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1 感謝佛緣 兩岸交融/蕭惠珠、徐芷齊

人間社記者/蕭惠珠、徐芷齊

流落海外近二十年的河北幽居寺釋迦牟尼佛佛首,五月二十三日將在佛光山「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活動中無償捐贈,並與金身合璧,促成其事的星雲大師,在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記者專訪時表示,佛身來台與佛首合一,並在佛光山展出,供台灣民眾禮拜瞻仰,有助於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意義非凡。

在近半小時的訪談中,大師詳細闡述佛首來到佛光山的因緣、尋找佛身的過程、此事對兩岸的意義,以及對兩岸和平的期許。

感謝佛緣 促成佛像身首合一

針對幽居寺佛首何以出現在佛光山,大師娓娓道來。他表示,多年前有兩個文物商想把流落海外的大陸佛首賣給他,大師沒有能力答應。聽說此佛首經香港、歐洲輾轉來到台灣,後來由一對夫妻買下,轉送給大師。

「佛首要有身體才完整,讓他們合而為一,這是身為佛弟子的心願。」大師興起這個念頭後,輾轉得知河北幽居寺佛首遭盜賣,後來連絡大陸當局,經相關專業人員多次鑑定後,證明這尊佛首的確來自幽居寺所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

「沒想到天從人願。」大師表示,這件事像大海撈針,要把兩者對到一起很困難,就像要讓兩岸成為一家親也很不容易,所幸借助佛的因緣,成就此事,對促進兩岸友好也帶來助益。

一尊佛像 兩岸共同禮拜瞻仰

大師認為,「在佛前,兩岸都是一家人。」佛教不僅是宗教,也是一種文化,不限定屬於哪個群體,而是所有人民共有的歷史財富。他提及,十多年前也曾迎請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當時有幾百萬人跪地禮拜迎接;現在能透過兩岸合作,讓分離十餘年的佛身和佛首復原,成為兩岸共同瞻仰的佛像,在歷史文化上有無窮的意義,進而促進兩岸和好,更是寶貴。

大師表示,兩岸因隔閡多年,彼此已經生疏,如何製造更多互相了解的機會,是當務之急;而佛教是兩岸共同的信仰,若能在此意義上讓佛首和佛身合一,對未來兩岸人民的交流、和平,或許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讓佛身來台與佛首合一,台灣人可以有供養千年佛像的機會,從中了解文化合流的重要意義。」大師表示,邀請佛身來台合一,遠比直接把佛首送還大陸複雜、艱難得多,然而台灣人透過供養禮拜千年佛像,會對一、兩千年的歷史有了感情,懂得歷史文化的珍貴。「希望因為我們選擇了較困難的路,讓民眾可以更容易禮拜千年佛像,兩岸互相往來也更容易。」

生活文化 拉近兩岸心理距離

對於兩岸近年積極加強文化交流,促進台陸關係發展,大師給予正面肯定。他說,大陸不少特技、戲劇、文物來台展演,讓台灣人可以深入領會中華文化的歷史與內涵,發思古之幽情,感受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這也是促成佛首與佛身合一的主要動機。

「所謂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大師表示,傳統漢文化能保留至今,是因為很多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佛教對文化的保護、尊重,也功不可沒。兩岸若也從最根本的生活文化開始交流,互相了解,增進情誼,透過來來往往、往往來來,和平之日並不遙遠。

透過佛教 中華文化影響世界

「兩岸本來同文同種,不必分家。」大師指出,明末清初,福建沿海地區住民為了生存、做生意,渡過台灣海峽來台灣定居,才有了所謂的「台灣人」,其實不論從語言、生活、血緣看,他們都是中國人。

大師強調,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漢傳佛教後來成為中國佛教信仰主流,也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討論中國文化,佛教絕不能缺席。尤其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過程中,順道把西方文化帶入中國,而隨著漢傳佛教普及全球,中華文化也獲得光大,現代華人應該繼續發揚這種文化合流、和諧的精神,透過佛教對世界的影響,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放光,贏得全球重視。

慈悲友愛 推廣行佛媒體有責

「兩岸佛教,需要更多人行佛。」大師認為,中國人歷來重視信仰,但是對宗教不夠了解,只看到信仰的神祕面向,以佛教徒而言,只知拜佛、求佛,卻不知行佛,非常可惜。大師解釋道,行佛就是慈悲、友愛、和好,若能借重媒體推廣這些佛教美好的意涵,對促進兩岸關係助益甚大。

在兩岸往來中,經濟和政治交流難免著眼於利害關係,難以獲得共識與進展,大師建議,不妨從兩岸同源的佛教和文化交流入手,兩岸關係的進展或許可以加快腳步。

大師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最大的期望是看見全體人類的和諧、和平、和好,不要分離、對立,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如今透過佛教的努力,讓兩岸攜手促成「金身合璧」,為中華文化創造美好的未來,甚感欣慰。

(本文刊於二○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人間通訊社)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