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2 禪門的自覺教育

佛陀是個教育家,佛教也本來就是一種教育,像佛光山提倡的是「人間佛教」,也就是一種社會教育的佛教。

至於禪,更是一種「自覺教育」,禪不是佛陀發明的,禪是每一個人所共有的。禪是一種宇宙自然、微妙的本心、本性,就好像櫻花,冬天時還是光禿禿的樹枝,春天一到,就冒出來了。「禪心」就好比花開能夠散播芬芳,好比月亮從雲朵的空隙裡透出了光芒。

我們的生活裡假如有一點禪,感受也會不一樣。就好像客廳裡,掛了一幅畫、擺了一盆花,氣氛就會不一樣;就像美麗的女性,擦了一點脂粉,變得更嫵媚;如同吃飯的時候,菜裡面加入一點調味料,就會更好吃。

禪是什麼?禪是人生的調味料;自覺是什麼?就是自己覺悟。佛陀是智者,也叫做覺者,就是覺悟的人,除了能自覺,還能覺他,就是替別人覺。還有一種「覺滿」,就是對真理圓滿覺悟。有人認為知識分子發明什麼、懂得什麼就是覺悟,但是這種覺悟還不圓滿。

說到自覺,好比科學家自己不研究、不自覺,東西就不能發明。除了佛陀,歷代聖賢如孔子、老子、耶穌,許多專家學者若沒有自悟,高深的學問又從哪裡來?所以,各位同學雖然在學校裡有老師可以教育我們,在家庭裡面有父母給我們教育,甚至朋友能給予訓示、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自覺的教育。

佛陀覺悟什麼?佛陀經過冥思默想,發現宇宙所有的一切都是關係存在,都是相依相互的,不能單獨存在,佛教稱作「緣起」。宇宙人生是互相關聯的,就像各位同學受教育,老師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你的一生;同學做的一件事,也可能影響你的一生,這都是互為因果的。一般人都懂得因果,但是因和果中間,還要有一個緣。一顆種子擺在桌子上,如果沒有土地、水分、陽光、空氣的滋潤、灌溉,就不能生長。所以,必須要有這許多的緣分、條件,它才能生長。

佛陀在覺悟了宇宙人生真理後,還要覺他,給別人覺悟。雖然每一個人都有禪、有禪心,但是也要有緣、有關係來啟發、帶動。禪門,啟發後人開悟的方法,不一定是要你成佛,而是要你覺悟,以下列舉禪門中禪師的例子作為說明。

第一、自然的自覺教育

就像大學的學科很多,有科學教育、社會教育、人文教育……學生可以爭取自由學習,但總要以我的個性、我歡喜的教育為優先選擇,當然最重要的是自覺教育,自己悟到、自己找到、自己親身體會到。山水很美,怎麼美?自然美。崇尚自然的人,能懂得宇宙之間的共鳴,就叫自然美。什麼是自然的自覺呢?

有個信徒找良寬禪師寫字,禪師說你要我寫字給你做紀念,我就送給你,於是禪師就寫:「父死、子死、孫死。」信徒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為什麼要講父死、子死、孫死,這不吉利啊!良寬禪師就說了:「父親死了就是兒子死,兒子死了,將來當然是孫子死,這是極其自然的啊!難道你要孫子先死、父親先死,然後再祖父死嗎?那是不自然的啊!」所以世間上最美的事情,就是父死,子死,孫子死,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反倒認為不好。經過良寬禪師這麼一解釋,就覺得很自然。

又有一次,良寬禪師帶了徒弟出去弘法,徒弟幫師父拿行李,路途遙遠,徒弟抱怨行李好重。當他們經過一座村莊的時候,良寬禪師說要在村子裡跟人家要點水喝,休息一下。這時,一個村人出來了,禪師不曉得跟他講什麼話,惹得他生氣,拿起棍子就要追打禪師。禪師見狀,拔腿就跑,徒弟不得已,也跟在後面跑,跑了一、二公里,村人沒有追來,師父才停了下來。他問徒弟:「走了這麼遠的路,行李重不重?」徒弟說:「奇怪,跑的時候一點都不重耶!」

所以,心裡面有目標,就不會感到辛苦,遇到挫折困難,也就能視為「當然的」。我雖然做一個出家人,童年在寺院參學也不是很好過,為什麼我仍可以接受那種專制式、打罵的教育?因為我認為那是當然的。因此,父母教訓、師長要求,都能視為理所當然。

我今天也和佛光山的一個徒眾講:「你常常嫌工作多,很辛苦。你去看看名人傳記了解一下,世界上所有有成就的人,哪一個人是沒有經過困難、辛苦,就能心想事成的?都是經過種種辛苦、種種磨難、種種挫折才獲得的。」所以,要能經得起嚴冬霜雪,才能成就松竹梅的芬芳。我覺得要接受這人間的自然,就好像人有生老病死,假如沒有生老病死,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像氣候有春夏秋冬,如果沒有春夏秋冬,一成不變,那就不是自然、不是美了。佛教常常講「世間無常」,無常很好啊!就像各位都是父母養育長大的,長大總會有變化,變得更成熟、變得更有學問、更有經驗,這個很美好的啊!不變,就不是真理了。

說到「無常」,可以變壞,也可以變好。萬物的生長、成熟,要經過一年四季,春天的和風,夏天的細雨,秋天的嚴霜,冬天的冷雪。所以挫折、困難,要能把它當成是很自然的事,是人生中應該要接受的考驗。要想排拒,排拒不了的,只有改變它,好的接受下來,不好的慢慢減少。

舉個例子,有個寺院的老和尚退居了,由徒弟做住持。有一天,來了一個信徒要找住持,住持便和他見面寒暄。老和尚站在旁邊,那個年輕的住持徒弟就說:「去!倒茶給客人喝。」老和尚就去倒茶。「再去切盤水果來請客人!」那老和尚也去切一盤水果。客人看了,心裡很不以為然:「年紀輕輕的法師,怎麼對一個老和尚呼來喝去的?」住持和信徒講了一些話以後,又叫老和尚等一會帶客人去吃飯,他有事要先走了,信徒更加不以為然,就跟老和尚說:「剛剛那個住持是你什麼人啊?」「他是我的徒弟啊!」「你的徒弟怎麼對你那麼不好啊!真不禮貌。」老和尚趕緊又說:「哎呦!你不能這樣說啊!我的徒弟對我好的不得了。」「你看他剛才叫你倒茶,又命令你去切水果。」老和尚就說:「我的徒弟因為待我好,所以只叫我去倒茶,沒叫我去燒茶,燒茶就比較辛苦;他叫我切水果,沒叫我去種水果,假如去種水果,那就比較麻煩了,所以我的徒弟待我好的不得了啊!」

我就想到現在社會家庭的婆媳問題,如果能用老和尚的觀念,朝好處去想,就會很完美了。就像那位信徒說的:「他終究是你的徒弟嘛!難道沒有師徒倫理嗎?」老和尚卻說:「不是,這個世間上,年輕的人做重要的事情,年老的人只要做輕鬆的事,像倒茶、切水果啦!」有這樣的觀念,把一切的不當,都用很自然的想法去想,演變的結果就不一樣了,所以觀念可以決定人生的一切。

一個老太婆常常流眼淚,人家喊他作「哭婆」,會哭的老太婆。有一次,一個禪師問他說:「老太太,你為什麼天天哭呢?」他說:「你不知道啊!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雨傘店的人家做媳婦,太陽天天出來,不下雨,我這個大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沒有生意做,生活怎麼過呢?我的二女兒嫁給了一個麵粉店的人家做媳婦,每天看到下雨、不出太陽,麵粉沒有地方晒乾,沒有麵粉,生意怎麼做呢?所以出太陽的時候,我為大女兒哭,下雨的時候,我就為二女兒哭。我能不哭嗎?」

禪師聽了以後說:「老太太,你可以把想法改一下嘛!」「怎麼改?」「以後看到出太陽,你不要想大女兒,就想二女兒。哦!太陽這麼大,我的二女兒,麵粉晒得很乾,生意一定很好。那不就開心了嗎?下雨呢?想大女兒。哦!下雨了,大女兒的雨傘一定賣了很多。」

老太太說:「可以這樣改嗎?」禪師回答:「當然,念頭一轉、心意一轉、想法一改,人生就會不一樣。」往後老太太看到太陽出來了,就為二女兒歡喜;看到下雨了,就為大女兒歡喜,從此以後不叫「哭婆」,叫做「笑婆」了。

人生總有挫折、悲傷、困難,我覺得,尤其像各位青年們,不要給挫折、憂傷打敗,應該自我鼓勵,要自覺,自己奮發,自我飛揚。

佛教的觀世音菩薩,不一定供奉在寺廟裡面,所謂「家家觀世音」,有的人家裡客廳會供奉觀音像;有的人拿念珠念觀世音。但是觀世音菩薩的手裡也拿了一個念珠,那他念什麼呢?他還是念觀世音。觀世音為什麼要自己念觀世音呢?求人不如求己啊!

所以,老師教育我們,給我們覺悟,那是「緣」,而「因」就是自覺,自我要求、自我肯定、自我啟發、自我覺悟,佛教經典裡有幾句話,「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皈依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叫「自依止」;皈依法、皈依真理、皈依自性的光輝,就是「法依止」;不要隨便給人牽著鼻子走,就是「莫異依止」。就等於禪門的教育,禪師不跟你作說明,要讓你自己去參,自己覺悟的才是自己的,自己不覺悟,我說的還是我的啊!

第二、幽默的自覺教育

禪門裡有很多幽默、有趣的教育。例如一位有「趙州古佛」之稱的趙州禪師,年高德長,有一次在打坐的時候,來了一位研究佛法的信徒,他說:「請問禪師,打坐怎麼樣才能開悟呢?」常常會有人問我們怎麼樣才能開悟呢?我們就會講好多的方法,但是趙州禪師他不講,信徒問後,他就站起來,說道:「對不起,你這個問題,我沒有時間回答,我現在要去小便。」他走了幾步路,又再回過頭來跟這個信徒說:「你看!小便這一點小事,都要我自己去。」意思就是說,如何開悟,怎麼是問我呢?你自己不去想方法開悟,我講的是我的,與你還是沒有關係,所以,這種教育很幽默,就是告訴你要自覺。

有一位法師在講台上講經說法,台下有好多人,他講佛教的真如自性,就是所謂永恆的生命,提到「法身」的問題,真是眉飛色舞,暢所欲言。忽然有個禪者進來了,還沒坐下來,就朝佛像吐痰,與會大眾驚呼:「這還得了!你太褻瀆佛祖了。」講台上的法師也很不高興,他說:「我在這邊講經,你怎麼可以把痰吐到佛像的身上呢?」禪者聽了,「咳!咳!咳!」又要吐痰了。他說:「請問法師,虛空之中,哪裡沒有法身?哪裡沒有真理?」

按照佛法講,「我」是一個假相,另外還有一個真的生命,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就好像我們常常念的阿彌陀佛,一般人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但是不論大家有沒有信仰佛教,都會隨口而出,看到出家人也都會說阿彌陀佛。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中國話說,就是「無量壽」,壽命無量,超越時間;又叫「無量光」,光明無量,超越空間。什麼東西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那就是真理。

佛教對真理的詮釋有好多不同的名稱,如「永恆的生命」、「法身」或者「般若實相」,它的意義很深,是一種從自然裡曝露出來的自性。就像櫻花開花,春風一吹,它就從樹幹裡,「啵!」的一聲冒出來了。

在台灣,到處可以看到電線桿、牆上掛有「南無阿彌陀佛」的牌子,釘上去也要花不少錢,但是當時卻一直找不到這一個掛牌的人。有一次我帶了二百個人到印度去朝聖,當中有一個人動作很快,他跟在後面釘這個「南無阿彌陀佛」的牌子。我才發覺,原來過去心裡一直想知道的人就是他。這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到現在我還記得他叫陳俊財。我說:「原來這是你的功德喔!為什麼你要釘這個牌子?」他說:「我要讓路人在不經意的時候,抬頭一看,『南無阿彌陀佛』!這個當下,看的人沒有分別心,不是從知識、經驗裡產生的念頭,是屬於自然人生宇宙,所以能和他的心、法身相應。」

一位法師在講經,倡導阿彌陀佛到底怎麼好、怎麼好,一個年輕人聽了不高興。他說:「笑話,豈有此理,『阿彌陀佛』不過四個字,講得這麼神,一下子什麼消災免難,得到多少功德,一下子說可以往生淨土。」講經的法師心想,和他講道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讓他懂。於是他也很粗魯地罵了一句:「你講什麼?混蛋!」年輕人聽了當然生氣,「出家人,你怎麼罵人呢?」法師就說:「我罵你什麼呢?」年輕人就說:「你剛才不是講『混蛋』嗎?」法師又說:「『混蛋』兩個字就讓你這麼激動,『阿彌陀佛』四個字,不就更加有力量了嗎?」所以,人的身、口、意,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心想什麼都會有因果。

國際佛光會成立以後,我們就提倡「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自己的行為都是身、口、意所造出來的,有業因,就會招感果報,每一個人的行為都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所以我們當然要修正自己的行為,要讓我們的身體做好事、讓我們的口能說好話、讓我們的心存好念,讓身口意三業清淨。於身,不亂殺生、不亂竊取、不做不正當的事情;於口,不惡口、不妄言、不兩舌、不搬弄是非、不綺語;於心,不貪欲、不瞋恨、不愚痴、不邪見。要不斷的改良自己的身口意,等於一個桌子髒了,我抹一抹就能乾淨;衣服髒了,我洗一洗就乾淨了;烏雲去了,天空就晴朗了;心中的迷妄去了,就能覺悟。

不但自然是禪,幽默也是禪。趙州禪師和徒弟兩個人在談話,忽然有一個信徒供養一塊燒餅,信徒走了以後,師父就問徒弟:「這個燒餅,我們哪一個人吃啊?」他說:「當然是師父您吃。」「啊!不行,這不公平啊!我們來打賭,哪一個贏,就誰吃這塊餅。」徒弟就說:「怎麼賭法呢?」禪師說:「我們看誰把自己比的最髒、最臭、最不好,誰就贏了。」徒弟就說了:「還有這樣的賭法!那就師父您先來。」趙州禪師就說了,他說:「我是一頭驢子。」徒弟想,師父把自己比成畜生,那我做徒弟的怎麼比呢?他就說:「我是驢子的屁股。」驢子頭比較好,屁股不好。師父想徒弟比喻自己為驢屁股,他就說:「我是屁股裡的大便。」大便又髒又臭。徒弟聽了,師父把自己比成大便,那我再比什麼呢?他就說:「我是大便裡面的蛆。」師父聽徒弟把自己比成蛆,那我再比什麼呢?他想再換個方向想,就問徒弟:「你這個蛆在大便裡面做什麼啊?」徒弟回答他一句很妙的話,他說:「我在裡面乘涼啊!」乘涼的意思是什麼?就是逍遙自在啊!

我覺得禪門了不起,他是蛆、是大便,卻能自由自在。在大便裡面都能自在、都能逍遙,你說在這世界上哪個地方不能解脫呢?所以,禪門的話,有時候不是從正面去看,它有的時候很幽默,有所指導。我們聽到許多禪師講的話,真是牛頭不對馬嘴,甚至七顛八倒,其實不是,悟道者的語言裡都有另外的含意,也就是有一些機鋒、有一些幽默,能讓你哈哈一笑。

禪門還有很多幽默的事件。有一個信徒找了一個禪師來誦經,要消災免難,誦過經以後,出家師父就開始祈福了,「這個信徒啊!他要求消災免難,要求富貴榮華,要求……請遠方的菩薩趕快來保佑他啊!」信徒一聽,拉拉師父的袍袖,說:「師父,你怎麼替我求遠方的菩薩呢?你替我求近處的菩薩好嗎?」師父就說了:「近處的菩薩,恐怕他知道你為富不仁、貪贓枉法、很多的不規矩,他不會來保佑你,我只有替你求遠方的菩薩,看看他會不會來保佑你。」這個話意思是說,你光求菩薩保護,你自己的行為又怎麼說呢?禪者的教育就是這樣,從幽默裡面教訓你。你生氣嗎?他也不是擺明要罵你。

有一個青年失去了父親,家裡有老大人去世,按照傳統的習慣,總會找個出家人來念經。「師父,請你到我家來替我父親念經。」說完,他不放心又問:「師父,要多少錢啊?」法師說:「念什麼經啊?《彌陀經》、《金剛經》,一千塊!」「哎呦!那麼貴,可以打個折扣,便宜一點嗎?」師父說:「好啦!打八折,八百塊。」講好之後,師父來念經,念過經後要祈福:「請東方的佛祖啊!你趕快把這個亡者帶到東方去啊!」兒子一聽,他說:「師父,我的父親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要他到東方呢?」他說:「你要打八折,那就只能到東方啊!西方是要一千塊的啊!」兒子一想,為了我省兩百塊,讓我的父親到東方不能到西方,「算了算了,我給你一千塊,你請菩薩讓我的父親到西方極樂世界。」法師就說:「好啦!重新祈求。佛祖啊!現在亡者的兒子又加到一千塊了,他的父親不要到東方,要到西方去啊!請佛祖把他帶到西方去吧!」棺材裡的老大人忽然跳出來,罵這個兒子,他說:「你這個不孝子,為了你省兩百塊,一下子叫老子到東方,一下子到西方,真麻煩!」

當然這是一個趣談,就是說,你對佛法沒有認知,佛法是講價錢的嗎?佛法應該是無價的、是隨心隨喜的,你卻用世俗的銀貨兩訖來看待。禪師也不正面教訓你,就說這樣的話來讓你明白。我曾經講過佛門的禪門語錄,有一千多則幽默的趣談。從幽默裡面讓你哭笑不得,讓你心領神會、自覺,有了另外一番感受。

第三、感化的自覺教育

禪門很重視感化的教育,很多事情不會跟你說破,而是運用方法讓你打從心裡有另外的感受。所以我常常教人,一個人一天當中,要有幾件能讓你感動的事情,如果你不感動,就是無情。草木無情,你是有情的人,對於好人好事都不感動嗎?而我們自己,一天當中也要有幾句話、幾件事能讓人感動,因為這個世界是互相感動的。父母教育子女,從小就要感化;老師教育我們,也給了我們很多感化,可是有一些人愚頑不靈,講者諄諄,聽者藐藐。

良寬禪師辦了一所沙彌學園,因為寺院裡面很寂寞,沒有什麼遊戲,所以到了夜晚,小孩子就偷偷的翻牆出去夜遊、逛街。如果換作是現在,可能會要受處分的。我覺得體罰,一定是老師沒有辦法管教了才用打的,如果老師高明,其實不一定要用打的,還有很多方法,就如良寬禪師知道小孩出去夜遊了,他也沒講什麼,一直等到小孩半夜玩夠回來了,才到他們翻牆的地方去看,那裡擺了一張高腳凳,於是禪師就把它搬走,自己站在那裡。沙彌回來,翻過牆,一腳踩在老師的肩膀上,「咦!怎麼軟綿綿的?」一看,不得了了,是老師耶!這個時候,如果是一般的老師或父母,一定會教訓他一頓,可是禪師卻拍拍小孩子的肩膀,說:「孩子,外面很涼啊!趕快回去加件衣服。」此外一句話都不說。從此這個小沙彌不敢再出去夜遊,校園裡的小孩也沒有人再出去夜遊。所以,感化的教育比責罰、處罰、打罵更好。

當然,禪門也有一種棒喝教育,就是大聲一喝,或者棍棒一打,但是那得要人堪受得起。我剛才跟各位說,我受的是專制教育、打罵教育,但是我常常為自己感到慶幸、歡喜,我感覺到我受得了,我視為那是當然的、是一種教育,因為不當然、不自然,就會心裡不愉快,所以我覺得打罵、專制,能教人從好處去想。

有一個禪師在佛殿參禪,有個小偷進來偷東西,看到禪師在打瞌睡,就開始這裡找、那裡找,偷完要走,一跨出門檻,禪師便出聲:「站住!」把小偷嚇了一大跳。禪師就說了:「明明拿了我的東西,拿了我的香油錢,也不說一聲謝謝就走嗎?」小偷聽了禪師的話,放了心,說聲「謝謝」就走了。後來這個小偷給警察捉到,自己招供說偷過禪師的錢,警察就把他帶來問禪師:「他有偷你的錢嗎?」他說:「沒有偷啊!」「他自己都招供說某年某月某日偷了你的香油錢。」「那不是偷啊!是我給他的,不信你問他,他走的時候還跟我說一聲『謝謝』。」小偷聽了禪師的說明,內心感動,後來也跟隨禪師做了學生,成為一個很有名的禪者。

禪堂裡很多人參禪,忽然出現了一個小偷,給人發現了,大家議論紛紛:「禪堂是多清淨、多高尚的地方,你怎麼偷竊呢?」「報告堂主,開除他。」禪師點點頭,應聲:「喔!喔!」沒有開除他。後來禪堂少了東西,又是他偷的,有人就說:「開除他。」禪師又點頭說:「喔!喔!」又不開除。他連續地偷東西,全禪堂的修行人都向堂主抗議:「你再不開除他,我們統統都離開。」禪師就說:「你們統統離開,他要留下來。」「你讓我們全堂的人都離開,卻把小偷留下來,豈有此理!」禪師就說:「你們都是很健全的人,離開禪堂到社會上去,在哪裡都能生存,他是小偷,到了社會怎麼生存呢?我禪堂都不能容納他,天下之大,哪裡才能容納他呢?」這個小偷惡性難改,可是給禪師這麼一說以後,感動得痛哭流涕,自覺:「我不能再三偷竊了!」後來他也做了一個很優秀的禪者。所以,我覺得感化、感動,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很有用的。

各位同學們,你們都是台灣大學的學生,在台灣是天之驕子,是最優秀的青年,所以今後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多做一點能帶給人家感動的事情,我覺得對自己、對別人都會很有用的。

第四、悟道的自覺教育

在禪門,老師不會教你修行、成佛,也不會勸你,他會叫你要覺悟,要你自覺,你自己不覺悟,沒有人能代你覺悟的呀!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雲遊行腳,是禪者一門很重要的功課。幾個同學要出去參學,其中一個同學就說了:「你們要出外去參訪,我也要去。」大家一看,這個人很懶惰,就說:「你可以跟我們一起走,但是有很多事要你自己來。」「什麼事?」「要吃飯,我們不能代你吃飯,你要自己吃;要大小便,我們也不能代替你,你要自己去;要睡覺、要走路,你都要自己睡覺、自己走路,我們也不能代替你。」

什麼都要自己來,要自己了解、自己懂得,沒有人能代替,好比佛教有一句很平常的話「要發心」。「發心」這兩個字真的很了不起,我發心要吃飯,飯就會很好吃;我發心要睡覺,就會睡得很甜蜜;我發心做一個好人、我發心要做一件好事,就會心甘情願。心好像田地、海埔新生地、沙灘,開發後,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就像很多國家的飛機場都是填海來的,山坡地開發以後,就可以種果樹。所以,我們的心地也要開發,像讀書,就是開發我的心田,讓我有智慧。我們還要發心做人、發心聽講……

我感到今天各位對我很尊重,你們可能事先知道我要來,所以發了心,因為我知道現在的大學生沒有這麼規矩的,但是你們卻都能儘量做好,堪為模範,不愧是台灣大學的模範學生。一念發心,世界的顏色就會改變!發心悟道、發心開智慧,不求自己,光要求別人是沒有用的。我去美國,常和各個大學的老師、教授、學生們接觸,我發覺到他們有一個教育很好。中國人的教育都是老師教、學生聽,所以老師要讀書,學生可以不讀書;我看到美國人,教授上課前是不用讀書的,過去他們也讀過了,所以上課時就告訴學生:「明天考試,從第一頁到八十頁,回去慢慢念吧!」他是提倡思想,要你能提問。你要讀書嗎?你先問我,我替你解答;你都問不出來,學而不問,怎麼會讀書呢?

所以現在留二十分鐘給各位提問。在禪門的問答中,有「喔,我知道了!我懂了!」那就是自覺。佛教的經典雖然很多,實際上它只是一個問題座談會,打開每一部佛經,開頭都是「如是我聞」,意思就是說這部經是我聽的,接下來就是對談的內容,像有名的《金剛經》,它一開始就是須菩提請問釋迦牟尼佛:「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後來佛陀就針對這個問題,講了《金剛經》裡「悟」、「空」的道理。

「空」不是沒有,茶杯不空,水怎麼裝得進來?我們的皮包不空,怎麼能放東西?沒有禮堂、會議室的空間,你說我們到哪裡去講演?空,是建設有的;空,包含宇宙萬有,所以虛空包容萬象、包容萬有。最後做個總結:

第一、要自我改革。自己不改革自己,就不能變化、不能昇華。

第二、要自我解決。無論什麼問題,不一定都要靠別人才能解決。「媽媽,我要茶,你燒茶去;老師,我不懂,你替我解釋。」當然,不懂的地方,由老師解釋,不過也得你自己先思考過,不能一切事都求助於人,要能自己解決。

第三、要自我更新。梁啟超說:「今日之我,不惜向昨日之我挑戰。」意思就是要不斷的自我更新,今天的我,要比昨天進步,所以昨天的我已經過去了;明天的我,也不是今天的我,因為明天的我又會再進步。

第四、要自我觀照。凡事要自我觀照,佛門所謂「悟」,並不是只要你參禪、閉眼睛。閉起眼睛來更忙,什麼忙?不是手腳忙,是心要忙著參。禪門雖然很靜,可是在靜的時候,你要能像一面鏡子映照萬物;好像水面的水,平靜了以後,天上的雲彩、月亮才會映現。「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經過觀照,才能把很多問題想出來、悟出來。

張亞中教授:謝謝大師!非常榮幸,有機會請大師來為我們做講演。我先做拋磚引玉,提出一個問題。大師幾十年間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我想了解的是,當您在推動「佛門自覺教育」的過程,或您在台灣教化的幾十年,乃至對世人教化的過程中,您感覺到最大的挫折在什麼地方,或者您怎麼去克服挫折?

星雲大師:我講最大的挫折。我收的出家徒弟有一千多人,但是多數的人,聽我講話,不是聽不懂,是不肯聽。他表面很恭敬,但是聽了我的話以後,做的卻不是我所要求的,所以覺得不能相應。師生之間要能接心、印心,光只是說,還是不行的,尤其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快八十歲的老和尚,更加感覺到佛法不是說的,是要做的。佛經裡面都教我們要「諦聽!諦聽!」要會聽,要有用,佛法到底不是知識。所以我講自覺,就是要能自我覺悟,悟也不一定要從聽來,自己也要會思想。

由於台灣過去提倡職業教育,學生讀書只是為了找一個職業,一進到工廠學習,機器的運轉是固定的模式,像現在的電腦發達,慢慢的,就不用頭腦,也不思想了,這可能也是教育上的一個危機。我覺得人要運用頭腦,尤其青年人正值意氣風發,要培養有遠見、有思想、有包容萬有的胸量,要能覺悟。

問題:大師可以說是一位得道的大師,胸中萬有,沒有定法可說、沒有定法可修,但卻也說了很多禪門的公案,點出了自覺、自淨其意的關鍵。雖然做的比說的更重要,可是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可能不知道怎麼自覺、怎麼自修,不曉得有沒有這個福氣、福報,請大師給我們一點開示?這麼多的禪門公案中,有沒有什麼共同的道理在裡面,能讓我們來把握、讓我們來修?謝謝!

星雲大師:共同的就是「反求諸己」,還是「自覺」兩個字。再說一個公案。

古代有一個侍郎,等於現在市長級的官員,他跟鳥窠禪師出家,為什麼叫鳥窠禪師呢?他本來叫道林,因為住在樹上的鳥巢裡,所以後人就喊他鳥窠禪師。這個侍郎跟他出家做弟子,侍候他十六年沒有開悟,就說了:「老師,我想要外出參學,我要去求道、求法、求開悟。」鳥窠禪師說:「不必了,我這裡有佛法,也能開悟。」侍郎就說:「跟隨你十六年,你都不跟我講佛法!」禪師說:「你太冤枉我了,你端飯來,我吃了;你拿茶來,我也喝了,哪裡不跟你說法呢?」侍郎心有疑問:「咦!這是佛法嗎?」鳥窠禪師於是從破爛的衣服拔出布的毛,說道:「你看這個不是佛法嗎?」侍郎一聲:「哎呦!」恍然大悟。後來侍郎就叫做「布毛侍者」,是布的毛讓他開悟的。

我想,現在把我這件衣服脫下來,在這裡拔布的毛,大家也不會開悟,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經過這十六年嘛!對了,就像一張畢業證書,那也是多少年的寒窗苦讀才得到的。所以,怎麼開悟?這需要時間的累積。

開悟以後是什麼樣子?多少年前的往事,都會明明白白的浮現在前面,很多人、事也都會接踵浮現,好像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在當下。有的禪師一悟,就會目瞪口呆,突然感覺到這個世界不一樣了;一悟就痛哭流涕,無以表達;有的一悟了,就歡喜狂叫,情不由己。總之,禪門悟道有各種奇形怪狀的表現,那是一種大悟。人生每天要有一點小悟,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你沒有問題就不能得到答案。

一個禪師,半夜睡覺,突然喊「我開悟了,我開悟了!」那僧寮就像軍營一樣,都是通鋪。有人就說了:「莫名奇妙,睡覺了,開什麼悟?」「當然開悟了,我開悟了!」大家制止他,不准他神經兮兮的樣子,他還是說:「開悟了,開悟了……」把住持和尚給驚動了,「你開悟了,你悟了什麼呀?」他說了一句很妙的話:「我悟到『師姑是女人做的』。」

佛教裡面,剃髮的叫出家人,結過婚的在家人叫「師姐」,沒有結婚的叫「師姑」,說「師姑是女人做的」這句話的確是莫名奇妙,但是意義不簡單。為什麼「師姑是女人做的」?很多人想問下去,但這不容易解答,是言語道斷,不是用文字能描寫、用語言能說盡、用心思可以思想的。我悟到了這個東西,就是超越,要悟到這個東西,別人只能做為我的一個助緣,至於怎麼開悟?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自己去親身體會。

問題:大師好,我想請問一個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讓人生氣的事情,請問怎樣因應自己生氣時候的情緒?

星雲大師:生氣的原因就是不能看透真相,或者怕開罪於我。「他傷害我的尊嚴、奪走我的利益,我就是不能忍,我要用氣憤來對他!」但是這種氣憤,往往事後會後悔,「我不該那麼沒有風度,我不該和他計較斤兩,我應該用另外一個什麼方法處理……」所以佛教講,生氣的時候要用「忍」,這個「忍」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也不是只有單純的忍耐、忍辱。

例如,有個學生跟同學意見不合,他就告訴同學說「某某人欺負我」。同學聽了以後對他說:「忍耐一點嘛!」他就說:「你不高明,只叫我忍耐,我去問老師!」老師聽了之後,也沒別的辦法,也說:「你忍耐一點嘛!」他不服氣,難道忍耐以外就沒有別的辦法嗎?他就跑來找我,我也沒有別的辦法幫他的忙,我就說:「你忍耐一點嘛!」他感到奇怪,「忍、忍、忍……難道忍耐以外沒有其他辦法嗎?」當然,沒有辦法,因為我們修行就是要修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什麼叫做生忍?「生」就是我們的生命,我要維護我的生命、我要維護我的生存、我要讓我好好的生活,而最好的法門就是「忍」。忍是什麼意思?忍就是要接受、要認識、要擔當、要負責、要化解。也就是說,我為了要生存、要生活,必須要認識這個世間、要能接受、要能擔當。好的東西來,我要接受,壞的東西來,我也要接受。譬如,父親在外面,有人講他不好,可能他會馬上跟人家吵架、打架,但是回到家裡,小兒、小女喊:「啊!爸爸來,你跪下來,讓我騎馬。」爸爸可能很歡喜,因為他是從愛的方面去想,他能接受、能認識,所以就能忍耐。因此,我覺得生活裡、生命裡,忍是一個智慧、是一個力量。

什麼是法忍?法忍就是對這個宇宙間的人、事,酸、甜、苦、辣各種境界要能忍,舉個例子說:寺院裡,一般拜佛的時候都會敲磬,可是磬被敲打以後很不高興,就去跟佛祖抗議,它說:「喂,人家來拜你,都是獻花、獻果,還跟你禮拜,但是他拜呀拜呀,就拿起磬槌來敲打我,這個太不公平了吧!你是銅做的,我也是銅做的,為什麼我們際遇不一樣呢?」佛祖聽了他的話就說:「大磬呀!你要知道,我為了成佛祖,經過種種的修鍊,好比人家製造我的時候,耳朵多一塊,就挖呀、刻呀!哪裡多一塊,就敲呀、打呀!我是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做佛祖的呀!你一點修養都沒有,人家才敲你一下,就嗡嗡嗡的叫。」所以,想要成佛祖、要成為一個大人物,要用智慧去了解種種發生的原因。

(係二○○四年六月,大師應台灣大學政治系主任高朗教授及張亞中教授之邀,發表於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