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6 四、八識的修行

識,有分別的作用。八識,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透過八識的運作,使我們對境產生種種的覺受,而有各種善惡行為。

(一)眼識

人們常以為親眼見到的都是真實準確的,實際上,人都會有「看走眼」的時候,譬如,將草繩看成蛇,或像淝水之戰時,苻堅誤將晉軍駐紮處山上的草木看成是晉軍,被「草木皆兵」驚嚇後,導致後來的大敗,可見眼睛會有看錯的時候。眼睛還有局限性,眼力再好的人,也無法看清幾百公尺以外的東西。另外,眼睛也不能看到背後的東西。所幸除了肉眼外,我們可以藉由修行證得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種層次,這些眼都是超越肉眼的,而且不受距離、光線等限制。我們平時眼睛習慣向外追求色塵,經常迷失在表相中,若能利用肉眼修行,修慈眼、慧眼、法眼、佛眼,那麼,有朝一日必能感得「通身是眼」的境界。

(二)耳識

耳的功能更勝於眼,因為耳不需要光線,可以在黑暗中聽到四面八方的聲音,不受「見前不見後」的限制。耳在五官中是最聰利的,所以每部佛經幾乎都以「如是我聞」為開頭,耳可說是最好修行的。但是,人的雙耳也習慣愛聽是非,喜歡聽甜言蜜語、靡靡之音,而徒增煩惱,擾亂平靜的生活。所以耳要善聽人言、諦聽聖言、兼聽善言、全聽逆言。如此,耳朵自然對是非、雜染之言不起作用,日久,只聞清淨、善美的法音。

(三)鼻識

佛經有言,生命在呼吸間。呼吸靠的就是鼻子,鼻子還被喻為是「探子」,因為它聞香聞臭的功能,可以聞到危險的煙味、瓦斯味,令我們心生警覺,鼻子可說是攸關著我們的生存。禪修的數息法,可以讓我們調息,進而調心,增進身心的健康平和;藉由鼻子,可以訓練自我不因香臭揀擇而煩惱。鼻子不只是能接收外來的一切氣味、冷熱,也是觀照我們對香塵執著的一面明鏡。

(四)舌識

口舌不只讓我們進食以滋養色身,也是我們傳達思想、情感的工具。口舌可以成就好事,也可以如利劍般傷人、害人,因此「五戒」、「十善」中,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都是在規範我們不要因口舌而傷人造業。其實,口的功德很容易做到,我們應該善加利用口舌,從說好話開始口舌的修行,說愛語、慰語、善事、佛法。口業清淨,心也必定會清淨。

(五)身識

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佛教也把身體比喻成「臭皮囊」,然而一般人對於「身是苦本」並沒有太深的感受,總是為了滿足這個身體,汲汲於錢財物質,或是縱情五欲,追求感官之樂,而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但色身不是永久恆存的,它終有敗壞的一天,當大限到時,所有的錢財寶物都帶不走。我們何不利用這個短暫存在的身體「借假修真」,成就我們的修行,以勤勞、謙恭、禮拜、念佛,來莊嚴我們的色身,改變我們的氣質。

(六)意識

我們平日的心念,雖和我們朝夕相伴,但它無形無相,很難掌握,像猿猴般,上天入地,一刻都不停,時而有菩薩心腸,時而是阿修羅的瞋心,時而是貪欲的餓鬼心。佛教有很多對治我們這顆心的法門,如四念住的觀心無常、八正道的正念等,皆是因心而施設的。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第六識來修行,學習會思惟、能包容、能靈巧、能接受,時時護念著我們的心,把心念安住在慈悲喜捨中,那麼,第六意識就不再起雜染分別,身口意自然轉化為清淨無垢。

(七)末那識

末那識即第七識,含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種特質。第七識和第八識緊密相連,當前六識敗壞消失時,第七、第八識會隨著業力而轉投到下一個生命體,繼續另一期的生命。生生死死是眾生不可逃避的宿命,因此藉由第七識的修行,破除我執,平等對待眾生,才有離苦得樂,解脫輪迴的可能。

(八)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即第八識,一般稱為靈魂、神識。做為輪迴總報體的第八阿賴耶識,它就像電腦的記憶體般,將前七識產生的行為思想毫不遺漏的保留著。第八識內容的好壞、善惡,決定了眾生下一期生命的去處。積極累積善的、與法相應的八識內容,是眾生免於三惡道的方法,也是修行人悟道的途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