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4 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

前言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看見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戲。他們在辦家家酒,聚集沙土,建造房屋和倉庫,並把土當作米,儲藏在沙土所造的倉庫裡。

有一個小孩看見佛陀,天真地捧著沙土做的米,供養給佛陀,佛陀微笑地接受了。阿難很感困惑,為什麼佛陀要接受這把沙土?

回去之後,阿難合掌恭敬問佛:「佛陀,這小孩布施那麼一點沙土,有什麼功德呢?為什麼你要接受那把沙土呢?」

「阿難,你忘了嗎?佛法從來不計事相的美醜貴賤,而在於發心的真偽,那小孩以無染的心,發無分別心、行大布施,不可輕視!小孩供養泥土的功德,於我涅槃後一百年間,將成為大國的國王,那小孩將名為『阿育』,剛才他身邊的小孩,都將成為他的侍臣擁護他。那小孩將在人間興隆三寶,廣建八萬四千塔,令已信者增進善根,未信者有得度之因緣。」

《大智度論》談布施分為三種: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和佛法的傳揚(法布施)。

一、財布施:以財物救濟急病貧苦的人,令眾生能夠生存。

二、無畏布施:由於自己奉行淨戒、忍辱無害,即使有冤家也不報仇,慈愛一切有情,令不生怖畏恐懼。以無限的慈悲,不顧慮自己的安危解除別人的怖畏,令眾生正信佛法。

三、法布施:講說正法,令人修善斷惡,令眾生開悟覺性。由於精進故,於諸善事心不懈退;由禪定故,如淨鑑止水,知眾生心;由智慧故,能事理無礙,不顛倒而說法。

《金剛經》所談的無相布施,可說是入乎三布施,出乎三布施,而高乎三布施。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金剛經》強調無相布施,人間行者的布施應該效法佛陀,不住法布施、不住相布施,沒有四相(我、人、眾生、壽者)的執著,也沒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限的。

……………………

以前,有一個最得疼愛的公主,從早到晚跟隨在國王身邊。

有一天,下了場雨,淌著水的地面,漂著水泡,公主看見水泡,心裡非常歡喜,他對國王說:「我要用水泡,作成頭上戴的花環。」

國王說:「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麼能拿來做花環?」

公主說:「如果沒有水泡做成的花環,我就絕食自殺。」

國王聽了女兒的話,趕快召集能工巧匠,對他們說:「你們手藝精巧,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趕快用水泡為公主做花環。要是做不成,就殺了你們!」

工匠們個個惶恐又無奈地說:「水泡真是沒有辦法做花環。」

就在國王要處死這些工匠的時候,一個老工匠走出來,上前稟告國王:「我能用水泡給公主做花環。」

那個老匠人對公主說:「我不懂水泡的好壞,請公主取來自己喜歡的水泡,好讓我替你做花環。」公主答應了。但是,公主的手一碰觸,水泡就破滅了。一天下來,一個水泡都撈不到。公主理解了水泡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幻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的四句偈和這個小故事,提醒我們面對世事要建立六種觀念:

一、如夢觀:世間法如夢,一切都會過去,如夢醒時一點痕跡都沒有。

二、如幻觀:有為法是幻化不真的,業果、輪迴生死是幻化的,好像舞台上的戲劇,有父母、兄弟、親戚、眷屬,頃刻一聲鑼鼓歇,都沒有那麼一回事。其實,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

三、如泡觀:水泡是不長久的,我們的種種感受,喜怒哀樂、不苦不樂,都如水泡一般,是一時的、短暫的。

四、如影觀:世間的種種現象,人生的各種遭遇,如影子一樣,是不真實的。

五、如露觀:太陽一出來,露水很快就消失了。我們的色身也是如此。譬如一個嬰兒出生,慢慢長大叫女童,再過些時候就是女學生、是小姐,然後是太太、媽媽、老太婆,生病衰老漸漸如嬰兒一樣沒有辦法獨立生活,不是常聽人說返老還童嗎?人生一點一滴地變化,如同朝露。

六、如電觀:電是快速的,時光過去、現在、未來非常快速,人的生命亦如電,人命在呼吸須臾間,一口氣不來,人的生命就沒有了。

從前有一個戲班子,因為國內發生了饑荒,他們只好帶著道具到國外另謀生計。他們雖然拚命趕路,但是趕不到村落去投宿,只得在山中過夜。山上氣溫很低,寒風刺骨,於是他們就生起火堆取暖,並且在火旁睡覺。

其中有一個人生病,禁不住寒冷,他就從道具箱中隨手拿了一件戲服穿上,而這件戲服是扮羅剎鬼時穿的。他沒有覺察,坐在火旁取暖。半夜中,有人從夢中醒來,不經意看到火的旁邊坐著一個羅剎鬼,想起自己曾經聽說山中住有吃人的羅剎鬼。於是驚慌大叫,拔腿就跑。這樣一來,驚動了大家,一群人盲目的跟著逃跑。

這時,穿著羅剎鬼戲服的人,看見大家奔逃,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拚命跟在大家後面跑。跑在前面的人,看到後面的羅剎鬼追上來了,更加恐怖,於是拚命狂奔,也不管荊棘和石頭,不管小河和溝壑,都不顧一切地飛奔過去。弄得大家精疲力盡,並且遍體鱗傷。直到天亮,才發現後面追來的,原來不是鬼,而是自己的同伴。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像夢幻、泡影、露水、閃電,並不執著在消極的幻象上,可以說,佛陀要我們不住法,也不要我們住在這些須臾之間就會消失的露水、閃電裡,這些為了方便說法的比喻,講世事無常,提醒我們,不要執迷在世間萬物表面呈現的虛幻假象,了解本質的空性,如前所說,空含攝了有無,空是因緣,我們要能「借假修真」,找到真如般若實相。

甲乙兩個小鬼準備到陽間投胎。閻羅王對他們說:「你們到人間投胎做人,一個一生布施東西給別人,一個一生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你們要選擇投胎做什麼樣的人?」

小鬼甲一聽,趕快跪下來說道:「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的人。」小鬼乙默默無言,聽候閻羅王的安排。

閻羅王撫尺一拍,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處處向人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

兩個小鬼愣住了半天,無言以對。

生命是一段旅程,若由生命的盡頭回視生命旅程的目的和意義,就會了解物質的獲取、實榮虛榮的肯定、權位的抵達、關係的存有等等,都只是維持生命、實現理想、落實生命意義的手段或策略。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只有從「今生一切都會有盡頭」來思考,我們才會對生命有更精進的直下承擔。

食物有保存期限,要在腐爛之前食用;旅程終會結束,我們必得珍惜際遇;時間會消逝,生命有限,我們不能虛應故事、虛擲生命。倘若在生命旅程接近終點時,回看這一輩子都在向別人索取,占盡別人的便宜,難免遺憾。

能布施,才是大富人家,心若貪求擁有獲取,即使坐擁再多的物質財富,仍是窮如乞討者。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