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0 弟子談大師:慈心悲願

慈莊

六十年前,星雲大師踏上台灣的土地,舉目無親,生活無著,大師何能度過難關,把「人間佛教」推廣出去?我認為這與大師為人體貼周全、重情重義有很大的關係。

大師初期先在宜蘭弘法,許多人因為親炙大師而皈依三寶,相信感受過當時熱烈光景的人,都難以忘懷。後來頭城、羅東等地,也企盼大師親臨,於是大師帶著幹部,每週日一早搭火車趕赴頭城共修、開示,飯後又趕到羅東共修、開示,之後再搭夜車回到宜蘭。那時,大師法務繁忙,信眾愈來愈多,於是邀請成一法師到頭城主持念佛會,請真華法師到羅東帶領念佛會。如此,既滿足信眾聞法的需要,又喜於與同道分享成果,大師就是這樣無私大量、重視情義的人。

記得有一位法師想發心閉關,大師知道後,就請託旗山朝元寺當家慧定法師護持,竭力促成美事。法師修成出關後,赴日取得學位回來,又想到美國弘法,申請簽證時,因身分證上沒有載明父母而被拒簽,大師知道後,四處拜託相關單位,最後請託熟人收他為兒子,可謂排除萬難,幫助這位法師前往美國弘法。

類似這些全力助人的事情,不勝枚舉,而大師總是義無反顧。

大師剛到台灣時,很受長輩們賞識,許多佛教雜誌都要請他主編,其中一個是佛教的《人生雜誌》,社址設在新北投中華文化會館。創辦人東初老和尚是大師在學院時的院長,他自然義不容辭。但這差事沒有薪資,也沒助手,因此從寫稿、校稿、發稿給印刷廠,到編輯、排版、校對,甚而發行等,都要親力親為,然而大師卻樂意接受、負責。

一天,大師一早就到印刷廠校對,準備出刊,印刷完成時,也到了傍晚,午餐都還沒有吃,但為了讓老院長先睹為快,就將雜誌捆一捆扛上身,搭火車去到北投,再徒步到新北投山上。當時天黑又下雨,大師想說路上沒有人,就脫去長衫用來包裹雜誌,到達時,夜已深了,老和尚不曉得他還沒吃飯,看了新出爐的雜誌很滿意,說:「你今晚住下來,明天有幾位長老和作家要在這裡聚餐,中午你在這裡招呼他們吧!」師父:「好吧!睡個覺明天早上就有東西可以吃了。」就欣然成眠。

當時佛教界,有男客住宿時,房門會被從外反鎖,當時大師不知道這種規矩,隔天起來,發現房門被鎖,一向安靜的大師也不急著敲門。到了快十一點,才有人想到來開門,當然午餐客人已陸續到了,大師就幫忙招呼到上菜,最後發現沒有他的位置,他也不介意,忍著四餐沒有進食的飢餓,悄悄的下山。

諸如此類的事情,大師不曾為意,只發下宏願:「將來我有道場時,不管是誰,我一定要讓人家都有飯吃。」所以師父的第一個道場叫「普門精舍」,不管誰來都歡迎;而且普門寺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餐一定會多準備一兩桌用來接待突然來訪的客人,不論來客是為了拜佛還是參觀,都熱忱歡迎他們留下來吃飯。這就是大師的慈心,他為人的情義,讓親近他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悲願,所以願意追隨他弘揚人間佛教,經過多年耕耘,終於把正信佛教的種子傳播出去。

(本文作者為佛光山巡監長老)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