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7 星雲一筆字「人間流行歌」緣起 星雲大師 

人間流行歌

編按:「人間流行歌」所收,皆為過去數十年來傳唱於街頭巷尾、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大師在歌名之後加入了詮釋,讓讀者看到歌名,就能聯想到歌曲的內容,以此作為「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的善巧方便。即便到了現在,這些歌曲不復流行,但相信大家讀了或唱了以後,必能增進人生的一番體會,醞釀面對未來的能量與勇氣。

星雲一筆字「人間流行歌」緣起 

在佛世的時代,佛陀說法的時候,都有天王、天將、天女奏樂、唱歌、舞蹈,以示對佛陀的禮敬、供養。例如《維摩經》中「天女散花」的典故,後來成為中國各種戲曲裡最常用的題材,從而促進了佛法的弘揚。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對於唱說的佛教,曾經也風行過很久的時間;後來出家人很少參與社會的活動,大家只把梵唄用在寺院裡面,作為早晚課誦。其實,佛陀也不一定要聽我們唱歌,而是社會大眾需要我們的法音宣流。

近代的佛教由於一直處在保守、固舊的現狀,不但唱說不流行,甚至於講經說法都減少、不多見了。記得在二、三十年前,有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北京智化寺,由十二位出家人組成佛教音樂團,把吹打燄口的唱誦、法器,帶到歐洲巡迴演出,轟動了全歐洲,大家為佛教的音樂感到震撼。

其實,這在過去的佛教裡面,還不算正統的梵唄;真正正統的佛教梵唱是「漁山梵唄」。它完全是靠口傳、單音傳唱下來,搭配的法器都是佛教的鈴鼓、鐺、鉿等,這些都屬於單音,靠著唱誦的腔調,所謂「一板三眼」、「三彎九轉」,鏗鏘有力,莊嚴美妙的音聲詮釋。所以有很多信徒很喜歡佛教《瑜伽燄口》的唱誦、《華嚴字母》的梵腔、《大悲懺》的禮讚等。不過這些音樂還是很傳統、很古老,不容易走入社會。還好,後來有社會上傳唱的弘一大師〈送別〉一曲,可以說風行全中國;黃自先生〈目連救母〉一歌,也是震撼人心。

音樂,可以說是佛教對中華文化貢獻最大的一環。現在講復興中華文化,其中,梵唱、梵唄,即使是鼓山調,也就是所謂的台灣調,雖然不及傳統的漁山梵唄,但它還是有傳教的力量。

音樂是社會大眾需要的營養,因為我感受到音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可以增加一個人的生活情趣,可以抒發人的情感,音樂是人的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力量;所以,就把偶爾聽到電台、電視裡的一些流行歌曲或老歌新唱,記錄下來,讓所有的人士都能勾起往日的甜美回憶。

過去的戲劇,都是表揚忠孝節義,現在的歌曲,大部分是抒發男女的情愛,我想,這都是世間法。《法華經》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這許多流行歌曲,雖然以一些男女的情愛為多,不過,能體會到男女情愛的別離、痛苦、煩惱,又未嘗不可以進入佛道呢?

所以,我現在選擇了兩岸近數十年來的流行歌曲,從一個字、兩個字的題目,到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六個、七個字,共有二百四十條,分成十二次在《人間福報》刊出。

大家若能用佛眼、法眼來看這許多內容,則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可以進入佛法的中心。希望這些《人間流行歌》,也能給我們現代人做一番啟示。

二○一六年四月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二○一六年五月二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