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7 四月

*4月1日

為愛你的人快樂(節錄)

佚名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你為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為所有人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裡撲騰著。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註定要來給你上課的。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為常的。喜歡與不喜歡之間,不是死磕,便是死擰。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裡,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選自〈要為喜歡自己的人活著〉

*4月2日

六度念佛歌

明 蕅益智旭(一五九九~一六五五)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

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

真能念佛,能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責己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選自《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慈受禪師訓童行(節錄)

宋 慈受懷深(一○七七~一一三二)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萬事無如退步人,孤雲野鶴自由身;

松風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萬事無如退步休,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多留月,黃菊深栽盛得秋。

萬事無如退步眠,放教痴鈍卻安然;

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熬。—選自《緇門警訓》

*4月3日

家中四威儀

家中行,尋常違順不須爭,

若知步步無階級,何必蓮華腳下生。

家中住,早起開門夜閉戶,

運水搬柴莫倩人,方知佛是凡夫做。

家中坐,一室寥寥是什麼?

靈光一點甚分明,何必青山尋達摩。

家中臥,展腳縮腳皆由我,

若能一覺到天明,始信參禪輸懶惰。—選自《慈受懷深禪師廣錄》

為新生兒祈願文(節錄)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慈悲偉大的佛陀!

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

祈求在您的加被之下,

孩子無災無難,身心健康;

孩子晝夜吉祥,平安長大。

請您賜給孩子幸福的果實,

但也可以給他少許的挫折和磨練;

請您賜給孩子快樂的花園,

但也可以給他少許的荊棘和草叢。

請讓孩子懂得感恩他人的付出,

擁有回饋奉獻的美德,

讓孩子不被虛榮矇混,

讓孩子不被聲色迷惑。

當孩子在挫敗的時候,

請您給他信心和勇敢,不要讓他傷心和嘆息;

當孩子在困頓的時候,

請您給他智慧和力量,不要讓他悲哀和失望。

這一點心,希望能遍及三千大千世界;

這一個願,希望能達於無量際的未來。

這個幼小的生命啊!

千萬不能讓他失落天真的本性,

這個幼小的生命啊!

千萬不能讓他失落善美的真情。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垂慈納受弟子真摯的祈求。

*4月4日

為妻子祈願文(節錄)

慈悲偉大的佛陀!

每當夜闌人靜,回想生活瑣事,

我知道我的妻子生兒育女的辛苦,

我知道我的妻子洗滌灑掃的操勞。

他為了我的歡喜與愛好,

放棄了自己的興趣與抱負;

他為了我的需要與理想,

捨棄了自己的擁有與執著。

每當我回家,他總是溫言慰問;

每當我回家,他總有美味佳餚;

每當我回家,他必然關懷呵護;

每當我回家,他一定勸勉鼓勵。

假如我對妻子曾有粗暴的語言,

希望他能接受我的懺悔;

假如我不能時常陪伴身旁,

希望他能寬恕我的苦衷;

假如我的薪水不夠家計,

希望他能體諒我的能力。

希望您加被我的妻子,

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現代孟母,

成為公婆心目中的賢慧媳婦。

讓家庭成為他的小宇宙,

讓家庭成為他的好伴侶。

請求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選自《佛光祈願文》

*4月5日

陋室銘

唐 劉禹錫(七七二~八四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選自《全唐文》

*4月6日

孟浩然詩選

唐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褰帷攬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竈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選自《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選自《孟浩然集》

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選自《全唐詩》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選自《湖廣通志》

*4月7日

有佛法就有辦法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什麼是佛法?

因果報應是佛法,酸甜苦辣是佛法,

慈悲喜捨是佛法,利人利世是佛法,

忍耐無我是佛法,積極行善是佛法,

八正道是佛法,六和敬是佛法,

七覺支是佛法,三解脫是佛法。

所謂世間上的好事好理,

無一不是佛法啊!

「有佛法,就有辦法。」誠信然也。—選自《迷悟之間》

*4月8日

論任賢(節錄)

唐 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選自《貞觀政要》

百字銘

耕夫役役,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貴功名可久。—選自《醒世詩詞選》

*4月9日

《論語》選

春秋 孔子(西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

雍也篇(節錄)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述而篇(節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為政篇(節錄)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踰矩。—選自《論語》

顏淵篇(節錄)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月10日

《禮記》選

春秋 孔子(西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

中庸篇(節錄)

行遠必自邇,

登高必自卑。

禮運篇(節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1。

—選自《禮記》

【註】

*1貨惡其棄……是謂「大同」:各種財富都不會被浪費糟蹋,而加以充分利用,人們創造財富並珍惜財富,但不一定為了私藏己用;所有人們的才華都不會被忽視而能盡情地發揮,奉獻己力但不一定為了謀求私利。因此,陰謀狡詐消失了,偷盜、侵犯、作亂、害人之事絕跡了,人們也不用關上門來彼此防範。這就叫做「大同」世界。

過零丁洋

宋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選自《文山集》

*4月11日

譯正氣歌(節錄)

趙友培(一九一三~一九九九)

浩然的正氣,充實了宇宙的生命;

河川與山嶽,太陽與星辰,

光明而偉大的形體,孕育著不朽的靈魂;

都是崇高的人類,頂天立地的象徵!

當和平的年代,獻身為國家的棟梁;

時代愈艱難,意志愈堅強!

環境愈險惡,大節愈輝煌!

轟轟烈烈的聲名,活在千萬代人的心上。

多少壯烈犧牲的豪傑,全是天地的精英。

展開歷史的新章,我瞥風高聳的冰山崩倒;

大地河山春曉,一片朗朗晴光照耀。

化作人間的正氣,凜然萬古長存!

他們的碧血丹心,可與日月同明;

把個人的生死,看作大海的浮萍。

啊,正氣!

彌漫人類世紀的正氣啊:

是你—建立了世界的秩序;

是你—維繫了社會的倫理;

是你—鞏固了道義的根基!

死,人生自古誰無死?

哪怕粉身碎骨,

我渴望盡忠報國的心靈,

將充滿了光榮與甜蜜。—選自《古今文選》

涵養

清 金纓 編述(生卒年不詳)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

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五字訣

拙字可以寡過,

緩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遠禍,

茍字可以養福,

靜字可以益壽。

以仁義存心,

以勤儉作家,

以忍讓接物,

此為立身之道。

富貴貧賤論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

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忘勢為德。

*4月12日

一念覺知

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

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後知平日之心忙。

閉戶,然後知平日之交濫。

寡欲,然後知平日之病多。

近情,然後知平日之念刻。

應世之智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

纔可以彌意外之變;

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

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體諒患難人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之痛癢。

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人辛酸。

居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

處旁觀之地,要知局內之苦心。

—選自《格言聯璧》

惜福妙法

隻字必惜,貴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片言必謹,福之基也。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4月13日

大慈悲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觀無量壽經》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菩薩愍念眾生,不分親疏,因此我們應該學習諸佛菩薩,把愛從狹義中超脫出來,不只是愛自己、愛家人,更要愛社會大眾、愛國家世界。我們要用慈悲去擴大所愛,用智慧去淨化所愛,用尊重去對待所愛,用犧牲去成就所愛。人與人之間若能相親相愛,則宇宙世間,何其寬廣啊!—選自《人間佛教論文集》

*4月14日

青松與花

明 劉基(一三一一~一三七五)

善似青松惡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見青松不見花。—選自《星雲說偈》

賜蕭瑀

唐 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選自《全唐詩》

善惡有報

明 吳承恩(一五○○~一五八二)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選自《西遊記》

*4月15日

我是佛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心中常存「我是佛」三個字,在待人處事上也可以產生很大的提示作用。每當和別人說話的時候,我想到是佛在說話,所以我要講慈悲的愛語,要講方便的智語;每當向大眾開示的時候,我想到是佛在開示,所以我要觀機逗教,處眾無畏;每當教誨頑劣的徒眾時,我想到是佛在教誨,所以我要循循善誘,耐煩開導;每當面對怯弱的眾生時,我想到是佛在面對他們,所以我要易地而處,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希望,雖然我還是一個凡夫,與「佛」的境界距離很遠,但因為心心念念都是「佛」,我彷彿蒙獲佛陀的加被,也彷彿得到了佛陀的力用。《法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誠信然也。—選自《百年佛緣》

*4月16日

〈虞美人〉聽雨

宋 蔣捷(一二四五~一三○一)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選自《竹山詞》

〈唐多令〉惜別

宋 吳文英(一二○○~一二六○)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

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繫行舟。—選自《花菴詞選續集》

〈武陵春〉春晚

宋 李清照(一○八四~一一五五)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選自《漱玉詞》

*4月17日

五戒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不殺生,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

更要積極的惜命護生;

不偷盜,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產,

更要尊重他人的財產;

不邪淫,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

更要尊重他人的名節;

不妄語,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譽,

更要宣揚他人的美德;

不飲酒吸毒,是不損害自己的理智,

更要尊重自他身心的健康。—選自《當代人心思潮》

尊重與包容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尊重他人的自由,

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奪。

尊重生命的價值,

以喜捨布施代替傷生害命。

尊重大眾的所有,

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

尊重天地的生機,

以環保護生代替破壞殘殺。—選自《人間佛教語錄》

*4月18日

《山坡羊》十不足

明 朱載堉(一五三六~一六一○)

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門前無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數十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量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還嫌低!—選自《醒世詞》

人間實相

明 錢福(一四六一~一五〇四)

天下有二難,登天難,求人更難。

天下有二苦,黃連苦,貧窮更苦。

天下有二險,江湖險,人心更險。

天下有二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知其難,守其苦,

測其險,忍其薄,

可以處世矣。—選自《鶴灘集》

*4月19日

誡子書(節錄)

三國 諸葛亮(一八一~二三四)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1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選自《戒子通錄》

【註】

*1慆:怠惰。

*2年與時馳……將復何及:當年華隨時光消逝,意志為歲月消磨,終至一無所成,隔絕於世,只能悲嘆守著敝陋的屋舍,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出師表(節錄)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親賢臣,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選自《資治通鑑》

【譯文】

朝中官員在首都,人人精勤不懈;忠誠將士在戰場,個個捨生忘死。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4月20日

心安平安

清 鄭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

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難得糊塗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選自《板橋全集》

*4月21日

如何處世

明 耿定向(一五二四~一五九七)

俗情濃豔處,淡得下;俗情苦惱處,耐得下;

俗情抑鬱處,遺得下;俗情耽溺處,撇得下;

俗情擾攘處,閒得下;俗情牽絆處,斬得下;

俗情矜張處,抑得下;俗情侈放處,斂得下;

俗情難忍處,忍得下;俗情難容處,容得下。—選自《四書選》

沉默

梁實秋(一九○三~一九八七)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葉破顏微笑,這會心微笑勝似千言萬語。—選自《雅舍小品續集》

*4月22日

禪的世界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禪者應世的態度是尊天敬地,必恭必敬,絕不放棄任何一個機緣。

他們以平常心對待日常生活,以清淨心莊嚴未來世界,在當下心念的轉換中,提升生命境界。

禪的生活

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裡,離不開作務;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

生活作務是禪者的道糧,很多禪師都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之間開悟的。

同樣的,生存於世,我們每個人要工作、要務實、要體驗、要磨心志、要刮骨髓,人生不經過千生萬死,不能體會萬死千生,怎麼能入道、能成功呢?—選自《禪門語錄》

*4月23日

菩薩行法

東晉 鳩摩羅什 譯(三四四~四一三)

何謂菩薩其心堅固,而不疲倦?

一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

二者,精進不懈;

三者,信解生死如夢;

四者,正思量佛之智慧。

何謂菩薩世世不失菩提之心?

一者,常憶念佛;

二者,所作功德常為菩提;

三者,親近善知識;

四者,稱揚大乘。

何謂菩薩於眾生中,善知方便?

一者,順眾生意;

二者,於他功德起隨喜心;

三者,悔過除罪;

四者,勸請諸佛。

何謂菩薩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羅蜜?

一者,以施導人;

二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

三者,善知攝法,教化眾生;

四者,解達深法。

何謂菩薩不斷佛種?

一者,不退本願;

二者,言必施行;

三者,大欲精進;

四者,深心行於佛道。—選自《思益梵天所問經》

*4月24日

不見不聞的世界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真正會聽的人,要聽無聲之聲;

 真正會看的人,要看無相之相。」

我閉目不看,在漆黑的世界裡,我燃起一盞心燈,世界的一切原來都在自己的心中。我學會了不看外而看內,不看有而看無,不看妄而看真,不看他而看己。三個月後,我在長廊上睜開眼睛,見到外界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真是美不勝收!

經過一番反觀自照的日子,雖然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但是心裡的感覺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直到現在,我走夜路,上下樓梯,即使不用眼睛看,也都很自如無礙。甚至我常覺得:用心眼去感受世間事,比用肉眼去觀察還要來得如實真切。—選自《往事百語》

*4月25日

信心銘(節錄)

隋 僧璨(?~六○六)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二見不住,慎勿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夢幻空華,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方寸論(節錄)

隋 道信(五八○~六五一)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選自《御選語錄》

*4月26日

千字文(節錄)

南梁 周興嗣(四六九~五二一)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景行維賢,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選自《梁文紀》

*4月27日

說青年之人生(節錄)

唐君毅(一九○九~一九七八)

青年朋友們,你可曾在自然的純潔外,時時拂拭你心靈上的灰塵?

你可曾在不怕壓力,反抗權威,推倒阻礙外,真正培植你自己之力量,而深植其根於歷史文化之土壤,以吸收地下養料與泉水?

你可曾細細去思惟什麼是人間社會最高的正義,真正求實現此正義而百折不回?

你可曾發憤求師友相勉或尚友古人,以擴大你之胸量,提高你之志氣,而看見更大的光明?

這些都賴你自覺的努力,而不能恃你青年的天德。你要知青年的德性,隨青年以俱來者,亦將隨青年以俱去。「朱顏今日雖欺我,白髮他年不讓君」,你到中年老年時,你是不是亦會同你所厭惡之頹敗的中年老年一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世界最大的悲劇,莫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了。—選自《青年與學問》

*4月28日

讀書與做人(節錄)

錢穆(一八九五~一九九○)

做人,這須自年幼時即學做;即使已屆垂暮之年,仍當繼續勉學、努力做。所謂「學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無止境。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他們是由千百萬人中選出,又經得起長時間考驗而保留以至於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又如釋迦牟尼、耶穌、穆罕默德等人,我們敬仰崇拜他們,便是由於他們的做人。世間絕沒有中了一張馬票,成為百萬富翁而能流傳後世的。即使做大總統或皇帝,亦沒有很多人能流傳讓人記憶,令人嚮往。

假如我們誠心想學做人,「培養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盡。—選自《錢賓四先生全集》

*4月29日

張思叔座右銘

宋 張繹(一○七一~一一○八)

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

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

容貌必端莊,衣冠必肅整,

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

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

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

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

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

書此當座隅,朝夕視為警。—選自《宋名臣言行錄》

釋如意

清 程璧光(一八六一~一九一八)

如意如意,百事如意,人有人意,我有我意,

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

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如意如意,百事如意。—選自《般若文海》

*4月30日

理解人生(節錄)

林語堂(一八九五~一九七六)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台戲,優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人生亦復如此。

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而圓滿則是非常態,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一樣。如此理解人生,那麼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和晦暗也會隨風而去了。—選自《人生不過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