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6 弟子談大師:悲智雙運

覺元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菩薩是如何自在?據經典所說,無非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與觀一切自在。但是,從大師的身教與言教,讓我真正體會─唯有自在才能夠無礙,而這無礙也必定是慈悲與智慧的無礙,只有悲智雙運方能一切「觀自在」。

舉例來說,南台別院興建之初,大師相當重視別院的營造工程,可以說南台別院的一磚一瓦都有他的智慧指導。有次大師到工地勘查,巡視人行道與別院後方佛堂之間,從設計圖裡得知那裡有一組偌大的階梯還未動工。大師看完設計圖後說:「覺元,這個階梯不用你管事,我來設計就好。」

我心裡嚇一跳,大師一向讓人敬重,我也不敢多說什麼,但是我心中還是有聲音,那聲音是:「我是負責工程的承辦人,卻連階梯都沒辦法承擔,還要勞煩大師這麼辛苦,實在太對不起師父了。」另外,第二個念頭是:「建築法規中,都有規定階梯高度與寬度的數據,怎麼還要勞煩師父費心?」前前後後不到三十秒,心中起了這樣的念頭。

這時,大師轉頭告訴我:「覺元,你心中不要有聲音。」當下我內心更震驚,怎麼心裡的話全讓師父聽著了?當然也就不敢再有任何起心動念,趕快合掌跟大師說:「師父請您指導。」大師回說:「你太年輕了,走樓梯恐怕不是用走的而是用跑的吧?你要活到像我這樣八十歲,才有可能來設計階梯。」我心裡又出現念頭說:「奇怪,這跟年齡有什麼關係?高多少寬多少建築法都有數據規範啊!」隨後就不敢再想下去,怕又被大師聽到。

這時大師就說:「其實是你太年輕,你不知道老人家上下樓梯是多麼舉步維艱、寸步難行。每一個階梯要讓走的人覺得很心安,走的像登上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蓮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要從凡夫地走到後面的佛地,這需要多少的身心安頓啊!」大師接著又說:「覺元,你知道嗎?高十三公分,寬(梯面)三十三公分,那是最好走的階梯。」

大師說的話,讓我感動的快要掉下淚來。為什麼感動?當觀自在菩薩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必需要有智慧與慈悲,才能同時設想每個人走階梯的需求,必須知道高十三公分、梯面三十三公分這樣的分寸,讓每個人踏上階梯的當下,即便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家,都覺得平步輕雲。大師最後又說:「真正的慈悲,就是把眾生放在心中,這種分寸存在於自我的方寸之間。」

是的,這就是處事的一切無礙!那時我終於了解,觀自在之所以自在,是慈悲的無礙,是智慧的無礙,才能夠一切「觀自在」。

(本文作者時任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