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5 一、唯識所現的生活

「唯識所現」的生活經驗,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斷上演。譬如「情人眼中出西施」,因為你愛他,所以你看他的一切都是非常美好。日本有句俗諺說:「雖然是麻臉,只要你喜歡,麻子就好像酒窩一樣,還是很可愛的。」所以,美與醜,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又好比不少人喜歡逛夜市小吃,如果他曾經在那裡掉過錢,可能從此對各地的風味小吃,印象就不是那麼好了。也有人喜歡在假日到郊外踏青,但只要有過一次敗興而歸的紀錄,下次別人再來邀約時,可能興致就不高了。

所以,世間上的好或不好,歡喜或不歡喜,大多是以自己的心識、印象來認定,沒有一定不變的。

近代知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有一把很長的鬍子,因此有「美髯公」的稱譽。

有一天,有人問他:「先生,您睡覺的時候,鬍子是放在被子外面還是裡面呢?」

于右任先生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被人這麼一問,心裡不自在了,想著,到底是放在裡面,還是放在外面?這一天晚上竟然無法入眠。可見心裡的力量不足時,就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干擾。

有一個人將住家的第二層樓租給一個年輕人,同時約法三章,樓上的聲音不可以傳到樓下。

年輕人住進來以後,彼此相安無事了好一段時間。有一天,年輕人夜裡加班,深夜才歸來,脫鞋時,一個不小心,兩隻鞋子掉到地板,驚醒樓下的房東,房東立刻下逐客令。

年輕人知道錯了,趕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下次不會再犯這個錯誤了。」

過了一段時期,年輕人又深夜歸來,一個疏忽,又把一隻鞋子「咚」的一聲掉到地上,青年心裡一驚:「糟糕,我怎麼又犯了呢?」

接著第二隻鞋子就戰戰兢兢的放下來,衣服也不敢脫,小心翼翼的睡下了。清晨五點,被一陣敲門聲吵醒,原來是樓下的房東跑來質問:「你又犯規矩了,天花板上又傳來這麼大的聲音。」

年輕人說:「我知道錯了!但只有一隻鞋子不小心掉到地上,另外一隻鞋是輕輕放到地板上的,所以後來就沒有聲音呀!」

房東說:「我就是討厭你第二隻鞋子沒有聲音,因為你第一隻鞋子有了聲音,我便等你第二隻鞋子的聲音,結果我一直等,等到五點都等不到聲音,讓我一夜無法入眠!」

當我們遇到境界來臨時,應該是境隨心轉,由於心沒有力量,只得心隨境轉,當然就不能安樂了!也有的人八識健全,但是自己的心做不了主,口中說不看,眼睛還是要偷偷的看一下;耳朵表面上不聽,心裡卻還要偷偷的問:「他在說什麼啊?」懂得萬法唯識的道理之後,心就可以掌握世間,不被世間左右,這不是很幸福自在嗎?

過去有一個人進京趕考,快到京城時投宿在朋友家,準備第二天去應試。夜裡夢境連連,醒來後,忍不住告訴朋友:

「我做的第一個夢是:在牆上種了一些白菜!」

朋友說:「哎呀!怎麼做這樣的夢呢?菜是種在地上,怎麼種到牆上去了?看來,你今年的考試要落榜了。」

「第二個夢是:在雨天裡穿著雨衣,打著傘走路!這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唉!你壓力太重了,看起來,這次考試要通過很困難了。」

「第三個夢,就真的是罪過,我竟然夢見和你的母親同床睡覺。」

「哎呀!真是亂來,看來你這次考試絕對不會考中。」

這個考生想想還蠻有道理,既然不能上榜,那就收拾行李回家去吧!

半路上,遇到朋友的母親從市場買菜回來,老夫人問:「你不是到我們家來借宿,準備趕考嗎?怎麼現在就要走了呢?」

考生一臉喪氣的說:「我做了一些不好的夢,一定考不取的!」

「你都做了什麼夢?」

「我夢見白菜種到牆上去了。」

「很好啊!這叫『高種』(高中)!」

「可是我又夢見自己穿著雨衣打著傘,在路上走哩!」

「這叫『雙重護佑』,肯定考中了,也許還有其他好處!」

「第三個夢就很不好意思了!我竟然夢見和伯母您同床睡覺。」

老夫人一聽,哈哈大笑說:「那真是三生有幸啊!」

到了現代,類似的情形也常發生:

一個高中生準備參加大學聯考,特地買了一束花獻給他的老師以感謝師恩,哪裡知道一個不小心,花掉落地上,學生很迷信的脫口而出:「糟糕,落地(落第)了,大學一定考不取了。」

老師知道學生的心意,趕快把花撿起來說:「真是好兆頭!這一次考大學,你一定可以及地(及第)的!」

可見,同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它解讀成不好,那就成為壞事;如果解讀成好,就成為好事,一切不都是取決於我們的心識嗎?可見心的轉變,苦和樂,憂和喜,哪裡有一定的標準?宇宙萬法就看我們自己願意怎麼想,我們的未來也全然在這一念!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位政府官員外出弘法,車行到高速公路時遇到塞車,動彈不得,眼看講演的時間就要到了,怎麼辦呢?那個政府官員只好緊急聯絡,請警車協助開道,於是車隊一行浩浩蕩蕩的走在路肩。同行的一位年輕法師看到幾萬輛車子停住不動,只有我們飛快的往前奔馳,感到很神氣。我說:「現在警車開道是帶我們去弘法,假如警車是要帶我們去監獄坐牢,不知道大家的心情如何?」

剎那間大家的笑容都沒有了。可見,我們的情緒、感受、想法、念頭,通通都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出來的。

寺院的禪堂裡來了一位新的學僧,雖然他也跟著大家參禪,卻有偷竊的習慣。當他偷竊的次數漸漸多起來以後,大家就聯合起來要堂主開除他,但堂主只是聽聽,並沒有積極處理。

後來大眾終於抗議說:「您再不開除這個人,我們都要告假離山,不在這裡參禪了。」

堂主說:「各位要離山,我同意;要叫這個偷東西的人走,我不同意。你們都很健全,離開了這裡仍可以找到出路;偷東西的人離開之後,又回到社會上去偷東西,怎麼行呢?如果我們修行到最後,無法改變別人的行為,心量無法包容別人的罪惡,那麼,終日在這裡閉目參修又有什麼意義?」

堂主的話不但感動了禪堂的住眾,也感動了這位小偷,讓他一改惡習,從今以後再也不偷竊了。

如果堂主和住眾們的想法一樣,把偷東西的學僧趕走,不但社會上多了一個讓人頭痛的竊賊,那個學僧的法身慧命也沒了。但堂主以慈悲的心對待竊賊,小偷受到感動,終於改變自己的行為,住眾們也學習到包容的美德。因此,每件事情的因緣果報,都看自己的心意如何運用得當,要用得好,用得如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