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4 幸福第四道 怎樣能超越肉身的限制,得到解脫?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華座。何等為四?一者、捧諸華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二者、終不於他,妄加損害;三者、造如來像,安處蓮華;四者、於佛菩提,深生淨信。

什麼是化生?即無所依托,藉業力而生者。

佛陀說過四種受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胎生者,如人道或貓、狗等動物;卵生者,如雞、鴨等禽類;濕生者,如蚊子、蜜蜂等昆蟲;化生者,如天界、地獄等眾生。四生中,屬化生最勝,而當中又以蓮花化生最優,能在佛前化生於蓮花座上,是最清淨、最自在不過的,這也就是出世的圓滿。

佛陀告訴妙慧,要想得到蓮花化生的果報,必須成就以下四法:

一、散香人間,散美人間

佛在世時,世人得以直接供養佛,但是佛滅度後怎麼辦呢?佛滅度後,塔廟即是三寶聚集所在,能夠供養三寶,便是蓮花化生的首要條件。

說到香花供養,過去我在高雄文化中心和台北國父紀念館講《維摩經》,將講題訂為「天女散花與香積佛飯」,有徒眾就跟我說:「師父!天女散花、香積佛飯幾句話就可以講完了,您這一天可要講兩個小時呀,兩句話怎麼能講到兩個小時?」但我覺得這就是《維摩經》了不起的地方,兩句話,兩個小時都還講不完。

其實,「天女散花」就是散美在人間,散香在人間,散得貢獻在人間。我們若能把歡喜散播在人間,把慈悲散播在人間,把佛法散播在人間,不也是天女散花了嗎?所以,從天女散花中,我們應思考自己究竟要散播什麼在人間?

甚至於「香積佛飯」,吃了是要生信心,吃了是要開智慧的。從香積佛飯中,我們要去思考自己可以給世間上的人什麼供養?過去,許多年輕人來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讀書,我都會告訴他們:我要給你們有信心,我要給你們有智慧,因為我們不是在這裡「痴聚」,在這裡等飯吃的,要想過香積佛飯的生活,要成就一個眾香佛國,一定要有很多的辦法。

花普遍為人們所喜愛,尤其受佛門歡迎,供花象徵信仰的虔誠,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裡說到香花供佛,可以得到十種功德:一者處世如花;二者身無臭穢;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六者身常香潔;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凡以花供佛而得妙果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例如,憑藉香花供佛的因緣,末利夫人由黃頭婢女一躍成為第一夫人;就是佛陀成佛,也是緣於前世做雲童時,以七莖優缽羅華供佛,而得到燃燈佛為他授記無量劫後必可成佛。

此外,經典中也有幾則記載,有個採花人以所採的花,做成花鬘供佛、供塔,死後生天;有一位為國王採花的侍者,甘冒生命危險,誠心以花供佛,而蒙佛授記未來成佛;還有一位男子以花供僧,感得來世出生時,家中滿布天華。

佛教徒常以香花供佛,而在所有香當中,最好的就是旃檀香,此香柔和、芬芳,能給人生起清淨、安定之感。不過,無論什麼香,它所能遍及的空間都是有限的。最好的香是什麼?戒德之香。所謂「心香一瓣」,將心中持戒的清淨、歡喜散播在人間,才是最有價值的。

戒具有「防非止惡」的功能,能讓身不殺、盜、邪淫,口不說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貪、瞋、邪見,心中存有善念、戒法,此香才是普天下最需要的。

例如,佛在世時,有一天,印度的波斯匿王想要將香瓔送給末利夫人,末利夫人卻告訴波斯匿王說:「我今天持齋,不該戴香瓔,請國王轉送給佛陀。」

佛陀慈悲接受供養後,說道:「蓮花、栴檀雖有香氣,但不如持戒之香,戒德薰香可遍一切處。若將天下所有珍寶拿來布施,也比不上末利夫人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

日常生活中,香花不僅表戒香,勉勵我們持戒、守法,它還表六度:

一、布施:花開之美,能帶給人歡喜,表布施的精神。

二、持戒:花朵綻放有一定時間、範圍,不會攀附在其他植物上,表持戒的精神。

三、忍辱:花朵綻放前,必須忍受黑暗、潮濕;開花後,要耐得住風霜雨雪,所以表忍辱的精神。

四、精進:無論花期長短,花總是努力地散布芬芳氣味,所以具有精進的精神。

五、禪定:花靜靜地綻放,表現出寧靜、安忍的氣質,也就是禪定的境界。

六、般若:花的顏色、大小、香氣不一,千變萬化。可以說,花的世界就如同人的世界,蘊含無限的智慧。

佛國淨土是一個蓮花遍布、百花盛開的世界,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在心中常植慈悲、清淨、歡喜的蓮花,讓自己居住的環境鳥語花香,沒有髒亂,沒有荊棘,人人守法、利益大眾,隨處都是有德之人,那麼,生活的當下便是莊嚴的佛國淨土了。

二、不傷害一切生命

佛教講「慈悲」,也就是給人快樂、為人拔除痛苦。一個人如果無法做到慈悲,最起碼也要能做到不傷害人,尊重一切有情眾生的生命。

現在舉世之間,舉凡國與國的刀兵征討;領空、領海之間的占有;電腦駭客、盜印、翻印,侵犯他人的智慧財產權;傷害別人的生命,偷取別人的財富,說話給人難堪,乃至飲酒、吸毒,胡作非為,都是對己、對人的一種損害。

如何做到不損害人呢?唯有持戒才能不損害人、不侵犯人。比方受持五戒,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偷盜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產,不邪淫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不妄語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譽,不飲酒、不吸毒就是不傷害自己的理智,進而就能不侵犯他人。

有了戒法,可以增加信心,讓我們對佛法的信仰更堅定;有了戒法,可以生出功德,自有好因好緣;有了戒法,可以產生力量,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能有勇氣去克服;有了戒法,可以吉祥如意,有願心的堅持,自然一切平安;有了戒法,可以增加道念,發心修行、服務眾生,自能道念不退;有了戒法,可以約束放逸的身心,慢慢生出智慧,解除煩惱;有了戒法,可以獲得尊重,身體力行不侵犯他人的戒條,自會獲得他人的敬重;有了戒法,可以產生和諧,在團體中,也就更容易與人融和在一起了。

戒,能洗淨我們的罪業,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能完成我們的人生。所以,戒像什麼呢?

戒如良藥,吃了持戒的藥,可以少煩惱、少憂慮。

戒如軌道,可以規範我們的行為,使之不出軌。

戒如良師,可以引導我們向上向善。有的人到處尋師訪道,希望能尋得善知識,其實善知識在哪裡呢?只要我們時常以戒法警惕自己,以道德規範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善知識,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

戒如城牆,能幫助我們防禦五欲六塵等盜賊的侵擾,讓我們不會去侵犯別人,進而別人也不會傷害我們。

戒如鋤草,持戒就如同把田地裡的雜草去除,心田不長無明草,也就能獲得身心的清淨。

戒能平安,一個人如果能持戒,凡事守法、不為非作歹,必然能獲得平安。所以,我們要求平安嗎?要求幸福嗎?持戒第一。例如:你不殺生,進而護生、放生,生命就會平安;你不偷盜、不貪汙、不侵占,財產就會平安;你不邪淫,眷屬就會平安;你不去破壞人家的名譽,信用就會平安;你不去販毒、吸毒,人格道德就會平安。

戒如明燈,能明明白白照見自性本心。人生在茫茫生死大海之中,有了戒律燈塔的引導,前途就有希望。

戒如瓔珞,持戒就如同瓔珞寶珠披掛在身上,不僅外表讓人看起來更顯美麗,人格道德也會更為清淨莊嚴,受人尊重。

戒如妙香,持戒即守法,待人有法,待己有法,做人處世都有理法,則如妙香,能獲他人喜愛了。

戒如護照,持戒看似束縛,實為自由,如同護照在身,進出自如。

所謂:「善法如橋梁,持戒則能往;隨順修善行,決定得善果。」戒是學佛做人的根本,有了清淨的戒行,才能看到真實、本來的面貌。

不過,一般人持戒,只是從消極上想:我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實,除了消極的不殺生以外,還要積極的護生、放生;消極的不偷盜以外,還要積極的供養、布施;不邪淫以外,還要成全人家的名節;不妄語以外,還要多說善良的語言、正見的語言;不喝酒、不吸毒以外,還要飲食簡約,珍惜資源。

「人雖貧賤而能持戒,勝於富貴而破戒者;華香木香不能遠聞,持戒之香周遍十方。」一般人布施,是以物質給人,稍有施捨心者都可以做得到,而持戒是以止惡行善的戒行,來達到身心的清淨,比布施更為可貴。所以,佛陀讚歎持戒不侵犯人的功德,遠比布施功德還大。

家庭和樂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受持五戒;社會安樂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民推動五戒。一人持戒,身心平安;一家持戒,一家得度;一村持戒,一村得度;一國持戒,一國得度;人人都能遵守五戒,自然國泰民安。

三、心中有佛,與佛相應

在過去七佛中,有一尊佛名為毗婆尸佛。毗婆尸佛涅槃後,弟子以七寶塔將他供奉,法相十分莊嚴。後來塔內佛像臉部顏色脫落,有位貧女想要發心修補,便請來了一位金鍛師整修,由於兩人共同發心修補佛像的功德,身體都變成了金黃色,並且得到了無比的妙樂。這位貧女即是妙賢的過去世,金鍛師則是大迦葉尊者的前生。

無論是泥塑、木雕或彩繪的佛像,瞻仰、禮拜佛像的意義,最主要就是把我們內在的佛性顯發出來,令人生起正念,藉此而與佛的法身感應道交。但是很多人終日背著外在的佛像,四處乞求開悟的功德,卻不知內在有一尊萬德莊嚴的佛在;只學佛的樣子,而缺少修行的真功夫,又怎麼能圓滿成就呢?

蘇東坡和佛印禪師,有一段很有趣的公案。

宋朝蘇東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和江南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因此,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經常談禪論道。

一日,蘇東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禪師打坐參禪,蘇東坡覺得身心通暢,便問禪師:「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好莊嚴,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接著問蘇東坡:「學士!你看我坐的姿勢怎麼樣?」

蘇東坡從來不放過嘲弄禪師的機會,馬上回答說:「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聽了只是笑笑,並沒有說什麼。蘇東坡以為禪師被自己喻為牛糞,無以為答,就是贏了佛印禪師,所以逢人便說:「我今天贏了!」

消息傳到他妹妹蘇小妹的耳中,妹妹就問:「哥哥!你究竟是怎麼贏了禪師的?」只見蘇東坡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地如實敘述了一遍。

蘇小妹天資聰穎,才華出眾,聽了蘇東坡得意的敘述之後,正色地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像牛糞!」蘇東坡啞然,方知自己的禪功不及佛印禪師。

蘇東坡追求開悟,卻只學了佛的樣子,不像佛印禪師已證得無我、無相的佛心,內在有一尊莊嚴的佛在。

佛光山從早期大悲殿裡供奉的數千尊觀音像開始,到大雄寶殿中的一萬四千八百尊佛像,乃至到大佛城的接引大佛及周圍的四八○尊阿彌陀佛像,其塑造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大家在瞻仰佛陀聖容時,都能激發心中本自具有的佛性。但是有的人不明個中道理,卻妄加批評說:「佛光山的佛像是水泥做的,是水泥文化。」在我的想法,多年來,我所看到的都是佛的慈悲與智慧,為什麼有的人遠道而來卻只看到水泥,而沒有看到佛呢?

也有人問:「為什麼佛光山不請藝術家雕刻佛像?」我的回答是:「我要用佛心雕刻的佛像。」

所以,佛像在我的心中是一種神聖的象徵,是完美的典範。古時候的人雕刻一尊佛像,或畫一幅佛像,都要經過嚴謹的「一刀三禮」及「一筆三禮」的儀式,經上也說:「佛道在恭敬中求。」所以,心中有佛,才能塑造出圓滿莊嚴的佛像。

過去棲霞山千佛嶺的佛像傳說是由父、子、孫三代相繼雕刻完成的。但是就在第三代雕刻師雕刻完成之際,數數佛像,卻發現無論怎麼算,佛像都是九九九尊。正當他覺得納悶時,心中忽然生起一個念頭:「我就是佛啊!」於是就把自己嵌在石壁上,成為了第一千尊佛。

一個人心中有佛,眼裡看到的就是佛的世界,耳朵聽到的就是佛的音聲,鼻子嗅到的就是佛的氣息,口裡說的就是佛的語言,身行都是佛事,不就處處都是佛的世界了?

四、對成就佛果深具信心

在前面「眷屬不壞」中,提及教眾趣入佛菩提,至於要想「蓮花化生」,其重點則在於對佛菩提要能深生淨信。

《大乘莊嚴經論》說:「因有信心故,則不造諸惡,一切諸功德,以信為使命。」信為入道的第一步,有了信心便能成就一切善事,所以在菩薩五十二階位當中,特以「十信」為首。

有個不識字的老太婆,每天都念「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但是幾十年來他都把「吽」誤念成「牛」。

每天早晚,他都要念滿一斗豆子數量的咒語,每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就丟一顆豆子在木盆裡。由於虔誠持誦,無情的豆子竟也有了感應,每當他念一句咒語,豆子就會自動跳進木盆中。

有一天,一位雲遊僧來到他家中借宿,半夜裡,出家人聽到老太婆持咒的聲音,發現老太婆念錯了,趕緊就去糾正他。於是老太婆改口稱誦「唵嘛呢叭咪吽」,雖然念對了,卻由於一念生疑,豆子便不再跳動了。

由此可知,信仰能產生無量功德,一個人對佛道具有甚深的信心,便能與佛法契合。

佛世時,佛陀經常在恆河附近開示佛法,有個信徒知道了,就想渡河聽法,但怎麼都找不到船隻。他望著滾滾的恆河著急不已,有人就開玩笑跟他說:「你為什麼不從河上走過去呢?」

由於此人淨信佛法,渴望聞法,也就不顧河水波濤洶湧,毅然涉水而過,最後終於到達了彼岸。信仰的力量之大,即使是驚濤駭浪也阻擋不了,實在不可思議。

信心是我們內心的寶藏,只要我們心中有信心,就會產生力量;有信心,就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我們每個人都是開採能源的專家,懂得「反求諸己」,向自己的內心開採信心的財寶,人生就會富有。

《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信心不但能成就世間的功業,更能長養出世間的菩提道業,還有什麼比信心更珍貴的寶藏呢?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花香散佛及支提,不害於他并造像,於大菩提深信解,得處蓮花生佛前。」

那時,世尊就說偈語:「能夠用花香散於佛塔面前,持戒不損害眾生,並發心塑造佛像,對佛法僧三寶深生淨信,必得安處蓮花,生於佛前。」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