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7 二月

*2月1日

最上之法

了參 譯(一九一六~一九八五)

無病最上利,知足最上財,

信賴最上親,涅槃最上樂。

奮勉如寶

奮勉常正念,淨行能克己;

如法而生活,無逸善名增。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

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鈍愚癡人,耽溺於放逸;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選自《南傳法句經》

*2月2日

送針工

元 石屋清珙(一二七二~一三五二)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量盡前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

山居詩(節錄)

競利奔名何足誇,清閒獨許野僧家;

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長開智慧花。

黃土坡邊多蕨筍,青苔地上少塵沙;

我年三十餘來此,幾度晴窗映落霞。

四十餘年獨隱居,不知塵世幾榮枯;

夜爐助暖燒松葉,午鉢充飢摘野蔬。

坐石看雲閒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

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選自《福源石屋珙禪師語錄》

侍者思親

唐 金喬覺(六九六~七九四)

空門寂寂汝思家,辭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於佛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選自《地藏本願經科註》

王維禪詩

唐 王維(六九九~七五九)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

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睹陰界,何方置我人?

礙有固為主,趣空寧捨賓;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2月3日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

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選自《全唐詩》

*2月4日

示徒三戒

宋 高峰原妙(一二三八~一二九五)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

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

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選自《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和寒山詩

明 楚石梵琦(一二九六~一三七○)

舌是興亡本,心為福禍根;

萬般皆自造,誰謂屬乾坤。

種福如種木,種德如種穀;

所積既已多,所須無不足。—選自《蓮修必讀》

學道詩

宋 性空妙普(約一○七一~一一四二)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選自《大明高僧傳》

*2月5日

小參

清 玉琳通琇(一六一四~一六七五)

省虛文,務誠敬,是禮貌真實。

誡浮華,崇節儉,是日用真實。

明因果,識罪福,是任事真實。

甘淡泊,恥謀求,是家風真實。—選自《大覺普濟能仁玉琳通琇國師語錄》

凡聖皆除

宋 兜率從悅(一○四四~一○九一)

等閑行處,步步皆如;

雖居聲色,寧滯有無?

一心靡異,萬法非殊;

休分體用,莫擇精粗。

臨機不礙,應物無拘;

是非情盡,凡聖皆除。

誰得誰失?何親何疏?

拈頭作尾,指實為虛。

翻身魔界,轉腳邪途;

了無逆順,不犯工夫。—選自《聯燈會要》

句容慧居寺

清 雍正(一六七八~一七三五)

即心即佛是非是,非佛非心非是非;

試把是非皆坐斷,管他心佛作何依。—選自《佛光教科書》

*2月6日

〈臨江仙〉

明 楊慎(一四八八~一五五九)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選自《廿一史彈詞》

〈夢江南〉

明 屈大均(一六三○~一六九六)

悲落葉,

葉落落當春。

歲歲葉飛還有葉,

年年人去更無人,

紅帶淚痕新。

悲落葉,

葉落絕歸期。

縱使歸來花滿樹,

新枝不是舊時枝,

且逐水流遲。—選自《中華詩詞》

*2月7日

放生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所謂「放生」者,就是要重視生態,給予眾生一個無有恐怖,安全無虞的環境。比方不在溪邊垂釣、不虐打動物,對生命不殘殺、對生態不破壞,就是最好的放生。

佛教以人為本,在「放生」之上,更應該提倡「放人」,放人一條生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離苦、給人救濟、給人因緣,能夠幫助別人,讓人獲得幸福,才是積極的「放生」。

甚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對無情而言,哪怕是一莖花草、一枝筆、一張桌椅、一塊地毯,任何物品也有生命,應善盡維護其功能,延長其壽用,創造其價值,這是佛教對「放生」的廣義詮釋。今人行事,有放生之名,需謹慎有否放死之行為。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選自《百年佛緣》

*2月8日

寒山詩三首

唐 寒山(生卒年不詳)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自身病始可,又為子孫愁。

下視禾根土,上看桑樹頭;

秤槌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可嘆浮生人,悠悠何日了?

朝朝無閑時,年年不覺老。

總為求衣食,令心生煩惱;

擾擾百千年,去來三惡道。

我見黃河水,凡經幾度清;

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

癡屬根本業,愛為煩惱坑;

輪迴幾許劫,只為造迷盲。—選自《寒山子詩集》

*2月9日

花開滿樹紅

唐 龍牙居遁(八三五~九二三)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選自《禪門諸祖師偈頌》

無心處處閒

粉壁朱門事甚繁,高牆大戶內如山;莫言山林無休士,人若無心處處閒。—選自《星雲說偈》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七七二~八四六)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選自《全唐詩》

*2月10日

誌公藥方

南梁 寶誌(四一八~五一四)

梁武帝問誌公和尚:「如何修行得永劫不失人身?」

誌公答:「貧道有一藥方,往五蘊山中採取:不瞋心一具,常歡喜二兩,慈悲行三寸,忍辱根四橛,智慧性五升,精進意六合,除煩惱七顆,善知識八分。右件藥用聰明刀,向平等砧上細剉,去卻人我根,入無礙臼中,以金剛杵擣一千下,用波羅蜜為丸,每日取八功德水服一丸,即得永劫不失人身。服藥忌口,少語第一寶,忍辱無價珍,莫說他人過,終歸自損身。罵他還自罵,瞋他還自瞋,譬如木中火,鑽出自燒身。」

武帝又問:「如何得成佛?」

誌公答:「知無常,解大理,敬三寶,存終始,好事行,惡事止,自取非,與他是,行平等,無彼此,莫損人,莫利己,除貪瞋,常歡喜。若覓佛,只者是。」

—選自《禪門諸祖師偈頌》

*2月11日

以忍為師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在佛教裡講忍耐,不僅要能忍合情合理的要求,忍一時一地的折磨,更要忍受悖情逆理的誤解。把忍耐當做是諸佛菩薩的慈悲教誨、福報修持,在其中肯定自我的道德人格,肯定真理正義終必水落石出的信念。

從小,榮辱毀譽就不在我眼中,但是為了佛教,我則可以忍氣吞聲,可以委曲求全,可以低聲下氣。學佛的人,是否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對於是否能忍關係很大。

生忍、法忍、無生忍,你好、我好、大家好。

—選自《人間佛教叢書》

*2月12日

司馬溫公家訓

宋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

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

此先賢之格言,乃後人之龜鑑。—選自《古今圖書集成》

警語軸

清 林則徐(一七八五~一八五○)

念非善莫舉,人非善莫與;事非見莫說,物非義莫取。

健時作病時想,可以保身;裕時作乏時想,可以守家。—選自《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

*2月13日

救世之仁

孫中山(一八六六~一九二五)

佛教乃救世之仁,

佛學是哲學之母,

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

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

人民不可無宗教之思想,

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

政以治身,教以治心,

相得益彰,並行不悖。—選自《李炳南居士文集》

*2月14日

緣起緣滅

張愛玲(一九二○~一九九五)

記住了並不代表是永恆,

忘卻了也不等於沒發生;

緣起了與你攜手望蒼穹,

緣滅了桃花陪我笑春風。

寬容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選自《張愛玲典藏全集》

*2月15日

願力的實踐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人生在世,要有大願心,願普天之下的人都能享有幸福安樂。

發願化身一棵樹,給眾生庇蔭;發願造一座橋,給大家行走;

發願常轉法輪,度化眾生改邪歸正;發願使家庭和諧,妻賢子孝,兄友弟恭;

發願好好教育子女,使其成為國家棟梁、社會中堅;

發心每天讀多少經、念多少佛、說多少好話、多少笑容。

這都是一種願力的實踐。—選自《人間佛教系列》

我願

我願作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我願作一支畫筆,彩繪世間,增添美麗。

我願作一盞路燈,照破黑暗,指引光明。

我願作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庇蔭路人。

我願作一本書籍,展現真理,給人智慧。

我願作一方大地,普載眾生,生長萬物。—選自《人間音緣》

*2月16日

勸發菩提心文(節錄)

清 省庵(一六八六~一七三四)

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

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

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

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

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

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選自《省庵法師語錄》

楞嚴偈頌(節錄)

唐 般剌密帝 譯

(約六五六~七○六)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選自《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

*2月17日

陶淵明詩選

晉 陶潛(三六五~四二七)

雜詩(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去來辭(節錄)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選自《陶淵明集》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2月18日

上上機

唐 香嚴智閑(?~八九八)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選自《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去年貧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選自《聯燈會要》

擁毳對芳叢

五代 法眼文益(八八五~九五八)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選自《五燈會元》

宇宙空來更有誰

宋 雪竇重顯(九八○~一○五二)

對揚深愛老俱胝,宇宙空來更有誰?

曾向滄溟下浮木,夜濤相共接盲龜。—選自《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2月19日

蠅子透窗偈

宋 白雲守端(一○二五~一○七二)

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選自《林間錄》

吹落桃花

宋 慈受懷深(一○七七~一一三二)

只是舊時行履處,等閑舉著便淆訛;

夜來一陣狂風起,吹落桃花知幾多。—選自《五燈會元》

*2月20日

提起與放下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不斷汲取的人生充滿失落的恐懼,且衍生求不得的痛苦,在熙熙攘攘的人間逆旅,何不學幾分布袋和尚的灑脫,在提起和放下之間,隨緣隨分;當提起時要提起,當放下時要放下,就像一只皮箱,旅行時提起,不用時放下。懂得「放下」的智慧,就能了徹五欲的追逐之外,還有個無求的天地;百年的壽命終了,還有個不死的法身。—選自《人生的階梯》

*2月21日續下頁

細檢平生

嚴復(一八五四~一九二一)

入我門來,總須捫心納手,細檢平生黑籍;

莫言神遠,任汝窮奸極巧,難瞞頭上青天。

六須

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

須知人要樂生,以身體健康為第一要義。

須勤於所業,知光陰時日機會只不復更來。

須勤思,而加條理。

須學問,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圓滿。

事遇群己對待之時,須念己輕群重,更切勿造孽。

三條件

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於三個基本條件:

一曰血氣體力之強,

二曰聰明智慧之強,

三曰德性義仁之強。    —選自《嚴復集》等

*2月22日

我有歡喜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世界上有金錢、有名位、有富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歡喜」才可貴。如果擁有了世界上的一切而不歡喜,人生有何意義?

所謂歡喜,要能與人共享共有,要能不妒人有;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才是有價值的歡喜。

「歡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歡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沒有歡喜只有憂悲,是不懂得生活;有歡喜也有憂悲,此乃人之常情。

能夠「無憂而有喜」,則是更高的修養;要能把歡喜布滿人生,才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選自《人間佛教語錄》

*2月23日

五十生日感言

太虛(一八八九~一九四七)

我生不辰罹百憂,哀憤所激多愆尤,

捨家已久親族絕,所難忘者恩未酬。

每逢母難思我母,我母之母德罕儔!

出家入僧緣更廣,師友徒屬麻竹稠。

經歷教難圖救濟,欲整僧制途何修?

況今國土遭殘破,戮辱民胞血淚流!

舉世魔焰互煎迫,紛紛災禍增煩愁。

曾宣佛法走全國,亦曾行化環地球。

國難世難紛交錯,率諸佛子佛國遊。

佛子心力俱勇銳,能輕富貴如雲浮。

恂恂儒雅譚居士,中印文化融合謀。

遇我生日祝我壽,我壽如海騰一漚。

願令一漚攖眾苦,宗親國族咸遂求!

世人亦皆止爭殺,慈眼相向兇器丟!

漚滅海淨普安樂,佛光常照寰宇周。—選自《太虛大師全書》

*2月24日

難忍能忍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

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瞋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勇氣

現在的人,學習知識比較容易,學習當一個勇者比較困難。

有的人平時逞強好勝,但在危難之前,容易為人收買,

忘失身負的重任,忘失做人的骨氣。

所以,真正的勇者,沒有多年的修心養性,是不容易成功的。

美國的太空人要升到太空以前,都要修習禪定,因為禪定能養成一個人的勇氣。

當一個人在生死之前,都能無所畏懼,還有什麼不能勇敢的呢?—選自《迷悟之間》

*2月25日

一世歌

明 唐寅(一四七○~一五二四)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須滿把金樽倒。

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裡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撚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裡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七十詞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幼小,後十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勞苦。—選自《六如居士全集》

*2月26日

莫惱歌

清 石天基(約一六五九~?)

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

世間萬事怎能全,可嘆癡人愁不了。

任你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埋荒草;

放著快樂不會享,何苦自己等煩惱。

莫要惱,莫要惱,明月陰晴尚難保;

雙親膝下俱承歡,一家大小都和好。

粗布衣,菜飯飽,這個快活哪裡討?

富貴榮華眼前花,何苦自己討煩惱。

忍耐歌

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當奇寶;

一朝之忿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小,

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難保。

休仗財勢結怨仇,後來要了不得了;

讓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選自《傳家寶全集》

快樂銘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隨時皆好日,到處是桃源。

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情思猶夢幻,塵世等雲煙。

瀟灑因知足,寬平為聽緣;以此銘肺腑,福增壽更延。

*2月27日

時間與因果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一個人是否具足道德、學問、修養,那就看他能領受多少委屈與耐力。

一點冤枉、委屈都受不了,將來如何委屈求全和人相處?

唯有學會領受冤屈,才能同時學會承擔困苦與艱難。

受到侮辱、委屈、毀罵、批評,而能沉得住氣,不伸張、不辯論,時間自然會為我們洗清一切。

你們若想要成功、想要福報,其實越被人冤枉、傷害、毀謗,越能從中滋生力量與福報,假以時日,必能行成功滿。

任何人冤枉我、欺侮我,因果、佛菩薩不會冤枉我、欺侮我。—選自《人間佛教語錄》

*2月28日

忍為世間最

隋 那連提耶舍 譯(約四九○~五八九)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賢聖所欣樂,忍能顯眾生,忍能作親友,忍增美名譽,忍為世所愛,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於世間,

忍得諸欲樂,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忍以除憂惱,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屬,忍招諸勝報,忍能趣善道,忍得人樂觀,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

忍能息諸怨,忍不害眾生,忍能離偷盜,忍能捨淫欲,忍能止妄語,兩舌綺惡言,忍能除貪瞋,忍離邪見意,忍力成施戒,精進及禪那,般若波羅蜜,能滿此六度。

—選自《大方等大集經》

*2月29日

《幼學瓊林》選

明 程登吉(生卒年不詳)

求士莫求全,

毋以二卵棄干城之將;

用人如用木,

毋以寸朽棄連抱之材。

為善則流芳百世,

為惡則遺臭萬年。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

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

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問舍求田,原無大志;

揭天掀地,方是奇才。

空中起釁,謂之平地風波;

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

事先敗而後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選自《幼學瓊林》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