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7 前言

佛陀說法為令眾生聞法而了解自心,明白宇宙萬物的真理,從而解脫煩惱,離苦得樂。佛陀依眾生不同的個性,而廣開八萬四千法門,其中,「唯識」是最細微最貼近人心的思想學說。過去唯識學因繁瑣的名相、結構,加上古今對它的研究和論述過於複雜深奧,而落入學院式的佛學,難以普及一般普羅大眾,無法讓人從中受益佛法,實在是可惜。

早期有個信徒去聽經,回來後我問他,聽得如何?他說:「講得真好。」我便問:「都說些什麼?」他回我:「聽不懂。」我聽了真是感慨萬千,佛法講得玄之又玄,讓人聽不懂,聽者如何能受用呢!我一生講經都以能讓人聽得懂為期許,希望佛法真理,以親切白話或貼近生活的方式表達出來,使有緣者都能聽得懂、用得上。佛法具有現世得法樂的殊勝性,能從中改變我們的心性、未來。這才是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的用意。

「八識」可說是直接談論我們身心運作的基本理論,認識八識,等同認識「我」。一般人都以為「我」是最認識自己的人,是自我身心的主人,然而這個「主人」卻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終日煩惱不斷,常為外境所轉,不得辦法。其實,我們的煩惱、痛苦,正是來自對「我」的不認識。

因此,我以許多禪門典故和生活的實例來說明唯識綱領──「八識」的概念,以不同於傳統的詮釋方法,令大眾一窺唯識思想,從中探究自我和世間相互的關聯。

我們每日吃飯、睡覺、聊天、開車、運動……身體忙不停;思考、算計、歡喜、悲傷……心裡想不停。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看似理所當然,其實是有個複雜的系統在運作,支撐著我們的身心活動不斷,這個系統就是每個人的「八識」。

什麼是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它們分說是八識,實際合起來,是每個人心識的總稱。如果把自我的八識了解清楚,不但懂得眼、耳、鼻、舌、身、意,如何和世間「五欲塵勞」的色、聲、香、味、觸、法之間互動往來;藉由認識阿賴耶識這個生命的主體,更可以知道自己生死來去的原理。所以,八識是我們認識世間萬象,運作種種活動的管道,同時,在生命流轉的過程中,它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不容易從八識來了解自己,或創造未來,反而誤用八識,因此煩惱叢生,造業受苦。所以,我以八識作為主題,希望大家從本自具有的八識來了解自己。修行不假他人,透澈心、意、識的結構與運作,隨時隨地都可修行,所以說,修學「唯識」是學佛者基本且重要的功課。

現代科學以各種方式、理論、學科,來解釋宇宙、人我的存在,唯識宗則將人的思惟和行為以「八識」來分析,並以「唯識」來說明世界一切現象,而有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理論。

佛教經過二千六百年的演進,除了佛陀的開示,還有後人的論著,典籍浩瀚,思想繁雜。在這些思想中,唯識被視為是「有宗」的代表,與「空宗」代表的中觀構成大乘佛教兩大思想系統。作為大乘佛教思想兩大系統之一的唯識學,其所建構的縝密思想脈絡,對人性、宇宙萬物的剖析,清楚精確,因此被譬為「佛教的心理學」。但這麼重要的思想,卻因其眾多的名相和繁複的內容組織,令多數人對它望之卻步。

八識是唯識思想的基礎,釐清八識,才能進一步對複雜的唯識思想進行探討。「八識」可以說是每分每秒都在我們身心上作用的元素,弄懂八識,等於了解一半的唯識,也可以說是認識自我的最佳途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