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9 (十)不忘正法

勝鬘夫人於佛前立誓:「我從今日開始,一直到覺悟成佛,要攝受正法,永遠都不會忘失。為什麼?因為忘失正法,就會忘記救度眾生的大乘精神,忘記大乘佛法,就會忘失解脫此岸煩惱,不能到達涅槃的彼岸。一個沒有發起攝受正法的人,是永遠無法超越凡夫地的。」

什麼是正法?不偏不邪的究竟法即是正法。正法是每個人具備的真如佛性,只要我們能開採內心的能源寶藏,則信仰是正法,道德是正法,因果是正法,慈悲是正法。將正法念念攝持心中,精勤修行不忘失,即是不忘正法。佛陀就是因正法而成佛,經云:「諸佛於正法,恭敬尊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如果眾生忘記正法,就會忘記學佛的根本目的、大乘菩薩的因行、到達彼岸的波羅蜜多這三件事情。所以《華嚴經》云:「正法性遠離,一切趣非趣。」總說攝受正法的意義有四點:明四諦法、發四弘願、行四無量、證四聖果。

1.明四諦法

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苦」是世間的現象果報,苦有二苦、四苦、八苦、八萬四千苦。「集」是眾生身、口、意造作煩惱的因。「滅」是出世間的果報,是一種不起自我之見、不著善惡之相、不介是非之爭的境界。「道」是出世間的因,是修行證道的方法。

2.發四弘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是菩薩不忘正法的動力,所以有志者事竟成。

3.行四無量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殺、盜、淫、妄等惡律儀的對治方法,因為慈悲,所以不會殺生;悲憫眾生苦難,就不會偷盜他財;一心想把歡喜給人,就不會破壞他人的和諧家庭;只想布施給人,就不會妄語欺詐。

4.證四聖果

小乘的四果是:初果須陀洹,須七次降生人間,七次出生天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經過七番生死,才證得涅槃。二果斯陀含,還須一生天上,再來人間受生一次;二果雖已斷除前六品的修惑,但是尚少分地薄有貪瞋痴三毒。三果阿那含,不再來欲界受生,而生於色界或無色界,故稱不來果或不還果。四果阿羅漢,指已斷盡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修惑,而永入涅槃,不再有生死流轉的階位。

大乘菩薩道的四種果位是:聲聞,聽聞佛陀聲教而開悟的聖人;緣覺,觀十二因緣而開悟的覺者;菩薩,是自覺、覺他的大道心眾生;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一般人受戒,都是由戒師為羯磨,問受戒者能受持哪一條戒法,而勝鬘夫人卻自己直說:「我要受持什麼戒。」這是因為勝鬘夫人已經深入佛法,熟悉菩薩的戒法。

受戒的方式可於佛像前受戒,可以觀想佛陀就在面前而受戒,佛教七眾弟子受戒,都要從師長處受得,尤其是具足戒,必須有三師七證,菩薩戒則比較不受形式牽制。《菩薩瓔珞經》記載,受戒有三品層次:上品戒是從佛受,二品戒從佛弟子受,下品戒則於佛像前受。《普賢觀經》記載,如果受戒時連佛像都沒有,可以用觀想的,觀想釋迦牟尼佛是得戒阿闍黎,文殊菩薩是羯磨阿闍黎,彌勒菩薩是教授阿闍黎。

總說勝鬘夫人發願受持十大戒的種類,前五戒的內容是止惡,後五戒的內容是生善。前五戒是攝律儀戒,目的在止惡;中四戒是攝眾生戒,作用在發心度眾;後一戒是攝善法戒,旨在修一切善,這就是菩薩的三聚淨戒。勝鬘夫人不僅自發自願受持以上十種戒法,並且發下三大誓願:一、以此實願,安穩眾生;以此善根,得正法智。二、得正法智後,以無厭心為眾生說法。三、於所攝受之正法,當捨身、命、財來護持之。勝鬘夫人畢生實行大乘菩薩道,可說是在家優婆夷的典範。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