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9 五、圓滿的生命境界(轉識成智)

我們的生命,如淙淙流水,永不停息;我們的心念,念念不停,亦像流水。唯識宗更將第八識比喻為生命的瀑流,前一滴水和後一滴水本來是各自的一滴水,但整個瀑流連結在一起,生生世世,前前後後,關係都是非常的密切。

所以,如何把第八識從煩惱、生死裡解脫出來,達到不生不死的境界?這就是我們學習佛法的最終目標!能夠轉識成智,等於生命裡有了活水,就能妥善經營生命中的每一個因緣。

好比有的人生性保守固執,不把生命、心靈與大地眾生共同活躍起來,宛若一灘死水,無益於世間;有的人死讀書,讀死書,都是沒有活用生命,所以也變成了一成不變的書呆子;有的人覺得做人難,人難做,這也是沒有發掘自己的潛能、專長,所以活水不來,如同死了的生命。

有謂:「正法以為身,淨慧以為命。」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真如佛性」契合在一起,才是不生不死的生命。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轉識成智」,讓我們懂得人生不只是在身體的這個房子上計較,房裡的主人翁──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乃至最根本的第八識,都要好好的認識它、轉變它。

轉識成智,就是將「八識」轉為「四智」。

(一)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

要將前五識轉成正規軍,而不再是煩惱、盜賊;把前五識轉為良民,讓它們都很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到了成所作智,前五識都轉為能夠發揮神通遊戲功用的心識,不但能成辦諸事,也能隨順眾生的根性給予因應的教法,為他們解決煩惱。

(二)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

我們的「妄想」、「分別」,來自心的思想、察看、了別等功能,要將它轉成通達的,透澈的,還給第六識一個真實的面目。即是將第六識從分別計較的有漏知見,轉為清淨無漏的智慧,便能巧妙觀察眾生的根機而說法無礙。

(三)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要將充滿執著的第七識,轉為平等一如的境地。這時因為沒有了我執,所以可以親證「自他不二」的道理。一旦你、我、他,大地山河,性和相,內和外,都是平等一如的「一真法界」現前,生命境界就不一樣了。

(四)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大」,是廣大開闊;「圓」,是圓滿;「鏡」,是比喻第八識轉識成智之後,就像一面一塵不染的鏡子,不僅無所不照,還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朵紅花,它不分別,就照出一朵紅色的花;綠色的葉,也不分別,就照出綠色的葉子。從無分別,體現本來面目。所以把生死流轉的第八識,變成不生不死的生命,把時間空間、人我對待、生生死死,通通滅去。到了這個時候轉識成智,「智」就是般若智,證悟般若,證悟涅槃,就是證悟佛性了。

修行成佛,就是要把前五識轉為能成辦一切佛事的「成所作智」;第六識轉成如鏡照物,觀察得清清楚楚的「妙觀察智」;執我的第七末那識轉為自他平等、自他一如的「平等性智」;第八識轉為無所不照,猶如虛空,包容萬物的「大圓鏡智」。

韓國的通度寺,擁有二千餘甲土地,因為供奉有佛陀真身舍利及袈裟,所以稱「佛寶寺」;占地四千餘甲的海印寺,以收藏有八萬六千多片的木刻版藏經,而有「法寶寺」之稱;松廣寺歷來出過十六位國師,所以稱「僧寶寺」。

有一天,通度寺與海印寺的僧人在行腳途中相識,於是結伴同行,談起自己的寺廟,便相互較量起來。

通度寺的僧人先開口說:「我們寺廟之大以及住眾之多,可能是全國第一。」

海印寺的僧人半信半疑的問說:「何以見得?」

「我每次行堂時,都得坐船去舀湯呢!」

「照你這樣說來,我們海印寺才大呀!在海印寺上廁所,要等三分鐘後才能聽見糞便掉到糞池的聲音。」

這時,松廣寺的僧人路過,不以為然的說:「我們松廣寺才大哩!這裡曾培養出十六位國師,每位國師都是開悟的大德,他們的心中都各自擁有虛空法界,這裡的每位禪師也都擁有一片虛空。請問,你們有誰能走得出虛空?」

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轉識成智以後的世界,就如虛空一般,無有分別,但從無分別中,又體現出萬法的本來面目;也把生死流轉的八識轉成不生不死的生命,把時間空間滅去,把人我對待滅去,把生死滅去,證悟般若、涅槃、佛性。因此,如何轉妄識為般若智慧,正是解脫的重要途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