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64 三、前五識與第六識的關係
我們每天的作息裡,前五識與第六識的關係密切。前面提到,前五識只能領納外境,並沒有審查、分別的功能,必須有第六識的協助,才能生起認識、了別、分辨的作用,這種現象稱為第六識的「明了意識」,又稱「五俱意識」。五俱不是指五識同時俱起的意思,而是或一俱,或二俱,或三俱、四俱、五俱,看因緣而定。例如,當意識與眼識同時生起,發生分別、明白作用,稱為眼俱意識;意識與耳識同時生起,產生分辨、認識作用,稱為耳俱意識。
換句話說,前五識平時都是和第六識一起認識世界,當心與耳朵一起作用時,耳朵才可以聽見這世間好聽的、不好聽的聲音;心和舌頭一起感應時,舌頭才能嘗出味道的甘苦。所以,我們到寺院聽經聞法,能聽聞說法之聲雖然是耳識的作用,但從聞法中了解佛法義理,知道善惡有報而心生警惕,就必須靠第六識的幫忙。看到莊嚴的佛像雖然是眼識的作用,但由於第六識的協助,我們在瞻仰膜拜佛菩薩的聖容時,才懂得生起恭敬,知道懺悔發願,甚至不由自主的涕淚縱橫。
舉凡生活中的見聞覺知,如果沒有第六識的現前協助,只靠前五識而不用心,那麼我們聽經聞法時,再怎麼尊貴的教法也難以吸收,所以會「聞善言不著意」,甚至被說成「馬耳東風」,即使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還是一無所獲。
但第六識卻不一定要前五識才能生起作用,有時五識作用之後,第六識仍可以單獨行動,稱「五後意識」,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第六識在睡夢、入定、胡思亂想等三種情況下,也可以獨自運作,稱「獨頭意識」。獨頭的「獨」,是相對於「五俱」而說,指第六意識單獨起作用,而不與前五識俱起。
當眼、耳、鼻、舌、身沒有動作時,我們的心也可以有一種單獨的功能,有時候想想自己以前曾經看了什麼,聽了什麼,有時候又拼命的策劃自己的未來,甚至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跑了一遍。
「獨頭意識」還可以再細分為四種形態:
1.夢中獨頭意識:
作夢時的第六意識和當下的外境沒有直接關係,夢境有的是白天發生的各種狀況,或是很久前曾經經歷過的事,甚至是過去世業因的浮現,或是對未來的預兆等;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楞嚴經》提到的,人在熟睡時,聽到擣衣和舂米聲,夢中的心識,錯認耳朵所接收的塵境,以為是在擊鼓和撞鐘。但不論是哪一種夢境的產生,都屬於「夢中獨頭意識」的作用。這個時候的第六意識,能遊走十方三世毫無障礙,而且恍若真實,一點也不覺得是在作夢。
2.定中獨頭意識:
禪定的境界,並非修行人專屬,而是每個人當下都能擁有的一種平靜心情,一種精神專注集中所產生的定境,所以不一定要終日坐禪才有所得,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有一次回到祖國,弟子們找來國內技術高明的優波離為佛陀理髮。
優波離小心翼翼的拿著剃刀,聚精會神的工作著,陪同他前來的母親問佛陀:
「優波離的手藝還可以吧?」
「他的腰過於彎曲了。」
優波離一聽,趕快集中精神,挺直起來,因此進入初禪的境界。
過了一會兒,優波離的母親又問:
「佛陀!現在這樣子行了嗎?」
「身體似乎又太僵硬了。」
優波離一想,不能太緊張,就趕快放鬆身心,一心一意剃頭,當下便進入二禪。
又過了一會兒,母親再問時,佛陀說:「一呼一吸,出入息太粗重了。」
因此,優波離開始調整呼吸,調順調勻之後,就進入三禪和四禪。
後來,優波離出家求道,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3.狂亂獨頭意識:
有些人經常自言自語,有時又哭又笑,有時大喊大叫,讓周遭的人不得安寧,像一般人說的瘋癲、神經病,就是這種意識。
過去有一個精神病人,總是懷疑自己的肚子裡有一隻貓在築窩,日日寢食難安,心理醫師與精神科醫師百般治療、輔導,始終無法消除他心裡的疑慮,後來醫師們商量,只有方便為他做一次象徵性的手術。
手術後,病人從麻醉中幽幽醒來,醫生手裡抱著一隻貓,說:「你肚子裡的貓已經被拿出來了,以後不必擔心了。」
沒想到病人滿臉愁容的說:「我肚子裡的貓是黑貓,不是白貓。」
所以,百病之中最難治療的,就是心病。因為我們心中有結,心結難以打開;因為我們心中有恨,恨意難以消除;因為我們心中有貪,貪欲無法制止等等,凡此種種,第六意識的毛病就千奇百怪了。身體上的病,可以請醫師治療,第六識生了病,只有靠自己。
4.散位獨頭意識:
世間上,有的人幻想「百日升天」、有的人幻想「不勞而獲」、有的人幻想「點石成金」,這樣的人不肯努力工作,只幻想明天就能發財;像這樣不自我培養因緣,不先做好準備,只希望瞬間一切現成,這都是第六識的痴心妄想。此時的心識狀態,都稱為「散位獨頭意識」。
總而言之,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念念不停,但總不離善念與惡念。善惡之念就好像人生的兩條路,善念走向天堂,惡念走向地獄,它可以引領我們在五道六趣裡輪轉不已,也可以讓我們出離生死大海。因此,了解前五識與第六識的關係,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