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1 (七)四攝度眾

勝鬘夫人於佛前立誓:「佛陀,我從今日開始,一直到覺悟成佛,不會為自己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以攝受眾生,乃是為一切眾生的利益,以無愛染心、無厭足心、無掛礙心來攝受眾生。」

佛教告訴我們,與人相處,要以四攝法為方便來攝受他人。四攝法是:

1.「布施」,包括以金錢、物質幫助他人的財施;以佛法、技術幫助他人的法施;給人信心,讓人消除驚懼、害怕心理的無畏施。

2.「愛語」,不是甜言蜜語,而是令眾生得到歡喜的語言、究竟安樂的語言、隨順度眾的語言、行善布施的語言。

3.「利行」,以方便的法門引導他人獲得信心,走入正道,具體的方法是,對沒有信心者,令其生信;對破戒者,令其持戒;對無智者,令其多聞;對急躁者,令其有定。

4.「同事」,以平等的身分與人同事,比如與商人說商人法、與工人說工人法、與女人說女人法、與軍人說軍人法等。我們為人處事,想得到朋友,必須有這許多的方便。同樣的,佛教要得到信徒的護持,也必須運用四攝法門。

勝鬘夫人為了成就菩提,不為自己以四攝法攝受眾生,但是為了一切眾生,他以無愛染心、無厭足心、無掛礙心攝受眾生,這又是怎樣的心態呢?其意義有四點:捨愛為慈、離厭為親、去私為公、忘我為人。

1.捨愛為慈

心有愛染,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而產生糾紛,比方夫妻之間互相曲解、同行相忌醜詆對方,或是排除意見相左的同事、一再為自己辯護等愚痴的心理病態都是。而捨愛為慈是淨化昇華的感情,像佛陀平等對待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如羅睺羅,把王位禪讓給堂弟摩訶男。又似勝鬘夫人摒除心中的愛染,慈愛的對象不只父母、子女、師徒、眷屬,而是包含一切有情的眾生。

2.離厭為親

娑婆世間是一個痛苦、堪忍的世間,釋迦牟尼佛卻以人間為淨土,對利益眾生的事永不厭煩。所以,與我們有緣的人相親相愛,固然讓人歡喜,但是碰到討厭的人,也要努力地去找出對方的優點,而和他親近。

3.去私為公

我在「怎樣做個佛光人」裡說到,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事業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佛光人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就是因為有去私為公的理念,才有今日的佛光山。

4.忘我為人

在《南傳大藏經》中記載:善慧婆羅門聞知燃燈佛要到自己的村落來說法,喜悅萬分,為了不錯過這曠劫難逢的因緣,決定前往聽法。但是善慧發現道路泥濘難行,為了不讓汙泥沾汙了燃燈佛的雙足,他脫下自己的衣裳,並且散開頭髮,躺在骯髒的泥土上,讓燃燈佛以及許多阿羅漢弟子方便走過。這種忘我為人的犧牲精神,種下他日後成佛的種子;他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