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83 八月
*8月1日
香熏芳潔
晉 法炬(生卒年不詳)、法立(生卒年不詳)共譯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芳潔。—選自《法句譬喻經》
芝蘭之室
春秋 孔子(西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
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選自《孔子家語》
*8月2日
六和敬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
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
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
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選自《人間佛教語錄》
【案】
六和敬是人我之間的相處之道,懂得「我是眾中之一」,明白自己與他人是互依互存的「同體共生」關係,凡事以和為貴,家庭就能和合無諍,家和萬事興;團體能和合無諍,就能發揮團體的力量;社會能和合無諍,就能成就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
*8月3日
中道義
龍樹 造(約一五○~二五○)
東晉 鳩摩羅什 譯(三四四~四一三)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選自《中論》
三法印
唐 義淨 譯(六三五~七一三)
諸行皆無常,諸法悉無我;
寂靜即涅槃,是名三法印。—選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法無自性
龍樹 造(約一五○~二五○)
東晉 鳩摩羅什 譯(三四四~四一三)
法無自性,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選自《大智度論》
諸法因緣
法稱 造(約六○○~七○○)、
宋 法護(九六三~一○五八)、
日稱(生卒年不詳)共譯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選自《大乘集菩薩學論》
*8月4日
開經偈
唐 武則天(六二四~七○五)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選自《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鐘聲偈
唐 百丈懷海 集編(七二○~八一四)
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選自《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明 見月(一六○一~一六七九)
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
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選自《三壇傳戒正範》
楓橋夜泊
唐 張繼(約七一五~七七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選自《全唐詩》
*8月5日
禪悅二首
清 張問陶(一七六四~一八一四)
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選自《張問陶詩歌菁華錄》
找回遺忘的性靈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外面再美的景致,無法使我們真正的休心息慮;
禪,教我們往心內探索,
使我們找回久被遺忘的性靈,重新和它握手言歡。
禪,是一場內在的革命,為我們贏回如香草的悲心,
滿月的慧心,金剛的願心,雲水的捨心。—選自《迷悟之間》
*8月6日
禪堂
唐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
發地結青茅,團團抱虛白。
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選自《禪林象器箋》
一忍一默
宋 黃庭堅(一○四五~一一○五)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選自《全宋詩》
松風閣題跋
宋 鄧文原(一二五九~一三二八)
山雨溪雲散墨痕,松風清坐息塵根;
筆端悟得真三昧,便是如來不二門。
—選自《松風閣詩帖》題跋
【案】
在禪堂裡,不是訓練別人,是訓練我們自己能逆來順受。面臨風雨,我心寧靜;面臨動亂,我心安然,我心就是道場,我心就是佛國。道場、佛國,自有自在安詳。
*8月7日
閱讀,終身的承諾(節錄)
高希均(一九三六~ )
集財富於一身,受人妒忌;集知識於一身,受人崇敬。
與別人分享自己既得的權力,需要遠見;
與別人分享自己擁有的財富,需要氣度;
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知識,只需要有知識而已。
滿腹經綸代替胸無點墨,藏書千冊代替腰纏萬貫,
以文為友代替酒肉朋友,書香社會代替功利社會。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書絕緣的那一刻;
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要從「愛書如命」的那一刻算起。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立一流社會。—選自《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8月8日
為父母親友祈願文(節錄)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慈悲偉大的佛陀!
回想自從我哇哇出生之後,
父母生我育我,親人教我養我,
我只有受之於他們,卻很少給予報答。
在衣食住行上,他們給我呵護;
當苦難挫折時,他們給我安慰。
他們,多少的慈顏愛語;
他們,多少的溫柔體貼。
佛陀!
您也曾經親自為父擔棺,
您也曾經跋涉為母說法;
請您賜給我信心力量,
我願光耀過往的先人,
我願引導在世的親族;
請您庇照我的父母親人,
讓他們能夠福壽康寧,
讓他們能夠平安自在。
假如我擁有榮耀,希望能和他們分享;
假如我擁有富足,希望他們也不匱乏。
祈求您,
讓我擁有的一些歲月,能為我的親人奉獻;
讓我心中的一點微忱,能獲得尊長的認可。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滿足弟子的一片愚誠。—選自《佛光祈願文》
*8月9日
座右銘
明 孫作(約一三四○~一四二四)
多言,欺之蔽也;多思,欲之累也。
潛靜以養其心,強毅以篤其志。
去惡於人所不知之時,
誠善於己所獨知之地。
毋賤彼以貴我,毋重物以輕身。
毋徇俗以移其守,毋矯偽以喪其真。
能忍所不能忍則勝物,
能容所不能容則過人。
極高明以游聖賢之域,
全淳德而為太上之民。—選自《中國古代座右銘》
論道德
陳立夫(一九○○~二○○一)
去私心,存公道,為道德之基本精神。
孝父母,敬長上,為道德之實踐始基。
不忘本,不忘恩,為道德之衡量標準。
言忠信,行篤敬,為道德之事實表徵。—選自《回憶與陳立夫先生的交往》
*8月10日
發光的手指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手指放光,聽來不可思議,放光不是佛菩薩的專利,只要有一顆純淨至誠的心,人人都可以放光。當我們鼓勵安慰他人,當下就是口裡放光;給人方便的服務,不就是手中放光嗎?對人慈顏含笑,面上無瞋,是臉上放光!處處給人歡喜,給人信心,讓別人得到智慧的清涼,當下內外通身光明。
只要減去一點自私心、貪愛心、瞋恨心、諍論心,不但可以讓自己發光,也可以驅走黑暗,照耀別人。人人都是「發光體」。—選自《星雲說喻》
*8月11日
春日偶成
宋 程顥(一○三二~一○八五)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程頤四箴(節錄)
宋 程頤(一○三三~一一○七)
言箴:人心之動,因言以宣,吉凶榮辱,惟其所召。
視箴:心兮本虛,應物無跡,制之於外,以安其內。
聽箴: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動箴: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選自《二程文集》
*8月12日
七誡歌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社會問題何時了,淨化人心最重要;
七誡運動若遵守,何愁亂象不能消?
一誡煙毒把命保,健康長壽是目標;
戒煙戒毒我做到,家庭社會一定好。
二誡色情沒污染,夫妻恩愛到頭老;
可憐雛妓我要保,助人助己菩薩道。
三誡暴力不動怒,處處祥和有禮貌;
凡事忍讓一步想,必得順心好果報。
四誡偷盜不貪心,知足常樂沒煩惱;
謹守此戒得富貴,擁有哪有享有好?
五誡賭博除貪念,沉迷牌桌被錢釣;
日夜顛倒不工作,縱贏錢財輸妻子。
六誡酗酒不狂飲,保有清醒的頭腦;
智慧常明體安康,家庭美滿第一招。
七誡惡口防是非,愛語布施是妙寶;
給人歡喜常讚歎,猶如蓮香到處飄。
生活素質要提升,七誡運動要記牢;
社會大眾齊努力,佛光淨土看今朝。—選自《佛光教科書》
*8月13日
〈雨霖鈴〉
宋 柳永(九八七~一○五三)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選自《全宋詞》
〈曉珠詞〉夜飛鵲
呂碧城(一八八三~一九四三)
春魂殢塵網,誰解連環?參徹十二因緣。還憑四諦說微旨,拈花初試心傳。迦陵妙音囀,警雕梁棲燕,火宅難安。何堪黑海,任罡風、羅剎吹船。
觀遍色空曇艷,幻影更何心,往返人天。回首輪萬劫,紅酣翠膴,銷與雲煙。阿羅漢果,證無生、只有忘筌。似蝶衣輕褪,金鍼自度,小試初禪。—選自《呂碧城詞選》
*8月14日
大悲生菩提
唐 般若 譯(七三四~?)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選自《四十華嚴》
悲心十觀法
唐 實叉難陀 譯(六五二~七一○)
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
何等為十?所謂:
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心不調順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選自《八十華嚴》
記承天寺夜遊
宋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月15日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選自《東坡詞》
*8月16日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洞庭春色賦
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舉棗葉之有餘,納芥子其何艱。—選自《東坡詩集》
【案】
人生如浮萍,隨水飄浮不知所終;人生也像白雲,飄盪空中,不知何處安住?鴻鵠飛鳥在下雪的泥土上,偶爾留下了爪印,也只是短暫的一痕,一剎那又飛走了,牠哪裡會知道飛到何處去?
人與人間的關係就像相逢的旅人,偶然在途中相遇,短暫交會,馬上又要各奔前程。緣聚則生,緣滅則散,因緣法讓我們學習隨緣自適,隨分做事,隨理說話,隨遇而安,隨人相處,隨心自在。
*8月17日
杜甫詩選
唐 杜甫(七一二~七七○)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選自《全唐詩》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8月18日
紫柏大師語錄
明 紫柏真可(一五四三~一六○三)
水在釜中,非火不能熱也;
種在土中,非春不能生也;
愚在心中,非學不能破也。
文薪偈(節錄)
若微文字薪,觀照火無附;
若微觀照火,身心薪不然。
薪然俄成灰,灰飛身心盡;
湛然實相燈,光明無內外。
自燒復燒人,一燈傳百千;
百千傳無窮,終古常若旦。
十方無夜時,文字薪功德;
是故有智者,即文字得心。
心外了無法,文字心之光;
以光照眼根,無色能待眼。—選自《紫柏尊者全集》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頌
百戰將軍未肯降,太虛空裡割疆場;
凍雷出地醒殘夢,別有梅花一段香。
*8月19日
觀音讚
南海普陀山古德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灑,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選自《佛門必備課誦本》
楊柳觀音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輕搖指尖的柳枝,
滴水的悲願隨絮語紛飛;
灑下晶瑩的姿態,
奮不顧身撲向地獄之火。
火焰灼熱,燒不乾法水的慈悲;
終將化作一池的紅蓮,
昇華為清涼的煙嵐。
是我應許的承諾,
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堅持,
柔軟而強韌,累劫不變,
是我應許的承諾。—選自《人間音緣》
心念之光
馬英九(一九五○~ )
為政思維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目前兩岸的關係,雙方高層一定要以互信的原則,再加上中華民族的智慧,必能找出一個共同解決的方案、共生和平的原則。
希望每一位行使公權力的公僕,都要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一句著名的警語。
*8月19日
母親的身教
面對兒子參選時每天受到攻擊,母親說:「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忍耐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只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勝利,什麼叫做真正的幸福。」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制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三十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只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四十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選自〈慈母良師一甲子,永世難報養育恩—悼亡母厚修女士〉等
*8月21日
安穩之處
北涼 曇無讖 譯(三八五~四三三)
身無諸惡業,口離於四過;
心無有疑網,乃得安穩眠。
身心無熱惱,安住寂靜處;
獲致無上樂,乃得安穩眠。
心無有取著,遠離諸怨讎;
常和無諍訟,乃得安穩眠。
若不造惡業,心常懷慚愧;
信惡有果報,乃得安穩眠。
敬養於父母,不害一生命;
不盜他財物,乃得安穩眠。
調伏於諸根,親近善知識;
破壞四魔眾,乃得安穩眠。
智愚之別
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
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
雖先作惡,後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
猶如濁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為清。
如煙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
本有今無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選自《大般涅槃經》
*8月22日
人間佛教如是說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人間佛教是在生活中、思想中修行,
因此任何時候都可以修行。
比如:修一個「給」字,
不論春夏秋冬,何時何地,
都可以「給」。
給,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無止的,
將歡喜、信心、希望、方便傳遞給需要的人,
讓人間充滿歡樂、和諧。—選自《人間佛教語錄》
孝心培福慧
中華文化主張三綱五常,主要在孝道的闡明。
孝,是親人之間至真感情的流露;
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
孝,是人倫之間的一種密切關係。
擴而充之,對兄弟的孝就是悌,對朋友的孝就是義,對國家的孝就是忠,乃至對眾生的孝就是仁。要重整倫理道德,應從發揚孝道精神做起。—選自《星雲法語》
*8月23日
逢入京使
唐 岑參(七一五~七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涼州詞
唐 王翰(生卒年不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無題
唐 李商隱(約八一二~八五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隴西行
唐 陳陶(約八一二~八八八)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選自《全唐詩》
*8月24日
贈父詩
毛澤東(一八九三~一九七六)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
*8月25日
在路上
周夢蝶(一九二○~二○一四)
這條路好短 而又好長啊
我已不止一次地
走了不知多少千千萬萬年了
黑色的塵土覆埋我
而又 粥粥鞠養著我
我用淚鑄成我的笑
又將笑灑在路旁的荊刺上
會不會奇跡地孕結出蘭瓣一兩蕊
迢遙的地平線沉睡著這條路是一串
永遠數不完的又甜又澀的念珠—選自《周夢蝶・世紀詩選》
*8月26日
人生幸福之道(節錄)
吳尊賢(一九一六~一九九九)
父親曾教過我們兄弟一首詩:「他騎駿馬我騎驢,低首思量我不如,舉頭又見推車漢,上雖不足下有餘。」
這首詩雖然淺顯,意義卻十分深遠,它告訴我,人要知足,知足的人就沒有苦惱。但我也想到,人生不是只為了個人的衣食,而一定還有更積極的目的,最後我得到了結論:人到世間來,應該認真工作;並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情經營事業,一方面增加就業機會,一方面貢獻社會與國家,更應「做一些不是賺錢的事情」,也就是「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以公益濟世,造福群眾,鼓勵向上向善,鼓勵和諧奮鬥。
我認為人生幸福的追尋,不外幾項:
一、要身體健康。二、要家庭圓滿。
三、要認真工作。四、要知足惜福。
五、要助人行善。—選自《人生七十》
朱子家訓(節錄)
明 朱柏廬(一六二七~一六九八)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
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
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
須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選自《朱柏廬治家格言》
*8月27日
《世說新語》選
劉宋 劉義慶 編撰(四○三~四四四)
文學篇(節錄)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規箴篇(節錄)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選自《世說新語》
*8月28日
《中庸》選
春秋 孔伋 撰(西元前四八三~前四○二)宋 朱熹編(一一三○~一二○○)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選自《中庸》
*8月29日
知足歌
清 錢德蒼(生卒年不詳)
人生盡受福,人苦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閒著便是福。
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
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
也不必高官厚祿,
也不必堆金積玉。
看起來一日三餐,
有許多自然之福。
我勸世間人,不可不知足。—選自《解人頤》
不知足歌
清 胡澹庵(生卒年不詳)
終日忙忙只為飢,才得飽來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品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死無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憾歸。
*8月30日
陳眉公警世通言(節錄)
明 陳繼儒(一五五八~一六三九)
不禮爹娘禮鬼神,敬甚麼?
弟兄姊妹皆同氣,爭甚麼?
兒孫自有兒孫福,憂甚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欺甚麼?
文章自古無憑據,誇甚麼?
榮華富貴眼前花,傲甚麼?
他家富貴前生定,妒甚麼?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甚麼?
人世難逢開口笑,苦甚麼?
得便宜處失便宜,貪甚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巧甚麼?
虛言折盡平生福,謊甚麼?
是非到底自分明,辯甚麼?
治家勤儉勝求人,奢甚麼?
怨怨相報幾時休,結甚麼?
穴在人心不在山,謀甚麼?
欺人是禍饒人福,強甚麼?
一旦無常萬事休,忙甚麼?—選自《陳繼儒行書冊》
*8月31日
佛寺楹聯(之四)
佛光山頭山門
問一聲汝今哪裏去?
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佛光山美國西來寺禪堂
星辰影裡那伽定,
雲水光中自在身。
佛光山寺萬壽堂
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
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
佛光山福國寺大雄寶殿
大夢誰先覺,趁早回頭,
相信西方為實有;
雄風我久仰,及時放手,
好從當體悟真空。—選自《佛光教科書》
佛光山檀信樓齋堂
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
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