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04 十方圓滿‧義 二二〇則
十方圓滿(之二)
義
與君子交要以道義,
與小人交要以禮貌,
與鄰居交要以誠信,
與部屬交要以恩惠。
義
五十年前,我在雷音寺駐錫弘法時期,曾花費一番心思,將深妙的佛法化為平易的辭語,教育當地的青年。日後,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心定、楊慈滿、蕭碧霞、吳寶琴等人便相繼跟隨我南來北往,弘法建寺。他們有的不計待遇,一生奉獻常住;有的不辭辛苦,整日清理作務;有的用悅耳的音聲講經說法,有的將父母遺留的嫁妝悉數作為辦學經費。因為他們的「有情有義」,使得弘法工作順利展開,縱使遇到挫折阻難,也總能在眾志成城之下迎刃而解。
001
用入世平衡出世,能激發慈悲的度眾願力;
用積極換取消極,能獲得有效的進步成長;
用樂觀改變悲觀,能添加豐富的人生色彩;
用奉獻克服自私,能展現高貴的精神生命。
002
世道多艱辛,所以要勇敢;
世事多難測,所以要自知;
生活多困難,所以要堅強;
生命多無常,所以要珍惜;
處事貴公正,所以要無私;
做人貴誠信,所以要實在。
003
輪迴第一義,是壞人的懲罰,好人的賞賜;
輪迴第二義,是因果的行道,生命的轉機。
004
不驕慢而謙卑,是有德之人;
不自私而為公,是偉大之人;
不怨人而責己,是慚愧之人;
不放逸而勤勞,是精進之人。
005
日能知其所無,無法穿透隔牆之礙;
月無忘其所能,能夠照亮陰暗之處。
如日如月,可謂有自知之明也。
006
寵利毋居人前,居人前則為人疑嫉;
德業毋落人後,落人後則為人輕視;
享受毋踰分外,踰分外則為人批評;
言行毋離中道,離中道則為人排擠。
007
成功與失敗在一念之間,
快樂與痛苦在一念之間,
富貴與貧窮在一念之間,
善良與邪惡在一念之間,
覺悟與迷惑在一念之間,
朋友與仇敵在一念之間,
美麗與醜陋在一念之間,
天堂與地獄在一念之間。
008
專精於一,涉獵至深,謂之博學;
不求專精,淺浮涉獵,謂之泛學。
009
凡是雙手可觸及的資源,不輕易捨棄;
凡是眼睛可見到的資料,不隨便放過;
凡是耳朵可聽聞的資訊,不任意流失。
010
不忌說出自己的毛病,才能發露懺悔,
懂得面對自己的缺失,才會勇於改過。
011
妨礙人生讀書之道,是雜事太忙;
妨礙人生養生之道,是欲望太高;
妨礙人生處世之道,是話語太多;
妨礙人生治家之道,是開銷太濫。
012
學習,能在無助孤獨中使你快樂;
學習,能在疑惑困頓中賜你智慧。
013
不為昨天困,昨天已過去;
不被明天迷,明天尚未至。
用心面對今天,天天都不困不迷。
014
忍耐,不是弱者懦夫;
胡鬧,絕非英雄豪傑。
015
甜蜜的言語,不能代表內心的誠意;
懇切的指導,才能稱為真實的友情。
016
人不患無才,識進則才進;
人不患無量,見大則量大。
017
好於發問的人,只做五分鐘愚人;
恥於發問的人,一輩子是個愚人。
018
以學問磨鍊氣質,氣質自然高雅;
以理法規範行為,行為自然端正;
以寬恕廣結人緣,人緣自然良好;
以修道淨化心靈,心靈自然清淨。
019
水能自己活動,也推動別人;
水能婉轉自如,而委曲求全;
水能尋找方向,更不斷延伸;
水能洗滌汙垢,又清淨自在。
020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東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無。
021
奉獻是福德,不是負擔;
服務是獲得,不是犧牲。
022
布施的觀念,使我們更富裕;
慳貪的觀念,讓我們更貧乏。
023
名利減一分,道念必增一分;
感情損一分,智慧定長一分。
024
戒的力量,可以對治貪欲;
定的功夫,可以對治瞋恚;
慧的般若,可以對治愚痴。
025
持戒,可以增福進德;
布施,可以廣結善緣;
懺悔,可以淨心除垢;
發願,可以成就事功。
026
怨恨不滿,是煩惱的根源;
感恩知足,是快樂的泉源。
027
讀書,以融會貫通為主旨,以方法技巧為輔佐;
讀書,以勤懇熟讀為功效,以用心下手為實際。
028
多讀好書,使自己芳香;
多做好事,使別人快樂。
029
教育,能讓我們成為情理兼備的人;
反省,能讓我們成為福慧具足的人。
030
健康,是最真的富貴;知足,是最大的財富;
信仰,是最好的品德;包容,是最美的情誼。
031
忍是能擔當、能負責,
忍是能化解、能捨棄。
032
忍,是成功的力量;
忍,是幸福的泉源。
走遍天下,忍是最好的法寶。
033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倨傲易傷身;
涵養是待人第一法,粗鄙易傷人;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急躁易壞事;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貪欲易染心。
034
願為李樹長滿李,常使人間添歡喜;
願在心田植慈心,能給社會增清淨。
035
奉行四攝六度,能廣結善緣;
遵守五戒十善,能遠離罪垢。
036
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的可貴;
沒有邪惡,顯不出善良的可愛。
037
遭人毀謗,無須喪氣,
可當作消災解怨的好時機;
受人讚歎,切莫得意,
應視為氣度修養的大考驗。
038
為道日益,須常精進;
為錯日損,須常內省。
如此日新月異,德業自有進境。
039
有才有能者,皆從用心、磨鍊中增長;
有修有德者,亦在忍耐、委屈裡養成。
040
真理不會久藏,終有蔚然成風之日;
因果不昧善惡,自有昭然若揭之時。
041
買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懂為難;
懂得不難,能記為難;能記不難,能用為難。
042
樹若無皮,不生華果;
人無慚恥,會道至難。
043
寡言得以涵智,慈悲必能增德;
寧靜足以自處,觀照當能明心。
044
認識佛法,仍是知解之徒;
實踐奉行,才是真實行者。
045
一言之失,初不為過;
終日迴護,過加大矣。
046
忍耐不是怯弱,而是謙讓;
忍耐不是退縮,而是承擔。
047
能包容人與事,則無過患;
能積聚福與德,則遠災禍。
048
智慧、善根、正見,是學佛的重要根本;
親切、慈悲、關懷,是度眾的最佳方便。
049
「捨」能對治「貪」病,不能喜捨時,
應懂知足,知足才能清淨淡泊;
「忍」能對治「瞋」病,不能行忍時,
應有慈悲,慈悲才能拔苦予樂;
「覺」能對治「痴」病,不能覺悟時,
應求正見,正見才能轉愚成智。
050
對物質的貪戀減少一分,
我們的人格就能升高一分;
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
我們的道念就能增加一分。
051
憎其惡行而及其人,非聖賢之教;
憎其行而不嫌其人,則近聖賢矣!
052
樹木沒有經過日晒雨淋,不能長高;
做人沒有經過千錘百鍊,無法健全。
053
忍一時之詬辱,能夷滅自己一時之戾氣;
修一世之忍耐,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頑冥。
054
看手相,看面相,不如看心相;
靠人力,靠人助,不如靠己力。
055
學佛沒有對手,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學佛沒有仇家,最大的仇家是無明。
056
對人生,要有無常的警覺;
對物質,要有淡泊的淨化。
057
言不及義,無異浪費光陰;
言行清朗,方能健康長壽。
058
去除一分惡習,就增長一分善念;
減少一些貪念,即添加一些道氣。
059
祈禱如清水,能洗滌汙垢;
祈禱如沃土,能成熟萬物;
祈禱如陽光,能袪除黑暗。
祈禱,可以增加善業的力量,
讓我們心中有佛,轉凡為聖。
060
買好書,看好書,天天讀好書;
存好心,說好話,天天做好事。
061
能讀書的人,要讀通生命之學;
能研究的人,要研透生死之學。
062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
幽默,是世界上最好的佐料。
063
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欲入快樂門,先做無我想。
064
歷史是鏡子,心中有鏡子,才能以之為鑑;
人物是榜樣,心中有榜樣,才能見賢思齊。
065
有能的偶像,可以讓我們效法學習,增廣知識;
有德的偶像,可以讓我們見賢思齊,提升品格。
066
端正,不單是色相上的華美俊彥;
端正,更是自然流露的威儀莊嚴。
067
自修是自我潛藏,從縮小自己開始長養,乞求佛法;
共修是團體活動,靠大眾力量相互砥礪,增長福慧。
068
何謂自我學習?
眼要看,口要問;
心要用,耳要聽;
手要寫,腳要行;
意要勤,念要明。
069
佛法無量義,慈悲是為本;
真理無盡藏,智慧是為根。
070
上等語言,親切誠懇,措詞優雅;
中等語言,中規中矩,本本分分;
下等語言,不倫不類,粗鄙不堪。
071
微笑如花朵,芬芳生命的園地;
微笑如音樂,律動人們的心靈。
072
菩提正道,是方便的交通,
這就是內心最好的龍穴。
073
人生如大地,可以普載萬物;
人生如天空,可以覆蓋大眾;
人生如福田,可以耕種收穫;
人生如智庫,可以擷取使用。
074
治學,重在明理,理之不明,博學亦無益;
治人,重在治心,心若清淨,凡事皆善美。
075
人間佛教是導正人心,改進生活;
人間佛教是淨化心靈,充實生命;
人間佛教是提升人性,美化世間。
人間佛教是入世與出世的圓融。
076
上等文章,論理精闢,敘事生動;
中等文章,平鋪直敘,樸實無華;
下等文章,言而無物,索然無味。
077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一件;
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一件。
078
讀地理名勝,可以遨遊天下;
讀歷史典故,可以神交古人;
讀文學名著,可以涵養氣質;
讀理工科學,可以通達理路。
只要肯讀書,必得無窮樂趣。
079
大慈悲,沒有敵人;
大智慧,沒有煩惱。
080
別人看到外,我看到內;
別人明白事,我明白理;
別人知道點,我知道面;
別人心存私,我心存公。
這就是智慧。
081
明白倫理、道理,
明白情理、物理,
明白事理、心理,
如此理路通達,
人人懂理,
讀書之貴,在此中矣!
082
福,如銀行存款,除了惜福,更要培福;
福,如良田種子,除了培福,更要修福。
083
若是君子,則進德修業,日日更新;
若為小人,則文過飾非,日日退步。
084
讀書,是求得知識的過程;
讀書,是做人明理的鑰匙;
讀書,是自我心靈的探險;
讀書,是點燃知識的火種。
085
教室裡,有慧解的修行;
勞動中,有植福的修行;
處世上,有做人的修行;
心靈內,有道德的修行。
086
種瓜得瓜,道理分明;
好因好果,如影隨形。
087
口裡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能使人生祥和如意;
心裡常念「好」、「慚愧」、「結善緣」,
能使人格達於善美。
088
思路暢達,是良好的通風;
熱心開朗,是燦爛的陽光;
展望未來,是寬廣的視野。
089
禮者,可以培養良好風度;
禮者,可以顧全人性尊嚴;
禮者,可以維繫倫理道德;
禮者,可以形成社會秩序。
禮者,心之敬也!
090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大千世界;
鼻孔很小,可以聞嗅虛空氣息;
嘴巴很小,可以教化中外群倫;
細胞很小,可以助長人類生存。
小,有無限功能,故不可以小視。
091
聲音大者,不一定有理;
聲音小者,不一定無理;
維摩一默,原來是真理。
092
智者,以美化心靈莊嚴色身;
仁者,以悲憫眾生昇華人格;
勇者,以解救苦難完成願力;
覺者,以福慧雙運圓滿生命。
093
上等教育家,教導做人和處世;
中等教育家,教導做事和知識;
劣等教育家,什麼都不會教導。
094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貪欲;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驕慢;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瞋恨;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怖畏。
095
玉器雖美好,仍須精細琢磨;
鋼鐵很堅硬,仍須高溫鍛鍊;
銅鏡能映照,仍須經常拂拭;
幽蘭有清香,仍須妥善照顧;
佳人善解頤,仍須用心呵護;
君子懷懿行,仍須努力修養。
096
孤獨不以為悲,孤獨能增加內省的力量;
汙辱不以為恥,汙辱能增加忍耐的力量;
卑屈不以為賤,卑屈能增加上進的力量;
艱難不以為苦,艱難能增加勇敢的力量;
迫害不以為意,迫害能增加堅毅的力量;
度眾不以為煩,度眾能增加慈悲的力量。
097
施恩不望報,受怨不計較;
寬去心中事,快樂少煩惱。
098
多吃無滋味,故須節制飲食;
多言不值錢,故須謹慎語言;
多忌失親友,故須付予信任;
多慮難成事,故須當機立斷。
099
做好事,把侵犯傷害的行為,
轉換成利益大眾的佛事;
說好話,把瞋恨嫉妒的惡口,
轉換成柔軟讚歎的佛言;
存好心,把愚痴無明的邪念,
轉換成慈悲智慧的佛心。
100
聰明的人常會內省,
因在內心的深處,
才能找到無過的平安;
愚痴的人總喜外求,
而在攀緣的地方,
必然失去珍貴的品德。
101
反省,創造完善之人;
讀書,創造達禮之人;
教育,創造理性之人;
學佛,創造智慧之人。
102
福莫享盡,要留餘德;
勢莫使盡,要留餘力;
話莫說盡,要留餘地;
事莫做盡,要留餘路;
情莫散盡,要留餘韻;
心莫用盡,要留餘量。
103
生命之流中──
能爭取時間,自我要求,即是延長生命;
能善用時間,自我激勵,即是充實生命。
104
貪愛如海洋,瞋恚如火燒,
煩惱如死結,嫉妒如高山,
疑惑如幻境,邪見如煙霧。
如果都能了,平安直到老。
105
不養成無益的惡習,無益之習,會喪心失志;
不發展無益的欲望,無益之欲,會身敗名裂;
不生起無益的念頭,無益之念,會損人害己;
不常說無益的語言,無益之語,會惹是生非;
不閱讀無益的書籍,無益之書,會增長邪見;
不結交無益的朋友,無益之友,會讓人墮落;
不進出無益的地方,無益之地,會埋伏危機;
不經營無益的事業,無益之事,會家毀國亡。
106
有禮不邪淫,有義不詐欺;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107
與其逞強持巧於最後,
不若藏拙謹言於當初。
108
拾金不昧,俯仰無愧;
不疑不嫉,無憂無慮。
109
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
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
在富貴中,要有善心義氣;
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氣。
110
若要德業成,先學受困窮;
若要煩惱無,先學能知足;
若要度量寬,先學受冤枉;
若要心緒平,先學能耐煩。
111
要求健康,不如求健全;
要求長壽,不如求無量。
112
修行不計髒穢,好讓汙泥出青蓮;
做人不避罪惡,好讓酸澀成甜李。
113
世間人事縱有不公不平,
只要我心公平,則何處不平?
真理之下皆是不增不減,
只要我不增減,則何須掛礙?
114
居家須防盜與火,富貴須從勤與儉,
和平須有忍與讓,文明須靠讀與學。
115
疑而好問,已得知識之半;
明而再問,更得知識全貌。
116
學之不勤,因其志尚未篤也;
勤而無功,因其力猶未逮也。
117
從小培養道德,道德的心燈會照亮一生一世;
從小薰習佛法,佛法的心燈會照亮生生世世。
118
與其探究前世的情況,不如把握眼前的因緣;
與其寄望來世的美景,不如耕耘當下的福田。
119
以仁慈代替暴力,才有永久的和平;
以讚歎代替嫉妒,才有萬事的圓滿。
120
能納善言,才會知過必改;
能察惡言,就能觀照自在。
121
莫畏笨拙,笨拙常是靈巧的根基;
莫誇靈巧,靈巧多從笨拙中增長。
122
不肯納受忠言的人,是自甘墮落;
能夠採納諫言的人,會自我進步。
123
現前的讚美,只是生命一時的榮耀;
後世的效法,才是生命永恆的光輝。
124
人生無事可懼,只要明了就不會畏懼;
宇宙無物可戀,只要看破就不會眷戀。
125
人生的美好,是因有缺陷的襯托;
缺陷的價值,在於有美好的期待。
126
有聰明、有能力,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有慈悲、有智慧,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127
投機取巧,只能得到一時的勝利;
篤實行事,必能擁有永久的信賴。
128
念念慈悲,是立德、立言、立功之本;
時時清明,是聞法、思法、修法之鑰。
129
我們的行為,必須日趨穩重;
我們的思想,則應不斷革新。
130
世間已有生老病死苦,不要再有比較苦;
人生已具福祿壽三多,不要再有怨氣多。
131
能以譏我、謗我為助緣,則能平息瞋怨;
能將讚他、敬他作修行,則能道心增長。
132
發心如燒水,必須不斷添薪加柴,水才能沸騰;
修道如掃地,必須經常拂塵除垢,地才會乾淨。
133
修學上,須有般若智慧,心才能「明」;
行事中,須有無盡慈悲,人才會「活」。
134
聞善言而著意,能長養正見和精進心;
聽惡言不著意,可獲得自在與無畏力。
135
學「禪」,更要學「慚」,慚愧能令人莊嚴;
學「仁」,更要學「忍」,忍耐可讓人成長。
136
自滿者,心量格局必狹小,故要戒驕滿;
有德者,胸懷器識必寬大,故須養仁德。
137
自我認錯不會失去尊嚴,反而能贏得更多的尊重;
自我革命不會喪失本性,反而會尋回更真的佛性。
138
行善是超越、淨化、融和的感情,
行佛是無量、無邊、無盡的財富。
139
懶惰、拖延、虛偽、無恆,都是貧窮之源;
勤勞、積極、誠實、有恆,才是富貴之道。
140
德行善舉,是永不失敗的投資;
布施結緣,是永無匱乏的資產。
141
發心是無價的,不能以報酬來計算;
知足是極樂的,無法用多寡來衡量。
142
生來之福有限,故應惜福;
積來之福無窮,故須培福。
143
大同世界,是政治上的理想目標;
極樂淨土,是心靈上的當下實現。
144
政治,以財力、軍力治理國家;
佛教,以德力、法力化導群倫。
145
政治,希望人人能夠安和樂利的生活;
佛教,要求人人能夠慈悲喜捨的做人。
146
政治,是曲線的,曲而求遠,教育好人;
佛教,是直線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147
政治,是怒目金剛,要人人守法;
佛教,是慈眼菩薩,要人人自律。
148
政治,是管理大眾、維護社會的理念;
佛教,是教化眾生、淨化社會的力量。
149
政治,是講究權謀機變,以力服人;
佛教,是重視戒律因果,以德服人。
150
政治,是護國降魔,以保衛人民;
佛教,是護生救苦,以慈愛眾生。
151
政治,是權法,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
佛教,是實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
152
政治,要求人人奉行四維八德,以安邦治國;
佛教,要求人人實踐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
153
政治,重視實效通行,即日成辦;
佛教,重視遠益利濟,普度未來。
154
政治,由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由內做起,要求大眾修心守道。
155
蓋世的功名,無非大夢一場;
驚人的富貴,難逃無常二字。
156
「勇」是美德,但須輔以道義和理智,
否則即成匹夫之勇;
「仁」是慈悲,唯應具備宏觀與智慧,
否則即是婦人之仁。
157
一個有用的人,勇於承擔而不推諉,要給人信心;
一個優秀的人,凡事決不輕易拒絕,要給人希望;
一個能幹的人,肯將利益分享大家,要給人歡喜;
一個慈悲的人,一定樂於主動服務,要給人方便。
158
人格的可貴,是在功名富貴之外;
物質的可愛,是在贈者情義深長。
159
人格,建立在「不自私」三字;
成功,奠基於「不茍且」一語。
160
人若好善,福雖未至,禍已遠矣;
人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已遠矣。
161
勿因喜而輕諾寡信,勿因辭而瞋恚憤恨,
勿因快而多事生非,勿因倦而鮮終無果。
162
行路困難,不在山水阻隔,只在不同人情與人心;
修道艱難,不在業障深重,只在不知方法與正見。
163
潦倒委屈之時,要有忍耐和智慧,才能柳暗花明;
青雲直上之際,須有謙恭和謹慎,方能持盈保泰。
164
不因窮困或富有而改變態度,
不因禮遇或違逆而改變尊敬,
不因成功或挫敗而改變信念。
165
懷疑處,須培養信心的力量;
瞋恨時,要散播慈悲的種子。
166
一味衡量利害得失,就會顧此失彼,妨礙發展;
建立是非善惡觀念,就能掌握方向,勇往直前。
167
人格是至寶,有人格,眾人恭敬有加;
道德是良田,有道德,百世收成有餘。
168
欲知涵養心量,須看亂時氣勢;
欲知謙恭進退,須看利益當前。
169
忍耐是煩惱的定力,也是向前的道路;
包容是和平的基礎,也是快樂的源泉。
170
自修容易流於自我封閉,退失精進向上的力量;
共修容易發掘自我短處,維護菩提正念的種苗。
171
家貧應思良策,國亂應思忠臣,
危急應思善友,枉誤應思正法。
172
不能寬恕他人,便無法獲得別人的寬恕;
不能讚美他人,便無法獲得別人的讚美。
173
讀書要有勝解力,信仰要有堅固力,
待人要有親和力,做事要有持久力。
174
以道德節義和人交往,
所交皆善友,品德也會日趨清高;
以諂曲利益和人交往,
所交非善友,品德也將日漸低落。
175
在瞋恨之處,散播慈悲的種子;
在仇視之處,施予寬恕的諒解;
在懷疑之處,培養信心的力量;
在黑暗之處,點燃般若的火花;
在失意之處,提出未來的希望;
在憂傷之處,贈予喜樂的安慰。
176
疾疫在身,而能不怨不惱,是袪病的第一良方;
魔難臨頭,而能不憂不懼,是獲勝的唯一辦法。
177
藝人善調音韻,船夫善調櫓舵,
巧匠善調土木,智者善調身心。
178
好逸惡勞是人的通病,對治之道無他,
「精進」是最好的針砭良藥;
說是道非是人的弱點,對治之道無門,
「持戒」是最好的妙方法寶。
179
讀書可以改變氣質,
不讀書者,言語乏味,面目可憎;
修持可以清淨身心,
不修持者,身無所住,心無所安。
180
交道德的朋友,如讀聖賢列傳;
交風趣的朋友,如讀散文小說;
交精明的朋友,如讀財經文獻;
交誠實的朋友,如讀歷史詩篇。
181
言如利箭,不可亂發,一入人耳,有力難拔;
文如鐵證,不可亂投,一入公門,九牛難出。
182
勤儉,是治家之本;忠孝,是齊家之本;
謹慎,是保家之本;膽識,是興家之本;
詩書,是起家之本;積善,是傳家之本。
183
如有真心,不會妄想;如有真語,不會雜話;
如有真耳,不會惡聞;如有真眼,不會錯識;
如有真慧,不會謬執;如係真人,不會邪惡。
184
自覺無理時,讀書可以明白事理;
自覺庸俗時,讀書可以改變氣質;
自覺煩惱時,讀書可以心開意解;
自覺無趣時,讀書可以充實時間。
185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
預留餘地,迴轉有間。
186
讀書,在於培養知識力;參究,在於培養領悟力;
後退,在於培養容忍力;微笑,在於培養親和力。
187
忍是一種力量,能讓我們面對一切災難;
忍是一種承擔,能讓我們負起大小責任;
忍是一種功德,能讓我們減少許多罪業;
忍是一種智慧,能讓我們圓滿各種人事。
188
每日靜坐片刻,必知煩躁之源;
每日守默一時,必知靜謐之美;
每日清心半日,必知多欲之苦;
每日讀書數篇,必知開卷之益。
189
人之修養應:
如山之穩重,如山之包容,
如山之崇高,如山之堅韌。
190
只從柔處不從剛,只想好處不想壞,
服務勤勞不退縮,謙和恭敬不埋怨。
191
持戒,能將坎坷的遭遇,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修定,能使浮躁的情緒,化為平靜清明的理智。
192
正直的語言,能去除綺語;
柔軟的語言,能去除惡口;
和合的語言,能去除兩舌;
真實的語言,能去除妄語。
193
知足,是人生應有的修養;
施捨,是人生必要的行為。
194
人之美德應:
如水之流通,如水之清澄,
如水之深邃,如水之廣闊。
195
水滋潤了萬物,使其生氣蓬勃;
水匯合了百川,成就廣大寬宏。
196
金錢會流失,般若的財富不會減少;
健康會衰退,永恆的生命不會滅亡;
名位有高下,尊榮的人格沒有卑賤;
感情有得失,珍貴的慈悲沒有分別。
197
以正見持戒為盔甲,
以智慧方便為刀劍,
以慈悲喜捨為參謀,
以精進勇猛為力量,
以戒定慧學為統帥,
以八種正道為大軍。
此乃修行者之戰略也!
198
悲己愚者非愚人,自知愚拙,會力求上進;
自稱賢者愚中愚,自認賢能,將停止成長。
199
悟人容易悟己難,悟己容易悟心難,
悟心容易悟佛難,悟佛容易悟法難。
200
以無諂心親近友善,以他勝法化解嫉妒,
以無常觀樂悅法喜,以菩薩行袪除輕慢。
201
以慈悲來感化怨恨,以善良來感化邪惡,
以施捨來感化吝嗇,以真實來感化虛妄。
202
莫以長自大,謙恭自然尊貴;
莫以小相欺,包容才是美德。
203
漂亮的容顏,難保長久;
美麗的心靈,永遠動人。
204
心存歹念,天必殲之;心有善念,天必護之;
心生貪念,天必棄之;心具淨念,天必佑之。
205
眼看口問,能開拓視野;
心用耳聽,能增長見聞;
手寫腳行,能實踐理想;
意勤念明,能清淨身心。
206
讀書貴在明理,理明才能通達;
學佛重在修心,心修始能悟道。
207
坦誠認錯是勇氣,
見義勇為乃丈夫。
208
從言談中,可以認識一個人的個性內涵,
所以言談時,要有情有義;
由文字裡,可以明白一個人的思想見解,
所以寫作時,要有事有理。
209
戒如指南針,有指南針引導方向,
人生不會走進歧路;
戒亦如軌道,有軌道的正確行走,
人生不會落入險境。
210
不軟弱而忍讓,是為勇敢;
不輕浮而活潑,是為正派;
不寡斷而明理,是為寬容;
不驕傲而自強,是為謙恭。
211
學律儀,要融入社會,包容世界;
學技術,要百般藝能,利人利事;
學慈悲,要關懷體貼,互相尊重;
學佛法,要禪淨戒律,共生萬世。
212
沒有掌聲的講演,不會精采叫座;
沒有讚美的兒童,不會乖巧聽話;
沒有花朵的庭院,不會美麗動人;
沒有配料的菜肴,不會色香俱全。
213
自智者,人愚之;自下者,人高之。
自智、自下,端乎一心也。
214
大海能包容魚蝦,大地能包容走獸,
虛空能包容萬物,真心能包容一切。
215
成見愈少,生命愈寬廣;
偏見愈少,思想愈開闊。
216
智慧何處來?
大其心,容天下難容之事;
同其心,悲天下待救之眾;
潛其心,觀天下微妙之理;
寬其心,聽天下難忍之言;
入其心,測天下變化之局;
平其心,論天下不平之道;
定其心,應天下無常之變;
發其心,度天下受苦之人。
217
冷飯冷菜難吃,冷言冷語難受;
真人真事感人,真情真意溫馨。
218
因無明而看不清自己,所以知錯需有大智慧;
因我執而放不下自己,所以認錯需有大勇氣。
219
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驗,難免會貢高我慢;
共修具有慚愧的引發,自然能成聖成賢。
220
耳聞不如目視,目視不如手摸,
手摸不如心明,心明不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