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4 弟子談大師:滿人所願

覺培

自從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以來,常聽聞佛光會的會員好奇地談論:「為什麼信徒們看到大師會這麼歡喜?」我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大師總是設身處地、細細斟酌,如何帶給人歡喜!

舉例而言,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都有道場,每年舉辦的「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都有來自全球的數千信眾代表,共聚會議。

大師為了讓會員幹部開一場歡歡喜喜的會,所以會議場地遍布世界各地,大家從東方開到西方、從南半球開到北半球,甚至從陸地開到海上郵輪,這份歡喜讓會員幹部透過會議學習、交流、聯誼,也培養出更開闊的視野、宏觀。因此,一場理監事會有兩千人參加,一場世界大會動輒數千人共聚,這些都打破過去一般人對會議的刻板印象。從「開會」,我們就能看出大師給人歡喜的一面。

十多年前,當時我還在佛學院任職,有一天大師集合全山徒眾,告訴大家說:「為體恤同學們四點半起床的辛苦,建議改成五點半。」臺下的學生聽了非常開心,掌聲如雷,但所有長老一個個提出反對的聲音,理由是四點半起床很合理,對叢林的規矩來說,四點半已經不早,認為出家人不能懶惰、懈怠,應當要精進。

當大師在面對不同意見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所有的戒律,都要回歸體察到時代的環境背景。過去之所以兩點半、三點半起床,是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燈,晚上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睡覺。」大師又說:「如果各位要談叢林的清規,我是道道地地叢林出身的人,要論這些戒法,更應該看到其背後的根本原因。」

當時的爭議,對我來說是非常精采的一堂課。佛門重視許多清規,但大師更體恤到時代的演變,觀察到人們的需要。所以,「給人歡喜」不是把自己的歡喜給人,而是回過頭觀察每一個男女老少的需要,觀察到最細微的部分。

尤其大師本身也很幽默,有一次到菲律賓,在當地弘法的永光法師問大師一個很認真的問題:「大師,我從佛學院出來,只認識佛光山的法師,可是到了國外弘法,才知道出家眾有各種類型。不同的出家眾,性格也有所不同,不管是南傳、北傳或藏傳佛教,這些型態的出家人哪種比較好?」大師聽完後笑笑地說:「正常就好。」

像類似的回答,總會讓人會心一笑。其實想想也是如此,道貌岸然的法師固然受人尊敬,但是有時修行過度,修到讓人無法接受,話也不知如何說,笑也笑的不自然,吃飯該吃不吃,會讓人覺得不知該如何相處。所以,大師這麼回答,背後也是教育我們:修行是要做到即使是吃飯睡覺、行住坐臥,皆能展現出那份自然,我們學佛不也就是學習那一份自在、坦然及歡喜!

(本文作者時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