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3 遠離無常

萬物無常,唯福可恃,

將人出苦,津通大道。 ──《大智度論》


這段偈頌出自《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是西元二世紀末,印度龍樹菩薩所作,後秦鳩摩羅什翻譯。內容廣泛引用佛教典籍,包括原始佛教聖典、部派佛教諸論述,以及《法華》、《華嚴》等大乘經典,是理解大乘佛教的重要論書,也可以說是佛教的百科全書。

這四句偈,主要警示我們世間無常,萬事萬物都不可長久依賴,唯有自己的福德因緣,才是引領我們通往成佛大道的資糧。

說到無常,佛教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個義理,即「三法印」,來印證佛法的正確性。「萬物無常」,指的就是第一個法印,如過去有所謂「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說明一切世間萬有、宇宙萬法都是遷流變化,非恆常不變。

佛說無常,無非警惕世人:生命的順逆境界,人生的好壞得失並不是絕對;因為無常沒定型,人的命運、福壽窮通自然沒有定型。好比一個人雖然出身貧窮孤苦,只要肯努力上進,也能從貧困走向富裕;有的人出身豪貴,卻因為揮霍無度,奢華浪費,終究也可能落得一無所有;有的人體弱多病,只要平日多注重保健,勤加運動,仍可以鍛鍊出強健的體魄。因此,無常並不代表人生永遠沒有希望,正因為無常,人生才擁有無限的希望與未來。

「唯福可恃」,不妨自問,在這些無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擔任什麼樣的角色?是變好還是變壞?其中最大的因素、最大的力量,就是個人的「福」業。當福德因緣具備了,一切的不如意、不順遂,都會轉化為善因好緣。

要如何脫離苦趣,邁向人生的光明大道呢?當我們明白萬物無常的道理之後,必須積極培福修福。福報,等於倉庫裡的儲糧,銀行裡的存款。有福報的人,不但可以自助,更有人助、天助;福報不足的人,處人處事往往諸多不順,可見福報是很重要的。

因此,當一個人值逢順境、富貴通達時,要懂得珍惜,進而還要利益大眾,增廣自己的福業;即使遭遇逆境,也要多多培植福德,廣結人緣。「將人出苦,津通大道」,能夠依此而行,便能引領我們離苦得樂,趣向光明大道。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