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13 六月
*6月1日
入道智慧人
東晉 鳩摩羅什 譯(三四四~四一三)
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
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瞋心甚於猛火,
常當防護,無令得入;
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
是故汝等當勤精進,
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
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
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穩功德之所住處。
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
趣得支身,以除飢渴。
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
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
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
不令過分,以竭其力。—選自《佛遺教經》
*6月2日
忍辱護真心
唐 寒山(生卒年不詳)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煩惱變歡顏
我若歡顏少煩惱,世間煩惱變歡顏。
為人煩惱終無濟,大徹還生歡喜間。
國能歡喜君臣和,歡喜庭中父子聯。
手足多歡荊樹茂,夫妻能喜琴瑟賢。
主賓何在堪無喜,上下情歡分愈嚴。—選自《寒山子詩集》
心中無一事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無一事,萬境不能轉。
心既不妄起,永劫無改變;
若能如是知,是知無背面。
*6月3日
《圍爐夜話》選
清 王永彬(一七九二~一八六九)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事當難處之時,只退讓一步,便容易處矣;
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矣。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為學無間斷,如流水行雲,日進而不已也。
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選自《圍爐夜話》
*6月4日
佛寺楹聯(之三)
遵義湘山寺觀音殿
一色一香供養十方如來,
華藏莊嚴無盡願;
千手千眼救度眾生苦厄,
娑婆遍滿大悲心。
浙江普陀山普濟寺天王殿
開口便笑,
笑世間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北京雍和宮
合大地成形,無非有為法;
與眾生同體,應作如是觀。
浙江七塔報恩禪寺
十方來,十方去,
十方共成十方事;
萬人施,萬人捨,
萬人同結萬人緣。
福州林陽寺
粥去飯來,莫把光陰遮面目;
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選自《佛光教科書》
*6月5日
王維詩選
唐 王維(六九九~七五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選自《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選自《輞川集》
*6月6日
永恆的盟約—讀豐子愷的《護生畫集》(節錄)
席慕蓉(一九四三~ )
一套《護生畫集》放在案頭,看一眼就有一眼的酸熱,翻一回就有一回的柔情;感動我的地方,是從第一集到第六集之間的五十年時光和所有的滄桑。
五十年的歲月裡,一個藝術家大半生的時間,都是為了還一個許下的心願而努力;努力地搜集材料、努力地構思、作畫、配詩;所為無他,只因為曾經答應過一句話:「世壽所許,定當遵囑。」只因為要向他年輕時就跟隨著的老師表達他的敬意與愛意,於是,從三十一歲畫到七十八歲。想一想,大半生的時間,都在為了實踐一個永恆而美麗的盟約,在昇平時代,已經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更何況是身在五十年來的中國,那個我們都知道的歷經千劫百難的中國。
在這一本書裡,一個佛教徒的溫和慈悲的心腸顯現到了極點,一個藝術家的熱烈天真的胸懷到了最後最高的境界。這套畫的最後終於能夠出版,並且能夠放在我們這麼多中國人的案頭,應該也可以算做是一個神話般的奇蹟了吧?要怎樣來形容這些人的努力呢?我想,這世間一定有些事是我們所無法了解,最後恐怕也只有相信,是有一種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在安排著我們所有的一切了吧。—選自《有一首歌》
*6月7日
福種心田(節錄)
黃武忠(一九五○~二○○五)
「會爭的人,無意中失去了很多朋友;不爭的人,卻常獲得友誼。交一個好朋友,勝過耕一區好田。」這是高中時代,父親叮嚀我的一句話語。
古人有云「國之將亡必亂」,而「亂」之根源在於「爭」,歷史上有所謂「黨爭」、「政爭」,無不因爭強鬥勝、爭名奪利而起。日常生活裡,也常因爭風吃醋,而釀造紛爭,衍生許多不幸,無一不是為了「爭」字。
與人「爭」,常傷和氣;與己「爭」,可以轉化激發潛能的動力,而成為爭氣的人。父親所謂不爭的人,其「不爭」,指的是不與人爭的修己功夫。—選自《人間有味是清歡》
*6月8日
本來人
唐 長沙景岑(生卒年不詳)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選自《聯燈會要》
浮生是夢
唐 鳥窠道林(七四一~八二四)
來時無跡去無踪,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選自《佛祖綱目》
梅花香
唐 孚上座(生卒年不詳)
憶著當年未悟時,一聲號角一聲悲;
如今枕上無閒夢,大小梅花一樣香。—選自《雜毒海》
何日出頭
唐 古靈神贊(生卒年不詳)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選自《楞嚴經宗通》
火裡花開
宋 同安常察(生卒年不詳)
披毛戴角世間來,優鉢羅花火裡開;
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選自《景德傳燈錄》
言語賺殺人
元 天如惟則(一二八○~一三五○)
紙上傳來說得親,翻腔易調轉尖新;
世人愛聽人言語,言語從來賺殺人。—選自《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
*6月9日
生涯規劃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人生規劃,孔子「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就是孔子的生涯規劃。
我也曾經把自己的一生,以每十年為一個時期,規劃出「成長、學習、參學、文學、歷史、哲學、倫理、佛學」等人生八個時期,並且最後把一切都回歸到「佛法」裡,因為在佛法的「一真法界」裡,生命才能圓滿。
當然,真正的人生規劃是不確定的;各有因緣,有時候實在由不得自己作主。
最好的生涯規劃,是把自己規劃成「自覺的人生、自度的人生、利他的人生」。生活中,要有淨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就是最好的生涯規劃。—選自《迷悟之間》
*6月10日
陸游詩選
宋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
庵中雜書
蒲龕坐久暖如春,紙被無聲白似雲;
除卻放生并施藥,更無一事累天君。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戒殺詩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春遊
方舟衝破湖波綠,聯騎蹋殘花徑紅;
七十年間人換盡,放翁依舊醉春風。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選自《劍南詩》等
*6月11日
董遇傳(節錄)
西晉 陳壽(二三三~二九七)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
或問三餘之意?
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選自《三國志》
【譯文】
有人想要跟隨董遇學習,董遇卻不肯教,說:「一定要先做到讀書百遍。」說:「只有多讀書,它本身的含義才會顯現出來。」
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於沒有時間。」
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時間。」
有人問「三餘」是什麼?
董遇說:「三餘,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裡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裡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幹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
*6月12日
為丈夫祈願文(節錄)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我要至誠地向您祈願:
希望我夫不要為聚財而奔忙,
應該有些道德的修養;
希望我夫不要只靠能幹處世,
應該以慈悲厚待他人;
希望我夫不要只為事業打拼,
應該兼顧身心的健康;
希望我夫不要只顧對外應酬,
應該注重家庭的和樂;
希望我夫除了愛護妻兒,
也要愛護他人的父母親屬,
甚至愛護所有人類、所有眾生。
希望我夫在努力工作之餘,
也留一點時間給妻子兒女,
讓家人享受到幽默風趣的生活。
慈悲偉大的佛陀!
希望我夫對家庭,不要迴避責任;
希望我夫對感情,不要喜新厭舊;
祈求您讓我夫,
不要執著權勢名利,讓他明白—
平凡就是偉大,無求就是崇高,
不要貪求聲色犬馬,讓他懂得—
糟糠才是長久,平安才是美好。
請您賜給我夫福壽健康,平安吉祥。—選自《佛光祈願文》
*6月13日
修練(節錄)
梁漱溟(一八九三~一九八八)
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的關係,再解決人和人的關係,最後解決人和自己內心的關係。
就像一隻出色的鬥雞,要想修練成功,需要漫長的過程:第一階段,沒有什麼底氣還氣勢洶洶,像無賴般叫囂街頭的小混混;第二階段,緊張好勝,儼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輕人;第三階段,雖然好勝的跡象看上去已經全泯,但是眼睛裡精氣猶存,說明氣勢未消,容易衝動;到最後,呆頭呆腦,不動聲色,身懷絕技,秘不示人。這樣的雞踏入戰場,才能真正所向披靡。—選自《修練》
*6月14日續下頁
菩薩四弘誓
東晉 鳩摩羅什 譯(三四四~四一三)
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選自《妙法蓮華經》
隋 智顗 講述(五三八~五九七)、
灌頂 記(五六一~六三二)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選自《摩訶止觀》
明 一如 集(一三五二~一四二五)
心如大地,
長養眾生道芽善種,皆成聖果。
心如橋船,
運渡眾生不滯中流,達於彼岸。
心如大海,
涵育眾生同得真源,霑於法味。
身如虛空,
包含萬物與諸眾生,
平等無二,同證法性。—選自《大明三藏法數》
華嚴經偈(節錄)
東晉 佛陀跋陀羅 譯(三五九~四二九)
唐 實叉難陀 譯(六五二~七一○)
捨離瞋恚增上慢,常樂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是名莊嚴淨法門。
一切五欲悉無常,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焰,亦如浮雲水中月。
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選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6月15日
曾文公日記(節錄)
清 曾國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
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
大地數萬里,不可紀極。人於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
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
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
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
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
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選自《曾文公文集》
*6月16日
半半歌
清 李密庵(生卒年不詳)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閒,半裡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選自《誰最會享受人生》
*6月17日
貧窮與富有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在佛教看來,世間上並沒有窮人。
有時間的人,用時間去幫助別人,
他不就是時間的富者嗎?
他善於言詞,用語言來讚美鼓勵別人,
他不就是一個語言的富者嗎?
他用微笑、歡喜、禮敬待人,
他不就是一個內心充實的富者嗎?
他用力氣幫助別人,服務他人,
這不也是有力的富者嗎?
所以,貪心不足永遠是貧窮的人,
樂於助人則永遠都是富貴的人。
最富有的人
佛教不反對人擁有財富、賺取財富,
世間的財富對現世的生活當然也非常重要。
但是,發掘心裡的寶藏,開發心裡的能源,更為重要。
因此,認識自己、相信自己,
甚至肯定眾生皆有佛性的人,才是真正擁有財富。
你能夠發掘人人本具的佛性嗎?
那麼,當下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選自《迷悟之間》
*6月18日
朋友四品
三國 支謙 譯(約一九七~二六六)
友有四品,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謂如花?好時插頭,萎時捐之;
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
何謂如秤?物重頭低,物輕則仰;
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秤友也。
何謂如山?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
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
何謂如地?百穀財寶,一切仰之,施給養護,
恩厚不薄,是地友也。—選自《佛說孛經抄》
*6月19日
三寶
春秋 老子(西元前六○四~前五三一)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選自《道德經》
【譯文】
我有三個珍寶,掌握並珍惜著它們。第一是「慈」,第二是「儉」,第三是「不敢居天下之先」。因有慈柔,所以才能勇敢;因有儉樸,所以才能開拓;因不敢自傲為天下先,所以成為天下的首長。
如果捨棄慈柔談勇敢,捨棄儉樸談開拓,捨棄退讓談爭先,就必然走向死路。
所以慈柔用於作戰就可以取勝,用於守衛就能堅固。上蒼要救助人,就用慈愛去保衛他。
*6月20日
鄒忌諷齊王納諫(白話)
西漢 劉向 編(西元前七七~前六)
鄒忌形貌俊秀英挺,他聽聞城北的徐公是個美男子,於是分別問了妻子、侍妾及來訪的賓客:「我與徐公誰美?」他們都回答:「徐公不如您美!」隔天徐公來訪,鄒忌仔細端詳他,自認遠不如徐公。夜晚自忖:「妻子說我美,是偏愛我;侍妾說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說我美,是有求於我啊!」
於是以此上諫齊威王:「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陛下的後宮嬪妃左右親信,沒有一個不偏愛陛下;滿朝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陛下;齊國人民,沒有一個不有求於陛下。可見,陛下被隱瞞的真相,那就更多了!」齊威王於是發佈命令:「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者,得上等獎賞;呈上書信勸諫者,得中等獎賞;能在公共場所說出我的錯誤傳到我耳中者,得下等獎賞。」命令發布後,進諫的人多如市集,排滿宮城內外;直至一年,才漸趨止息。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聞此事,都來朝拜齊威王。此即「戰勝於朝廷」。—選自《戰國策》
*6月21日
老祖宗的話
佚名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臍,冬不蒙頭。
白天多動,夜裡少夢。
睡前洗腳,勝吃補藥。
晚上開窗,一覺都香。
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氣。
貪房貪睡,添病減歲。
夜裡磨牙,肚裡蟲爬。
一天吃一頭豬,
不如床上打呼嚕。
三天吃一隻羊,
不如洗腳再上床。
枕頭不選對,越睡人越累。
先睡心,後睡人,
睡覺睡出大美人。
頭對風,暖烘烘,
腳對風,請郎中。
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
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
要想睡得人輕鬆,
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6月21日
別人為什麼願意跟你相處?
佚名
第一:你有德。對人真誠,為人厚道,心地善良,有規矩,有方圓,有禮貌,有愛心,別人與你相處感到溫暖、放心。
第二:你有用。你能帶給人家實用價值。
第三:你有料。跟你相處能打開眼界,放大格局。
第四:你有量。你能傾聽別人的想法並發表有價值的見解。
第五:你有容。能充分認可別人的價值、欣賞別人的特色。
第六:你有趣。能帶給人家愉快的心情,和你在一起不悶。
第七:你有心。懂得用情用心交朋友、人脈必然成金脈,正面能量無限。
遇事,知道的不必全說,看到的不可全信,聽到的就地消化。篩選過濾沉澱,久而久之,氣場自成,能量強大,必成大事。
跟顧客爭,你爭贏了,顧客走了。
跟同事爭,你爭贏了,團隊散了。
跟老板爭,你爭贏了,平台懸了。
跟家人爭,你爭贏了,親情沒了。
跟朋友爭,你爭贏了,朋友少了。
跟愛人爭,你爭贏了,感情淡了。
跟誰爭,爭贏都是輸;不如跟自己爭,把自己做大做強,自己才是真正贏家。
茶葉因沸水,才能釋放出深蘊的清香,生命也因一次次遭遇和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平和是一種修練,也是一種做人的藝術。
*6月22日
為僧之道
佛光星雲(一九二七~二〇二三)
佛光山上喜氣洋,開山以來應萬方;
好因好緣多好事,青年入佛教爭光。
發心出家最吉祥,割愛辭親離故鄉;
天龍八部齊誇讚,求證慧命萬古長。
落髮僧裝貌堂堂,忍辱持戒不可忘;
時時記住弘佛法,莫叫初心意徬徨。
為僧之道要正常,不鬧情緒不頹唐;勤勞作務為常住,恭敬謙和出妙香。
清茶淡飯要自強,粗布衣單有何妨;生活不必求享受,超然物外見真章。
善惡因果記心房,人我是非要能忘;深研義理明罪福,慈悲喜捨道自昌。
朝暮課誦莫廢荒,念經拜佛禮法王;無錢無緣由他去,只求佛法作慈航。
十年之內莫遊方,安住身心細思量;任他天下叢林好,我居一處樂無疆。—選自《怎樣做個佛光人》
*6月23日
恆生善心
北涼 曇無讖 譯(三八五~四三三)
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讚歎,反生慚愧。
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憍慢,能調惡人。
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
人所恥處,終不宣說;聞他祕事,不向餘說。
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恆生善心。
視諸眾生,猶如父母;寧喪身命,終不虛言。
菩提正因
我身若被截斫分離,
不應生瞋;
應當深觀往業因緣,
當修慈悲憐愍一切。
如是小事不能忍者,
我當云何能調眾生?
忍辱即是菩提正因,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忍辱果。
我若不種如是種子,
云何獲得如是正果?—選自《優婆塞戒經》
善心相續
見學勝己,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憍慢。
見他受樂,心生歡喜;善心相續,間無斷絕。
自受樂時,不輕他人;見他受苦,不生歡喜。
辭北堂書
唐 洞山良价(八○七~八六九)
伏聞諸佛出世,皆從父母而受身;萬彙興生,盡假天地而覆載。故非父母而不生,無天地而不長,盡沾養育之恩,俱受覆載之德。嗟夫!一切含識,萬象形儀,皆屬無常,未離生滅。雖則乳哺情至,養育恩深,若把世賂供資,終難報答,作血食侍養,安得久長?故《孝經》云:「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孝也。」
相牽沉沒,永入輪迴。欲報罔極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四恩,無不報矣。故經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良价捨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將永劫之根塵,頓明般若。伏惟父母心開喜捨,意莫攀緣,學淨飯之國王,效摩耶之聖后,他時異日,佛會相逢。此日今時,且相離別,良非遽違甘旨,蓋時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伏冀尊懷莫相寄憶!
*6月24日
孃回書
吾與汝夙有因緣,始結母子恩愛情分。自從懷孕,禱神佛,願生男兒。胞胎月滿,性命絲懸。得遂願心,如珠寶惜,糞穢不嫌於臭惡,乳哺不倦於辛勤。稍自成人,遂令習學。或暫逾時不歸,便作倚門之望。來書堅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賴?子有拋孃之意,孃無捨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灑悲淚。苦哉!苦哉!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臥冰、丁蘭刻木,但如目連尊者度我,下脫沉淪,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譴有在,切宜體悉!—選自《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案】
洞山良价乃禪宗曹洞宗之開祖,〈辭北堂書〉是他寫給母親的信,言明此生割愛辭親、乃盡大孝的堅定志向;其母之回信,殷殷數語,道盡做為母親的心情,至情感人。
濟眾十綱
明 袁了凡(一五三三~一六○六)
一、與人為善。二、愛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四、勸人為善。
五、救人危急。六、興建大利。
七、捨財作福。八、護持正法。
九、敬重尊長。十、愛惜物命。
一心清淨
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
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
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選自《了凡四訓》
*6月25日
因果不昧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功德悉皆無量,為善最樂。
五戒可保人身,十善可生天界,因果決定不昧,讀書有益。
為物立則
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
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捨己而從之,且為豔稱而廣述之。
凡日用間,發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為物立則。
此大人天下為公之度也。—選自《了凡四訓》
*6月26日
萬空歌(節錄)
南梁 寶誌(四一八~五一四)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來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來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來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來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官也空來名也空,數盡業障恨無窮。
大藏經中空是色,般若經裡色是空。
朝走西來暮走東,人生恰似採花蜂。
採得百花成蜜後,到頭辛苦一場空。
夜深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
從頭仔細思量看,便是南柯一夢中。—選自《志公和尚萬空歌》
十空偈
宋 吳山淨端(一○三一~一一○四)
人生難滿百,花無十日紅;
有錢不布施,死了一場空。
俗事如麻粟,妄想起重重;
多貪心不足,折本一場空。
色身不堅固,常憂火宅中;
佛經不持念,閑過一場空。
富貴多豐足,前緣所種功;
今生不修福,後世一場空。
勸君家有剩,報答四恩濃;
結緣須及早,不捨一場空。—選自《吳山淨端禪師語錄》
*6月27日
鄉愁
余光中(一九二八~二○一七)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選自《白玉苦瓜》
*6月28日
勤儉勸世文
宋 呂蒙正(九四六~一○一一)
勤懶皆因一念生,家庭興敗此中爭;
萬般事業由勤致,懶漢何曾見有成?
年少光陰最足珍,都緣兩字誤因循;
畢生事業知何限,哪得工夫走市塵。
清早黎明便起身,家庭內外費艱辛;
君看敗家傾產者,多是貪眠懶惰人。
人生儉樸最為高,莫把錢財浪裡拋;
物力艱難常記取,免教日後聽號啕。
處世持家年復年,總須慮後更思前;
有錢常想無錢日,莫待無錢想有錢。
戒貪勸世文
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容;
富貴若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
錢財有命古來聞,理欲關頭一念分;
識破此中原有數,自然一笑等浮雲。
日夜無休只認真,略差半點便紛爭;
誰知一赴泉臺路,悔把恩仇抵死分。
佔便宜處失便宜,喫得虧時天自知;
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畢世被人欺。—選自《增廣賢文》
*6月29日
調寄憶江南
趙樸初(一九○七~二○○○)
經年別,
重到柳依依,
煙雨樓臺尋古寺,
莊嚴誓願歷僧祇,
三界法雲垂。
金陵會,
花雨滿秦隄,
登岸何須分彼此,
好從當下證菩提,
精進共相期。—選自《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
【案】
此為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長者,題寫相贈星雲大師的詩詞。
*6月30日
醒世歌
明 憨山德清(一五四六~一六二三)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諂曲貪瞋真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鍾和氣瀉肝湯。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選自《蓮修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