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32 法布施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佛陀說,能夠信受奉持《金剛經》,即使短短的四句偈,又能夠為他人解說,那麼,他所得的福德果報更要勝過布施七寶的人。什麼緣故呢?
因為,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財布施,是有為法,這樣的布施是有限的,所得的功德也就有限。為他人說法的法布施是無為法,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就佛道,因此法布施的功德勝於財布施。
佛陀又說十方一切諸佛,以及一切無上正等正覺法都從《金剛經》而出,因為,《金剛經》講「應無所住」,就是解「空」,含攝了「有」和「無」,就是「般若」,為諸佛之母,而「般若自性」是眾生內在本自具足的。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陀以為行再多的七寶布施,所得的福智(福德和智慧)都不及法布施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無法以任何算數所能的譬喻計數。因為,七寶布施是有相的,縱使如山高海深,山崩海枯有時,福智也將有盡;受持《金剛經》的無相般若妙慧,或為人講說,哪怕只是四句偈,所得的福智無量無邊,不可計數。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佛言:「不貪布施。所謂眼不貪色相奇物,是色寶布施;耳不貪好聲音樂,是聲寶布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舌不貪好上美味,是味寶布施;身不貪好妙衣服,是觸寶布施;意不貪名利恩愛,是法寶布施;不貪世間欲樂,是佛寶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勝如世間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七寶布施之福,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不貪」就是不要執著、迷戀,就是「無所住」,自性清淨的般若自性,是世間的七寶也無法換取而得,非常珍貴,也只有菩提清淨的心,才能夠向他人行法布施,功德自然勝於財布施。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佛陀於《金剛經》中說明法布施的功德,遠遠勝過身布施。
佛陀說,一天三次,早晨、中午、夜晚時,等同於恆河沙數量多的身布施,經過了百千萬億劫,都沒有間斷過,這個人所得的福德難以計量。但如果一個人聽聞《金剛經》的經義,能悟得般若真理,發心依教修持,進一步書寫、受持、讀誦,為他人解說《 金剛經》,那麼他所得的福德,勝過以身命布施。
但是,倘若執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沒有辦法悟得無相無住的般若智慧,也就沒有辦法讀誦,更無法為他人解說。
若要在生活中行法布施,可以參考受持《金剛經》的十法行:
生命如晨間露水,應該以有限的外財,充實無形的內財。
一、書寫:恭敬抄寫經文。
二、供養:供奉經典於塔廟、佛殿。
三、施他:印行經典流通。
四、諦聽:專注聆聽經教法義。
五、宣說:為他人講解經文,解除文字義理的障礙。
六、受持:奉行教義,應用於生活中,自利利他。
七、開演:廣開演說微妙經義,令他人開悟自性。
八、諷誦:專心稱誦,持念經文。
九、思惟:深入法海,靜默思惟,以悟解奧妙之處。
十、修習:由思惟深解義趣,因此發起大行,證入聖果。
《華嚴經》說:「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講說法的人就像是燈火,為人照見微妙的佛法,若沒有人講說佛法,再怎麼聰慧的眾生也不能得悟。由此可見法布施的殊勝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