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7 真彌勒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景德傳燈錄》


這是五代的布袋和尚在圓寂前所誦出的詩偈。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佛的應化,由於他經常肩背布袋遊化四方,見人便乞討,得來的東西都放入布袋而得名。

彌勒佛又稱「慈氏菩薩」,以慈悲為修行,是一個給人歡喜的大菩薩,因此在佛教眾多寺院的大門、齋堂中央,常會供奉一尊胖大身形、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而在農曆正月初一,大家會互道恭喜,這一天也是彌勒佛的生日,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日子!由於彌勒菩薩予人歡喜的形象,因此有人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

彌勒佛可說是人間的模範。為什麼?他教導人們做人處世要有表情,要有笑容,要能包容,所以他處處受人歡迎。許多西方人士到東方來旅行,也常常會請一尊彌勒佛回去,因為人人歡喜笑容,人人需要包容。就像一般人家中常會供奉一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但身相莊嚴,而且慈悲利他,救苦救難。世間上有誰不要慈悲?誰不歡喜莊嚴?因此諸佛菩薩能受到眾生普遍的恭敬、信仰。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彌勒佛究竟在哪裡?他只是坐在寺院門口、齋堂中央嗎?其實不盡然!世間到處都有彌勒佛,只是你不了解。好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描述觀世音菩薩千百億化身,「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彌勒佛也是分身千百億,處處散播歡喜。

「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時,彌勒佛經常示現人間,只是凡夫眾生的心不清淨,不但不能認識真正的彌勒佛,即便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親臨面前,可能看到的也只是個老比丘或者一般凡夫。如果能體悟這個道理,那麼花草樹木,都是諸佛菩薩的化身;風聲雨聲,潺潺流水,紅花綠葉也是諸佛菩薩在為我們說法。

這首偈子啟示我們,不管在什麼時刻,什麼地方,都要給人歡喜,學習用聖賢的眼光、聖賢的心來看天下的人,那麼所見都是聖賢、都是佛菩薩了。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