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2 第六大願、請轉法輪(真理的傳播)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每一次佛陀說法,都會有一位當機眾,請問佛陀佛法大意,如《金剛經》的須菩提,《維摩詰經》的維摩詰居士,《法華經》的舍利弗,《妙慧童女經》的妙慧童女等,因為他們的請轉法輪,佛教才得以弘傳,我們才能聽聞宇宙人生的真理。

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過去佛陀同弟子講說佛法,大家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佛的言教。佛陀涅槃之後,大迦葉發心召集五百羅漢,在七葉窟做第一次結集,以及歷代許多高僧大德陸續結集及出版大藏經,才有了佛法傳播的因緣,眾生才有了離苦得樂的法門。然而,「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我們希望能夠常常聽聞佛法,就要效法過去的高僧大德,發心請轉法輪,讓真理的法輪,長長遠遠的滾動下去,饒益一切有情。

(一)請轉法輪的意義

請轉法輪,就是要弘揚佛法,傳播真理。所謂「法輪四諦東西轉,佛道逢緣左右通」,輪要轉動才能前進,才能東西南北的來去;法輪常轉,佛道才能在世界各地弘傳無礙。請佛轉法輪,是佛弟子應有的責任,當一切諸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時,普賢菩薩都會前往勸請,利益眾生。因此,我們也應該學習普賢菩薩,生生世世,禮請諸佛常轉法輪,自己也努力傳播真理。

法輪,是對佛法的喻稱。為什麼要以輪子來比喻佛法呢?印度古代有一種利器叫「恰克拉」,它的形狀像個輪子,可以當作武器,擊殺敵人,佛陀將之引申為「法輪」,表示以真理法輪,能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施設論》也說,轉輪聖王所有輪寶,能降伏四大洲所有怨敵;佛陀說法也是如此,能令一切不正確的見解粉碎無餘,所以將車輪喻作法輪。

《華嚴經探玄記》裡說,輪有四種含義:一、圓滿之義,佛陀所說的教法,圓滿無缺,如同車輪般圓滿;二、具德之義,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等法,具足了法身、般若、解脫等種種德性,就像車輪具足軸承、輻條、內緣、輪圈四個結構;三、有用之義,佛法能摧破眾生的無明、煩惱,猶如轉輪聖王的輪寶,能摧毀山嶽岩石;四、轉動之義,佛陀的教法,猶如車輪輾轉不停,能遍及一切法界。

所謂「轉」,有轉動、旋轉、運轉等意思。佛陀成道後,為憍陳如等五人剃度,也為耶舍等五十人皈依。他指示大家不要長住在一起,應該分散到各處遍灑甘露法水,隨緣去弘法布教;佛陀即將涅槃時,還允許弟子們在十字路口建立塔寺,供奉佛舍利,讓路過的人能經由思慕佛陀,而記住佛法的存在。這些都是在轉動法輪,讓法輪像水一樣,流向十方。

佛陀說法,轉動法輪,不是空談,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了讓眾生解除種種煩惱。而且法輪的轉動是永無休止的,是盡未來際都要不斷的轉動,才能普遍於十方世界,才能使一切的眾生依法修行,得到解脫。

因此,如果關起山門,不讓信徒來禮佛,法輪就轉動不起來;如果普門大開,信徒能來聽經聞法,法輪就能常轉無盡。同樣的,如果把佛經典籍束之高閣,一般人不容易接觸,就不是轉法輪;如果打開藏經樓,讓社會大眾都能來閱讀,就是轉動法輪。

如果只注重在山林荒野中修持苦行,不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法輪就動不起來;如果能到社會上弘法利生,服務廣大人群,就是轉法輪;如果只知趕經懺,不能積極講經弘法,法輪就不轉;如果能積極講經說法,常辦多元性的弘法活動,接引廣大群眾,法輪就能轉。

為了改變佛教長期以來,只重視男眾,不重視女眾;只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只重視自了,不重視利他,這些種種封閉、保守錯誤的觀念。因此一九九一年國際佛光會成立之初,我即呼籲要推動佛教「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以順應時代的潮流,回歸到佛陀平等精神的本懷,將佛教帶回人間,讓人間有佛教。

總之,要想利益眾生,法輪就必須不斷的向前滾動,讓佛教能在社會上活絡起來,為大眾所接受,法水才能長流五大洲。

(二)為什麼要請轉法輪?

既然諸佛說法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為什麼還要勸請他們說法?《太子瑞應本起經》中說,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他所悟到的真理,與世間的道理是相違背的。世人所沉迷的吃喝玩樂,在佛法裡是苦的根源;他所覺悟的道理,都是世間的真理實相,人們卻不能相信。這要如何傳道呢?不能傳道,還是入涅槃吧。

後來梵天出來請佛住世:「佛陀!請不要這麼想。雖然愚痴的眾生可能不相信真理,不過,很多有善根的眾生必定需要佛法,需要您的開導。請求佛陀不要涅槃,為廣大的眾生傳播法音吧!」因應梵天的勸請,佛陀才開始大轉法輪。

在《華嚴經‧離世間品》中說,普賢菩薩為何要請轉法輪?因為:「善能受持諸佛法眼,不斷一切諸佛種性。」主要原因,是為了讓眾生能擁有佛陀的智慧,讓信佛的弟子代代相傳,也讓世間的煩惱眾生都能得到清淨,讓佛弟子行菩薩道時,都能住在沒有煩惱的清淨世界中。

佛陀過去世為婆羅門童子時,在雪山修道,忽然聽見一個羅剎念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童子聽了,恍然大悟,內心歡喜踴躍,嘆未曾有,乞求羅剎相告後半句。羅剎要童子獻出鮮血,讓他飽餐一頓之後才願意說。童子求法若渴,當下慨然應允。羅剎於是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童子即刻將這首完整的偈語寫於岩壁上,使後人都能知道其中的真理,這就是一種真理的傳播。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鹿野苑為過去曾與他一同苦行的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五位比丘宣說四聖諦,這是佛陀最初的說法,也就是「初轉法輪」。

佛陀老婆心切的以「示相轉」、「勸修轉」、「作證轉」,來宣說他所證悟的宇宙緣起真理。佛陀雖然殷勤轉法輪,但是,如果我們不肯知苦、斷集,不肯修道、證滅,只想求佛,只想別人給我,自己不肯用功,這苦、集、滅、道的義理,就只是在三藏十二部裡,不能深入到家庭社會,無法深入到每個人心底。

從原始佛教的苦、集、滅、道,到大乘的「四弘誓願」,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誼,也是佛陀在世間轉法輪的終極目的。因為有苦、知苦,我們要「眾生無邊誓願度」;因為是集、斷集,我們要「煩惱無盡誓願斷」;因為是道、要修,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因為寂滅為樂,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此,再加上四攝、六度的行門,就是修道的圓滿了。所謂「法輪常轉,佛日增輝」,法輪若能常轉,佛教才能興隆。

(三)歷代高僧大德如何轉法輪?

如前所言,佛陀成道後,說法四十九年,當時還沒有文字記錄佛陀的言教,都是以口傳記憶的方式傳誦。佛陀入滅後,弟子們擔心佛陀的言教散失,也為了確立教法的正確流傳,於是由大迦葉領導五百位大阿羅漢,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第一次的經典結集,由阿難誦出經藏,優婆離誦出律藏。百年之後,陸續有第二、三、四次的經典結集,才使得三藏十二部經教漸次完備而流傳於世。

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必須常轉法輪,才能利益眾生。但是佛法的弘揚更需要有帝王的護持,才能暢行無礙的弘化天下。如佛世時,頻婆娑羅王供養佛教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並終生護持佛教;中印度摩竭陀國的阿育王,對佛法大力弘揚,廣建寺院和佛塔,又派遣傳教師到各地弘化,使佛教走向國際化。其他如優填王、波斯匿王、迦膩色迦王,以及中國的梁武帝、唐太宗等人,也都是虔信佛教,能以正法來安邦治國的帝王。

此外歷代高僧大德為了讓佛法能永續傳播,而發展各種佛教事業,尤其文化事業,如經典結集、翻譯、刊刻、雕像、著述、書畫藝術等,對佛法的弘傳,可謂功不可沒。

因為佛教發源於印度,能東傳至中國,是靠西域僧侶的東來傳法。但如何讓佛教能在中國生根,主要是靠經典的漢譯。如漢朝到晉代,約有六十餘位譯經師,最著名的有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曇柯迦羅、康僧會及竺法護等人。此時的譯經尚未得到朝廷的護持,多屬於個人的翻譯。

到東晉、南北朝,才逐漸受到國家重視,而有較大規模的譯經組織。主要代表人物有鳩摩羅什、佛陀耶舍、竺佛念、曇無讖、求那跋陀羅、真諦、佛馱跋陀羅、僧伽提婆、法顯等人,他們譯出的經典有大小乘的經論、禪經和律典等。

唐代,開始由中國高僧主持譯經事業,如玄奘、義淨,他們的佛學造詣博大精深,又精通華文、梵文,加上有朝廷的護持,譯場的設置組織完備,有利於進行大規模的譯經事業。

佛教經典的翻譯,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件偉大的事業,對於佛教文化的保持,真理的傳播,具有開拓性的重大貢獻。而佛光山出版的一三二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則是現代人學佛求法的方便舟筏。還有,當代的呂碧城,熟諳英、法、德、日等語文,將《阿彌陀經》、《普門品》、《法華經》等經典,做中英對照翻譯。以及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翻譯出版的各種語言的佛學書籍,都是將佛法真理傳播五大洲的重要利器。

經典翻譯之後,要經過彙集、整編、刊刻、印刷,才能成為圖書,流通世間。長期以來,由於戰亂或帝王沒有信仰、毀佛等因素,許多大藏經被毀損或湮滅,於是有不少高僧大德為了延續法脈而發心刻印經典,其中以法珍比丘尼斷臂募款,刻印《趙城金藏》,最為艱鉅感人。於宋、元、明、清,陸續刊刻之《高麗藏》、《磧砂藏》、《嘉興藏》、《龍藏》等,使得佛教大藏經的版本愈加豐富與多樣。近代則有清末的楊仁山居士,成立「金陵刻經處」,發心刻印散失的經典,因而有「中國佛教復興之父」的美譽。

佛教經典的結集,除了印度的四次結集,後來仍有數次的結集。如西元一八七一年,由緬甸國王敏東召集舉行第五次結集;一九五四年,緬甸佛教又在國家的贊助下,舉行第六次結集,歷時二年,完成《南傳大藏經》的彙編。到了現代,弘法更與電腦科技結合,不僅更加完善的整理、保存了經典,也因為使用方便,而加速佛法弘化的步伐與範圍。

如佛光山在一九七七年即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將歷來沒有標點分段,又有許多衍字、漏字、錯刻、錯簡等問題的古版藏經,重新加以整理成現代人易讀、易懂、易行的現代版藏經,稱為《佛光大藏經》。共有十六大部類,已重新整理,加入現代標點分段出版的計有:《阿含藏》、《般若藏》、《禪藏》、《淨土藏》、《法華藏》、《圖像藏》、《唯識藏》、《本緣藏》、《聲聞藏》,其他如《律藏》、《史傳藏》、《藝文藏》、《華嚴藏》、《儀誌藏》、《秘密藏》以及《雜藏》等,也在持續編纂中。

此外,轉動法輪、傳播真理的過程中,在家居士對經典的流通和助印,也是功不可沒。如近代的朱鏡宙居士,曾做過財政廳廳長、稅務局局長、軍需處處長,從事新聞工作多年。他初到台灣時,看到台灣佛教幾乎是一片文化沙漠,便創建台灣印經會,發心印行經書流通。還有,曾是安東省國大代表的蔡念生居士,發起影印《中華大藏經》。他們轉動法輪的精神,實令人敬佩。

像嚴寬祜居士,為了法寶的保存與弘傳,設立「香港佛經流通處」,刊印百餘種佛經,流通逾百萬冊,促使佛法廣為流傳。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清揚女士,畢生投入佛教事業,對護持佛法不遺餘力,如捐款協助東初法師影印大藏經,深深影響近代台灣佛教的復興。除此,又協助創辦《人生雜誌》,同時贊助張少齊居士所辦的建康書店,並捐款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對台灣早期正信佛法的推動,有莫大貢獻。

歷代協助轉動法輪的大德很多,以上略舉一二。高僧大德不畏困難,結集經典、譯經、刻經、創辦刻經處、印經處、佛教文物流通處,乃至影印大藏經、整理出版現代化、電子化藏經等,都是希望讓法寶能普遍流通而利益眾生。

(四)現代佛教徒如何傳播真理?

佛在世時,佛轉法輪;佛滅度後,誰轉法輪?《大智度論》中說:「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因此,身為佛弟子,每一個人都要義不容辭的轉法輪,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都是佛法,都是我們要傳播的真理。

現代佛教徒如何能轉法輪呢?譬如請善知識來講經、傳教。如辦講座,邀請社會上的學者、教授、名人來演講、開示,講一個故事、說一段譬喻、講一些成語等,都是請轉法輪,都是真理的傳播。尤其現在是多元的社會,更需要有多元的方法來轉動法輪。除了舉辦佛學講座外,比如重視人才,尊重專業,邀請他們為佛教的傳播,興辦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出版社、雜誌、開講壇、辦學校等,都是請轉法輪。以下列舉現代傳播佛教法輪的事業。

1.編纂工具書

佛法浩瀚廣博,非一蹴可幾,如果有佛學工具書,就可以輔助深入,一窺佛學堂奧。因此近代有許多學者大德鑑於工具書的重要性,陸續編纂佛學辭典。如:一九二一年,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一九三一年,日本小野玄妙編《佛書解說大辭典》;一九三六年,日本望月信亨等編《望月佛教大辭典》;一九六二年,佛光出版社出版《中英佛學辭典》;一九八八年,佛光山編纂《佛光大辭典》;一九九四年,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這些佛教辭典的編纂出版,對於法輪的轉動與流通,助益匪淺。

2.成立佛教出版社

佛教典籍如汗牛充棟,不過有些文辭艱澀、名相繁多、義理難懂,如果能將深奧的義理,深入淺出的以現代化的文學方式寫出,可以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更有利於佛法的傳播。或是將佛教譬喻故事,透過漫畫方式出版,讓佛法能老少咸宜。可以說,成立佛教出版社,以現代的、多元的表達方式來呈現佛法,更有助於真理的傳播,為不同根器的人所接受。

台灣從六十年前左右的琉璃經舍、台灣印經處、建康書局、瑞成書局、佛教文化服務處,到現在多家的佛教出版社等,都有帶動法輪轉動之功。此外如許炎墩、董正之、周邦道、李恆鉞、陳慧劍、劉國香、朱蔣元和朱其昌父子、李世傑、樂崇輝、李添春、曾普信等人,他們對台灣早期的出版界盡心盡力,共同頂下佛教文化的半邊天,也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3.雜誌報紙

創辦佛教雜誌、報紙,定期將佛法、佛教訊息送到讀者的手中,也是一種請轉法輪。從民初開始到現在,就有不少有志之士相繼承辦各類佛教雜誌。如太虛大師創辦《海潮音》;歐陽漸創辦《內學》;大醒法師創辦《現代僧伽》,其他的出版品,還有《人海燈》、《獅子吼》、《台灣佛教》、《人生》、《菩提樹》、《普門雜誌》、《人間福報》等。

這些報章雜誌,都接引了廣大的信眾進入佛門,也教育了為數眾多的信徒如何深入佛法,讓大家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獲得身心安穩之道。可以說,佛教雜誌的出版,為佛法的弘傳貢獻甚多。

4.佛教音樂

五○年代的台灣,佛教地位甚微,一般大眾認為信仰佛教是很落伍的事,所以沒有青年願意加入佛教。一九五三年「宜蘭佛教歌詠隊」成立,吸引一批青年到雷音寺唱佛教歌曲,也造就了今日的佛門龍象,如慈惠、慈容法師等。後來成立「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將在殿堂讚頌佛菩薩的梵唄,帶到世界各地的國家殿堂,唱給不同文化種族的人聽。此外,在五大洲舉辦的「人間音緣」活動,讓全世界各地的人都來創作佛教歌曲。又如菲律賓以《釋迦牟尼佛傳》為劇本,成立「佛陀傳音樂劇」,請信仰天主教的菲律賓青年來演唱歌劇,他們到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日本等地表演,感動了千千萬萬信眾。可見音樂轉動法輪的力量,不容忽視。

5.影音媒體

佛教善於運用譬喻、寓言、故事等文學形式來說明教義,如果能將這些靜態的經文,變成動態的畫面,現代的人就更容易了解教義了。像已經改編成電視劇的有《玉琳國師》、《觀音菩薩》等,拍攝成電影的有《佛陀傳》、《目連救母》、《六祖惠能大師》、《玄奘大師》等,製作成動漫的有《小沙彌歡喜看人間》、《佛弟子傳》等。此外,辦佛教電視台,請法師、善知識說法,將佛法送到每個家庭去,或者透過廣播電台,每日傳送法音,透過手機,每日傳輸一則法語等,都能讓佛教更加現代化與多元化,吸引不同階層人士。這也是現代轉動佛教法輪的一種形式。

6.書畫藝術

書畫藝術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提升心靈的層次。佛教與藝術從古至今一直緊密的結合,如中國著名的敦煌、龍門、雲岡、麥積山、炳靈寺、鞏縣、天龍山、響堂山、駝山、雲門山等石窟繪畫,都是令中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典範。有的名山古剎也因收藏名家畫作而名聞藝界。佛光山也成立有「佛教文物展覽館」及「佛光緣美術館」等,展覽歷代著名的繪畫、書法、陶瓷、雕刻以及當代有名的各項作品,或將佛法的一句一偈以書法展現,或將經文以經變藝術呈現。凡此,讓佛教藝文化,大眾從佛教藝術了解佛教的精神內涵,就是提升弘法度眾的方式,也是傳播真理的重要法門。

7.學術講壇

舉辦「佛教學術研討會」,讓學者、教授一起來研究佛法;舉辦「世界佛教論壇」,讓全世界的專家來討論佛法;舉辦「佛學會考」,讓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研讀佛法;舉辦「經典讀書會」,讓社會大眾來讀經,談談個人的學佛心得;舉辦「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讓世界的青年都來談禪論道;舉辦「兒童讀經」,讓兒童從小薰習佛法。舉辦各種會議、講壇等,讓全世界的佛教徒動員起來,一起來轉動法輪。

8.書院講堂

佛教覺人救世的真理再好,如果沒有人才,不重宣傳,也不能普及。因此創辦書院講堂,造就人才宣揚佛法,才能請轉法輪。如一九○七年,楊仁山興辦「祇洹精舍」佛教學堂,對各宗派學說作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造就不少人才,如譚嗣同、歐陽竟無、章太炎、太虛大師等。一九二二年,歐陽竟無也在南京創立「支那內學院」,繼續造就許多佛教學者,如呂澂、湯用彤、王恩洋、黃懺華、熊十力等,共同轉動佛教法輪。乃至今日的「雲湖書院」、「金陵書院」等,都是在推動社會大眾深入研究佛法,希望能造就更多的佛教人才,不斷的轉動佛教法輪。

9.體育弘法

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度眾的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在多元化的今天,佛教也可以運用體育來度眾。譬如訓練一支出色的球隊,到全世界打球,藉由國際交流,向世界宣傳佛教,還可以為佛教增加青年人才,讓佛教在體育中擁有一席之地。佛教還可以組織籃球隊、棒球隊、足球隊等,透過體育來轉動法輪,接引更多喜好體育運動的人學佛。

10.發起助印

過去佛教典籍不普遍的年代,不少大德發起刊印佛教經典,與社會大眾結緣,許多在家居士則發心助印。因此,在每一部經本後面都有助印的芳名錄,這些善男信女也就加入了請轉法輪的行列。如早期《每月一經》、《覺世旬刊》每期都有一欄助印的功德芳名,這些大德的助印贊助,轉動了台灣佛教的法輪,也讓智光商工、壽山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佛光山能建設起來,真是功德無量。現在《人間福報》每個月也有一個版面,刊登「百萬人興學委員」及贊助《人間福報》的功德芳名。感謝他們的請轉法輪,讓佛教的事業得以永續發展。

以上,列舉了許多現代佛教徒能可以轉動法輪的方式,這些都是真理傳播的善巧方便,讓佛教能可以普及化、生活化於大家的生活之中。

但是我們也不一定非要仰賴佛陀或者某位大德來為我們轉法輪,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隨地,也可以轉法輪;隨緣隨喜,都可以為人說法布施。希望每個佛教徒都能自覺到:自己就是真理的體現者,就是真理的化身,只要我們聽聞佛法,依法修持,自己就能轉動法輪、傳播真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勸請自己轉法輪;自己轉了,世界就跟著轉,還怕佛教弘揚不出去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