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7 遺錢不顧

隋朝富上大師,於益州淨德寺掛單時,常常停駐在一條環境僻靜,行人稀少的路上。他把斗笠繫在樹下,坐著讀經,任由路人來來去去隨喜布施,從不喚人布施,也不出語答謝施者。有人勸他說:「城西北人口稠密,布施多,何必在這裡空等候呢?」他回答:「修道人,一錢兩錢就足夠養活這身臭皮囊,錢多了增長貪心,會被金錢埋葬的,要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

陵州刺史趙仲舒是個酷吏,不信佛法,當他聽聞富上大師的行儀,竟起意試探。趙仲舒先是騎馬經過,假裝遺失一貫錢,富上大師視若無睹,仍然專心讀經。他又派人去拾錢,富上大師依然聞風不動。

趙仲舒詰問:「你一天只得到一錢,看到別人把地上的錢揀去,為什麼不阻止呢?」富上大師回答:「不是我的錢,為什麼要妄認為己物呢?」趙仲舒聞言,立即下馬禮拜,讚歎不已。

富上大師夠用就好的觀念,就是一種幸福快樂之道。然而多半的人貪欲慳吝,欲望無限,有了百想千,有了千想萬,只想要「多」,最後被「多」所埋葬;要不就是希望「有」,有到最後盡是負擔、掛礙。人生究竟是「有」好?還是「無」好?「有」,要與社會大眾共享,就不嫌多。「無」,能在「無」中體會精神的世界,心靈上的富裕安樂,無也很多。

有德之人,儘管一毛錢都沒有,仍然有很多人向他學習,以他為榜樣,像是餓死在首陽山的伯夷、叔齊。以人喻人,如果以伯夷、叔齊來比人,對方會很高興;但如果以紂王、幽王等不義的君王來比擬,別人會很生氣。為什麼?因為紂王、幽王沒有道德,而伯夷、叔齊有道德。

富上大師「遺錢不顧」顯示他有道德,但並不表示有錢就沒有道德。有錢,要懂得用、肯用,用來造福大眾、利益群生,才能發揮「錢」的價值,增長人生的層次。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