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66 四、掌握心內的主人翁
我們為什麼不能認識自己?主要是真心久被塵勞封鎖。好比明鏡被塵埃遮蓋,哪裡能顯現出明鏡的光明?真心不顯,妄心反而成為自己的主人,那麼就時時攀緣外境,無法有片刻的歇息。
有一天,仰山禪師問洪恩禪師:「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快的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說:「好比一棟有六個窗戶的房子裡,有一隻獼猴在房內蹦跳不停,外面也有獼猴從窗邊向室內叫喚牠,室內的獼猴聽到了立即回應。到最後,窗裡窗外的獼猴,實在不容易很快的認出哪一個才是自己。」
仰山禪師一聽,知道洪恩禪師說的是我們內在的眼、耳、鼻、舌、身、心,追逐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如此內外糾纏不息,就如空中的光點浮游不停,怎麼能很快的認識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仰山禪師起而禮謝說:「如果內在的獼猴睡著了,外境的獼猴想要與牠相見,那又該怎麼辦呢?」
洪恩禪師微笑說:「那就像在田地裡,為了防止鳥雀偷吃稻穀,就立了一個稻草人,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當下大悟!
如同前文譬喻中的人體這座村莊,主人早已被幽禁,整個村子都被六個土匪強盜(六識)所占有,他們每天向外追逐六塵,興風作浪,人體的村莊怎能平安?
鼎州禪師和沙彌在庭院裡經行,突然一陣風起,將樹上的葉子吹落滿地,禪師彎下腰,把樹葉一片片撿起來放在口袋裡。
沙彌在一旁看了,連忙說:「禪師,不要撿了,明天一早我們都會打掃的。」
鼎州禪師不以為然的說:「每天打掃,地就一定乾淨了嗎?只要我多撿一片,地上就會多一分的清淨啊!」
「落葉那麼多,禪師撿了前面,後面的又落下來了,什麼時候才撿得完呢?」
「落葉不光是掉在地上,還落在我們心上,我撿我心上的落葉,終有撿完的時候吧!」
沙彌聽了,終於懂得悟道者的生活是什麼了!
鼎州禪師撿拾落葉,其實是教育學人如何去除心中的煩惱妄想。大地山河有多少落葉不去管它,心裡的落葉卻能撿一片少一片。所謂「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雖然還沒有到達開悟的境界,但我們修行就是要平日「時時勤拂拭」看顧著我們的心,有朝一日才能見到「本來無一物」的風貌。悟道的禪師,只要當下心安,就能擁有三千大千世界。儒家主張凡事反求諸己,禪師要求「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人人都應該隨時隨地撿除心中的落葉啊!
一位信徒問趙州禪師:「如何參禪才能悟道?」
禪師立刻從坐位上站起來說:「我要去小便了!」
話一說完,向前走了幾步,回過頭來對這位信徒說:「你看!小便這等小事還要我自己去,別人代替不得啊!」
總之,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人生的自在安樂,本來就不假外求,所謂轉識成智,轉苦為樂,轉迷為悟,都必須自己親自去實踐,「心」就是萬事之主,任何的修行都離不開這個「心」!
「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雖然分為八類,合起來其實正是我們整體的生命。往縱的方面來看,它貫串了我們的前世、今生及來世;往橫的方面來看,連繫著我們與自他、與眾生、與整個宇宙世間的關係。八識,究其極致就是佛性的展現。佛性本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要想獲得幸福圓滿的未來,就得先把和我們最親切的「八識」認識清楚。
當我們了解八識,認識自我,就曉得自己的人生何去何從,知道要重新規劃生命,開發內心的這一畝田地,讓「心田不生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以般若智慧來圓滿自己人生!
八識的義理微細深奧,把心意識的功用一一具體的破解。唯識學不只是人們認定的心理學而已,而是一部含納心生萬法的「寶藏」。它是一部「心」的使用說明書,從萬法唯識的理論基礎上,我們觀照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去對應現起的善惡「心所」,就能自我警覺,不令惡生起,積極擴大善的力量。
是心是佛,我一再勉勵大家要肯定「我是佛」,這不是口號,是要引發每個人內在清淨的佛性,自淨其意,不斷的用淨念對治惡念。那麼,淨念相續,惡習的種子會枯萎,良善的種子必定日益壯大。唯識學,其實是認識自心的一面明鏡,更是修正習氣的最好規矩。「不明本心,學佛無益」,學了唯識,對人生的順逆、榮辱、得失、毀譽等等,必然看得通透,也能活得知足、淡定、歡喜、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