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47 三、《華嚴經》的生活修行
學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裡,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徒的生活修行,從早晨起床到夜晚養息,乃至日常的待人接物、語默動靜,都要效法佛菩薩,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如理生活,如法處事,以期成就自在的人生,能可以離苦得樂。
皈依三寶,是學佛入門的因緣;發菩提心,持守戒行,則是人間修行的開始,一切善法的基礎,所以《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所謂「禪是佛心,淨是佛土,戒是佛行」,與人為善,自覺行佛,就是受持菩薩戒、行菩薩道了。
《華嚴經‧淨行品》中,智首菩薩請問文殊菩薩如何淨化身、口、意三業,文殊菩薩為大眾宣說一百四十一個願行,作為佛教徒生活中淨化身心的指南,同時文殊菩薩也提醒修行要以佛心應對十方,自然可以具足眾善、萬德莊嚴,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自在解脫,如同普賢菩薩的行願一樣圓滿。
〈淨行品〉的每一願,都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的修持,舉手投足,行住坐臥,都能夠以成就、護念一切眾生為前提,時時、日日作意「當願眾生」,發出廣大淨善心意,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莊嚴世間,開拓我們的胸襟,「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回自向他」、「回因向果」,成為最徹底的戒法。
譬如:對於家庭生活,提醒我們要敬視父母如佛陀;妻子聚會,要能遠離冤親分別,平等護念;在五欲六塵中,要以佛法作為生活的指南。如: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當願眾生,冤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穩。
伎樂聚會,當願眾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再如:對於出家修行者,勉勵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遵從師長,學習一切善法,以各種不同的善巧方便,弘揚佛法;於菩薩道,永不退轉。如:
捨居家時,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捨諸罪軛。
在平常生活中,對於自己的心念,要能時時自我觀照。如:
見歡樂人,當願眾生,常得安樂,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當願眾生,獲根本智,滅除眾苦。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當願眾生,身得安隱,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總之,〈淨行品〉的流傳對佛教的修持及戒律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如華嚴三祖法藏大師出家前,曾經向一位印度僧人求受菩薩戒。當時有人向印度僧人說:「這位青年不但能讀誦《華嚴》大經,並且能理解其經義。」印度僧人驚歎道:「華嚴一乘是諸佛祕藏,甚難值遇,何況能理解其中要義!若有人能讀誦〈淨行品〉一品,其人已具足菩薩淨戒,不須再另求菩薩戒。」可見,〈淨行品〉的重要。
此外,在《華嚴經》中也有種種不同的戒法,如〈離世間品〉中有十種清淨戒,〈十無盡藏品〉也列舉了十種「戒藏」等,都可以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