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2 行善的智慧

供給於惡人,欲益反招損,

如人飼猛獸,無不傷害者。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這四句偈告訴我們,行善布施、做好事時,必須以智慧判斷對象是否正派如法。 「供給於惡人,欲益反招損」,幫助惡人,不僅會為自己帶來麻煩,也讓惡的勢力擴大。猶如農夫種田,必須先觀察這塊田地是否適合種植作物,如果是一塊貧瘠的土地,不但播種下去沒有收成,拔不完的雜草,更會讓人增添許多無謂的麻煩。

佛、菩薩、聖賢是我們的福田,他們的德行是大眾所尊崇敬仰,在這塊福田裡播種,會生長出好的功德;貧賤傷殘的人是我們的悲田,以一顆慈悲心去幫助他們,能增長我們的善業功德,況且你救助他,他也會對你心懷感恩。惡人就不一樣了,有時候你幫助他,他不但不感激你,還中傷你、給你難堪,為你帶來更多的損害。

「如人飼猛獸,無不傷害者」,就像人豢養老虎、獅子等猛獸,有一天牠們也可能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當我們做善事之前,必須審慎評估判別,這件事是否正當,值不值得付出。

在佛教裡,有布施、持戒、忍辱等各種修行法門,它之所以異於世間的布施行善,主要是佛教的行善,必須以智慧為前導。光是有慈悲而沒有智慧,所行只是世間善法,且容易流於濫慈悲。

因此,大家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不要忘了明辨善惡。幫助惡人,不但不能蒙受其利益,反而造成社會道德的混亂,甚至為自己帶來一些無法預知的禍害,值得嗎?

二○一三年九月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