「知及之」。
然學問、慎思、明辨、力行,皆不可闕一。
次韻擇之見路傍亂草有感
世間無處不陽春,道路何曾困得人;若向此中生厭斁,不知何處可安身?—選自《晦庵集》等
*1月22日
人生行路
老舍(一八九九~一九六六)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再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
謙虛使人的心縮小,像一個小石卵,
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陷阱,
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生活是一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
有晴有雨,趣味就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微微暗些,再明起來,則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選自《名人經典語錄》
*1月23日
佛寺楹聯(之一)
鎮江定慧寺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近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儘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杭州上天竺寺(法喜寺)
世路崎嶇,看迷人捷足登山,爭利懸崖無退路;
佛天悲憫,願眾生回頭是岸,早離苦海渡慈航。
普陀普濟寺
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登封法王寺
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
行些善事,天知地曉鑒鬼神。
趙城廣勝寺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選自《佛光教科書》
*1月24日
座右銘
清 金纓 編述(生卒年不詳)
勿謂一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鑑察;
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後左右之竊聽;
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係;
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禍福子孫之報應。
善為至寶
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
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惡。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一件;
終日行善事,須防錯一件。
警世格言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
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但日有所損。
嚴己寬人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選自《格言聯璧》
*1月25日
〈望江南〉皈依三寶
宋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
皈依佛,彈指越三祇,願我速登無上覺,
還如佛坐道場時,能智又能悲。
皈依法,法法不思議,願我六根常寂靜,
心如寶月映琉璃,了法更無疑。
皈依眾,梵行四威儀,願我遍遊諸佛土,
十方聖賢不相離,永滅世間癡。—選自《臨川文集》
*1月26日
石灰詠
明 于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
千錘百鍊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
留得清白在人間。—選自《御選明詩》
白玉還須妙手磨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增一阿含經》說:「小孩以啼哭為力,女人以嬌媚為力,國王以威勢為力,羅漢以少欲為力,比丘以忍辱為力,菩薩以大悲為力。」忍辱就是堅強、穩固、磨練,所謂「黃金還要洪爐煉,白玉還須妙手磨」,一件藝術品須經雕刻師的精雕細琢,才能永世流傳;梅花須經霜雪的洗禮,才能芳香撲鼻。人的一生如果不經過寒霜雨雪,反而難成大器,因此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見一個人要想成功立業,必須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選自《人間佛教論文集》
*1月27日
戒殺詩(之一)
勸打鳥者
唐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選自《蓮修必讀》
延生妙方
唐 呂純陽(七九八~八八○)
物要死時汝救他,汝要死時天救汝;
延生種子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選自《蓮修必讀》
名殊體不殊
宋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
我肉眾生肉,
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
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
甘肥為我須,
莫教閻老判,
自揣看何如?—選自《永覺元賢禪師廣錄》
戒殺詩(之二)
贈獵騎
唐 杜牧(八○三~八五二)
已落雙鵰血尚新,
鳴鞭走馬又翻身;
憑君莫射南來雁,
恐有家書寄遠人。—選自《御定全唐詩》
哀泣各分明
明 陶周望(一五六二~一六○九)
一指納沸湯,渾身驚欲裂;
一針刺己肉,遍體如刀割。
魚死向人哀,雞死臨刀泣;
哀泣各分明,聽者自不識。—選自《蓮修必讀》
*1月28日
刀兵劫
清 戒顯願雲(一六一○~一六七二)
千百年來碗裡羹,
冤深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選自《蓮修起信錄》
*1月29日
清涼歌
演音弘一(一八八○~一九四二)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
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涼風,涼風解慍暑氣已無蹤。
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
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
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應世原則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
以刻字責己,以弱字禦侮。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愈宜緩。—選自《弘一大師全集》
君子小人
魏禧(一六二四~一六八一)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
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選自《魏叔子文集》
*1月30日
一念境轉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外在的風雨,終有停止的一刻,但是我們內在的風雨,如何才能歸於平靜?
《大莊嚴經》云:「依止因緣,無有堅實;如風中燈,如水聚沫。」依靠鏡花水月的無常世間,安頓不了我們的身心。「哭與笑」原是一體,貴在一念轉境。
當你埋怨下過雨的路面,泥濘難行,何不抬起頭來,看看滿天星光,正為你照亮腳下的路?—選自《星雲說喻》
*1月31日
《禪林寶訓》選
宋 淨善 重集(生卒年不詳)
晦堂語錄(節錄)
久廢不可速成,
積弊不可頓除,
優游不可久戀,
人情不能恰好,
禍患不可茍免。
夫為善知識達此五事,
涉世可無悶矣。
佛鑑語錄(節錄)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
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
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
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選自《禪林寶訓》
黃龍語錄(節錄)
姁之嫗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